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纤维化患者血清核心岩藻糖基化低分子量激肽原和α-半乳糖基化抗体的表达及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香玲 戴中上 +6 位作者 肖新强 曾智昊 杨垚 高智 蒋永芳 龚国忠 张旻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3-913,共11页
目的: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可进展至肝硬化,是肝脏疾病的主要致死因素,而早期识别并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是慢性肝病治疗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比较血清核心岩藻糖标志物低分子量激肽原(core fucosylated low molecular we... 目的: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可进展至肝硬化,是肝脏疾病的主要致死因素,而早期识别并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是慢性肝病治疗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比较血清核心岩藻糖标志物低分子量激肽原(core fucosylated low molecular weight kininogen,LMWK-Fc)和α-半乳糖基化(alpha-galactosidase,α-Gal)抗体在不同阶段肝纤维化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评估其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就诊的275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115例患者接受了肝活检。根据病理结果显示的肝组织内胶原沉积对肝结构破坏范围、程度和肝微循环影响的大小将115例完善肝活检的患者分为0~4期:S0,肝组织内无明显胶原沉积,肝结构和肝微循环正常;S1,肝组织内有轻度胶原沉积,部分破坏肝小叶结构,但肝微循环基本正常;S2,肝组织内中度胶原沉积,部分破坏肝小叶结构和肝微循环;S3,肝组织内广泛胶原沉积,大量破坏肝小叶结构和肝微循环;S4,发展为肝硬化,肝组织内高度胶原沉积,肝小叶结构完全破坏,肝微循环严重受损。并根据分期标准分为无肝纤维化组(S0)、肝纤维化组(S1~S2)、显著纤维化组(S3~S4)。160例未完善肝活检的患者则按照肝硬度值(liver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分为无肝纤维化组(F0:LSM<7.3k Pa)、肝纤维化组(F1~F2:LSM为7.3~12.4 kPa)、明显肝纤维化组(F3~F4:LSM>12.4 kPa)。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人口学资料以及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甲胎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指标,计算肝纤维化-4指数(fibrosis-4 index,FIB-4)、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对入组的患者分别行血清LMWK-Fc和α-Gal抗体检测,比较各组间LMWK-Fc、α-Gal抗体及其他肝纤维化指标的表达情况;分析LMWK-Fc、α-Gal抗体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LMWK-Fc、α-Gal抗体水平预测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在未完善肝活检的160例患者中,血清α-Gal抗体及LMWK-Fc的表达水平在无肝纤维化组、肝纤维化组、明显肝纤维化组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善肝活检的115例患者中,血清LMWK-Fc水平在无纤维化组、肝纤维化组、显著肝纤维化组间依次增高,血清α-Gal抗体表达水平在显著肝纤维化组中高于无纤维化组、肝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2)。单变量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纤维化与性别、LMWKFc水平均有相关性(均P<0.05),与年龄、α-Gal抗体水平、FIB-4和APRI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血清LMWK-Fc和α-Gal抗体在不同分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可能与肝纤维化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LMWK-Fc水平对肝纤维化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岩藻糖基化 低分子量激肽原 α-半乳糖基化抗体 肝纤维化 血清学标志物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戴中上 钟严俊 陈燕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499-505,共7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肺部状态,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患病率与病死率均较高。支气管扩张症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反复发生的化脓性感染,导致中小支气管反复损伤和(或)阻塞,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肺部状态,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患病率与病死率均较高。支气管扩张症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反复发生的化脓性感染,导致中小支气管反复损伤和(或)阻塞,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支气管扩张症和COPD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的重叠综合征,即为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BCOS)。BCOS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但有关BCOS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研究很少。笔者通过大量文献检索分析,对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的最新机制研究、临床特征研究及相关风险和预后研究进展进行全面阐述,旨在更清晰地认识这一综合征,并为BCOS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支气管扩张症 综述文献(主题)
下载PDF
呼出气一氧化氮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子航 李荷蕊 +1 位作者 戴中上 陈燕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30-35,共6页
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检测是一种定量、非侵入性、简便安全的气道炎症测量方法,随着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指南对测量技术的标准化,FeNO作为哮喘的管理工具之一,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检测以嗜酸性粒细... 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检测是一种定量、非侵入性、简便安全的气道炎症测量方法,随着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指南对测量技术的标准化,FeNO作为哮喘的管理工具之一,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检测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评估吸入糖皮质激素的疗效。而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而言,虽然已开展了一些初步研究,但现有研究结论存在诸多争议和冲突,单一FeNO在慢阻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尚难定论。然而,通过模拟肺内NO气体交换构建的NO动力学模型对FeNO进行扩展分析能够获取更多信息,有助于定位气道炎症,为慢阻肺的评估和管理增加新的维度。本文回顾近年扩展FeNO分析在气道疾病中的相关研究,归纳总结FeNO参数在慢阻肺诊疗中的研究现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一氧化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炎症
下载PDF
长期无创正压通气对稳定期合并高碳酸血症COPD患者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戴中上 陈燕 +1 位作者 何雪 李窕 《国际呼吸杂志》 2018年第10期791-795,共5页
COPD是一种高发病率、致死率的疾病,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相较于以前的氧疗、药物等标准治疗方法,现无创正压通气(NPPV)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得到认可关注。本文通过回顾性查阅近五年文献资料,对NPPV对于稳定期合并高碳酸血症C... COPD是一种高发病率、致死率的疾病,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相较于以前的氧疗、药物等标准治疗方法,现无创正压通气(NPPV)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得到认可关注。本文通过回顾性查阅近五年文献资料,对NPPV对于稳定期合并高碳酸血症COPD患者的治疗进展进行分析并讨论。探讨NPPV对于改善稳定期高碳酸血症COPD患者的生存率的意义,评估NPPV对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活动耐量、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等指标的作用大小。为家庭长期无创通气技术的广泛普及提供理论支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高碳酸血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存率 评估
原文传递
血嗜酸粒细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激素治疗反应性和再入院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6
5
作者 薛瑾 崔亚楠 +4 位作者 陈平 蔡珊 陈琳 戴中上 陈燕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6-431,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水平血嗜酸粒细胞(EO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血EOS对AECOPD激素治疗反应性和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住院的120例AECOPD... 目的分析不同水平血嗜酸粒细胞(EO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血EOS对AECOPD激素治疗反应性和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住院的120例AECOPD患者,以入院血常规中EOS百分比(EOS%)分为两组,EOS%≥2%为EOS组(56例),EOS%<2%为非EOS组(6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以及再发重度急性加重风险。结果EOS组与非EOS组比较,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较低,使用抗生素疗程更短[分别为8(6~10)d和9(7~11)d,P=0.033];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EOS组较非EOS组症状改善更明显(δCAT≥2分别为86.8%和68.2%,P=0.046),住院时间更短[分别为9(7~11)和10(9~13),P=0.042];EOS组患者中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较未使用患者症状改善更明显(δCAT≥2分别为86.8%和61.1%,P=0.040)。出院后1年随访结果显示,EOS组重度急性加重发生风险更高[校正OR值为2.67(1.10~6.46),P=0.030;HR为1.57(1.02~2.40),P=0.040]。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嗜酸粒细胞水平对预测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和再发重度急性加重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治疗 急性加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