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长绒棉品种(系)在阿拉尔垦区比较试验研究
1
作者 梁伟 赵晓雁 +4 位作者 何玉梅 文婷婷 覃文彬 谷红波 戚文平 《新疆农垦科技》 2024年第3期4-7,共4页
为筛选出适合新疆阿拉尔垦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长绒棉品种,以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10个长绒棉品种(系)为材料,于2023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不同品种(系)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8-386、18-255综合表现较好... 为筛选出适合新疆阿拉尔垦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长绒棉品种,以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10个长绒棉品种(系)为材料,于2023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不同品种(系)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8-386、18-255综合表现较好,可在阿拉尔垦区进行示范种植;18-247拥有较高的果枝始节位及始节位高度,可作为机采长绒棉育种材料,选育机采长绒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绒棉 产量 纤维品质 机采
下载PDF
用酵母双杂交筛选与小麦黄花叶病毒CP互作的寄主因子 被引量:3
2
作者 戚文平 刘丽娟 +2 位作者 李宇 孙炳剑 李洪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5-419,共5页
为筛选与小麦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coat protein,WYMV-CP)互作的小麦蛋白,构建了小麦茎叶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并从中筛选获得了与WYMV-CP互作的小麦蛋白基因片段。从小麦茎叶中提取小麦总RNA,分离mRNA后,利用G... 为筛选与小麦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coat protein,WYMV-CP)互作的小麦蛋白,构建了小麦茎叶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并从中筛选获得了与WYMV-CP互作的小麦蛋白基因片段。从小麦茎叶中提取小麦总RNA,分离mRNA后,利用GATE-WAY技术将反转录得到的小麦cDNA片段定向转移到目的载体,同源重组反应后成功构建小麦cDNA文库。经检测,小麦cDNA文库的滴度为5.86×106 CFU·mL-1,库容量为2.34×107 CFU,重组率为95.8%。根据NCBI上WYMV-CP开放阅读框信息,构建了诱饵载体pGBK-CP,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获得了若干阳性克隆,共转化试验初步验证了WYMV-CP与PEPCK、PAL等蛋白的互作关系。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成功获得与WYMV-CP互作的小麦蛋白基因片段,为明确WYMV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黄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CDNA文库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3株丹参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鉴定及作用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飞 李雪梦 +8 位作者 杨瑾 文艺 赵晨晨 赵莹 刘玉霞 高素霞 戚文平 秦艳红 鲁传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1-89,共9页
为筛选出对丹参根腐病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具有防治效果并能促进丹参生长的根际促生细菌(PGPR),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丹参根际土中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平板对峙法和吲哚乙酸(IAA)含量测定进行PGPR菌的筛选,并对筛选出的P... 为筛选出对丹参根腐病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具有防治效果并能促进丹参生长的根际促生细菌(PGPR),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丹参根际土中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平板对峙法和吲哚乙酸(IAA)含量测定进行PGPR菌的筛选,并对筛选出的PGPR菌进行鉴定和生防、促生作用评价。结果表明,从丹参根际土分离获得的657株细菌中筛选出了3株PGPR菌(K03-4、Pp03-41、Pp146),经形态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3株PGPR菌均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K03-4、Pp03-41和Pp146对F.proliferatum的抑菌率分别为66.15%、61.03%、48.21%,均可分泌IAA,并有解无机磷、固氮和产嗜铁素的能力。盆栽试验结果显示,3株PGPR菌悬液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3.46%、49.02%、68.31%,发酵液接种后丹参株高分别增加了29.77%、32.60%、27.64%,茎叶鲜质量分别增加了18.76%、30.57%、28.42%,分根数分别增加89.12%、76.53%、112.59%,根鲜质量分别增加了88.82%、122.49%、144.78%。综上,3株丹参PGPR菌兼具生防和促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根际促生细菌 多黏类芽孢杆菌 层出镰刀菌 生防
下载PDF
黄淮地区小麦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毒抗性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丽娟 戚文平 +2 位作者 李宇 孙炳剑 李洪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4-158,166,共6页
