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饮用水中典型致嗅物质去除技术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勇 陈超 +5 位作者 张晓健 刘尧 张晓慧 朱晓辉 戴吉胜 许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049-3053,共5页
为去除某市饮用水中的嗅味,根据该市饮用水水源中致嗅物质的组成特点,采用氧化、吸附和臭氧活性炭对其中典型致嗅物质的去除效果及工艺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醇硫醚类物质可以用氧化法有效去除,对土嗅素(geosmin)和2-甲基异莰醇(2-... 为去除某市饮用水中的嗅味,根据该市饮用水水源中致嗅物质的组成特点,采用氧化、吸附和臭氧活性炭对其中典型致嗅物质的去除效果及工艺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醇硫醚类物质可以用氧化法有效去除,对土嗅素(geosmin)和2-甲基异莰醇(2-MIB)采用氧化法和活性炭吸附法均有效,但吸附法的效果更好;当原水中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浓度<20μg/L,不含有其他类型致嗅物质时,可以采用强化混凝+高锰酸钾氧化工艺去除;当原水中geosmin、2-MIB等微生物代谢产物类致嗅物质浓度<30 ng/L,不含有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时,可以采用强化混凝+粉末活性炭吸附工艺去除;当原水中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浓度>20μg/L,geosmin、2-MIB浓度>30 ng/L时,需要增加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当原水中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浓度>150μg/L,或者土嗅素、2-MIB的浓度>100 ng/L时,需要根据致嗅物质组成特点,选择预KMnO4氧化或者粉末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嗅味 乙硫醇 土嗅素 2-甲基异莰醇
下载PDF
东江水中典型致嗅物质的调查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勇 陈超 +4 位作者 张晓健 张晓慧 朱晓辉 戴吉胜 许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74-978,共5页
为去除由于运河排洪造成的东江饮用水中的嗅味,利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中试装置,分别对东江水、运河水、装置进水和出水取样,进行吹扫捕集–GC-MS谱图分析,通过水样的臭阈值和吹扫捕集-GC-MS谱图对比,确定了东江夏季排洪时的致嗅物质,... 为去除由于运河排洪造成的东江饮用水中的嗅味,利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中试装置,分别对东江水、运河水、装置进水和出水取样,进行吹扫捕集–GC-MS谱图分析,通过水样的臭阈值和吹扫捕集-GC-MS谱图对比,确定了东江夏季排洪时的致嗅物质,并分析了该江水中致嗅物质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东江水中致嗅物质来源于市内运河,其组成随季节不同变化较大,除了土嗅素和2-甲基异莰醇微生物代谢产物类致嗅物质外,以1-丙烯基-1-硫醇为主的硫醇、硫醚类厌氧分解产物是其夏季饮用水中主要的致嗅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味 致嗅物质 1-丙烯基-1-硫醇 硫醇 硫醚
下载PDF
基于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的饮用水处理工艺选择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勇 张晓健 +4 位作者 陈超 戴吉胜 许欢 张晓慧 朱晓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4,共4页
为应对市内运河排洪造成的出水有机物超标问题,建立了臭氧/活性炭中试装置,采用滤膜法测试了运河水、现有水厂各工艺段及臭氧/活性炭出水中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布,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水处理工艺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原水受到工业污染... 为应对市内运河排洪造成的出水有机物超标问题,建立了臭氧/活性炭中试装置,采用滤膜法测试了运河水、现有水厂各工艺段及臭氧/活性炭出水中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布,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水处理工艺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原水受到工业污染,其大分子有机物含量较高,并且亲水性强而易被氧化,造成混凝沉淀的去除效果不好,而运河水中的溶解性小分子有机物含量较高,也不易被混凝沉淀去除,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臭氧和活性炭联用提高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原因在于,臭氧能有效地氧化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有利于活性炭的吸附、降解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排洪 有机物 分子质量分布 工艺选择
下载PDF
去除D江异嗅的饮用水处理工艺选择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勇 张晓健 +3 位作者 陈超 张晓慧 朱晓辉 戴吉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40-43,共4页
