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
作者 戚少丹 陈劼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0期1200-1205,共6页
既往新生儿疼痛反应往往未被重视,本文阐述新生儿疼痛的定义、来源、发生机制以及疼痛对新生儿的影响,以此指出新生儿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继而,分析国内外多种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工具和非药物的干预措施,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生儿 疼痛 非药物性干预
下载PDF
N2级儿科护士批判性思维特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戚少丹 顾莺 《全科护理》 2018年第6期675-677,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N2级儿科护士批判性思维的特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儿科临床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彭美慈等翻译修订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CTDI-CV)对196名N2级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 [目的]调查分析N2级儿科护士批判性思维的特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儿科临床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彭美慈等翻译修订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CTDI-CV)对196名N2级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为96.43%。189名N2级护士的CTDI-CV总分无一人超过350分,且有183名(96.83%)N2级护士低于280分,得分为248.30分±19.22分。在7个特质中,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认知成熟度、寻找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分析能力、求知欲、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其中仅有寻找真相和认知成熟度2个特质平均分达到最低认可分40分,且仅有认知成熟度、寻找真相、开放思想3个特质中有护士得分超过50分,分别占7.41%、3.7%和0.53%。人口学资料中除学历外不同职称、工作年限、年龄的护士的批判性思维总分或部分特质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89名N2级护士总体批判性思维能力较低,还须进一步加强培养,尤其是系统化能力、分析能力、求知欲、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4个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特质 N2级儿科护士 系统化能力 分析能力
下载PDF
3~12岁儿童术后疼痛评估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23
3
作者 陈劼 张玉侠 +5 位作者 顾莺 胡雁 薛一帆 戚少丹 朱祎 庄培筠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1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将3~12岁儿童术后疼痛评估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对儿童术后疼痛的认知,促进开展正确有效的评估。方法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JBI‐PACES)的标准程序,包括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 目的:将3~12岁儿童术后疼痛评估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对儿童术后疼痛的认知,促进开展正确有效的评估。方法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JBI‐PACES)的标准程序,包括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再审查。获取JBI在线临床治疗及护理证据网络(COn‐N EC T+)数据库中3~12岁儿童术后疼痛评估相关证据,并制订相应审查标准7条。采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查阅护理病历收集数据。证据应用前后各有30例手术患儿以及22名护士纳入。分析每条证据应用存在的障碍、可获得的资源及解决办法,因地制宜地制订实践方案。以护士每条标准行为依从性率评价证据应用前后的有效性。结果实施3~12岁儿童疼痛评估护理循证实践方案后,在JBI护理质量审查的7条标准中,7条标准的完成率均得到极大提高(0~97%,20%~93%,41%~97%,7%~100%,20%~93%,0~100%,0~97%)。干预后3~12岁儿童术后疼痛从容易被忽视,改进为中重度疼痛能够得到及早评估和管理。结论将JBI儿童术后疼痛评估循证标准应用于3~12岁患儿术后疼痛评估,能提高护士疼痛评估和管理的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儿童手术疼痛管理质量,但仍需落实持续质量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实践 患儿 疼痛评估 手术后
下载PDF
149例小儿肠造口并发症分析及其护理 被引量:30
4
作者 陈劼 马丽丽 +2 位作者 陈琳 戚少丹 张玉侠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肠造口围造口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肠造口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49例肠造口患儿,随访128例,共56例病人发生164例次并发症,主要的并发症为营养不良(54.69%)、电解质紊乱(29.69%)、造口... [目的]探讨小儿肠造口围造口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肠造口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49例肠造口患儿,随访128例,共56例病人发生164例次并发症,主要的并发症为营养不良(54.69%)、电解质紊乱(29.69%)、造口周围皮肤糜烂湿疹(23.44%)、造口肠管脱垂(8.59%)、造口肠管回缩(3.91%),均二期顺利关闭造口。[结论]小儿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小肠造口的并发症较结肠造口多见;专业造口技术、造口护理方法与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期手术的成功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肠造口术 造口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早期循序渐进运动改善危重症患儿ICU获得性衰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戚少丹 顾莺 +3 位作者 胡静 沈伟杰 陆国平 王素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06-109,共4页
对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危重症患儿早期循序渐进运动的实施现状、开始时机、持续时间、运动方案类型等进行综述,对运动方案实施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儿开展早期循序渐进运动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开展... 对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危重症患儿早期循序渐进运动的实施现状、开始时机、持续时间、运动方案类型等进行综述,对运动方案实施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儿开展早期循序渐进运动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开展危重症儿童早期循序渐进运动,促进其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危重症 儿科重症监护室 ICU 获得性衰弱 运动干预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儿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基础培训改革的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戚少丹 顾莺 《中华护理教育》 2018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基础培训改革的效果。方法对新入职护士基础培训进行改革,采用小班化教学的方式,加入以学为中心的培训理念,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培训模式。以护士的考核成绩和满意度作为培训评价指标。结果理论考... 目的探讨儿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基础培训改革的效果。方法对新入职护士基础培训进行改革,采用小班化教学的方式,加入以学为中心的培训理念,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培训模式。以护士的考核成绩和满意度作为培训评价指标。结果理论考核成绩为(75.81±8.55)分,合格率为95.78%;操作考核成绩为(90.09±3.48)分,合格率为100%;护士对基础培训阶段整体满意度为(4.56±0.69)分。