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戚辰 顾晔 +1 位作者 刘振国 王文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银杏达莫20ml,1次/d,连续14d,静脉点滴);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次...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银杏达莫20ml,1次/d,连续14d,静脉点滴);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次/d,连续14d,静脉点滴),同期选择非脑血管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7d患者血浆vWF及血清hs-CRP浓度的变化,测定治疗5d内头部MRI所示病灶大小,测定治疗前、治疗第30d的NIHSS评分,判定两组的疗效。结果在治疗7d,依达拉奉组的vWF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7d时,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依达拉奉组hs-CRP浓度下降明显(P<0.01)。依达拉奉组治疗的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与腔隙性、小面积脑梗死组比较,中面积及大面积脑梗死组的治疗前hs-CRP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直接降低血清vWF和hs-CRP的浓度,这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依达拉奉 脑梗死
下载PDF
帕金森病脑内铁沉积含量磁敏感成像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戚辰 何海燕 +6 位作者 陈伟 张忠阳 周薇 夏正荣 范勤毅 李玉华 刘振国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69-972,F0003,共5页
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相位图测定帕金森病(PD)患者脑内铁沉积含量,并探讨其在临床研究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测定20例PD患者(PD组)和25名健康人(对照组)各感兴趣区域(ROI)中双侧苍白球(GP)、壳核(Pu)、尾状核(CN)... 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相位图测定帕金森病(PD)患者脑内铁沉积含量,并探讨其在临床研究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测定20例PD患者(PD组)和25名健康人(对照组)各感兴趣区域(ROI)中双侧苍白球(GP)、壳核(Pu)、尾状核(CN)、前脑白质、黑质(SN)和红核(RN)的相位值,并分析相位值与脑内铁沉积含量及PD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的相位值与脑内铁沉积定量研究数据呈负相关(r=-0.932,P=0.007)。对照组不同性别间各ROI的相位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N的相位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562,P=0.004),其他ROI的相位值与年龄和性别均不相关(P值均>0.05)。PD组症状严重侧肢体对侧的黑质网状(SNr)中部(-0.19896±0.18746,t=3.137,P=0.006)和黑质网状(SNr)侧部(-0.17324±0.14542,t=2.288,P=0.034)的相位值均显著小于症状较轻侧肢体对侧(-0.09725±0.10176、-0.06879±0.11243,P值均<0.05),其他ROI的相对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D统一评分量表第三部分中单侧肢体得分与对应的各ROI的相位值均不相关(P值均>0.05);SNr侧部(r=-0.584,P=0.009)、RN(r=-0.640,P=0.003)的相位值分别与病程呈负相关;其他ROI的相位值与患者的年龄、病程均不相关(P值均>0.05)。两组不同性别和年龄间的相位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D组在SNr侧部上的相位值(-0.01371±0.10595)显著小于对照组(-0.0057±0.0975,t=-2.828,P=0.008),两组间其他ROI的相位值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测定脑内铁沉积含量对PD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脑内铁沉积含量与病程及肢体运动障碍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铁沉积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丙炔苯丙胺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戚辰 刘振国 +2 位作者 范国华 陈生弟 陆国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5-318,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丙炔苯丙胺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将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经鱼藤酮处理后给予不同浓度的丙炔苯丙胺,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 目的探讨丙炔苯丙胺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将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经鱼藤酮处理后给予不同浓度的丙炔苯丙胺,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蛋白酶体功能。结果与鱼藤酮组比较, 50μmol/L浓度的丙炔苯丙胺作用24 h后,细胞恢复活力,570 nm处光密度值为0.39±0.01。与未处理组比较,鱼藤酮组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丙炔苯丙胺组较鱼藤酮组显著降低(P<0.01)。鱼藤酮组的GSH含量为(104.76±0.88)μmol/L,显著低于丙炔苯丙胺组的(130.21±0.84)μmol/L(P<0.01)。与未处理组比较,鱼藤酮组的细胞蛋白酶体活性明显降低(P<0.01),丙炔苯丙胺组蛋白酶体活性恢复。结论丙炔苯丙胺能够明显减少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死亡,其机制可能是抑制氧化应激及保护蛋白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炔苯丙胺 鱼藤酮 帕金森病 氧化应激 蛋白酶体 多巴胺能神经细胞
下载PDF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α-synuclein与氧化应激 被引量:6
4
作者 戚辰 刘振国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27-331,共5页
