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综合素质教育与高职学生成才研究与实践——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
戚国华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5 |
3
|
|
2
|
论史铁生的爱情婚姻观 |
戚国华
|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
3
|
从现、当代爱情题材的小说看妇女解放的历程 |
戚国华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97 |
1
|
|
4
|
浅论西方文化对我国秘书职业的影响——以企业秘书为例 |
戚国华
|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11 |
1
|
|
5
|
基于关键能力的高职综合素质课程解决方案研究——以《沟通与口才》课程教学为例 |
戚国华
|
《新课程研究(中旬)》
|
2014 |
1
|
|
6
|
论史铁生对生命之路的探寻 |
戚国华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2 |
0 |
|
7
|
渡涉苦难爱永在——约伯的苦难经历对史铁生信仰的影响 |
戚国华
|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
2016 |
0 |
|
8
|
“考察法”在高职职业认知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以商务秘书专业《秘书职业概论》课为例 |
戚国华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4 |
0 |
|
9
|
简论新时期女性小说精神追求的演变 |
戚国华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99 |
0 |
|
10
|
试论女性作家思维模式及其创作特质 |
戚国华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98 |
0 |
|
11
|
从寻找男人到寻找自己——浅评张欣三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戚国华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96 |
0 |
|
12
|
《大学语文》课教学中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 |
戚国华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95 |
0 |
|
13
|
论史铁生时间观的矛盾性 |
戚国华
|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4
|
谈英语教学中想像力的培养 |
张晓书
戚国华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5
|
命运、信仰、杂糅——人生感悟的异类表达——解读谭恩美的《喜福会》和《我的缪斯》 |
都娟
戚国华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11 |
0 |
|
16
|
文化预设重叠缺失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综合英语课程教学 |
陈海霞
戚国华
|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0 |
0 |
|
17
|
复杂的凝视:《庭院里的女人》 |
戚国华
|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
2001 |
0 |
|
18
|
思与信——史铁生与约伯上帝观的比较 |
戚国华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9
|
电熔炉的烤窑 |
戚国华
|
《玻璃与搪瓷》
CAS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20
|
爱与轮回:史铁生的生死观 |
戚国华
|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