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测量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后倾角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
作者 战红旗 马剑雄 +4 位作者 崔爽爽 孙磊 王颖 柏豪豪 马信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5747-5752,共6页
背景:嵌插型股骨颈骨折临床上通常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既往研究中术前股骨头后倾角被证明与内固定失败相关,但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后倾角关系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嵌插型股骨颈骨折三维测量的后倾角与内固定术后股骨头... 背景:嵌插型股骨颈骨折临床上通常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既往研究中术前股骨头后倾角被证明与内固定失败相关,但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后倾角关系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嵌插型股骨颈骨折三维测量的后倾角与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天津医院2016-2020年收治的150例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测量股骨头后倾角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分为坏死组和非坏死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骨头坏死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后倾角对术后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结果与结论:(1)150例患者术后获18-66个月(平均29个月)的随访,共20例(13.3%)发生股骨头坏死;(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后倾角和复位质量C级是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3)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三维测量的后倾角对术后股骨头坏死具有预测价值,截断值为20.74°;(4)结果表明,对于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后倾角和复位质量C级是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测量股骨头的后倾角度,后倾角≥20.74°的骨折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股骨头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后倾角 骨折固定术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股骨头坏死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战红旗 孙磊 +3 位作者 卢斌 靳洪震 马剑雄 马信龙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5期382-388,共7页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由创伤、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酒精中毒引起。股骨头坏死通常导致关节破坏,进展为关节塌陷和髋关节炎,最终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促进成骨和血管生成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关键管理策略。富血小板...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由创伤、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酒精中毒引起。股骨头坏死通常导致关节破坏,进展为关节塌陷和髋关节炎,最终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促进成骨和血管生成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关键管理策略。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含有自体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血液衍生物。本文主要阐述富血小板血浆作为一种再生疗法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机制,并讨论其作为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富血小板血浆 髓芯减压术 保髋手术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建分析距骨软骨下骨囊肿形态学及分布特点 被引量:5
3
作者 范峥睿 马剑雄 +6 位作者 赵兴文 战红旗 孙磊 靳洪震 柏豪豪 王颖 马信龙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分析距骨软骨下骨囊肿的形态学及分布特点。方法在天津医院影像报告数据库中检索2015—2020年经踝关节或足部CT扫描后诊断为距骨软骨下骨囊肿患者176例,其中男77例,女99例;年龄14~84岁[(56.1±14.0)岁]。通过Mimi...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分析距骨软骨下骨囊肿的形态学及分布特点。方法在天津医院影像报告数据库中检索2015—2020年经踝关节或足部CT扫描后诊断为距骨软骨下骨囊肿患者176例,其中男77例,女99例;年龄14~84岁[(56.1±14.0)岁]。通过Mimics 20.0软件三维重建距骨及囊肿区域后,构建田字解剖网格系统并将穹隆关节面分为前内侧、前外侧、后内侧及后外侧四个区域。记录网格定位下距骨软骨下骨囊肿的受累区域及其性别、年龄及发病侧别;测量距骨软骨下骨囊肿的前后径、横径、深度、表面积及体积。结果距骨软骨下骨囊肿发生于前内侧131例(74.4%),前外侧5例(2.8%),后内侧34例(19.3%),后外侧6例(3.4%)。距骨软骨下骨囊肿发生于老年(≥60岁)共78例(44.3%),发生于中年(45~59岁)共62例(35.2%),发生于青年及未成年分别为32例(18.2%)、4例(2.3%)。前内侧、前外侧、后内侧、后外侧区域年龄构成分别为59(49,64)岁、44(39,45)岁、61(54,68)岁、40(22,58)岁(P均<0.01);性别、发病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内侧、前外侧、后内侧、后外侧的软骨下骨囊肿前后径分别为(9.7±4.4)mm、(3.5±1.1)mm、(10.3±4.4)mm、(2.1±0.8)mm;横径分别为(5.4±1.7)mm、(3.9±1.8)mm、(5.9±2.2)mm、(3.4±1.1)mm;深度分别为(7.1±2.4)mm、(3.2±2.2)mm、(8.2±3.0)mm、(3.9±1.9)mm;表面积分别为156.1(82.6,198.2)mm^(2)、23.0(21.4,28.9)mm^(2)、180.0(75.1,230.4)mm^(2)、28.0(20.3,36.7)mm^(2);体积分别为77.1(37.1,129.1)mm^(3)、23.9(14.2,37.8)mm^(3)、104.6(37.7,157.4)mm^(3)、13.0(10.4,16.0)mm^(3)。前内侧区和后内侧区分别与前外侧区及后外侧区在骨囊肿的前后径、横径、深度、表面积及体积比较,除前内侧横径与前外侧横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另外,前内侧区软骨下骨囊肿深度明显大于后内侧区软骨下骨囊肿(P<0.05)。结论距骨软骨下骨囊肿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距骨穹隆前内侧病变最为常见,囊肿体积大且累及较深,其次为穹隆后内侧,穹隆前外侧及后外侧病变较为少见且囊肿体积较小。距骨囊肿的田字网格定位系统有助于对骨囊肿的定位及特征描述,可辅助临床医师对骨囊肿进行精确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囊肿 距骨 软骨 踝关节
原文传递
基于高分辨X线及Micro-CT的距骨内骨小梁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范峥睿 马剑雄 +6 位作者 赵兴文 战红旗 孙磊 田爱现 靳洪震 李岩 马信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7期2982-2987,共6页
目的研究距骨体内松质骨的具体走行及结构,以了解力在骨内传递的机制,为距骨骨折的复位及假体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2020年1月于天津医院骨科获取20对共40例完整的成人距骨标本进行Micro-CT扫描,分别计算距骨头、颈、体的骨... 目的研究距骨体内松质骨的具体走行及结构,以了解力在骨内传递的机制,为距骨骨折的复位及假体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2020年1月于天津医院骨科获取20对共40例完整的成人距骨标本进行Micro-CT扫描,分别计算距骨头、颈、体的骨体积分数、骨表面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小梁间距及骨小梁模式因子,分别对相同侧别不同部位以及相同部位不同侧别的各项参数的差异进行比较;使用硬组织切片机分别在冠状面、矢状面及水平面将距骨切成2 mm厚的薄骨片,随后使用高分辨X线依次对切片进行扫描,对骨内结构进行观察描述。结果距骨内外侧及左右侧骨小梁骨体积分数、骨表面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小梁间距及骨小梁模式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距骨头、颈及体部骨小梁数目分别为(1.608±0.150)、(1.639±0.142)、(1.749±0.159)个;距骨头、颈及体部骨小梁间距(μm)分别为0.378±0.054、0.370±0.053、0.331±0.062;距骨头、颈及体部骨小梁模式因子(mm-1)分别为-0.407±0.699、-0.478±0.848、-1.029±0.851;距骨头、颈分别与距骨体小梁在骨小梁数目、骨小梁间距及骨小梁模式因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观察发现距骨体小梁结构由前后走行的相互平行垂直排列的板状小梁组成,距骨颈小梁为外上到内下扭转的网状骨板结构,呈后向前走行,距骨头部小梁由类似平行排列的半弧形外上内下走行的小梁构成。结论距骨内骨小梁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功能性,故骨折后应达到解剖复位标准;同时,关节内距骨假体的设计需对假体在行走、站立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及方向做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折 骨小梁 MICRO-CT 松质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