帕金森病 (P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变性疾病 ,它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但其内在的联系尚不十分清楚。α synuclein可能起到联系基因和环境因素在PD中的发病机制的作用 ,而多巴胺导致的氧化应激则可能是神经变... 帕金森病 (P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变性疾病 ,它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但其内在的联系尚不十分清楚。α synuclein可能起到联系基因和环境因素在PD中的发病机制的作用 ,而多巴胺导致的氧化应激则可能是神经变性的共同途径。本文就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发病机制 Α-SYNUCLEIN 氧化应激
下载PDF
PACAP27对鱼藤酮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刚 陈生弟 +3 位作者 周海燕 范国华 戚辰 陆国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 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27(PACAP27)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胞内分子机制。方法 诱导分化后的PC12细胞,经鱼藤酮(250nmol·L^-1)和(或)PACAP27(10^-7~10mol·L^-1)处理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 目的 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27(PACAP27)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胞内分子机制。方法 诱导分化后的PC12细胞,经鱼藤酮(250nmol·L^-1)和(或)PACAP27(10^-7~10mol·L^-1)处理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Apo-ONE均质荧光法检测Caspase-3活性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PKA刺激剂db-cAMP(10^-4mol·L^-1),Forskolin(10^-6mol·L^-1)可模拟PACAP27的保护作用,而PKC刺激剂TPA(10^-7mol·L^-1)则无此作用(P〉0.05);PKA抑制剂H-89(10^-6mol·L^-1)可明显削弱PAC-AP27的保护作用,而PKC抑制剂Myr-ΨPKC(10^-6mol·L^-1)则无此作用(P〉0.05);ERK抑制剂PD98059(2×10^-5mol·L^-1)和p38抑制剂SB203580(5×10^-5mol·L^-1)可削弱PACAP27的保护作用,而JNK抑制剂SP600125(4×10^-5mol·L^-1)则无此作用(P〉0.05);PACAP27可以明显抑制鱼藤酮诱导的Caspase-3活化;但PACAP27却无法逆转鱼藤酮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减低(P〉0.05).结论PACAP27通过PAC1受体介导,激活了PKA和MAPK信号通路,对鱼藤酮诱导的细胞凋亡进行了有效抑制,同时鱼藤酮诱导的这种细胞凋亡与非线粒体依赖的Caspase-3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鱼藤酮 帕金森病 凋亡
下载PDF
PACAP27抑制鱼藤酮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刚 陈生弟 +3 位作者 戚辰 杜芸兰 范国华 陆国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27(PACAP27)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诱导分化后的PC12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后,观察其形态改变;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AnnexinV)... 目的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27(PACAP27)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诱导分化后的PC12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后,观察其形态改变;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AnnexinV)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经鱼藤酮处理24h后PC12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PACAP27(10-12~10-7mol·L-1)对鱼藤酮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鱼藤酮处理组(250nmol·L-1)相比,PACAP27保护组(10-8mol·L-1)Annexin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呈双阳性的晚期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PACAP27可明显减少凋亡细胞的比值,提高细胞的生存率(P<0.01);而PACAP/VIPⅠ型受体拮抗剂PACAP627可逆转这一效应。结论PACAP27可通过PAC1受体介导对鱼藤酮诱导的细胞凋亡进行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鱼藤酮 帕金森病 凋亡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顾晔 戚辰 +1 位作者 刘振国 王文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3-735,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银杏达莫20ml,1次/d,连续14d,静脉点滴);B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银杏达莫20ml,1次/d,连续14d,静脉点滴);B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次/d,连续14d,静脉点滴)。同期选择非脑血管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浓度的变化,测定治疗前、治疗第30天的NIHSS评分,判定两组的疗效。结果在治疗第7天,B组的MMP-9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1)。治疗第7天时,与A组相比,B组TIMP-1浓度升高明显(P<0.01)。B组治疗的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直接降低血清MMP-9的浓度,或通过调节TIMP-1来降低MMP-9水平,可能是其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依达拉奉 脑梗死
下载PDF
