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戚朝秀 谈旭华 +1 位作者 李奇根 王晓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5-377,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Ⅰ~Ⅲ期的患者共42例(78眼)。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眼,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10粒/次,3次/日,连续用药3个月。对照组3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Ⅰ~Ⅲ期的患者共42例(78眼)。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眼,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10粒/次,3次/日,连续用药3个月。对照组35眼,给予VitB1和路丁C,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视野、荧光血管造影及视觉电生理的变化。结果: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的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视网膜小出血斑、微血管瘤数目及视野灰度值(MD)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潜伏期小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视网膜电流图a、b波的潜伏期小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的改善有显著疗效,对视网膜微血管瘤和小出血斑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对视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功能 复方丹参滴丸
下载PDF
加替沙星滴眼液对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抗菌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戚朝秀 王晓黎 吴笑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6-349,共4页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滴眼液对角膜异物剔除术后的抗菌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的方法,将200例眼角膜异物患者随机分为加替沙星治疗组和左氧氟沙星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每个患者行角膜异物剔除术后,试验组应用加替沙星...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滴眼液对角膜异物剔除术后的抗菌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的方法,将200例眼角膜异物患者随机分为加替沙星治疗组和左氧氟沙星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每个患者行角膜异物剔除术后,试验组应用加替沙星滴眼液,对照组应用海伦(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次1滴,每2h1次,每日6次滴眼,观察两组用药后的抑菌效果及其安全性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清除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6.30%和85.37%,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替沙星滴眼液与海伦滴眼液相比,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对角膜异物剔除术后的治疗,临床抗菌效果明确,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滴眼液 角膜异物
下载PDF
板蓝根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戚朝秀 吴笑梅 王晓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板蓝根滴眼液对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200例245只眼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板蓝根治疗组和左旋氧氟沙星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应用板蓝根滴眼液,对...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板蓝根滴眼液对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200例245只眼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板蓝根治疗组和左旋氧氟沙星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应用板蓝根滴眼液,对照组应用海伦(0.3%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次一滴,每2 h一次,每日滴眼六次,总疗程为7天,观察两组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指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两例不良反应。结论:板蓝根滴眼液与海伦滴眼液相比,其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滴眼液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下载PDF
近视眼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与屈光度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戚朝秀 朱春兰 董丽洁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8-249,237,共3页
目的:研究近视眼患者屈光度与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的关系。方法:使用角膜曲率仪和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年龄在18~32岁的近视患者633例共1266只眼的近视屈光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屈光力,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近视患者的垂... 目的:研究近视眼患者屈光度与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的关系。方法:使用角膜曲率仪和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年龄在18~32岁的近视患者633例共1266只眼的近视屈光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屈光力,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近视患者的垂直径角膜屈光力和水平径角膜屈光力均比正常人高,平均角膜屈光力随近视屈光度增加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其中垂直径角膜屈光力增加明显大于水平径角膜屈光力(P<0.01),而角膜中央厚度随近视屈光度增加而变薄。结论:随近视屈光度增加,平均角膜屈光力增高,角膜中央厚度变薄,说明增加角膜曲率半径、降低角膜屈光力,就能有效地治疗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屈光力 角膜中央厚度 屈光度 近视 治疗