小麦黄花叶病是由禾谷多黏菌传播的小麦黄花叶病毒引起的病害,近年在黄淮麦区呈蔓延加重趋势。为了给病害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分级评价方法对黄淮地区推广的小麦品种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两年鉴定结果表明,在145... 小麦黄花叶病是由禾谷多黏菌传播的小麦黄花叶病毒引起的病害,近年在黄淮麦区呈蔓延加重趋势。为了给病害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分级评价方法对黄淮地区推广的小麦品种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两年鉴定结果表明,在14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濮优938’、‘新麦208’、‘豫麦416’、‘新原958’、‘豫麦70-36’、‘泛麦5号’等70个品种表现为免疫,占总数的48.28%;‘豫麦47’和‘邯6172’表现为抗病,占总数的1.38%;‘洪育2号’、‘花培2号’、‘偃展4110’、‘豫麦41’、‘郑麦9023’等48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占总数的33.10%;‘兰天06129’、‘兰天0591’、‘徐麦9158’、‘徐麦0054’、‘徐麦1108’等25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占总数的17.24%。研究结果为指导小麦黄花叶病区合理选择小麦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地区 小麦黄花叶病毒 小麦品种 抗性鉴定
下载PDF
智能调温床上用品的开发及设想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海清 戚文平 余小红 《科技资讯》 2012年第14期219-219,共1页
本文从人体睡眠需要的舒适环境出发,介绍了将智能调温纤维用于床上用品(智能调温被芯)的开发。为了降低被子的成本,提出了几种比较经济可行的生产方式,主要有国产智能调温纤维替代进口纤维,采用常规纤维喷涂智能调温功能剂的方法来获得... 本文从人体睡眠需要的舒适环境出发,介绍了将智能调温纤维用于床上用品(智能调温被芯)的开发。为了降低被子的成本,提出了几种比较经济可行的生产方式,主要有国产智能调温纤维替代进口纤维,采用常规纤维喷涂智能调温功能剂的方法来获得智能调温纤维,再用这种功能纤维作被芯填充料,并指出采用设想的方法可能要克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调温纤维 智能调温被芯 舒适睡眠环境
下载PDF
河南丹参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6
作者 王飞 李雪梦 +6 位作者 高素霞 文艺 秦艳红 刘玉霞 杨瑾 戚文平 鲁传涛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320,共4页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又叫活血根,为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 Linn)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干燥根入药,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1]。近年来,随着丹参种植规模的扩大,丹参根腐病[2-3]、枯萎病[4]和茎基腐[5]等病害...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又叫活血根,为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 Linn)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干燥根入药,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1]。近年来,随着丹参种植规模的扩大,丹参根腐病[2-3]、枯萎病[4]和茎基腐[5]等病害的大规模发生,限制了丹参种植产业的发展。2019—2021年在河南省禹州、方城和三门峡丹参种植基地发现了一种与已报道的Alternaria zinnia Pape引起丹参叶斑病[6]症状不相同的叶部病害,该病害在河南产区发生普遍,为害重,田块发生率为100%,病株率为2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部病害 枯萎病 种植基地 棒孢霉叶斑病 鼠尾草属 唇形科 草本药用植物
原文传递
河南白术茎基腐病病原的鉴定及药剂筛选
7
作者 王飞 李雪梦 +6 位作者 高素霞 文艺 秦艳红 刘玉霞 杨瑾 戚文平 鲁传涛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9-788,共10页
2020-2021年,在河南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产区调查发现了一种危害白术茎基部的病害,田块发生率为100%,病株率为20%~30%。该病害发生后茎基部出现褐色或黑褐色的病斑,病斑沿纵横向同时扩展,后期环绕整个茎部,造成茎腐... 2020-2021年,在河南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产区调查发现了一种危害白术茎基部的病害,田块发生率为100%,病株率为20%~30%。该病害发生后茎基部出现褐色或黑褐色的病斑,病斑沿纵横向同时扩展,后期环绕整个茎部,造成茎腐烂;为明确引起该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培养和科赫氏法则验证,结合形态学观察和多基因扩增(rDNA-ITS、EF-1α及RPB2基因)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室内有效杀菌剂筛选。结果表明,分离物YZ10和YZ14均可致病,接种后可侵染白术离体幼苗茎基部、离体茎段和盆栽植株茎基部,表现与田间病株相同的症状,并鉴定出菌株YZ10为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菌株YZ14为木贼镰刀菌(F.equiseti)。2株病原菌的最适培养基均为燕麦培养基,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但在尿素培养基上生长慢。菌株YZ10、YZ14最适生长温度是25℃、28℃,最适pH为8、7,在光暗交替下的菌丝生长直径较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98%咯菌腈对菌株YZ10和YZ14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1.74 mg·L^(-1)和0.17 mg·L^(-1),97%戊唑醇的毒力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茎基腐 镰刀菌 杀菌剂
原文传递
山药潜隐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8
作者 王凤丽 王飞 +10 位作者 鲁传涛 高素霞 刘玉霞 文艺 杨瑾 李雪梦 戚文平 刘国彬 张红瑞 蔡丽 秦艳红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3-747,共5页