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对多巴胺能PC12细胞的特异性损伤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海燕 戚辰 +3 位作者 范国华 王刚 张宇红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对多巴胺能PC12细胞的特异性损伤。方法不同浓度的lactacystin(1、5、10、15和20μmol/L)分别处理多巴胺能PC12细胞和胶质瘤U251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50μmol/L的lactacystin处理U251细胞24 h,...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对多巴胺能PC12细胞的特异性损伤。方法不同浓度的lactacystin(1、5、10、15和20μmol/L)分别处理多巴胺能PC12细胞和胶质瘤U251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50μmol/L的lactacystin处理U251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10、20μmol/L lactacystin处理PC12细胞,W estern B lot检测细胞内多泛素化蛋白含量;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selegiline(500μmol/L)和特异性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αMT(1 mmol/L)提前4 h预处理PC12细胞,再与10μmol/Llactacystin共同作用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 estern B lot检测多泛素化蛋白含量。结果Lactacystin呈剂量依赖性损伤多巴胺能PC12细胞,其对胶质瘤U251细胞无毒性作用,而且其毒性与细胞内多泛素化蛋白生成增加相关。用以增加细胞内多巴胺含量的selegiline和用以减少细胞内多巴胺含量的α-MT都导致lactacystin毒性增强。结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特异性损伤多巴胺能细胞,而其特征性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在其易感性中的作用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 多泛素化蛋白 多巴胺 单胺氧化酶B 酪氨酸羟化酶
下载PDF
人HSP40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范国华 陈生弟 +3 位作者 杨卉 戚辰 李琳 巴茂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构建人热休克蛋白40(HSP40)的2种同源物HDJ-1和HDJ-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人成神经细胞瘤细胞株(SK-N-SH)中的表达。方法从流产胚胎脑组织中抽提总RNA,RT-PCR扩增HDJ-1和HDJ-2c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后,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 目的构建人热休克蛋白40(HSP40)的2种同源物HDJ-1和HDJ-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人成神经细胞瘤细胞株(SK-N-SH)中的表达。方法从流产胚胎脑组织中抽提总RNA,RT-PCR扩增HDJ-1和HDJ-2c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后,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和pEGFP-N1质粒中。HDJ-1和HDJ-2基因测序结果与基因库登录序列比对,序列正确的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SK-N-SH细胞,Western blot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基因表达情况。结果HDJ-1和HDJ-2基因测序结果与基因库登录序列比对显示完全一致。Western blot证实pcDNA3.1(+)/HDJ-1转染SK-N-SH细胞24h后有HDJ-1的过表达,至少持续72h;pEGFP-N1/HDJ-1和pEGFP-N1/HDJ-2转染的细胞有HDJ-1/GFP和HDJ-2/GFP融合蛋白的表达,至少持续72h。荧光显微镜观察到pEGFP-N1/HDJ-1和pEGFP-N1/HDJ-2转染的细胞中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pcDNA3.1(+)/HDJ-1、pEGFP-N1/HDJ-1和pEGFP-N1/HDJ-2真核表达质粒,并在SK-N-SH细胞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J-1 HDJ-2 pcDNA3.1(+)质粒 pEGFP-N1质粒 转染
下载PDF
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脑黑质区热休克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国华 陈生弟 +2 位作者 戚辰 赵静 陆国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应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观察中脑黑质部位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方法175只C57BL小鼠分为4组:MPTP组,56只小鼠连续5d腹腔注射MPTP眼30mg/(kg·d)演,制备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生理盐水组... 目的应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观察中脑黑质部位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方法175只C57BL小鼠分为4组:MPTP组,56只小鼠连续5d腹腔注射MPTP眼30mg/(kg·d)演,制备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生理盐水组,56只小鼠连续5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3ml/d(容积与MPTP组同);假手术组,56只小鼠仅用注射器刺穿腹部皮肤;另7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最后1次注射后4h(视为0d)及第2、4、7、10、14、21、28天处死小鼠,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鄄ern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方法观察热休克蛋白的动态变化以及在中脑的定位;经原位杂交法检测MPTP对hsp40和hsp70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MPTP组小鼠于药物注射后4h即出现hsp70表达升高,两周内与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以第2,4天为表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至第21天降至正常水平。MPTP组小鼠在注射后2~14d,hsp40/HDJ鄄1表达水平高于其余各组(P<0.01),第4天为表达高峰。HDJ-2表达不如HDJ鄄1明显,仅第4天与另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MPTP组小鼠在注射后第2~4天,hsp90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TP 小鼠模型 热休克蛋白 正常 表达 生理盐水 帕金森病 对照组 免疫印迹法 脑黑质