下载PDF
垂体腺瘤对视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戚朝秀 李奇根 +4 位作者 王德娟 董丽洁 杨捷铮 李群英 陈明振 《眼科学报》 2008年第1期62-64,70,共4页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对眼视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方法:对126例(252只眼)垂体腺瘤患者进行视力、视野、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图形视诱发电位(Patternvisualevokedpotential,PVEP)及眼底检查。结果:视力下...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对眼视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方法:对126例(252只眼)垂体腺瘤患者进行视力、视野、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图形视诱发电位(Patternvisualevokedpotential,PVEP)及眼底检查。结果:视力下降186只眼,占73.8%。眼底原发性视神经萎缩130只眼,占51.6%。视野缺损156只眼,占69.6%。PVEP异常160只眼,占88.9%。26.2%的患者以眼部异常为首诊症状,其中16.7%曾被诊断为眼科疾病。结论:垂体腺瘤可引起视功能的损害,充分认识垂体腺瘤在眼部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视力 视野 视神经萎缩 图形视诱发电位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戚朝秀 王晓黎 +2 位作者 李奇根 邓娟 叶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1-544,共4页
【目的】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α、β(GR-α、GR-β)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39例翼状胬肉组织(其中初发30例,复发9例),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定量检测GR-α、β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 【目的】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α、β(GR-α、GR-β)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39例翼状胬肉组织(其中初发30例,复发9例),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定量检测GR-α、β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相应的蛋白表达,同时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蛋白的细胞定位。另外,取9例正常人的球结膜作为对照。【结果】翼状胬肉及正常人的球结膜组织中均表达GR-α mRNA,不表达GR-β mRNA。其中翼状胬肉(39例)中的GR-α mRNA(×103拷贝/μg)为10±4,明显高于正常人球结膜中的2.2±0.3(P<0.01),经统计检验有显著性差异。但30例初发翼状胬肉与9例复发翼状胬肉组织中的GR-α mRNA表达分别为10±4和10±5,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GR-α蛋白在翼状胬肉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的球结膜组织(P<0.01)。免疫组化显示GR-α蛋白定位于上皮细胞核,胬肉组阳性表达率为87.2%,显著高于正常球结膜组(阳性表达率为22.2%,P<0.05)。而GR-β蛋白在两种组织中均不表达。【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GR-α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高,但其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尚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糖皮质激素受体-Α 糖皮质激素受体-β
下载PDF
氧氟沙星滴眼剂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戚朝秀 古财然 +1 位作者 招泳婢 吴笑梅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75-176,共2页
氧氟沙星滴眼剂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510630)戚朝秀,古财然,招泳婢,吴笑梅氧氟沙星(氟嗪酸,Ofloxacin)作为一种新型抗生素被引进眼科领域,目前在国外眼科已普遍应用于治... 氧氟沙星滴眼剂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510630)戚朝秀,古财然,招泳婢,吴笑梅氧氟沙星(氟嗪酸,Ofloxacin)作为一种新型抗生素被引进眼科领域,目前在国外眼科已普遍应用于治疗外眼感染性疾患[1]。199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 角膜溃疡 药物疗法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近视眼屈光度与角膜屈光力检测分析
8
作者 戚朝秀 王荣范 陈銮卿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5期321-321,共1页
关键词 近视眼 屈光度
下载PDF
鼻源性视功能损害的诊断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 被引量:41
9
作者 李源 许庚 +4 位作者 张革化 谢民强 戚朝秀 徐睿 刘贤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 探讨鼻窦炎性疾病合并视功能损害的诊断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 32例 (32眼 )鼻源性视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11眼治愈 ,2 0眼获不同程度改善 ,1眼无效 ,随访 6个月~ 3年无复发。结论... 目的 探讨鼻窦炎性疾病合并视功能损害的诊断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 32例 (32眼 )鼻源性视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11眼治愈 ,2 0眼获不同程度改善 ,1眼无效 ,随访 6个月~ 3年无复发。结论 鼻窦炎性疾病可以引起视功能损害 ,及早诊断以及鼻内窥镜手术配合药物治疗可望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诊断 视功能损害 鼻内窥镜手术
