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剥离基于稷县植保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的研究
1
作者 梅晶哲 戴优升 《社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86,共30页
本文从农业生产中农民的技术应用困境角度切入,探讨农业转型过程中农民与农业技术的关系变迁。基于对河北省稷县植保技术推广的案例考察,本文指出,农业技术推广的项目运作推动了农业技术从农民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转移。通过重构农民... 本文从农业生产中农民的技术应用困境角度切入,探讨农业转型过程中农民与农业技术的关系变迁。基于对河北省稷县植保技术推广的案例考察,本文指出,农业技术推广的项目运作推动了农业技术从农民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转移。通过重构农民的实践技术和提高现代农业技术的获取门槛,实现了专业知识对实践知识的替代;通过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不断挤压以互助互惠为核心的熟人服务的生存空间,实现了技术服务中经济关系对社会关系的覆盖。农业技术的知识性剥离与社会性剥离,导致技术本身和技术服务与农民的双重脱节。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小农群体的现代化,应当重视小农户的技术需求,重构以小农户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最终实现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剥离 农业转型 技术转移 技术嵌入 农业技术推广
下载PDF
乡城流动对农村青年性别观念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基于CGSS 2012—2018年混合截面数据的分析
2
作者 戴优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56,共22页
性别观念是测度主观性别平等的重要标尺。本文利用CGSS 2012—2018年五期混合截面数据,考察了乡城流动对农村青年性别观念的影响及其异质性,检视了“迁徙中国”时代背景下的性别不平等。研究发现:(1)乡城流动对性别观念具有显著的促进作... 性别观念是测度主观性别平等的重要标尺。本文利用CGSS 2012—2018年五期混合截面数据,考察了乡城流动对农村青年性别观念的影响及其异质性,检视了“迁徙中国”时代背景下的性别不平等。研究发现:(1)乡城流动对性别观念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增强逆概率加权模型克服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2)有限混合模型(FMM)识别出性别观念高均值和低均值两类子群体及其影响模式存在差异,乡城流动只对前者的性别观念产生正向效应,对后者没有显著影响;(3)性别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乡城流动对女性性别观念的正向效应高于男性,并且该作用在性别观念高均值群体中更为明显。相关政策应考虑到子群体和性别双重异质性,扫除青年人性别观念现代化的障碍,提升性别平等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城流动 性别观念 总体性影响 异质性效应 有限混合模型
下载PDF
家庭社会资本、学校环境会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吗?——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杨磊 戴优升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6,共10页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运用OLS线性回归模型,以科尔曼的家庭社会资本理论与心理学的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考察了中学生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环境因素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社会资本中的亲子互动、亲子关系对...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运用OLS线性回归模型,以科尔曼的家庭社会资本理论与心理学的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考察了中学生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环境因素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社会资本中的亲子互动、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代际教育期望差较大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在学校微系统分析视角下,研究证实学校内在氛围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关系,而学校同辈群体的负面行为具有负面作用,学校周边不良青年活动的影响则并不显著。该结论从家庭、学校两个层次深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认知,有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健康 生态系统理论 家庭社会资本 学校环境
下载PDF
家庭结构如何影响青少年健康?——家长参与和非认知能力的中介机制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磊 戴优升 《社会建设》 CSSCI 2021年第5期55-72,共18页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厘清早期健康分化的作用机制意义重大。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和2014—2015两期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和增强逆概率加权模型(AIPW),考察家庭结构与青少年健康的统计关联并检验家长参与和非认知能力...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厘清早期健康分化的作用机制意义重大。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和2014—2015两期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和增强逆概率加权模型(AIPW),考察家庭结构与青少年健康的统计关联并检验家长参与和非认知能力两类作用机制。其中,非认知能力是由行为经济学、人格心理学共同发展出的对应于认知能力的一个概念,旨在测量个体的态度、动机和个性特质。研究发现,家庭结构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与双亲同住的孩子相比,随母居和双亲缺位的青少年均表现出显著且稳健的健康劣势;排除可控的内生"干扰"因素之后,随父居对子女健康并无显著影响。家庭结构的"非完整性"通过形塑家长参与和非认知能力双重劣势间接作用于早期健康分化。多维度、高质量的家长参与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而针对非完整家庭儿童,应重视培育其非认知能力,将有助于消减早期健康不平等、提升全体儿童健康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结构 健康分化 家长参与 非认知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