结论改革后的基础培训有助于新入职护士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参训护士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儿科 护士 在职培训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儿童血管通路专业组的建立与实践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晓静 张玉侠 +6 位作者 顾莺 戚少丹 刘芳 王颖雯 李丽玲 余卓文 陆春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通路专业组的建立对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建立儿童血管通路专业组,进行血管通路知识培训,负责进行血管通路相关问题会诊,建立外周静脉留置针核查表并根据核查结果决定是否保留留置针。收集专业组建立10个月的全...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通路专业组的建立对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建立儿童血管通路专业组,进行血管通路知识培训,负责进行血管通路相关问题会诊,建立外周静脉留置针核查表并根据核查结果决定是否保留留置针。收集专业组建立10个月的全院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016年9月到2017年6月外周静脉留置导管的187 787例日数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19/1 000置管日,中心静脉导管的8 988例日数中并发症发生率为0.67/1 000置管日,PICC的17 038例日数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 000置管日,静脉输液港置管2 050例日数,并发症为0。全院会诊35例次。结论儿童血管通路专业组的建立可保障血管通路成功建立与维护,减少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促进儿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管通路专业组 留置针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静脉炎
下载PDF
儿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生“3+3”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8
作者 戚少丹 顾莺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构建由专科护士培养为基本导向的儿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生的"3+3"培养方案。方法在文献分析、国内外培养方案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3"培养方案》,形成专家咨询问卷,... 目的构建由专科护士培养为基本导向的儿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生的"3+3"培养方案。方法在文献分析、国内外培养方案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3"培养方案》,形成专家咨询问卷,应用德尔菲法对15名护理专家进行咨询。结果两轮咨询,遴选专家积极性为100%,群体权威系数分别为0.89。构建的"3+3"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临床技能训练和考核评价总计4个模块,共63个条目。结论两轮咨询结果具有可靠性,所构建的培养方案能够指导儿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生临床实践,提高其临床专科护理水平,发挥院校和临床联合教学优势,对解决专科实践无法满足岗位人才需求的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儿科 护理 专业学位 硕士 培养模式
下载PDF
24所医院儿科ICU护士对患儿睡眠管理的认知及实践行为调查
9
作者 范晓睿 顾莺 +6 位作者 胡静 戚少丹 贺琳晰 张雯澜 王林娟 沈伟杰 杨玉霞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7-454,共8页
目的调查儿科ICU护士对危重患儿睡眠管理的认知、态度和实践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儿科ICU护士对患儿睡眠管理的认知及实践行为调查问卷,于2023年3月16日—4月10日通过便利抽样法对国内24所医院... 目的调查儿科ICU护士对危重患儿睡眠管理的认知、态度和实践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儿科ICU护士对患儿睡眠管理的认知及实践行为调查问卷,于2023年3月16日—4月10日通过便利抽样法对国内24所医院的902名儿科ICU护士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9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00%。儿科ICU护士对患儿睡眠管理的知识维度得分为(33.71±7.76)分,态度维度得分为(37.38±4.86)分,行为维度得分为(80.60±16.78)分,总分为(151.78±24.27)分。知识与态度、知识与行为、态度与行为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393,P<0.001;r=0.495,P<0.001;r=0.320,P<0.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地域、睡眠管理知识的学习情况是儿科ICU护士对患儿睡眠管理认知及实践行为调查问卷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儿科ICU护士对危重患儿睡眠管理的态度较积极,但认知和行为水平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儿科ICU护士对患儿睡眠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行为培训,制订科学的睡眠管理方案,指导护士对患儿睡眠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干预,从而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护士 睡眠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影响因素分析 儿科护理学
原文传递
危重症患儿非药物睡眠管理措施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
10
作者 戚少丹 朱婷 +4 位作者 沈伟杰 杨玉霞 胡静 范晓睿 顾莺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037-3044,共8页
目的检索、评价和整合危重症患儿非药物睡眠管理措施的相关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苏格兰校际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澳大利亚乔安娜... 目的检索、评价和整合危重症患儿非药物睡眠管理措施的相关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苏格兰校际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睡眠医学会网站、国际儿科睡眠协会网站、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中关于危重症患儿非药物睡眠管理措施的文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建库2023年2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根据主题进行证据提取、归纳和汇总。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包括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4篇、证据总结2篇和临床决策1篇,从睡眠评估、管理原则及教育、噪声管理、光照管理、促进睡眠的措施5个方面汇总28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了危重症患儿非药物睡眠管理措施的最佳证据。建议医护人员结合临床情境选择并应用证据,以减少危重症患儿夜间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睡眠 非药物干预 循证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原文传递
危重症患儿早期循序渐进运动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戚少丹 顾莺 +4 位作者 胡静 沈伟杰 陆国平 王素娟 周昊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702-1708,共7页
目的 构建危重症患儿早期循序渐进运动方案并探讨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 以儿童重症监护后综合征框架为理论基础,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于2021年1月—2月开展2轮专家咨询,构建危重症患儿早期循序渐进运动方案。于2021年3月在上海市某三级... 目的 构建危重症患儿早期循序渐进运动方案并探讨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 以儿童重症监护后综合征框架为理论基础,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于2021年1月—2月开展2轮专家咨询,构建危重症患儿早期循序渐进运动方案。于2021年3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患儿中进行初步应用,试验组、对照组各5例,评价方案的安全性及干预效果。结果 第2轮专家咨询中,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2,各条目的重要性评分及可行性评分均>3.5分,变异系数均<0.25,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12~0.330(均P<0.001)。危重症患儿早期循序渐进运动方案包括3个一级条目、10个二级条目和28个三级条目。初步应用结果显示,方案实施过程中未发生不良事件,试验组干预前后肱二头肌横截面积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危重症患儿早期循序渐进运动方案具有科学性、可靠性且安全可行,但还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德尔菲技术 运动疗法 康复护理 儿科护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