下载PDF
AMPA受体分布对帕金森病及异动症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干静 戚辰 +1 位作者 章素芳 刘振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8-315,共8页
目的观察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AMPA)受体各亚型在帕金森病(PD)及异动症[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纹状体中亚细胞分布的变化。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向PD大鼠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建立LID大鼠模... 目的观察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AMPA)受体各亚型在帕金森病(PD)及异动症[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纹状体中亚细胞分布的变化。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向PD大鼠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建立LID大鼠模型。引入受体蛋白质交联方法,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纹状体神经元AMPA受体各亚型在细胞表面和细胞内池不同部位含量变化。结果在PD大鼠纹状体中,AMPA受体各亚型均未发生亚细胞分布改变;慢性左旋多巴刺激诱导大鼠LID对其纹状体AMPA总蛋白以及在细胞表面和细胞内池的分布无明显影响。结论 AMPA受体分布变化对PD或LID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受体 纹状体
下载PDF
左旋多巴给药频度与异动症大鼠纹状体神经递质 被引量:1
12
作者 浦政 戚辰 +1 位作者 干静 刘振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35,共5页
目的研究左旋多巴不同给药频度对异动症大鼠纹状体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影响。方法成功复制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1组(左旋多巴甲酯与苄丝肼每日总量1次腹腔注射给药,1次组)、实验2组(左旋多巴甲酯与苄丝肼每日总量平均分2... 目的研究左旋多巴不同给药频度对异动症大鼠纹状体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影响。方法成功复制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1组(左旋多巴甲酯与苄丝肼每日总量1次腹腔注射给药,1次组)、实验2组(左旋多巴甲酯与苄丝肼每日总量平均分2次腹腔注射给药,2次组)及实验3组(左旋多巴甲酯与苄丝肼每日总量平均分4次腹腔注射给药,4次组),分别复制异动症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模型大鼠纹状体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果各实验组动物模型纹状体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均表现为毁损侧高于毁损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毁损侧纹状体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均表现为4次组含量低于2次组和1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毁损对侧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多巴给药频度增加可减小帕金森病异动症大鼠纹状体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动症 给药频度 纹状体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不同剂量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脑梗死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浦政 王晓蓉 +1 位作者 干静 戚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脑梗死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探索马来酸桂哌齐特大鼠实验的适合剂量。方法随机法把SD大鼠分为不同剂量马来酸桂哌齐特给药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马来酸桂哌齐特及生理盐水干预5d后,以改良线栓法建...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脑梗死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探索马来酸桂哌齐特大鼠实验的适合剂量。方法随机法把SD大鼠分为不同剂量马来酸桂哌齐特给药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马来酸桂哌齐特及生理盐水干预5d后,以改良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脑梗死模型,并行行为学评定和头颅DWI检测;观察术后24h、72h和术后14d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结果模型大鼠术侧大脑皮层和基底节区均出现DWI高信号;术后24h各组大鼠偏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和14d各组间偏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3.0 mg.kg-1组与6.0 mg.kg-1组评分值均降低,但此二组间评分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可能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脑梗死模型大鼠的偏瘫症状;3.0 mg.kg-1可能是经济有效的实验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桂哌齐特 脑梗死 行为学
下载PDF