为去除C市D江饮用水中的异嗅,研究了强化混凝/KMnO4预氧化、强化混凝/粉末活性炭吸附和臭氧/活性炭工艺对水中异嗅和CODMn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是去除异嗅的关键工艺。强化混凝/高锰酸钾预氧化及强化混凝/活性炭吸附工艺对异嗅... 为去除C市D江饮用水中的异嗅,研究了强化混凝/KMnO4预氧化、强化混凝/粉末活性炭吸附和臭氧/活性炭工艺对水中异嗅和CODMn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是去除异嗅的关键工艺。强化混凝/高锰酸钾预氧化及强化混凝/活性炭吸附工艺对异嗅和CODMn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需要根据水中致嗅物质的组成和有机物特性进行选择。但当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与土嗅素和2-MIB并存时,强化混凝组合工艺无法完全去除水中的嗅味。当进水嗅阈值<35、CODMn<8mg/L时,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可以完全去除D江水中的嗅味,并且对CODMn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在水质再恶化时需联合使用强化预处理等工艺方能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嗅味 CODMN 强化混凝 高锰酸钾预氧化 臭氧/活性炭
下载PDF
三级水质监控网络构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被引量:4
5
作者 边际 牛晗 +12 位作者 耿艳妍 陈家全 戴吉胜 周洪亮 杨柳忠 黄平捷 侯迪波 王凯 黄健 马中雨 陈兴厅 梁涛 韩超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17,共5页
针对我国城镇饮用水水质安全监管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课题通过对在线监测信息采集与传输、实验室检测数据可定制自动导出与导入、应急检测数据采集与传输和三级水质监控中心网络通讯平台等4个子课题的研究,构建了三级水质监控网络框架,... 针对我国城镇饮用水水质安全监管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课题通过对在线监测信息采集与传输、实验室检测数据可定制自动导出与导入、应急检测数据采集与传输和三级水质监控中心网络通讯平台等4个子课题的研究,构建了三级水质监控网络框架,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质中心、山东省、杭州市和东莞市分别完成了国家级、省级和城市级的示范应用。研究成果可以为各级城市供水水质监控网络建设,包括智慧城市信息平台的底层专业系统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水质监控网络 在线监测 实验室检测 网络通讯平台 编码规则 数据管理
下载PDF
水质安全评价及预警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宏建 张光新 +13 位作者 侯迪波 黄平捷 李琳 边际 牛晗 耿艳妍 杨柳忠 黄健 陈家全 马中雨 陈兴厅 戴吉胜 王凯 单旭亮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7,共5页
针对目前城市供水水源污染风险状况和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需求,利用三级水质监控网络水质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信息,借助水质信息管理系统与可视化平台,研究了饮用水从源头到龙头多环节水质安全评价及预警技术方法,通过融合所研究的水质安... 针对目前城市供水水源污染风险状况和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需求,利用三级水质监控网络水质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信息,借助水质信息管理系统与可视化平台,研究了饮用水从源头到龙头多环节水质安全评价及预警技术方法,通过融合所研究的水质安全评价、典型渐变性水质污染预测预警、典型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预警、水质预警系统集成等多项关键技术,建立了饮用水水质安全预警系统,并在山东省和济南市、杭州市和东莞市进行应用示范,实现了对示范地重点关注水质指标(事件)的安全评价和预测预警,为城市供水水质一体化预警提供了技术与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水质安全评价 水质预警 饮用水安全保障
下载PDF
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对O3-GAC工艺中臭氧投加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勇 陈超 +4 位作者 张晓健 戴吉胜 许欢 张晓慧 朱晓辉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6-49,共4页
采用滤膜法测试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下,臭氧活性炭出水中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特性,并对其去除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易被臭氧氧化为CO2和H2O而去除。大于10000的大分子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为3000-1000... 采用滤膜法测试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下,臭氧活性炭出水中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特性,并对其去除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易被臭氧氧化为CO2和H2O而去除。大于10000的大分子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为3000-10000的小分子有机物,这部分小分子有机物可被后续活性炭生物降解去除。增加臭氧投加量,大于30000的有机物被氧化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更广的小分子有机物,使大于30000的有机物易被活性炭降解,但会使小于1000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降低。臭氧投加量的确定应考虑水中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臭氧活性炭 臭氧投加量
