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与中国书法的文化属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戚荣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2-124,5,共4页
"文化"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国书法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创作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和字迹所附属的"器物"体现了物质文化的发展脉络,书法发展历史和书写活动本身蕴含着制度文化的时代特征,书法作为一种... "文化"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国书法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创作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和字迹所附属的"器物"体现了物质文化的发展脉络,书法发展历史和书写活动本身蕴含着制度文化的时代特征,书法作为一种传统技艺和审美对象也同样彰显着精神文化的历史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书法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下载PDF
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戚荣金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7-88,共2页
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办学环境差,区域发展不平衡;硬件投入不足,优质资源短缺;私人办学及管理不规范;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理想。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是:改善环境条件,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加大经费投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办学环境差,区域发展不平衡;硬件投入不足,优质资源短缺;私人办学及管理不规范;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理想。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是:改善环境条件,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加大经费投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完善管理体制,加强依法监督,规范各类办学行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发展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论苏轼的“以人论书”观——兼论“切时如需”的书学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戚荣金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4-131,共8页
苏轼的"以人论书"观强调人品与书品的对应性,同时又重视二者的辩证关系。他的这一书学思想是他在儒家"知人论世"思想的影响下并在继承欧阳修书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批评观是根植于苏轼的人格哲学思想中的,体... 苏轼的"以人论书"观强调人品与书品的对应性,同时又重视二者的辩证关系。他的这一书学思想是他在儒家"知人论世"思想的影响下并在继承欧阳修书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批评观是根植于苏轼的人格哲学思想中的,体现了他对书家修养的高度关注,也反映了宋朝统治者的挺立士风的时代需求。苏轼的"以人论书"观虽然影响广泛但其也有历史局限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封建伦理教化的意味。"切时如需"的书学思想要求书法创作要满足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书法家除了需要具有良好的书法艺术修养之外,还需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人论书"与"切实如需"两种书学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对今后书法的发展和书家的成长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书论 以人论书 切时如需
下载PDF
苏轼黄州时期思想嬗变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戚荣金 《大连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40-43,共4页
谪居黄州时期是苏轼人生及文艺创作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其思想嬗变为儒道释相结合并以道释思想为主导思想特征。嬗变的原因主要是时代文化的熏染和个人仕宦经历的助推两个方面,嬗变的表现以诗文和书画创作为表征。这种嬗变使他实现了从... 谪居黄州时期是苏轼人生及文艺创作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其思想嬗变为儒道释相结合并以道释思想为主导思想特征。嬗变的原因主要是时代文化的熏染和个人仕宦经历的助推两个方面,嬗变的表现以诗文和书画创作为表征。这种嬗变使他实现了从现实人生向艺术人生的转化,达到了他所处时代的最高思想境界,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黄州时期 儒道释 嬗变
下载PDF
苏轼诗学思想和书论的互通 被引量:1
5
作者 戚荣金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89-93,共5页
苏轼的诗学思想和书法理论在内在精神与创作观念上表现出互通性,"尚意"、"神似"、"无法"、"自然"是其文学艺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并作为文艺作品的品评标准。这种互通性可以从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和... 苏轼的诗学思想和书法理论在内在精神与创作观念上表现出互通性,"尚意"、"神似"、"无法"、"自然"是其文学艺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并作为文艺作品的品评标准。这种互通性可以从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和苏轼人生经历两个方面得到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诗学思想 书法理论 互通
下载PDF
谈大学书法公修课教学改革 被引量:1
6
作者 戚荣金 《黑河学刊》 2012年第3期147-149,共3页
