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纤维瘤1例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俊成 陶有茂 +5 位作者 赵彤 吉国锋 戚少龙 严秀川 张涛 马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1期142-143,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发现腹腔肿物半个月于2014-9-14以"腹膜后肿物"入院,腹部查体:右上腹可触及一长径约6cm包块,质韧,边界尚清,活动度差,轻度触痛,无反跳痛,肾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右侧肾上腺区可见范... 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发现腹腔肿物半个月于2014-9-14以"腹膜后肿物"入院,腹部查体:右上腹可触及一长径约6cm包块,质韧,边界尚清,活动度差,轻度触痛,无反跳痛,肾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右侧肾上腺区可见范围约6.4cm×6.4cm×4.8cm实质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规则,包膜完整,内可见散在斑点状强回声,肿块内血流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 右侧肾上腺 低回声肿块 腹膜后肿物 可见范围 节细胞 轻度触痛 前腹部 斑点状 强回声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膜后巨大节细胞神经纤维瘤切除1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刚 陶有茂 +4 位作者 吉国锋 张涛 戚少龙 严秀川 马冲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6年第8期620-620,630,共2页
患者男,83岁,因发现腹腔肿物1年于2015年6月8日以"腹膜后肿物"入院,腹部查体:左上腹可触及约10 cm大的包块,质韧,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轻度触痛,无反跳痛,肾区无扣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左上腹腔可见范围约10.9 cm... 患者男,83岁,因发现腹腔肿物1年于2015年6月8日以"腹膜后肿物"入院,腹部查体:左上腹可触及约10 cm大的包块,质韧,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轻度触痛,无反跳痛,肾区无扣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左上腹腔可见范围约10.9 cm×8.6 cm×12.1 cm不均质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规则,包膜完整,内可见明显不规则液化灶,实质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术前CT检查:左上腹部肿块影呈静脉期强化,其内可见条状高密度强化影,边缘清楚,约10.7 cm×9.1 cm×10.3 cm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 下腹膜 上腹腔 低回声包块 静脉期 节细胞 可见范围 少量血流 腹膜后肿物 液化灶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切除1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刚 吉国锋 +3 位作者 张涛 李俊成 戚少龙 马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8期1415-1416,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5岁,因体检发现胰腺肿物于2014-3-27以“胰体尾交界部占位性病变”入院,腹部查体未触及包块。辅助检查:血淀粉酶71IU/L,尿淀粉酶375IU/L,血糖5.81 mmol/L,肝功、肾功均正常。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3.0μg/L,...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5岁,因体检发现胰腺肿物于2014-3-27以“胰体尾交界部占位性病变”入院,腹部查体未触及包块。辅助检查:血淀粉酶71IU/L,尿淀粉酶375IU/L,血糖5.81 mmol/L,肝功、肾功均正常。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3.0μg/L,癌胚抗原(CEA)0.9μg/L,糖类抗原(199)(CA19-9)5.72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体尾 甲胎蛋白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全腹腔镜 尿淀粉酶 乳头状肿瘤 假乳头状结构 一囊
下载PDF
先天性胆囊缺如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陶有茂 刘丽秀 +4 位作者 吉国锋 李俊成 戚少龙 严秀川 马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7期1175-1176,共2页
1临床资料1.1病例1男性,45岁。因右上腹疼痛1天入院,无恶心、呕吐,发热至37.5度。入院查体:巩膜及皮肤无黄染,腹部平软,右上腹压痛、反跳痛,Murphy征(-)。实验室阳性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9.9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93.23%,总胆... 1临床资料1.1病例1男性,45岁。因右上腹疼痛1天入院,无恶心、呕吐,发热至37.5度。入院查体:巩膜及皮肤无黄染,腹部平软,右上腹压痛、反跳痛,Murphy征(-)。实验室阳性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9.9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93.23%,总胆红素50.16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胆囊缺如 充满型胆囊结石 腹部彩超 右上腹压痛 白细胞计数 总胆红素 胆道造影 胆总管 上腹 术中超声
下载PDF
阑尾切除术后致全腹壁脓肿1例报道
5
