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腔内重建的策略
1
作者 戴向晨 陈永辉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13-16,共4页
胸主动脉疾病包括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及外伤性主动脉损伤等,是血管外科领域常见的危重急症。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始于1994年[1],已逐渐成为主动脉降部疾病的一... 胸主动脉疾病包括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及外伤性主动脉损伤等,是血管外科领域常见的危重急症。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始于1994年[1],已逐渐成为主动脉降部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2]。不过,主动脉升弓部疾病的治疗由于涉及到弓上分支动脉重建的问题,仍以开放手术为“金标准”[3]。虽然结合了开放手术与腔内技术的去分支技术降低了侵入性[4],但仍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5]。近年来,腔内技术及器材的创新与发展使腔内重建弓上分支血管技术得到极大发展,本文从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腔内重建的技术方法和近期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危重急症 血管外科 并发症发生率 胸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腔内技术 穿透性溃疡
下载PDF
Viabahn VBX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的初步应用体会
2
作者 李佳俊 朱杰昌 +4 位作者 范海伦 冯舟 胡凡果 张益伟 戴向晨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Viabahn VBX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的短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收集2022年6~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VBX支架植入术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对释放成功率、技术成功率、术后30 d临床成功率等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植入29枚VB... 目的探讨Viabahn VBX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的短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收集2022年6~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VBX支架植入术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对释放成功率、技术成功率、术后30 d临床成功率等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植入29枚VBX支架,包括治疗狭窄闭塞性病变23处,扩张性病变6处。VBX支架治疗狭窄闭塞病变的器械释放成功率、技术成功率和30 d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治疗扩张性病变的器械释放成功率和30 d临床成功率为100%,技术成功率83.3%。1例肾动脉瘤患者出现内漏,其余患者无狭窄、内漏出现,未发生器械或手术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VBX支架应用于既需充分扩张又可能破裂出血造成生命危险的病变部位以及解剖条件适宜的扩张性病变作为主支架以及桥接支架时,均能显示出较好的近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动脉瘤 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移植物
下载PDF
外分支支架和内分支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结果及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3
作者 秘家学 朱恒豪 +2 位作者 王端 刘浩飞 戴向晨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58-66,共9页
目的:评估外分支支架和内分支支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TBAD)的近期结果,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目的:评估外分支支架和内分支支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TBAD)的近期结果,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分析两种支架对主动脉夹层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采用外分支支架和内分支支架治疗TBAD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近期治疗结果。基于两组的CT血管造影,各选取1例典型病例构建个性化的三维模型,进行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流场速度分布、壁面压力和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 WSS)参数。结果:共纳入55例TBAD病人,其中外分支支架组49例,内分支支架组6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成功率均100%。外分支支架组41例(83.7%)和内分支支架组6例(100%)单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cal artery, LSA)。外分支支架组5例重建左颈总动脉(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LCCA)联合颈锁动脉搭桥,2例重建LCCA联合LSA栓塞,1例重建LCCA联合LSA开窗。外分支支架组失访4例。两组围术期及随访期主动脉相关死亡率(P=1.000)、分支支架通畅率(P=1.000)及免于靶血管二次干预率(P=0.2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支架植入术后均显著改善夹层病变内流场紊乱,恢复正常主动脉血流形态,降低局部异常增高的WSS。内分支支架对主动脉弓部及分支血流状态的干扰较外分支明显。结论:外分支支架和内分支支架TEVAR重建LSA,治疗TBAD均有较好近期效果。外分支支架相比内分支支架解剖契合度较高,可较大程度恢复主动脉弓部正常血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 分支支架 治疗效果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戴向晨 田伟军 +1 位作者 刘彤 王鹏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7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病例,分为急诊手术、非手术和非手术结合早期手术3组观察疗效。结果:37例中存活20例,总体生存率为54.05%。其中急诊手术组8例存... 目的:探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7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病例,分为急诊手术、非手术和非手术结合早期手术3组观察疗效。结果:37例中存活20例,总体生存率为54.05%。其中急诊手术组8例存活3例(37.5%),单纯非手术组24例存活13例(54.17%),非手术结合早期手术组5例存活4例(80%),3组存活率两两比较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3组的APCHEⅡ评分两两比较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应在强化的非手术监护治疗下行早期手术治疗。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发展程度是决定手术时机的关键。手术不应以清除胰腺坏死组织为目的,而是要进行充分有效的腹腔减压和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 治疗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下载PDF
预开窗技术保留弓上分支血管在TEVAR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戴向晨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累及弓上分支血管的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是目前腔内治疗的热点和难点。传统开放手术处理此类病变往往需要停循环、体外循环支持及深低温等处理,创伤大、技术复杂、手术相关病死率高。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累及弓上分支血管的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是目前腔内治疗的热点和难点。传统开放手术处理此类病变往往需要停循环、体外循环支持及深低温等处理,创伤大、技术复杂、手术相关病死率高。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等优点,已成为处理锚定区不涉及弓上血管的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开窗技术 弓上分支血管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下肢动脉急性缺血47例诊治分析