当前,高校书法公修课教学应当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一是教学目标的改革要围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目标进行;二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要确保学生接受书法史论、碑帖知识、艺术欣赏、作品鉴... 当前,高校书法公修课教学应当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一是教学目标的改革要围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目标进行;二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要确保学生接受书法史论、碑帖知识、艺术欣赏、作品鉴定、装裱、收藏与投资等全面的书法文化常识教育;三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借鉴情景教学、示范指导、参观访问等多种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优化教学效果;四是教学途径和手段的改革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文化市场的平台作用,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书法公修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高校书法公修课教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戚荣金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8-20,共3页
高校书法公修课的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强调大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评价应保证书法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应对书法教学内容进行准确定位,应促... 高校书法公修课的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强调大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评价应保证书法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应对书法教学内容进行准确定位,应促进书法教学和教师的发展,应建立多元化的书法教学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书法教学 评价
下载PDF
朱淑真籍贯与生平考述 被引量:1
8
作者 戚荣金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8-71,共4页
宋代朱淑真是与李清照齐名的女性诗词作家,但历代关于她的籍贯和生平说法不一。淑真的籍贯既非钱塘亦非浙江海宁,应为安徽海宁。她生于官宦世家,婚前确有恋人,后嫁与一普通官吏,因夫妻性情不合,又无子嗣,遭丈夫冷落后返归娘家独居,不久... 宋代朱淑真是与李清照齐名的女性诗词作家,但历代关于她的籍贯和生平说法不一。淑真的籍贯既非钱塘亦非浙江海宁,应为安徽海宁。她生于官宦世家,婚前确有恋人,后嫁与一普通官吏,因夫妻性情不合,又无子嗣,遭丈夫冷落后返归娘家独居,不久即抑郁而投河自尽,尸骨并诗稿为父母所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淑真 籍贯 生平
下载PDF
汉字书写的两个美学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戚荣金 《美术教育研究》 2011年第7期14-15,10,共3页
汉字的点画和结构具有形象性的特征,这一特征是由点画线条来表现的,其表现出来的形象是自然物象的反映,不过这个形象是具象性微弱、抽象性很强的形象。汉字书写具有情感表达的美学特征,情感表达与汉字书写的文字内容和点画结构有着密切... 汉字的点画和结构具有形象性的特征,这一特征是由点画线条来表现的,其表现出来的形象是自然物象的反映,不过这个形象是具象性微弱、抽象性很强的形象。汉字书写具有情感表达的美学特征,情感表达与汉字书写的文字内容和点画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书者和书写内容的不同,作品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情感,在汉字书写的过程中和笔墨书迹所构成的独特形象中,有书者思想情感的表现,这是由汉字书写自身的本质属性和人的情感特征共同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书写 物象反映 情感表达
下载PDF
宋代文化浸润下的苏轼书学
10
作者 戚荣金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6-138,共3页
苏轼的书学是在宋代文化浸润下形成的具有宋代书学典型代表意义的思想理论体系。宋代文化的"内倾性"促成了苏轼书学"自然"的审美论;宋代文化的"创新性"熔铸了苏轼书学"出新"的创作论;宋代文化... 苏轼的书学是在宋代文化浸润下形成的具有宋代书学典型代表意义的思想理论体系。宋代文化的"内倾性"促成了苏轼书学"自然"的审美论;宋代文化的"创新性"熔铸了苏轼书学"出新"的创作论;宋代文化的"兼容性"成就了苏轼书学"兼容"的风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化 繁荣 特点 苏轼 书学
下载PDF
苏轼黄州诗书的多元情感论析
11
作者 戚荣金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0-122,共3页
苏轼贬谪黄州时期所创作的诗文和书迹作品为研究文人诗书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提供了范例。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情感是多元的,既有初到黄州时的惊恐和凄寂,又有感念君恩的戒慎与忠诚;既有对先贤忠烈的敬重和仰慕,又有对道释思想的借鉴与尊崇... 苏轼贬谪黄州时期所创作的诗文和书迹作品为研究文人诗书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提供了范例。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情感是多元的,既有初到黄州时的惊恐和凄寂,又有感念君恩的戒慎与忠诚;既有对先贤忠烈的敬重和仰慕,又有对道释思想的借鉴与尊崇;既有对仕途功名的企求和期冀,又有对隐逸耕读的追慕与向往;既有自比梅花的清高和孤傲,又有笑对人生的超脱与旷达。多元的情感反映了苏轼思想的丰富和深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黄州时期 诗书 多元情感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诗文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12
作者 戚荣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2-74,共3页
中国古代诗文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中国书法创作则追求志气平和、不激不厉,强调"书为心画"、"达其性情",中国古代诗文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渗透,使二者的审美精... 中国古代诗文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中国书法创作则追求志气平和、不激不厉,强调"书为心画"、"达其性情",中国古代诗文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渗透,使二者的审美精神和理念呈"同源"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文理论 书法创作 中和 缘情 意境
下载PDF
苏轼黄州书迹的文化记忆
13
作者 戚荣金 《理论观察》 2011年第4期58-60,共3页