作者 王刚 吉国锋 +3 位作者 陶有茂 戚少龙 严秀川 马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9期1627-1628,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9岁,以“阑尾切除术后1周伴发热腹痛3天”为主诉入院。患者1周前于当地医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术后病理诊断:急性阑尾炎。术后第3天,患者出现高热,腹部疼痛,下腹壁皮肤红肿,疼痛逐渐...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9岁,以“阑尾切除术后1周伴发热腹痛3天”为主诉入院。患者1周前于当地医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术后病理诊断:急性阑尾炎。术后第3天,患者出现高热,腹部疼痛,下腹壁皮肤红肿,疼痛逐渐蔓延至全腹及阴囊。入院查体:全腹压痛伴肌紧张,髂前上棘水平以下可见腹壁皮肤红肿伴皮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后 腹壁脓肿 术后病理诊断 腹部疼痛 皮肤红肿 入院查体 急性阑尾炎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苯并噻唑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N_(2)H_(4)·H_(2)O和HSO_(3)^(-)的检测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王金金 戚少龙 +3 位作者 杜建时 杨清彪 宋岩 李耀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97-1404,共8页
以苯并噻唑为荧光团,氰基乙酸乙酯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对水合肼和亚硫酸氢盐具有双重检测能力的荧光探针3-(2-羟基-苯并噻唑)-2-氰基-丙烯酸乙酯(HBT-CN).在二甲基亚砜/磷酸盐(体积比为1∶4)的缓冲液中,探针对水合肼和亚硫酸氢盐具有... 以苯并噻唑为荧光团,氰基乙酸乙酯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对水合肼和亚硫酸氢盐具有双重检测能力的荧光探针3-(2-羟基-苯并噻唑)-2-氰基-丙烯酸乙酯(HBT-CN).在二甲基亚砜/磷酸盐(体积比为1∶4)的缓冲液中,探针对水合肼和亚硫酸氢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且荧光强度分别增强了5.6倍(500nm)和7.5倍(458 nm).结果表明,在检测过程中,HTB-CN与水合肼发生了还原-缩合反应,生成了醛腙,在波长500nm处发出黄绿色的荧光信号;HBT-CN与亚硫酸氢盐发生了亲核加成反应,在波长458nm处发出蓝色的荧光信号,从而实现了对水合肼和亚硫酸氢盐的差异性定性与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苯并噻唑衍生物 水合肼 亚硫酸氢盐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淋巴水肿诊断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孟垚 沈文彬 +3 位作者 常鲲 戚少龙 王欣宇 杜建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10期1567-1570,共4页
妇科恶性肿瘤涵盖宫颈癌、外阴癌、乳腺癌等,主要通过手术、放疗等方法治疗,但会导致神经损伤及淋巴水肿等并发症。淋巴水肿属于妇科恶性肿瘤的重要并发症,其发病率可达47.1%[1]。与妇科恶性肿瘤相关的淋巴水肿通常发生在上肢、下肢或... 妇科恶性肿瘤涵盖宫颈癌、外阴癌、乳腺癌等,主要通过手术、放疗等方法治疗,但会导致神经损伤及淋巴水肿等并发症。淋巴水肿属于妇科恶性肿瘤的重要并发症,其发病率可达47.1%[1]。与妇科恶性肿瘤相关的淋巴水肿通常发生在上肢、下肢或腹膜部位,淋巴液回流障碍是上肢淋巴水肿的重要原因[2]。下肢及腹膜淋巴水肿主要受根治性手术、放疗所导致的淋巴管狭窄、闭塞、纤维化影响,造成下腹部、下肢皮肤、皮下组织淋巴液及组织液滞留有关,导致淋巴水肿[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妇科恶性肿瘤 下肢皮肤 根治性手术 诊断进展 外阴癌 下腹部 神经损伤
下载PDF
3D与2D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7
8
作者 戚少龙 陶有茂 +3 位作者 吉国锋 孙彩侠 房学东 马冲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4-785,共2页
近年来。我国结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右半结肠肿瘤的首选方法。传统(2D)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d mesocolic excision。CME)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2D腹腔镜存在一定的... 近年来。我国结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右半结肠肿瘤的首选方法。传统(2D)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d mesocolic excision。CME)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2D腹腔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二维呈像缺乏层次感和深度感.术中易造成副损伤等。3D腹腔镜手术系统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 临床疗效 腹腔镜 右半结肠肿瘤 癌发病率 手术切除 手术系统
原文传递
Dieulafoy病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刚 戚少龙 +4 位作者 陶有茂 张涛 严秀川 樊奇浩 马冲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387-1389,共3页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1998-2014年期间收治的21例Dieulafoy病患A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Dieulafoy病患者的发病诱因:饮酒6例,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6例,食辛辣食物刺激5例,...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1998-2014年期间收治的21例Dieulafoy病患A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Dieulafoy病患者的发病诱因:饮酒6例,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6例,食辛辣食物刺激5例,精神刺激1例,其余3例无诱闪临床表现:均突发起病,17例表现为呕血及大量黑便,3例表现为大量呕血,1例仅表现为黑便。所有病例入院后行急诊胃镜检查,确诊20例,1例漏诊病变位于胃底部4例,位于胃体近贲门小弯侧13例,位于胃角2例,位于十二指肠球部2例。