下载PDF
改良小切口劈核技术在硬核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奇根 戚朝秀 +1 位作者 邓娟 唐香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6-62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巩膜隧道小切口劈核技术在硬核性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中的意义。【方法】112例(121眼)Ⅳ~Ⅴ级硬核性白内障采取改良手法劈核行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回顾性分析了手术中劈核情况、术后视力... 【目的】探讨改良巩膜隧道小切口劈核技术在硬核性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中的意义。【方法】112例(121眼)Ⅳ~Ⅴ级硬核性白内障采取改良手法劈核行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回顾性分析了手术中劈核情况、术后视力及手术并发症。【结果】105眼一次劈核成功,16眼劈核后底部未完全分离但出核时分成两瓣顺利娩出。术后两周视力大于0.3者98眼,大于0.1者113眼,术后轻度角膜水肿25眼,中度角膜水肿13眼。【结论】硬核性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中应将硬核分成两部分,使直径变小后再娩出,改良手法劈核无需特殊器械、操作简便、安全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硬核性白内障 劈核技术
下载PDF
角膜上皮擦伤致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涛 戚朝秀 +5 位作者 李奇根 叶辉 彭瑞萍 邓娟 夏小平 凌士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5-947,共3页
目的分析角膜上皮擦伤所致继发性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临床特征,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角膜上皮擦伤所致继发性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病史、一般情况、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及预后等。结... 目的分析角膜上皮擦伤所致继发性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临床特征,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角膜上皮擦伤所致继发性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病史、一般情况、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18~51岁;初次发作距角膜外伤的时间间隔为2~24周,平均(8.8±6.5)周。致伤物分别为手指、眼镜、塑料、纸片等。典型的症状表现为早晨醒时或夜晚睡眠时突然发病,患眼出现疼痛、眼红、流泪、畏光、异物感等刺激症状。5例行保守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时间为1~10d。未见严重眼部并发症。结论角膜上皮擦伤致继发性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早晨睡醒或睡眠时突然发作的眼部刺激征,且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部分多次反复发作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该病的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 眼外伤 角膜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和色觉检测 被引量:8
12
作者 邓娟 戚朝秀 +3 位作者 李群英 吴德正 黄时洲 梁炯基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视网膜电图 (electroretinogram ,ERG)振荡电位 (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和色觉监测的指标。方法 尚无 DR改变 (DR0期 )的糖尿病患者和DR1期患者共 70例 (134眼 )...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视网膜电图 (electroretinogram ,ERG)振荡电位 (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和色觉监测的指标。方法 尚无 DR改变 (DR0期 )的糖尿病患者和DR1期患者共 70例 (134眼 )分别用 Neuropack- 电生理仪测试 ERG OPs及用 FM- 10 0 Hue色相子排列法检查色觉 ,并与 30例 (5 9眼 )正常人的测试结果相比较。两种检查的测试结果亦作比较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 OPs各小波潜伏期延长 ,振幅及各子波振幅总和下降 (P <0 .0 5 ) ,异常率为 40 .3%。除 OP3振幅外 ,DR1期组各波振幅及振幅总和低于 0期组 (P <0 .0 5 )。色觉异常率为 39.6 % ,轴向分析表明全部为蓝色觉异常 ,1期患者比 0期的平均错误分高 (P <0 .0 5 )。二者检查结果有良好一致性 (x2 =12 .1,P <0 .0 0 5 ) ,但检出率无显著差异 (x2 =0 ,P >0 .0 5 )。结论  ERG OPs和色觉检查可作为评价患者视功能及 DR进展的指标 ,有利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及 DR的早期防治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 色觉 检测
下载PDF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被引量:8
13
作者 邓娟 朱思泉 +2 位作者 戚朝秀 李群英 朱秀娟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 1个月内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 170例患者 170眼进行观察 ,将术中或术后后弹力层脱离按脱离范围不同分为 5个...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 1个月内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 170例患者 170眼进行观察 ,将术中或术后后弹力层脱离按脱离范围不同分为 5个等级记录。结果  2 6眼发生不同程度的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其中需临床处理者为 10眼 ,占 5 .88%。经前房注入空气泡、粘弹剂或缝线缝合后复位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手术切口靠前及器械反复进出切口是造成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重要原因。早期复位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角膜后弹力层 脱离
