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27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战玉助 蒋利萍 +3 位作者 王莉 解元元 朱朝敏 郭述良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100-3103,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27(IL-27)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和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CR-SSP)分析385例结核病患者和391例健康对照的IL-27基因的-964A/G...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27(IL-27)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和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CR-SSP)分析385例结核病患者和391例健康对照的IL-27基因的-964A/G和2905T/G位点多态性,统计分析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结果:IL-27基因-964位点存在A、G二态性,表现为AA纯合、GG纯合、AG杂合三种基因型,2905位点存在T、G二态性,表现为TT纯合、GG纯合、TG杂合三种基因型.IL-27基因的-964A/G位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在结核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的等位基因A频率(66.4%)明显高于对照组(59.1%)(χ2=8.80,P=0.003),结核组AA基因型频率(48.1%)明显高于对照组(38.1%)(χ2=7.83,P=0.005).-964A/G位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结核菌阳性患者组与结核菌阴性患者组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菌阳性组的A等位基因频率(70.8%)明显高于结核菌阴性组(61.1%)(χ2=8.11,P=0.004).2905T/G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结核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27基因-964A/G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携带-964A等位基因的人群更易患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高,而2905位T/G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7 基因多态性 结核病 易感性
下载PDF
IL-18受体α链基因多态性与重庆汉族人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
2
作者 战玉助 蒋利萍 +4 位作者 王春艳 周超 解元元 朱朝敏 周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8受体α链(IL-18Rα)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CR-SSP)分析重庆汉族人群中427例结核病患者和469名健康对照的IL-18Rα基因的-69C/T,-638C/T位点多态...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8受体α链(IL-18Rα)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CR-SSP)分析重庆汉族人群中427例结核病患者和469名健康对照的IL-18Rα基因的-69C/T,-638C/T位点多态性,统计分析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结果:IL-18Rα基因启动子-69和-638位点核苷酸均存在C、T二态性,都表现为CC纯合、TT纯合、CT杂合三种基因型;-69C/T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结核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C基因型频率(41.6%)明显高于结核组(30.4%)(χ2=13.011,P=0.001),结核组的等位基因T频率(44.8%)明显高于对照组(36.6%)(χ2=11.2,P=0.001);T等位基因在结核组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比OR=1.41。-638C/T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在结核组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汉族人IL-18Rα基因的-69C/T多态性与结核易感性相关,携带-69T等位基因的人群更易患结核病,而-638位C/T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受体α 基因多态性 结核病 易感性
下载PDF
抗心磷脂抗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懿林 赵洪祥 +2 位作者 尹莎莎 葛云鹏 战玉助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A)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91例急性期HSP患儿(HSP组)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的血清进行IgG型ACA(IgG-ACA)和IgM...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A)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91例急性期HSP患儿(HSP组)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的血清进行IgG型ACA(IgG-ACA)和IgM型ACA(IgM-ACA)检测,并对两组ACA阳性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91例HSP患儿中有16例ACA阳性,其中IgM-ACA阳性13例,IgG-ACA阳性3例,总阳性率占17.6%,且均无抗磷脂综合征(APS)表现;而健康体检儿未检出ACA阳性者。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6.078,P<0.05)。HSP组中50例伴有腹痛的患儿中其13例ACA阳性,阳性率为26.0%;而41例不伴腹痛的患儿中仅3例ACA阳性,阳性率为7.3%,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5.426,P<0.05)。26例肾脏受损者中ACA阳性4例;65例无肾脏受损者中ACA阳性12例,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χ2=0.002,P>0.05)。结论 ACA可能与儿童HSP发病及腹痛症状有关、与HSP肾损害无关;APS可能与儿童HSP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磷脂抗体 儿童 紫癜 过敏性 抗磷脂综合征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EBV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玮 蒋利萍 +3 位作者 谢娜 周超 战玉助 周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7-728,共2页
目的:建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人外周血永生化B细胞系,保存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人特有的基因组资源,为进一步研究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提供丰富实验材料。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加入环孢菌素A、EB病毒共培养以转化外周血淋巴细胞。结果... 目的:建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人外周血永生化B细胞系,保存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人特有的基因组资源,为进一步研究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提供丰富实验材料。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加入环孢菌素A、EB病毒共培养以转化外周血淋巴细胞。结果:成功建立14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人外周血永生化B细胞系,建株成功率100%;对已建立的永生细胞株冻存和复苏,成功率为100%;转化前后制备细胞染色体和G显带核型分析无明显改变。结论:经EB病毒成功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为永生细胞株,为进一步开展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基础研究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EBV 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下载PDF
4例高IgE综合征的临床分析和基因诊断 被引量:5
5
作者 舒岚 蒋利萍 +8 位作者 战玉助 赵晓东 刘玮 栾佐 崔玉霞 张璐颖 王墨 吴道奇 杨锡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06-1510,共5页
目的探讨高IgE综合征(hyper-IgE syndrome,HIES)的临床特征和基因诊断价值。方法用NIH评分系统对2009年1-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4例(男性3例,女性1例)疑似HIES患儿进行评分,总分大于40分为临床诊断标准。用RT-PCR及PCR直... 目的探讨高IgE综合征(hyper-IgE syndrome,HIES)的临床特征和基因诊断价值。方法用NIH评分系统对2009年1-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4例(男性3例,女性1例)疑似HIES患儿进行评分,总分大于40分为临床诊断标准。用RT-PCR及PCR直接测序法,分析患儿STAT3基因。结果 4例患儿均有反复顽固的湿疹、肺炎、血清IgE异常增高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除例4外,其余3例均有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例1~4 NIH评分分别为60、48、72、48分。除例4无STAT3基因突变外,例1~3均有STAT3杂合的错义突变,包括1例新型突变,2例热点突变。结论临床诊断的4例HIES中3例有自发性STAT3基因突变,其中1例为新型突变。对临床怀疑HIES患者应进行NIH评分,超过40分者分析STAT3基因可确诊或排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高IgE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IGE综合征 NIH评分系统 STAT3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战玉助 蒋利萍 +2 位作者 周玉 谢娜 杨锡强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的临床发病及诊断情况,增强儿科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993年5月至2007年12月诊断的135例PID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时症状体征、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的临床发病及诊断情况,增强儿科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993年5月至2007年12月诊断的135例PID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时症状体征、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免疫学结果及诊断情况。结果135例患儿中以抗体缺陷最多,占34.8%,吞噬细胞缺陷占18.5%,其他明确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占14.8%,联合免疫缺陷占11.9%,免疫失调性疾病占5.9%,补体缺陷占0.7%,其他PID占13.3%。男女比例为110∶25,临床诊断与基因诊断比例为98∶37。1993—1996年诊断9例,1997—2000年诊断23例,2001—2003年诊断31例,2004—2007年诊断72例,诊断病例数逐年增加。其中2001—2003年基因诊断7例,2004—2007年基因诊断30例。结论PID为一组主要见于婴幼儿的遗传病,是引起儿童反复、严重、致残、致死性感染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诊断的PID病例数逐年增加,基因分析是确诊该类疾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家庭史 免疫学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