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游2个湖泊沉积物枝角类微化石密度的垂直变化
1
作者 戚惠颖 曹雅芹 +4 位作者 张坤 曹惠娟 赵雅洁 葛博蔚 邓道贵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4,共9页
为了重现湖泊枝角类的群落演替历史,反映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的干扰强度,选择长江中游的龙感湖和武昌湖分别设置2个和1个采样点,每个样点采集2根沉积柱,鉴定沉积物中的枝角类卵鞍和象鼻溞属壳刺并计数,测定沉积物样品的总氮和总磷含量并... 为了重现湖泊枝角类的群落演替历史,反映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的干扰强度,选择长江中游的龙感湖和武昌湖分别设置2个和1个采样点,每个样点采集2根沉积柱,鉴定沉积物中的枝角类卵鞍和象鼻溞属壳刺并计数,测定沉积物样品的总氮和总磷含量并鉴定沉积物年代,探究枝角类微化石组成、密度垂直变化及其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龙感湖和武昌湖沉积物中,分别鉴定出9种和12种枝角类卵鞍。龙感湖沉积物中的枝角类总卵鞍密度(均以干重计)为2.27个/g,高于武昌湖1.63个/g;象鼻溞壳刺的平均密度459.40个/g,显著高于武昌湖1.52个/g。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武昌湖沉积物中枝角类的优势类群由裸腹溞属、尖额溞属种类向裸腹溞属、盘肠溞属种类转变;50年代以前,龙感湖枝角类卵鞍的优势种群为盘肠溞属种类,之后其优势类群由盘肠溞属、裸腹溞属种类向象鼻溞属种类转变。2个湖泊沉积物中枝角类卵鞍和象鼻溞壳刺密度的垂直变化与湖泊富养化过程及渔业养殖历史一致。研究表明,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影响了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中枝角类微化石的组成和密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角类 微化石 湖泊沉积物 富营养化 龙感湖 武昌湖
下载PDF
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电解质膜的制备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意博 赵哲 +2 位作者 李宇超 戚惠颖 程谟杰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97-1300,1320,共5页
研究了反应磁控溅射(magnetron sputtering)技术制备的纳米厚度YSZ电子阻隔层对以GDC为电解质的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对YSZ隔层的物相分析、形貌观察,探究了不同基底溅射温度对YSZ隔层的影响。随着基底溅射温度的升高... 研究了反应磁控溅射(magnetron sputtering)技术制备的纳米厚度YSZ电子阻隔层对以GDC为电解质的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对YSZ隔层的物相分析、形貌观察,探究了不同基底溅射温度对YSZ隔层的影响。随着基底溅射温度的升高,YSZ隔层的针状孔洞减少,说明高温溅射有利于制备与GDC电解质膜结合良好的薄膜。在550℃下电池的V(OCV)(开路电压)提升了0.04 V,最大功率密度提升了24%。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沉积的电子阻隔层能够有效阻隔电子电导,提升电池的开路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复合电解质膜 隔层 开路电压
下载PDF
发病盔形溞沃氏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3
作者 曹雅芹 戚惠颖 +4 位作者 徐大勇 赵雅洁 顾东萍 黄金飞 邓道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52,共7页
自然水体中溞属种类壳刺断裂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楚。为揭示溞属种类壳刺断裂的发生机理,本研究以盔形溞(Daphnia galeata)的病理壳刺为材料,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分离出了产几丁质酶细菌,同时结合菌株的菌落形态、... 自然水体中溞属种类壳刺断裂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楚。为揭示溞属种类壳刺断裂的发生机理,本研究以盔形溞(Daphnia galeata)的病理壳刺为材料,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分离出了产几丁质酶细菌,同时结合菌株的菌落形态、细菌形状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构建其菌株的系统进化树,鉴定出该细菌为沃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根据科赫法则,用沃氏葡萄球菌侵染壳刺完好的盔形溞,发现一些盔形溞个体的壳刺也出现了断裂的病症。再利用平板法分离病理壳刺表面的细菌,经16S rDNA序列检测,鉴定该细菌仍为沃氏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盔形溞(Daphnia galeata) 壳刺 沃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 菌种鉴定 16S rDNA
下载PDF
淮北南湖盔形溞形态的季节变化
4
作者 李军 金齐德 +5 位作者 王业平 曹惠娟 戚惠颖 张坤 杨威 邓道贵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50-55,共6页
为了解淮北南湖盔形溞形态的季节变化原因,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对淮北南湖盔形溞形态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样期间,盔形溞的头盔长、壳刺长和体长的平均值分别为0.129±0.023 mm、0.353±0.04 mm和0.733±0.12... 为了解淮北南湖盔形溞形态的季节变化原因,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对淮北南湖盔形溞形态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样期间,盔形溞的头盔长、壳刺长和体长的平均值分别为0.129±0.023 mm、0.353±0.04 mm和0.733±0.125 mm,其最小值均出现在10月.盔形溞的体长与头盔长、壳刺长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盔形溞的相对头盔长平均值为0.183±0.024,相对壳刺长平均值为0.515±0.053.盔形溞的相对头盔长和相对壳刺长的最小值分别出现在2月和5月.此外,盔形溞的头盔长与水体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果暗示,渔业养殖和水体透明度是影响南湖盔形溞形态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盔形溞 形态 季节变化 塌陷湖泊
下载PDF
亚热带浅水湖泊中两种裸腹溞生活史特征的比较
5
作者 张菲云 王梓燕 +5 位作者 李军 曹雅芹 戚惠颖 孙雨琛 张婷婷 邓道贵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83-1589,共7页
以来自武汉南湖的远东裸腹溞和江苏太湖的微型裸腹溞为对象,在温度为(25±1)℃、食物条件为2×10^5cells·mL^-1斜生栅藻下,研究了两种裸腹溞的体长、成熟时间、存活率、寿命和产幼溞数等生活史参数。结果表明:两种裸腹溞... 以来自武汉南湖的远东裸腹溞和江苏太湖的微型裸腹溞为对象,在温度为(25±1)℃、食物条件为2×10^5cells·mL^-1斜生栅藻下,研究了两种裸腹溞的体长、成熟时间、存活率、寿命和产幼溞数等生活史参数。结果表明:两种裸腹溞的体长均随着龄数增加呈现递增的趋势;远东裸腹溞的成熟时间(P=0.008)和首次产幼溞时间(P=0.022)均显著小于微型裸腹溞,而其成熟体长(P<0.001)、寿命(P=0.003)和首次产幼溞数(P<0.001)均显著大于微型裸腹溞;远东裸腹溞和微型裸腹溞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73和0.49 ind·d^-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远东裸腹溞(r=0.659,P=0.008)和微型裸腹溞(r=0.649,P=0.009)的首次产幼溞数与成熟体长间均呈极显著相关;江苏太湖的微型裸腹溞的成熟时间长,而武汉南湖的远东裸腹溞的生殖能力更强,这可能与两种裸腹溞的遗传结构及它们对环境适应等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裸腹溞 远东裸腹溞 生活史特征 内禀增长率 浅水湖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