下载PDF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硬脑膜海绵窦瘘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娟 赵丽娜 +2 位作者 王家伟 姜在波 戚朝秀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7-299,F0003,共4页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硬脑膜海绵窦瘘的眼部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0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硬脑膜海绵窦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眼部表现包括眼球突出、球结膜血管充血怒张、眼底改变、眼外肌麻痹、眼...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硬脑膜海绵窦瘘的眼部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0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硬脑膜海绵窦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眼部表现包括眼球突出、球结膜血管充血怒张、眼底改变、眼外肌麻痹、眼压升高、视力下降等。CT和MRI检查可见眼上静脉扩张和海绵窦增宽,上、下、内、外直肌增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眼上静脉扩张,且为动脉性频谱血流信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患眼侧脑实质血液灌注减少,颈内动脉扩张,海绵窦段可见瘘口位置。除1例硬脑膜海绵窦瘘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接受了可脱球囊或微弹簧丝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所有患者眼球突出程度较术前减小,结膜水肿明显减轻或消失,眼球运动正常或眼球运动障碍明显缓解,有视力轻度下降的4例患者视力恢复至发病前水平。随访3~24个月,患者均未再出现上述临床症状。结论:眼球突出,球结膜血管充血、怒张是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硬脑膜海绵窦瘘患者常见的眼部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而血管内栓塞创伤性小、效果可靠,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硬脑膜海绵窦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硬脑膜海绵窦瘘 血管栓塞 眼睛 诊断
下载PDF
闭合式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奇根 戚朝秀 +2 位作者 谈旭华 叶辉 王晓黎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评价闭合式修复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的疗效。方法12例(12眼)采用闭合式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用一次性长4 cm注射针头从透明角膜穿刺口进入前房,注射少量黏弹剂,穿入10-0尼龙线,将断离虹膜缝合至板层巩膜床上。结果12例(12眼)虹膜均复... 目的评价闭合式修复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的疗效。方法12例(12眼)采用闭合式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用一次性长4 cm注射针头从透明角膜穿刺口进入前房,注射少量黏弹剂,穿入10-0尼龙线,将断离虹膜缝合至板层巩膜床上。结果12例(12眼)虹膜均复位,瞳孔形态得到明显改善,恢复近圆形;视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闭合式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所需器械简单,操作方便,损伤小,恢复快,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根部断离 修复
下载PDF
肌锥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2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家伟 邓娟 +2 位作者 李奇根 叶辉 戚朝秀 《临床医学工程》 2008年第12期7-8,共2页
目的观察肌锥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剪除角膜,彻底清除眼内内容物,剪断视神经后将义眼座植入肌椎内,间断缝合巩膜。结果本组28例一期植入术后均取得良好效果,所有义眼矫正的外形满意,活动度良好,无1例义眼暴露。随访... 目的观察肌锥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剪除角膜,彻底清除眼内内容物,剪断视神经后将义眼座植入肌椎内,间断缝合巩膜。结果本组28例一期植入术后均取得良好效果,所有义眼矫正的外形满意,活动度良好,无1例义眼暴露。随访1月-5年无义眼台脱出或移位现象,也未出现明显眼眶炎症反应。结论羟基磷灰石是理想的眼窝充填资料;肌锥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 植入 临床观察
下载PDF
IFN-α 2b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17
作者 程浩 戚朝秀 +5 位作者 夏天 吴中耀 胡群英 洪海峰 麦庆怡 黄丹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IFN-α2b)对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为临床化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做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IFN-α2b、作用不同时间,设立对照组,用MTT法检测... 目的:研究干扰素(IFN-α2b)对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为临床化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做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IFN-α2b、作用不同时间,设立对照组,用MTT法检测IFN-α2b对细胞的毒性作用,PCR-ELISA法测定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并对两者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随着IFN-α2b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中端粒酶活性逐渐下降,在药物浓度大于5×104IU/L及作用时间达到24 h后,其活性出现大幅度下降,随后出现细胞抑制率的明显升高,与端粒酶活性的下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结论:IFN-α2b可作为一种端粒酶抑制剂,有效降低体外培养的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并造成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脉络膜黑色素瘤 端粒 末端转移酶
