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震综合深井与地面台站前兆资料的对比分析
1
作者 龚耀 潘国勇 +1 位作者 魏薇 戴乐翔 《山西地震》 2018年第4期30-34,共5页
文章通过对综合深井前兆仪器与地面台站前兆仪器产出的地磁、水位、水温、钻孔应变、钻孔倾斜资料进行日变曲线、长期变化曲线、内在质量等对比分析,认为综合深井前兆观测作为一种新的观测系统,可节约空间,利于实施;观测数据稳定、可靠... 文章通过对综合深井前兆仪器与地面台站前兆仪器产出的地磁、水位、水温、钻孔应变、钻孔倾斜资料进行日变曲线、长期变化曲线、内在质量等对比分析,认为综合深井前兆观测作为一种新的观测系统,可节约空间,利于实施;观测数据稳定、可靠,能避免来自表层的干扰,但对于轨道交通等直流干扰仍无法避免,主要缺点是不便于维修且费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深井 前兆观测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的滇西地区瑞利面波相速度成像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艺 郭震 +2 位作者 朱培育 朱佳苗 戴乐翔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36,共13页
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第一期(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中的190个流动站和云南省区域台网的35个宽频带固定台所记录到的两年半的连续地震记录,运用噪声成像方法反演得到滇西(21.0°N~29.5°N,97.... 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第一期(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中的190个流动站和云南省区域台网的35个宽频带固定台所记录到的两年半的连续地震记录,运用噪声成像方法反演得到滇西(21.0°N~29.5°N,97.0°E~103.5°E)的相速度分布图像.反演结果揭示研究区地壳及上地幔速度结构存在明显横向不均匀性.短周期6~12 s的相速度分布图像反映上地壳的速度结构与地表地质构造单元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腾冲火山区及其南侧的低速异常与该地区上地壳存在的岩浆囊或部分熔融体有关,且在深度上的形态不一.在程海断裂和普渡河断裂之间存在高速异常,这与体波走时反演得到攀西呈现大面积高速异常的结果较为一致,可能与该地区的玄武岩隆起有关.14~25 s周期的相速度图像显示在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及腾冲火山区呈现低速异常,暗示了该区下地壳流的存在.由14~40 s图像对比发现,受地壳厚度差异的影响,南部地区高速异常逐渐增大.此外,腾冲火山区的低速异常从地表一直延伸至上地幔,但似乎并不与川滇菱形块体内部的低速异常相连,这可能是地幔热流的通道.腾冲断裂和龙陵断裂的交会区域似乎为高低速异常的分界处,该区下方可能就是1976年两次7级以上地震的震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层析成像 滇西地区 相速度 地壳结构
下载PDF
崇明地震台ELF观测数据受地铁干扰情况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施俊杰 龚耀 +4 位作者 朱培育 朱佳苗 赵俊香 魏薇 戴乐翔 《山西地震》 2018年第1期13-15,20,共4页
简要介绍崇明地震台ELF电磁观测系统,对观测数据在干扰时段与无干扰时段功率谱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城市轨道交通对崇明台ELF观测的磁场数据存在干扰,且对磁场低频段干扰较大;对电场数据未见明显干扰;磁场与干扰源方向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地磁场 地电场 地铁干扰
下载PDF
崇明地震台新井水位干扰处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4
作者 潘国勇 魏薇 +6 位作者 朱佳苗 朱培育 赵俊香 施俊杰 戴乐翔 张艺 龚耀 《山西地震》 2019年第1期6-8,共3页
文章从"崇明台新井水位处理系统"程序的设计目的、思路、软件功能、系统布设、程序界面、程序应用方面进行详细论述。程序运行结果表明,该程序在日常水位台阶处理应用中较为适用,能有效解决水位干扰台阶导致日变幅较大的问题... 文章从"崇明台新井水位处理系统"程序的设计目的、思路、软件功能、系统布设、程序界面、程序应用方面进行详细论述。程序运行结果表明,该程序在日常水位台阶处理应用中较为适用,能有效解决水位干扰台阶导致日变幅较大的问题,同时能够显示水位的正常日变,为前兆数据准确分析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程序软件 开发应用
下载PDF
地闪对崇明地震台地球物理观测的干扰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培育 戴乐翔 +6 位作者 张艺 魏薇 赵俊香 朱佳苗 施俊杰 毕波 倪友忠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年第1期91-95,共5页
通过对比崇明地区地闪及崇明地震台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发现受地闪引起的电磁场变化的直接作用或对仪器元件的间接作用,地磁、地电、电磁扰动和水位观测干扰比例较高,干扰幅度与地闪距离及形成的电流强度有关。具体干扰形态如下:①对电磁... 通过对比崇明地区地闪及崇明地震台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发现受地闪引起的电磁场变化的直接作用或对仪器元件的间接作用,地磁、地电、电磁扰动和水位观测干扰比例较高,干扰幅度与地闪距离及形成的电流强度有关。具体干扰形态如下:①对电磁扰动干扰表现为单向突跳和测值的整体抬升;②对地磁测项干扰表现为正负方向的单点突跳;③对大地电场干扰表现为大幅震荡;④对水位观测干扰表现为大幅突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 地球物理观测 干扰发生率 干扰形态 干扰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