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SPT技术在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以巢湖派河支流斑鸠堰河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邵甜 陈学强 +2 位作者 戚明旸 牛乐 王倩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9期62-64,共3页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是综合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污染治理等多种治理手段及技术,最终实现小流域内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BSPT技术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流域治理的探索中总结出来...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是综合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污染治理等多种治理手段及技术,最终实现小流域内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BSPT技术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流域治理的探索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系统治理技术体系,该研究以巢湖派河支流斑鸠堰河小流域为例,将BSPT这一治理技术理念用于该小流域治理中,最终实现斑鸠堰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目标,应用实践对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治理模式 斑鸠堰河 BSPT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电化学污泥优化处理及溶胞效应研究
2
作者 吴世璋 薛霄 +7 位作者 王行梁 王官 邵甜 戚明旸 郑兴 杨鹤云 张耀中 李晓良 《能源化工》 CAS 2022年第4期70-76,共7页
为有效降低污泥浓度,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了电化学处理过程中的污泥浓度预测模型,优化了外施电压、电极间距和反应时间参数,并考察了电化学工艺对剩余污泥的溶胞效应,在电压20 V,电极间距2 cm,反应时间1 h的条件下,模型拟合度良好,可显... 为有效降低污泥浓度,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了电化学处理过程中的污泥浓度预测模型,优化了外施电压、电极间距和反应时间参数,并考察了电化学工艺对剩余污泥的溶胞效应,在电压20 V,电极间距2 cm,反应时间1 h的条件下,模型拟合度良好,可显著降低污泥浓度,污泥去除率最高为30.07%。试验结果表明:电压对于污泥浓度的影响为主要因素,电压、电极间距、反应时间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污泥在电化学作用下存在明显的溶胞效应,污泥絮体结构被破坏,最优条件下污泥细胞的DNA溶出浓度可以达到57.66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脱水减量 电化学 响应曲面法 溶胞效应 毒性
下载PDF
污泥生物炭对矿区河道受污染疏浚底泥中重金属的固化效果
3
作者 刘维 徐志嫱 +7 位作者 李红星 曹琛洁 董雯 冯民权 戚明旸 李江波 寇晓梅 邵甜 《环境工程》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为研究污泥生物炭对矿区河道受污染的疏浚底泥中Cu、Pb和Cd的固化效果,以市政污泥为原料在500℃缺氧条件下制备污泥生物炭,结合扫描电镜、FTIR和XPS等表征手段,分析污泥生物炭投加比对疏浚底泥中3种重金属形态分布和固化效果的影响。结... 为研究污泥生物炭对矿区河道受污染的疏浚底泥中Cu、Pb和Cd的固化效果,以市政污泥为原料在500℃缺氧条件下制备污泥生物炭,结合扫描电镜、FTIR和XPS等表征手段,分析污泥生物炭投加比对疏浚底泥中3种重金属形态分布和固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生物炭的投加可提高疏浚底泥中重金属的稳定化形态,投加比为1.0%时,疏浚底泥中Cu、Pb和Cd稳定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占比分别提高了37.7%、42.9%和42.4%。污泥生物炭主要通过络合反应和沉淀作用固化重金属,经污泥生物碳固化后,底泥中Cu、Pb和Cd的浸出浓度分别由处理前的0.8763,0.0574,0.0185 mg/L降低到0.2527,0.0106,0.0013 mg/L,浸出浓度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限制,处理后的疏浚底泥可进行资源化利用,基本不会产生重金属二次溶出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生物炭 矿区河道 疏浚底泥 重金属 固化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