6
作者 戴向晨 罗宇东 +1 位作者 陈立民 王鹏志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3-304,共2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急性缺血 诊治分析 1998年-2003年 诊断与治疗 回顾性分析 诊断和治疗 外科急症 病情发展 高治愈率 致残率
下载PDF
肾周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进展
7
作者 戴向晨 陈永辉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4期297-300,共4页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是目前治疗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标准EVAR因无法重建分支动脉而不适于肾周AAA(pa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PRA)[1]。PRA常分为近肾...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是目前治疗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标准EVAR因无法重建分支动脉而不适于肾周AAA(pa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PRA)[1]。PRA常分为近肾AAA和肾上AAA,其中近肾AAA通常指瘤颈长度<10 mm但不累及肾动脉的AAA[2];而累及肾动脉或内脏动脉则为肾上AAA[3]。近年来出现诸如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和分支支架技术等重建分支动脉的技术,且不断发展完善。本文就腔内治疗PRA的器材和技术的进展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分支动脉 肾动脉 AAA 烟囱技术 分支支架
下载PDF
体外开窗TEVAR技术治疗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范海伦 汤凯丰 +5 位作者 胡凡果 朱杰昌 张益伟 冯舟 罗宇东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开窗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TEVAR)治疗不良(短或不健康)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 目的探讨体外开窗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TEVAR)治疗不良(短或不健康)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体外开窗TEVAR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即时血管造影结果。术后随访4~9月,于7~30 d、90 d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以手术成功率、存活率和分支支架通畅率为有效性观察指标,并统计相应的不良事件。结果 7例患者术中支架全部释放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55±12)min,围手术期Ⅰa型内漏1例,与开窗直径过大有关,经封堵器封堵后消失。随访期7例患者无死亡,无支架近端内漏,夹层假腔均血栓化,无LSA支架闭塞。结论体外开窗TEVAR技术治疗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体外开窗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高表达IDO的树突状细胞抑制T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智成 刘彤 +4 位作者 戴向晨 赵娜 邱宇杰 朱理玮 王鹏志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6-498,547,共4页
目的:研究基因转染后高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树突状细胞(DC)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探讨其在器官移植中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腹膜炎小鼠的小肠组织中获取IDO全长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真... 目的:研究基因转染后高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树突状细胞(DC)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探讨其在器官移植中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腹膜炎小鼠的小肠组织中获取IDO全长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Tracer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IDO-pTracer,随后用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转染小鼠脾脏DC,分为未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IDO基因转染组和IDO基因转染并添加1-甲基色氨酸(1-MT)组,以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方法检测转染后DC对同种异系T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克隆的小鼠IDO基因全长cDNA大小约1.3kb,无碱基突变,以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IDO-pTracer转染DC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IDO基因转染组的刺激指数(SI)低于未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及IDO基因转染并添加1-M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IDO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IDO-pTracer,且IDO基因转染DC具有抑制异系T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胺-吡咯2 3-双加氧酶 树突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增殖 小鼠 近交C57BL 小鼠 近交BALBC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鲁猛 戴向晨 罗宇东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36-737,共2页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急腹症,发病率约8.6/10万,包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和慢性闭塞基础上急性血栓形成两大类型。肠缺血耐受时间短,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医师经验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其具备发病急骤、...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急腹症,发病率约8.6/10万,包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和慢性闭塞基础上急性血栓形成两大类型。肠缺血耐受时间短,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医师经验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其具备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凶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血管闭塞 动脉闭塞性疾病 急性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减容治疗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杰昌 张益伟 +3 位作者 冯舟 范海伦 罗宇东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减容治疗在急性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左侧下肢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28例,均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切... 