下载PDF
毒胡萝卜内酯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18
作者 王晓黎 戚朝秀 +3 位作者 曹良启 杨晖 钱益勇 张振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青胡萝卜内酯(TG)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分析TG对HLE-B3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TG对HLE-B3细胞凋亡诱导作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凋亡诱导过... 目的:探讨青胡萝卜内酯(TG)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分析TG对HLE-B3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TG对HLE-B3细胞凋亡诱导作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凋亡诱导过程中的相关蛋白的变化。此外,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处理后不同时间的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结果:不同剂量的TG对HLE-B3细胞生长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并呈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关系,12h、24h和48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27±0.61)μmol/L、(0.77±0.12)μmol/L和(0.15±0.04)μmol/L。0.01、0.1、1和10μmol/LTG明显诱导HLE-B3细胞凋亡。在凋亡诱导过程中,1μmol/L的TG孵育细胞4h后开始抑制SERCA2蛋白,引起细胞胞浆内Ca2+负载,并且刺激凋亡诱导蛋白Bax和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的表达增加。结论:TG能够抑制HLE-B3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促发了内质网途径介导的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胡萝卜内酯 HLE-B3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数字化裂隙灯显微镜测量一维尺寸的可靠性研究
19
作者 王涛 戚朝秀 +2 位作者 李奇根 董丽洁 杨捷铮 《Eye Science》 CAS 2010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裂隙灯显微镜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工具应用于一维尺寸测量的可靠性。方法:3位观察者采用单盲法,分别在4倍、10倍、16倍、25倍、40倍和4倍、10倍、16倍的物镜放大率下,对游标卡尺上模拟人眼的瞳孔和角膜直径的4.00mm和10.0... 目的:探讨数字化裂隙灯显微镜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工具应用于一维尺寸测量的可靠性。方法:3位观察者采用单盲法,分别在4倍、10倍、16倍、25倍、40倍和4倍、10倍、16倍的物镜放大率下,对游标卡尺上模拟人眼的瞳孔和角膜直径的4.00mm和10.00mm间距,使用国产数字化裂隙灯显微镜进行图像采集和重复测量,对测量的结果的正确度和精密度进行比较。结果:3位测量者(A、B、C)对4.00mm尺寸的图像进行测量,所测结果均数位于3.98~4.06之间。对10.00mm的图像进行测量,所测结果均数位于10.00~10.04之间。4.00mm测量结果显示,除测量者A4倍、测量者B25倍、测量者C16倍和25倍外,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00mm测量结果显示,除测量者A10倍外,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同一测量者对同一尺寸在不同的放大倍率的测量结果,除测量者A对10.00mm尺寸的测量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测量结果之间者在不同放大倍率下对相同尺寸测量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测量者对相同物镜放大倍率下的同一尺寸比较,除在4倍放大率下对4.00mm测量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测量结果的变异系数均低于5%;随放大倍率的增加,变异系数有降低的趋势。结论:数字化裂隙灯显微镜是作为一种一维尺寸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在利用其做定量分析前进行测量的可靠性分析有助于减少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分析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灯 测量 误差 定量分析
下载PDF
过熟期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0
作者 邓娟 叶辉 +2 位作者 戚朝秀 朱思泉 李群英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 探讨过熟期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 2 0 2例 (2 0 2只眼 )过熟期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开罐式截囊 10 6只眼 ,信封... 目的 探讨过熟期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 2 0 2例 (2 0 2只眼 )过熟期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开罐式截囊 10 6只眼 ,信封式截囊 81只眼 ,连续环形撕囊 15只眼。 12 3只眼采用双手压迫式娩核 ,其余患眼采用晶状体套圈娩核。除 12只眼因术中玻璃体脱出未植入人工晶状体外 ,其余患者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5 9.9%患者术后视力≥ 0 .5。信封式截囊及套圈娩核造成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及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更少。结论 对于皮质完全液化的过熟期白内障宜采用信封式截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过熟期白内障 手术方法 并发症 截囊 娩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