20例行内镜下止血治疗,15例经内镜下止血成功,5例失败,内镜止血成功的15例患者获访8~20个月,中位数为14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再出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胃镜引导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3例,胃镜引导下腹腔镜单纯血管缝扎1例,开腹胃大部切除术1例,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1例。术后6例患者获访6~14个月,中位数为9个月,随访期间5例未再出血;1例于术后6个月再次出血,但出血量少,经抑酸、止血等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急诊胃镜是诊断Dieulafoy病的首选方法Dieulafoy病的治疗首选内镜下止血,内镜止血不成功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病 胃镜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超分子工程化细胞膜囊泡用于肿瘤免疫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戚少龙 张海燕 +10 位作者 张雪妍 于馨洋 王亚君 孟倩芳 杨凯 白冰 田蕊 朱守俊 饶浪 黄飞鹤 喻国灿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8期1898-1909,M0004,共13页
缺乏高效的递送系统已经成为纳米药物临床转化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寻找一种新的纳米载体材料来克服上述困境也就成为了科学家的主攻方向.尽管细胞膜递送系统已经成功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功能化修饰以增强其诊疗功能.... 缺乏高效的递送系统已经成为纳米药物临床转化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寻找一种新的纳米载体材料来克服上述困境也就成为了科学家的主攻方向.尽管细胞膜递送系统已经成功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功能化修饰以增强其诊疗功能.为了克服化学修饰和基因修饰所带来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环糊精的主客体分子识别这一细胞友好的超分子修饰策略对细胞膜进行工程化修饰.得益于肿瘤的"归巢"特性以及肿瘤的"增强渗透滞留效应",超分子细胞膜囊泡(SCMVs)实现了在肿瘤组织内高富集.SCMVs能够协同递送吲哚菁绿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抑制剂,实现了光动力疗法和免疫疗法的联合治疗,显著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在主客体识别作用力的驱动下,成功负载了雷西莫特的SCMVs可以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重新极化为M1表型,在增强肿瘤固有杀伤的同时能够与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协同治疗肿瘤.这种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的超分子工程化方法为开发用于肿瘤精确治疗的活细胞来源的纳米材料提供了一种通用且生物友好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吲哚菁绿 光动力疗法 主客体识别 免疫疗法 超分子 主攻方向 纳米药物
原文传递
3D与2D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吉国锋 戚少龙 +3 位作者 季福建 陶有茂 马冲 房学东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的优势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间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接受3D或2D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的11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组56例,2D组60例,均由同...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的优势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间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接受3D或2D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的11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组56例,2D组60例,均由同一手术组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近期疗效指标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3D组手术时间较2D组更短[(186.2±22.8)min比(198.1±26.4)min,t=2.589,P=0.011]、术中出血量少[(73.6±28.5)ml比(88.1±32.3)ml,t=2.555,P=0.012];但3D组与2D组比较,淋巴结清扫数目[(36.5±6.6)枚比(34.5±5.4)枚,P=0.073]、术后排气时间[(3.1±1.5)d比(3.3±1.8)d,P=0.729]、术后住院时间[(11.7±2.9)d比(12.6±3.1)d,P=0.08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f8.9%(5/56)比11.7%(7/60),/9=0.628]以及住院费用[(8.6±1.4)万元比(8.1±1.2)万元,/9=0.0551方面的差异元统计学意义。结论与2D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优势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三维成像系统 腹腔镜 胃癌D2根治术
原文传递
