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981-2014a逐日总辐射资料和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资料,确定我国逐日太阳总辐射DSRM-C模型(Daily solar radiation model-C)的时不变参数。利用该模型与气象资料,估算各站逐日总辐射,分析近34a总辐射的空间格局。并利用Ma...利用1981-2014a逐日总辐射资料和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资料,确定我国逐日太阳总辐射DSRM-C模型(Daily solar radiation model-C)的时不变参数。利用该模型与气象资料,估算各站逐日总辐射,分析近34a总辐射的空间格局。并利用Mann-Kendall(M-K)方法检验辐射量年和季节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1981-2014a太阳总辐射量总体下降。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总辐射量显著下降,西北地区辐射量明显增加,华南地区则无明显变化。夏、秋、冬季辐射量呈下降趋势,且以夏季变化幅度最大;春季辐射量略有上升。总辐射量四季变化趋势空间分异明显。东部地区夏季和华北地区春、秋、冬季总辐射量明显下降,将影响夏粮和秋粮的生产。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1981-2014a逐日总辐射资料和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资料,确定我国逐日太阳总辐射DSRM-C模型(Daily solar radiation model-C)的时不变参数。利用该模型与气象资料,估算各站逐日总辐射,分析近34a总辐射的空间格局。并利用Mann-Kendall(M-K)方法检验辐射量年和季节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1981-2014a太阳总辐射量总体下降。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总辐射量显著下降,西北地区辐射量明显增加,华南地区则无明显变化。夏、秋、冬季辐射量呈下降趋势,且以夏季变化幅度最大;春季辐射量略有上升。总辐射量四季变化趋势空间分异明显。东部地区夏季和华北地区春、秋、冬季总辐射量明显下降,将影响夏粮和秋粮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