马来酸桂哌齐特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浦政 王晓蓉 +1 位作者 干静 戚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64-1067,1073,共5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的影响,探讨该药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马来酸桂哌齐特预处理组(给药手术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对照手术组)和马来酸桂哌齐特预处理非手术组(给药非手术组),预处理5 d,给药手...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的影响,探讨该药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马来酸桂哌齐特预处理组(给药手术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对照手术组)和马来酸桂哌齐特预处理非手术组(给药非手术组),预处理5 d,给药手术组和对照手术组经改良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脑缺血模型。术后1、3、7 d时,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和脑组织变化;对给药手术组和对照手术组大鼠行偏瘫评分,脑片TTC染色计算脑缺血面积,比较脑缺血严重程度。结果术后1、3 d时,给药手术组与对照手术组大鼠的偏瘫评分和脑缺血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与对照手术组比较,给药手术组大鼠的偏瘫评分较低,脑缺血面积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非手术组大鼠无行为学变化,相应时间点大鼠脑组织未见缺血改变。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可能具有脑缺血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桂哌齐特 预处理 脑缺血
下载PDF
帕金森病相关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丽霞 戚辰 刘振国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1期1674-1676,共3页
目前帕金森病(PD)的诊断仅依靠临床特征而缺乏相应的辅助检查方法。近年来,大量研究评估了影像学、药物试验、生化标志物及基因检测等对PD的诊断意义,其中外周体液标志物研究因其适用范围广,方便、创伤小、直接反应病理过程等特点得... 目前帕金森病(PD)的诊断仅依靠临床特征而缺乏相应的辅助检查方法。近年来,大量研究评估了影像学、药物试验、生化标志物及基因检测等对PD的诊断意义,其中外周体液标志物研究因其适用范围广,方便、创伤小、直接反应病理过程等特点得到重视。本文就α突触核蛋白、线粒体复合物Ⅰ和氧化应激以及多巴胺在该方面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生化标志物 Α突触核蛋白 线粒体复合物Ⅰ 氧化应激
下载PDF
MPP^+诱导SK-N-SH细胞热休克蛋白的表达研究
16
作者 范国华 陈生弟 +1 位作者 戚辰 赵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研究SK-N-SH细胞在受到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损伤时,细胞内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方法SK-N-SH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PP+制备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分别于培养24 h和48 h时,检测细胞存活率,选择合适的MPP+实验浓度。免疫... 目的研究SK-N-SH细胞在受到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损伤时,细胞内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方法SK-N-SH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PP+制备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分别于培养24 h和48 h时,检测细胞存活率,选择合适的MPP+实验浓度。免疫印迹法(W estern b 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细胞内Hsp70、Hsp40(HD J-1和HD J-2)和Hsp90的变化。结果细胞存活率检测表明MPP+合适的实验浓度为10~500μmol/L。W estern b 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均显示250μmol/L MPP+处理24 h,细胞内Hsp70含量明显升高(P<0.05);MPP+处理48 h,Hsp70含量随MPP+浓度的升高而下降;Hsp40/HD J-1和Hsp90的变化趋势基本与Hsp70相同;而HD J-2在细胞内的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HSPs的含量在MPP+制备的PD细胞模型中,随MPP+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热休克蛋白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MPP^+诱导 SK-N-SH细胞热休克蛋白
下载PDF
马来酸桂哌齐特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17
作者 浦政 干静 +1 位作者 王晓蓉 戚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480,共6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该药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马来酸桂哌齐特预处理脑缺血手术组(给药手术组)、生理盐水预处理脑...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该药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马来酸桂哌齐特预处理脑缺血手术组(给药手术组)、生理盐水预处理脑缺血手术组(对照手术组)和马来酸桂哌齐特预处理非手术组(给药非手术组),每组30只,预处理时间均为5 d。对两手术组大鼠行改良线栓法手术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脑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8、24、72 h断头取脑,切取左侧(缺血侧)及右侧相应脑组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时间点双侧脑组织中ERK1/2和p38 MAPK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p-ERK1/2和p-p38 MAPK表达)。结果各组大鼠脑组织中ERK1/2和p38 MAPK总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非手术组比较,给药手术组和对照手术组术后8 h左侧(手术侧)脑区的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术后24 h和72 h的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非手术组比较,给药手术组和对照手术组术后8、24、72 h左侧脑区的p-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且对照手术组高于给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可能在脑缺血早期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桂哌齐特 预处理 脑缺血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