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近期疗效对比Meta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吉国锋 陶有茂 +4 位作者 张涛 王刚 李俊成 戚少龙 马冲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8-546,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胃切除术(RG)治疗胃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近期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2005年1月—2015年1月间发表的对比RG和腹腔镜胃切除术(LG)治疗胃癌近期疗效的中文和英文文献,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胃切除术(RG)治疗胃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近期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2005年1月—2015年1月间发表的对比RG和腹腔镜胃切除术(LG)治疗胃癌近期疗效的中文和英文文献,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计5 286例胃癌患者,其中RG组1 618例,LG组3 6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LG组比较,RG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WMD=-38.79,95%CI=-53.73^-23.84),淋巴结清扫数目多(WMD=2.13,95%CI=1.45~2.80),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WMD=-0.27,95%CI=-0.37^-0.16;WMD=-0.25,95%CI=-0.37^-0.14;WMD=-0.82,95%CI=-1.32^-0.32),但手术时间明显延长(WMD=37.39,95%CI=26.79~47.98)(均P<0.05)。两组近端切缘距离、远端切缘距离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5,95%CI=-0.11~0.20;WMD=0.30,95%CI=-0.28~0.88;OR=0.97,95%CI=0.79~1.19)(均P>0.05)。结论:RG治疗胃癌安全可行,可取得与LG相当或更佳的近期疗效和肿瘤根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机器人 腹腔镜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胃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吉国锋 陶有茂 +2 位作者 马冲 戚少龙 肖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754-375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切除术(LG)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胃切除术后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胃切除术老年胃癌患者,共120例,对其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切除术(LG)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胃切除术后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胃切除术老年胃癌患者,共120例,对其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3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9.17%;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腹腔及切口,分别占47.83%、26.09%、13.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胃癌患者LG术后感染的发生与吸烟史、体质量指数、术前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白细胞水平、术前输血、病理分期和住院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术前输血和病理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可以通过戒烟、纠正血白细胞水平、保证营养供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术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术前输血、缩短住院时间等措施,降低老年胃癌患者LG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腹腔镜 胃切除术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萘酰亚胺的次氯酸荧光探针的合成及细胞成像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欣宇 戚少龙 +7 位作者 杜建时 李强 祝录宝 薛龙启 赵晴 杨清彪 李耀先 丛宪玲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9-725,共7页
以萘酰亚胺结构为荧光发色团,设计开发了一种含C=C双键的、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效应的新型水溶性优化的次氯酸荧光探针3-(2-氰基丙烯酸乙酯基)-4-羟基-N-正丙基-1,8-萘酰亚胺(NAEC).添加次氯酸后,探针分子NAEC中的C=C双键被氧化,生... 以萘酰亚胺结构为荧光发色团,设计开发了一种含C=C双键的、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效应的新型水溶性优化的次氯酸荧光探针3-(2-氰基丙烯酸乙酯基)-4-羟基-N-正丙基-1,8-萘酰亚胺(NAEC).添加次氯酸后,探针分子NAEC中的C=C双键被氧化,生成醛基,探针NAEC原有的ICT效应被破坏,产生荧光信号.经核磁、质谱、荧光发射光谱和UV-Vis吸收光谱对其结构和检测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7.4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磷酸缓冲盐溶液(PBS)(V∶V=1∶19)缓冲体系中,探针NAEC可在10s内完成对次氯酸的检测,荧光分析检测限为2.4nmol/L,斯托克斯位移为100nm;探针NAEC显示出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在其他活性氧、小分子生物硫醇及常见阴离子等22种干扰物存在下完成次氯酸的专一检测.同时,该探针分子的膜透性与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较好的活体内源性ClO-荧光成像能力,在生物检测及环境监控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酰亚胺 次氯酸 荧光探针 细胞成像
原文传递