运用文化记忆理论研究古代书迹是一个新的研究视域。苏轼黄州时期的书迹以行书居多:与友人尺牍亲切自然;抄古人诗文寄予深意;书自作诗文风格多变。这些书迹为后人留下了稳定的文化记忆,集中反映了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创作、生活等各个... 运用文化记忆理论研究古代书迹是一个新的研究视域。苏轼黄州时期的书迹以行书居多:与友人尺牍亲切自然;抄古人诗文寄予深意;书自作诗文风格多变。这些书迹为后人留下了稳定的文化记忆,集中反映了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创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状况,为我们真实再现了一个活生生的苏轼形象。书写是思想和精神的呈现,苏轼黄州书迹实现了个体与群体社会跨越时空的广泛联系,进而实现了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黄州时期 书迹 文化记忆
下载PDF
苏轼及其师友的几个重要书学命题
14
作者 戚荣金 《南方论刊》 2011年第8期85-87,82,共4页
苏轼与欧阳修、黄庭坚、米芾等人频繁而深入的交游形成了一个文士群体,他们互相讨论切磋,各种观点相互碰撞激发,汇成了一股巨大的文艺思潮,形成了许多艺术理论经典,其中书为写意、书乃乐事、书重人品、书有余韵是苏轼及其师友的几个重... 苏轼与欧阳修、黄庭坚、米芾等人频繁而深入的交游形成了一个文士群体,他们互相讨论切磋,各种观点相互碰撞激发,汇成了一股巨大的文艺思潮,形成了许多艺术理论经典,其中书为写意、书乃乐事、书重人品、书有余韵是苏轼及其师友的几个重要书学命题。这些命题,不仅影响了宋人对书法艺术的批评,而且成为了宋代独特的书学审美理想,在中国书画和文艺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书学 写意 乐事 人品 余韵
下载PDF
书法教育与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关系研究
15
作者 戚荣金 《林区教学》 2011年第11期100-101,共2页
人的发展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和书写动作技能理论是书法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实验研究证明,书法教育在培养高职学生认真细心的行为习惯、刻苦勤奋的精神和良好的注意力、观察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书法教育 高职教育 人才素质
下载PDF
中国书法与古典诗词创作的审美共性特征
16
作者 戚荣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2-83,103,共3页
中国书法创作追求"中正平和"、"达其性情",强调"意在笔先",而古典诗词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二者在审美精神和创作理念上相互渗透和影响,有着共同的审美... 中国书法创作追求"中正平和"、"达其性情",强调"意在笔先",而古典诗词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二者在审美精神和创作理念上相互渗透和影响,有着共同的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情 中和 意境
下载PDF
从《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看范、欧二人的人格与个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戚荣金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3-14,共2页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范仲淹和欧阳修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名篇佳构。本文主要从两篇作品来考察范仲淹和欧阳修二人的人格和个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印证“文如其人”这一著名的论断。
关键词 范仲淹 欧阳修 人格 个性 散文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下载PDF
从《金陵怀古》看王安石的文学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戚荣金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81-82,共2页
从赏析《金陵怀古》入手 ,阐述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思想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批判精神以及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政治倾向 ,揭示王安石“以适用为本”、“务为有补于世”的文学思想。
关键词 金陵怀古 怀古词 文学思想 王安石
下载PDF
忧乐似异而所虑实同——《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对读
19
作者 戚荣金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2年第9期19-19,共1页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同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即1046年,同是著名的游记散文。从表层上看,二文有所不同:《岳》文侧重对朋友的婉言规劝和对个人抱负的慷慨剖白,通篇隐含着深深的忧虑;而《醉》文则主要表达了作者邀...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同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即1046年,同是著名的游记散文。从表层上看,二文有所不同:《岳》文侧重对朋友的婉言规劝和对个人抱负的慷慨剖白,通篇隐含着深深的忧虑;而《醉》文则主要表达了作者邀游山水与民同乐的感情,全文洋溢着浓浓的欢愉。但仔细品读,对比分析,再结合作者的生活时代和创作背景,就不难发现.在更深层次上,《岳》文之“忧”与《醉》文之“乐”似异而实同,二文都表达了忧国忧民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欧阳修 范仲淹 生活时代 游记散文 思想感情 创作背景 对比分析 表达方式
下载PDF
忧乐似异而所虑实同——《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对读
20
作者 戚荣金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2年第22期4-5,共2页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同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即1046年,同是著名的游记散文。从表层上看,二文有所不同:《岳》文侧重对朋友的婉言规劝和对个人抱负的慷慨剖白,通篇隐含着深深的忧虑;而《醉》文则主要表达了作者遨...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同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即1046年,同是著名的游记散文。从表层上看,二文有所不同:《岳》文侧重对朋友的婉言规劝和对个人抱负的慷慨剖白,通篇隐含着深深的忧虑;而《醉》文则主要表达了作者遨游山水与民同乐的感情,全文洋溢着浓浓的欢愉。但仔细品读,对比分析,再结合作者的生活时代和创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阳楼记》 欧阳修 醉翁亭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滕子京 范仲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