下载PDF
咸潮对城镇供水水质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勇 陈超 +2 位作者 张晓健 戴吉胜 许欢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1-23,32,共4页
为应对咸潮对沿海城镇供水的危害,分析了咸潮的成因与危害,研究了咸潮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市政供水的影响,并根据咸潮期的水质特点,介绍了相应的对策。可为沿海流域水厂工艺的设计、咸潮时的工艺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城镇供水 水质 沿海地区 成潮 氯化物 溴化物
下载PDF
高锰酸钾氧化水中乙硫醇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尧 张晓健 +1 位作者 戴吉胜 许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61-1265,共5页
研究了高锰酸钾氧化水中乙硫醇的动力学规律,并考察了高锰酸钾在原水混凝条件下对原水中乙硫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乙硫醇的氧化去除效果非常明显,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高锰酸钾对乙硫醇的氧化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研究了高锰酸钾氧化水中乙硫醇的动力学规律,并考察了高锰酸钾在原水混凝条件下对原水中乙硫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乙硫醇的氧化去除效果非常明显,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高锰酸钾对乙硫醇的氧化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在高锰酸钾过量的情况下,氧化反应的伪一级动力学常数k′=0.025.[KMnO4]-0.008,再根据所用初始高锰酸钾浓度,得到了二级反应的动力学常数k=0.025 L/(min.mg).高锰酸钾在原水混凝条件下对乙硫醇的去除效果劣于纯水条件下的去除效果,在水中其它有机物与高锰酸钾反应条件下高锰酸钾浓度变化的拟合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味 乙硫醇 氧化 高锰酸钾
下载PDF
异养菌总数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戴吉胜 陈贻球 +1 位作者 刘文君 孙文俊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2-23,共2页
研究了培养基、试验方法以及培养条件对异养菌总数(HPC)的影响,找到最佳的HPC测定方法。试验结果显示,R2A培养基更适合给水管网中异养菌的营养条件,涂布法的结果要比摇匀法更为准确。HPC在第5天时达到平台期。
关键词 异养菌总数(HPC) 检测方法 R2A培养基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则定水中乙硫醇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许欢 戴吉胜 +3 位作者 张晓健 李勇 刘健明 曾东宝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53,共3页
乙硫醇是污染环境的重要恶臭物质,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乙硫醇的最低检出限为0.01 mg/L。经6次测定,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回收率可达75%以上。现已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乙硫醇 气相色谱法 臭味 微污染原水
下载PDF
某市饮用水配水管网生物稳定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贻球 戴吉胜 孙文俊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328-330,共3页
研究了我国南方G市的2座水厂配水管网中AOC、HPC和余氯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沿程管网中AOC在总体上有升高的趋势,用户用水量和降雨量对管网水的影响比较显著。管网中AOC含量与余氯呈一定的负相关性,AOC与HPC之间的相关性较差... 研究了我国南方G市的2座水厂配水管网中AOC、HPC和余氯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沿程管网中AOC在总体上有升高的趋势,用户用水量和降雨量对管网水的影响比较显著。管网中AOC含量与余氯呈一定的负相关性,AOC与HPC之间的相关性较差,但在余氯浓度较低时HPC与余氯之间呈现出较好的负相关性。在2座水厂出厂水余氯都控制在0.65mg/L左右的情况下,G市的配水管网生物稳定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水管网 生物稳定性 AOC 余氯 HPC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苯并(α)芘 被引量:9
13
作者 巢猛 陈明 戴吉胜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08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建立水中痕量苯并(a)芘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Waters PAH C18(2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2 ml/min,荧光检测器检测,水样用ENVI-18柱富集并用四氢呋喃洗脱。结果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 目的建立水中痕量苯并(a)芘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Waters PAH C18(2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2 ml/min,荧光检测器检测,水样用ENVI-18柱富集并用四氢呋喃洗脱。结果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002μ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86.4%,RSD=2.33%(n=6)。结论本方法可以对水中苯并(a)芘进行定量测定,且简便、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苯并(A)芘 固相萃取