联合磷酸肌醇3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NVP—BEZ235增强奥沙利铂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延楠 戚少龙 +3 位作者 姜春晓 陈雪松 张佳宇 沈可欣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观察磷酸肌醇3激酶(PI3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NVP-BEZ235对奥沙利铂诱导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奥沙利铂和(或)PI3K/mTOR抑制剂NVP-BEZ235处理体外培养的结肠癌HCT116细胞,采用噻... 目的观察磷酸肌醇3激酶(PI3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NVP-BEZ235对奥沙利铂诱导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奥沙利铂和(或)PI3K/mTOR抑制剂NVP-BEZ235处理体外培养的结肠癌HCT116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奥沙利铂和(或)PI3K/mTOR抑制剂NVP-BEZ235对HCT116细胞生存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奥沙利铂和(或)PI3K/mTOR抑制剂NVP-BEZ235对HCT116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奥沙利铂和(或)PI3K/mTOR抑制剂NVP-BEZ235对HCT116细胞核形态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奥沙利铂和(或)PI3K/mTOR抑制剂NVP-BEZ235对DNA损伤标志基因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2、4、8、16、32、64 μg/ml奥沙利铂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HCT116细胞增殖,且约16 μg/ml奥沙利铂能够抑制50%的HCT116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4、16、64 μg/ml奥沙利铂作用HCT116细胞24 h后,凋亡率分别是11%、36%和80%(P=0.026);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奥沙利铂和NVP-BEZ235联合应用明显地增加了HCT116细胞凋亡率,观察到HCT116细胞核明显地发生皱缩;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凋亡相关蛋白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26),同时也检测到DNA损伤标志基因γ-H2AX表达明显上调(P=0.017)。结论PI3K/mTOR抑制剂NVP-BEZ235明显地增强了奥沙利铂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作用,并增强了奥沙利铂导致的结肠癌细胞DNA损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磷酸肌醇3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奥沙利铂 脱噬作用 DNA损伤
原文传递
七叶皂苷钠可通过上调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抑制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炎症损伤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孟垚 费瑞 +4 位作者 韩冬梅 戚少龙 王欣宇 李伟业 杜建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93-2396,共4页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S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致炎症作用及机制。方法IMDM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0.4、1.6和6.4μg/ml的SA对HUVEC的毒性,采用2.5μg/ml和作用...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S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致炎症作用及机制。方法IMDM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0.4、1.6和6.4μg/ml的SA对HUVEC的毒性,采用2.5μg/ml和作用时间为6 h的LPS构建炎症损伤细胞模型。实验分组为空白组、模型组(2.5μg/ml LPS)、低剂量组(2.5μg/ml LPS+0.4μg/ml SA)、中剂量组(2.5μg/ml LPS+1.6μg/ml SA)和高剂量组(2.5μg/ml LPS+6.4μg/ml 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水通道蛋白-4(AQP4)的mRNA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中AQP4蛋白表达量。两组间比较采用非成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CK-8检测结果表明,0.4、1.6和6.4μg/ml的SA作用6 h后的细胞活性百分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867±3.758、93.695±4.638、95.838±5.558比100.000±0.000,F=2.946,P>0.05)。IL-6的ELISA检测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组中IL-6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1.224±0.017、1.119±0.155和1.009±0.012比1.281±0.075,F=5.673,P<0.05);RT-qPCR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组中AQP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0.770±0.013、0.854±0.014和0.895±0.014比0.713±0.015,F=102.237,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组中AQP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0.758±0.084、0.774±0.079和0.925±0.033比0.668±0.132,F=4.283,P<0.05)。结论SA能抑制LPS诱导的HUVEC损伤及炎性因子表达,其机制很可能与上调细胞内AQP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 水通道蛋白4 血管内皮细胞 炎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