下载PDF
线粒体K_(ATP)通道开放剂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钱坤 李琳 +1 位作者 刘振国 戚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9-672,共4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KATP通道的开放对于鱼藤酮诱导的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经鱼藤酮和线粒体KATP通道的开放剂二氮嗪及选择性线粒体KATP通道拮抗剂5-羟葵酸(... 目的研究线粒体KATP通道的开放对于鱼藤酮诱导的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经鱼藤酮和线粒体KATP通道的开放剂二氮嗪及选择性线粒体KATP通道拮抗剂5-羟葵酸(5-HD)处理,用台盼蓝染色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Annexin V)检测细胞的凋亡,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经鱼藤酮处理24h后PC12细胞突起结构消失,细胞体积变小,形态变圆,台盼蓝染色阳性细胞增多,细胞活力下降,可见An-nexin V阳性的早期凋亡细胞,凋亡率为31.1%±2.65%(P<0.01);同时加入二氮嗪能减少PC12细胞的凋亡,凋亡率为17.9%±0.71%(P<0.05);JC-1染色法证实二氮嗪可稳定线粒体膜电位。而同时加入5-HD的PC12细胞活力及线粒体膜电位与鱼藤酮处理组相比无变化。结论鱼藤酮可引起多巴胺神经元的凋亡,线粒体KATP通道的开放剂二氮嗪能够拮抗鱼藤酮的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在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时稳定线粒体膜电位而起到对多巴胺能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KATP通道 鱼藤酮 二氮嗪 神经保护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静 刘振国 +1 位作者 陆国强 戚辰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6期499-503,共5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对蛋白酶体抑制剂处理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活力以及细胞内包涵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进行热处理,免疫印迹法鉴定热休克蛋白表达,并确定最佳热处理条件;再应用高选择性的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处理P...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对蛋白酶体抑制剂处理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活力以及细胞内包涵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进行热处理,免疫印迹法鉴定热休克蛋白表达,并确定最佳热处理条件;再应用高选择性的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处理PC12细胞。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内包涵体形成的变化。结果免疫印迹法证实PC12细胞热处理2h后HSP70水平即开始迅速升高,一直持续至24h,其中4h的HSP70水平表达较高,故选其为最佳观察条件。未经热处理的对照组经5μM、10μM、15μM和20μMLactacystin处理24h后,PC12细胞的活力显著降低,呈剂量依赖性;热处理组的细胞活力比对照组显著升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对照组细胞的胞浆内包涵体明显增多,而热处理组胞浆内包涵体明显减少。结论热休克蛋白能显著增强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内包涵体形成,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LACTACYSTIN PC12细胞 帕金森病
下载PDF
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戚辰 刘振国 +2 位作者 范国华 陈生弟 陆国强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 探讨鱼藤酮 (rotenone)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神经生长因子 (NGF)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 ,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 ,观察细胞形态改变 ,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 目的 探讨鱼藤酮 (rotenone)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神经生长因子 (NGF)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 ,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 ,观察细胞形态改变 ,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 ,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Annexin V)检测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α synuclein、硫磺素T(thioflavinT)染色研究细胞内蛋白聚集情况。结果 经鱼藤酮处理 2 4h后PC12细胞突起样结构消失 ,细胞体积变小、形态变圆 ;随着鱼藤酮浓度或作用时间增加 ,细胞活性进一步下降 ,呈量效和时效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 ,细胞活力在浓度为 10nmol/L鱼藤酮作用 2 4h时即出现明显下降 ,吸光度A570 值为 0 4 15± 0 0 13(P <0 0 5 ) ;可见Annexin V呈阳性的早期凋亡细胞 ;凋亡率在 5nmol/L为 7 35 %± 0 5 2 % (P <0 0 5 ) ,在 10nmol/L为 13 30 %± 1 80 % (P <0 0 1) ;细胞内出现α synuclein和硫磺素T双标染色呈阳性的蛋白聚集。结论 鱼藤酮在体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 ,可诱导出现细胞凋亡并出现类包涵体 ,表明鱼藤酮可能通过影响α synuclein的代谢而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藤酮 多巴胺能神经元 神经毒性作用 细胞模型 帕金森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