下载PDF
温度 时间对测定三氯甲烷 四氯化碳的影响
14
作者 戴吉胜 《中国环境卫生》 2005年第2期27-29,共3页
自来水中测量挥发性卤代烃含量时,多用顶空进样法,在实践中发现水浴温度,平衡时间对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影响很大,本文以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为例,研究了水浴温度,平衡时间对这两种挥发性卤代烃的影响。
关键词 三氯甲烷 四氯化碳 挥发性卤代烃 水浴温度 平衡时间 顶空进样 测定影响 烃含量 自来水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10种卤代烃
15
作者 戴吉胜 《中国环境卫生》 2004年第2期23-25,共3页
应用项空进样法,采用外标法,在选择的色谱条件下,同时测定饮用水中10种卤代烃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到测定要求。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饮用水 卤代烃 测定方法 大口径毛细管
下载PDF
水处理技术水处理中滤头堵塞问题的探讨
16
作者 戴吉胜 乔晋 《中国供水卫生》 2002年第2期23-26,共4页
本文分析了东莞市东江水务有限公司第三水厂水处理中滤头堵塞的成分及成因,探讨了如何解决滤头堵塞的几种办法。
关键词 水处理 滤头 堵塞 氧化反应
下载PDF
给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混合排泥水的沉降性能试验研究
17
作者 张建国 陈明 +4 位作者 戴吉胜 胡小芳 王磊波 张焕伟 袁润权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1-24,共4页
给水厂沉淀池排泥水排入江河、湖泊不仅污染环境,也是对水资源的浪费,对给水厂沉淀池排泥水进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给水厂沉淀池排泥水的沉降性能和变化规律进行试验研究,发现给水厂沉淀池排泥水沉降性能良好且比较稳定,其与污水... 给水厂沉淀池排泥水排入江河、湖泊不仅污染环境,也是对水资源的浪费,对给水厂沉淀池排泥水进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给水厂沉淀池排泥水的沉降性能和变化规律进行试验研究,发现给水厂沉淀池排泥水沉降性能良好且比较稳定,其与污水处理厂絮凝沉淀池排泥水进行共同沉降处理,可明显提高污水处理厂絮凝沉淀池排泥水的沉降性能,且两种排泥水混合后,污泥体积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厂 污水处理厂 排泥水 沉降性能
下载PDF
原水水质监控预警方法的应用——以东莞市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建卫 戴吉胜 鲁巍 《中国建设信息》 2010年第11期31-34,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东江水质及管网水质的变化规律,结合国家饮用水标准进行归类分析和水质关联性分析,确定了以水温、浊度、pH值、氨氮、碱度、UV254、CODMn、电导率、溶解氧、叶绿素(或藻数)、铅共11项指标作为原水预警系统的指标,针对各类... 本文通过分析东江水质及管网水质的变化规律,结合国家饮用水标准进行归类分析和水质关联性分析,确定了以水温、浊度、pH值、氨氮、碱度、UV254、CODMn、电导率、溶解氧、叶绿素(或藻数)、铅共11项指标作为原水预警系统的指标,针对各类指标制定了一级、二级报警级别,建立了适合东莞城市供水现状和特点的水质预警系统,并为水厂生产提供及时的水源水质状况、预警信息和应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水 预警系统 供水 水质
下载PDF
水厂加碱调节pH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明 巢猛 +2 位作者 吴燕琴 刘建明 戴吉胜 《城镇供水》 2008年第4期24-26,共3页
对于低碱度、低 pH 值的原水,在水处理过程中通常投加碱调节剂,以提高出水的碱度和 pH 值,从而增强出水的化学稳定性。本文通过烧杯搅拌试验、中试和生产性试验,对三种碱调节剂—石灰、氢氧化钠、碳酸钠进行了对比试验,以了解三种不同... 对于低碱度、低 pH 值的原水,在水处理过程中通常投加碱调节剂,以提高出水的碱度和 pH 值,从而增强出水的化学稳定性。本文通过烧杯搅拌试验、中试和生产性试验,对三种碱调节剂—石灰、氢氧化钠、碳酸钠进行了对比试验,以了解三种不同碱剂的投加效果,同时对三种碱剂的投加成本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厂加碱 加碱调节 PH值 碱度
下载PDF
东江水处理中加碱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巢猛 戴吉胜 +1 位作者 乔晋 陈明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6-59,共4页
通过中试和生产性试验,研究了东江水处理过程中在过滤前投加石灰或过滤后投加NaOH、Na2CO3调节出厂水pH值的效果.结果表明:由于滤料表面生物膜与氨氮的硝化作用产酸,过滤前投石灰不能有效提高pH值.在清水池末端投加NaOH约4mg/L或Na2CO3... 通过中试和生产性试验,研究了东江水处理过程中在过滤前投加石灰或过滤后投加NaOH、Na2CO3调节出厂水pH值的效果.结果表明:由于滤料表面生物膜与氨氮的硝化作用产酸,过滤前投石灰不能有效提高pH值.在清水池末端投加NaOH约4mg/L或Na2CO3约9mg/L,可以将出厂水pH值调节至7.5.投加NaOH的成本比投加Na2CO3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加碱 PH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