0引言山药(Dioscorea oppositifolia L.)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可作为药用或食用材料[1],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河南、山东、江苏、广西和江西等省份都有种植。山药生产中以块茎无性繁殖方式为主,导致病毒病发生严重[2]... 0引言山药(Dioscorea oppositifolia L.)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可作为药用或食用材料[1],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河南、山东、江苏、广西和江西等省份都有种植。山药生产中以块茎无性繁殖方式为主,导致病毒病发生严重[2]。侵染山药的病毒主要包括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3]、杆状DNA病毒属(Badnavirus)[4]、香石竹潜隐病毒属(Carlavirus)[5]以及蚕豆病毒属(Fabavirus)[6]的一些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M yam latent virus 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rapid detection
原文传递
丹参茎基腐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9
9
作者 王飞 杨瑾 +6 位作者 李雪梦 高素霞 文艺 刘玉霞 秦艳红 戚文平 鲁传涛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0-958,共9页
近年来,河南丹参产区发生一种新的病害,将其命名为茎基腐病害。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课题组从河南丹参产区采集典型病害标本并进行病原菌分离,共获得25株真菌分离物,其中23个分离物(SM1-SM23)形态与链格孢属真菌一致,2个分离物(SM24-SM25... 近年来,河南丹参产区发生一种新的病害,将其命名为茎基腐病害。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课题组从河南丹参产区采集典型病害标本并进行病原菌分离,共获得25株真菌分离物,其中23个分离物(SM1-SM23)形态与链格孢属真菌一致,2个分离物(SM24-SM25)形态与镰刀菌属真菌一致。选取代表性菌株SM10和SM24对丹参茎基进行致病性测定,分离物SM10能够引起与病样一致的症状,并且在发病部位重新分离出该病原菌,完成科赫氏法则验证。通过形态及分子特征鉴定确定引起丹参芝基腐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在温度为28℃,光暗交替(12 h)最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pH值在5~11之间该菌生长良好,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产孢的最适碳氮源为乳糖和酵母浸出物。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参试的5种药剂均对A.tenuissima有抑制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质量浓度为50 mg·L^(-1)时抑菌率分别为78.4%、100%和93.3%,可作为防治丹参茎基腐病的主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茎基腐病 细极链格孢 杀菌剂
原文传递
侵染白附子的芋花叶病毒分子变异研究
10
作者 秦艳红 高素霞 +8 位作者 刘玉霞 文艺 杨瑾 李雪梦 王凤丽 戚文平 康宇静 王飞 鲁传涛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1-890,共10页
为明确侵染白附子的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 virus,DsMV)的分子变异情况,对51个DsMV白附子分离物(DsMV-BF)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和3个分离物的近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定,DsMV-BF的CP基因大小有855个和942个核苷... 为明确侵染白附子的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 virus,DsMV)的分子变异情况,对51个DsMV白附子分离物(DsMV-BF)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和3个分离物的近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定,DsMV-BF的CP基因大小有855个和942个核苷酸两种类型,51个白附子分离物之间CP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一致率分别为88.3%~100%和91.9%~100%,BF8、BF30和BF38分离物之间多聚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率分别为82.9%~95.9%和90.7%~95.9%,与GenBank中其他分离物之间多聚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率分别为76.9%~99.4%和85.6%~99.0%;P1基因的分子变异较大,P1基因大小有987个和990个核苷酸两种类型;CP基因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侵染白附子的DsMV分离物可分为两个亚组;重组分析结果表明BF8和BF30分离物各检测到1个重组事件,BF38检测到2个重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花叶病毒 分子变异 重组分析
原文传递
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与小麦黄花叶病毒P1互作的寄主蛋白
11
作者 刘丽娟 梁乐乐 +4 位作者 戚文平 孙炳剑 施艳 陈琳琳 李洪连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3-567,共5页
小麦黄花叶病是我国冬小麦上重要的病毒病害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发生面积都在66万hm^2以上,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达70%以上。该病害在我国河南、江苏、山东、安徽、陕西、湖北、四川等省均有分布,
关键词 小麦黄花叶病毒 P1 寄主植物 病毒病害 酵母双杂交筛选 大麦黄花叶病毒 自激活 Triticum 感受态 黄花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