目的探讨减容治疗在急性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左侧下肢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28例,均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切开或者经皮穿刺左侧下肢深静脉置管溶栓或者Aspirex导管机械性取栓(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左侧髂静脉狭窄或者闭塞段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左侧下肢症状和体征,并且应用超声或者DSA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28例患者均经左侧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本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和疼痛等症状消失。4例行左侧胫后静脉切开的患者在溶栓治疗期间出现伤口渗血,其余患者未发现穿刺点及其他部位出血。1例出院后7 d发生血栓复发,经足量抗凝治疗后症状改善。平均随访时间为10.6个月(范围为2~24个月),无血栓复发,髂静脉支架均通畅。结论减容治疗在左侧下肢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为后续PTA+STENT等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COCKETT综合征 减容治疗
下载PDF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病变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宏伟 罗宇东 +5 位作者 范海伦 冯舟 朱杰昌 张益伟 胡凡果 戴向晨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430-433,441,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初始治疗应用减容治疗方法的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患者共102例。按减容方法不同,分为经皮机械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PMT+CDT)组(27例)及... 目的: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初始治疗应用减容治疗方法的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患者共102例。按减容方法不同,分为经皮机械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PMT+CDT)组(27例)及单纯置管溶栓组(CDT)组(75例)。减容治疗后视治疗结果给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支架置入等后续处理。对比两组一般情况、术中情况(失血量、造影剂用量)、围手术期情况(尿激酶用量、介入次数、减容时间、减容相关并发症)、减容有效性、减容费用、踝肱指数(ABI)、术后6个月再狭窄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PMT+CDT组减容有效性显著高于CDT组(P<0.05);同组内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6个月ABI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间同时点比较,AB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支架内再狭窄病例亚组中PMT+CDT组的6个月再狭窄率显著低于CDT组(P<0.05);PMT+CDT组的造影剂用量、介入次数、尿激酶用量、减容时间以及减容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DT组(P<0.05),失血量、减容费用显著高于CDT组(P<0.05)。结论: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有效、省时、安全,可作为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患者的首选初始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狭窄 血栓形成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 置管溶栓术
下载PDF
腔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被引量:4
13
作者 代明胜 戴向晨 +3 位作者 梁晓宇 罗宇东 章志翔 朱理玮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16-318,共3页
目的:探讨腔镜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在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CEAP分级C4级以上的患者22例(共27条肢体)行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并联合施行大隐静脉及曲张浅静脉剥脱术。结果:22例术后症状和浅静脉... 目的:探讨腔镜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在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CEAP分级C4级以上的患者22例(共27条肢体)行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并联合施行大隐静脉及曲张浅静脉剥脱术。结果:22例术后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无切口感染坏死、皮下气肿及筋膜腔血肿等并发症。足靴区色素沉着及硬化明显改善,6例足靴区活动性溃疡在术后2周内愈合。随访1~12个月无静脉曲张及溃疡复发。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具有交通支静脉离断彻底、损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CEAP分级Ap、PR的CVI患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腔镜 交通支静脉离断术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瘤治疗方法选择:附19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端 罗宇东 +4 位作者 范海伦 冯舟 朱杰昌 张益伟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5年第Z1期118-125,共8页
目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应用开放手术、杂交手术、腔内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治疗结果,探讨不同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采用开放手术、杂交手术和腔内手术治疗的TAAA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组术前一般... 目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应用开放手术、杂交手术、腔内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治疗结果,探讨不同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采用开放手术、杂交手术和腔内手术治疗的TAAA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组术前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TAAA患者共19例,平均年龄为(53.0±12.9)岁。开放手术7例,杂交手术3例,腔内手术9例。开放手术组、杂交手术组、腔内手术组术后30天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5/7)、66.7%(2/3)、11.1%(1/9)(P=0.028)。出院随访中,开放手术组术后右肾动脉分支闭塞1例,杂交手术组随访过程无并发症发生,腔内手术组术后Ⅲ型内漏1例,支架近端胸主动脉再发夹层动脉瘤1例。结论目前,3种治疗方式呈共存状态。开放手术适用于全身情况良好的年轻患者。腔内手术具有显著微创优势。随着新器材及方法的不断出现,腔内手术有成为TAAA首选治疗的趋势。对于不适用单纯腔内手术或完全开放手术的患者,可考虑杂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瘤 开放手术 杂交手术 腔内治疗
下载PDF
体外开窗EVAR技术治疗短瘤颈腹主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宇东 朱杰昌 +3 位作者 张益伟 冯舟 范海伦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55-360,354,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体外开窗EVAR技术治疗短瘤颈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6例应用体外开窗技术治疗的短瘤颈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 目的初步探讨体外开窗EVAR技术治疗短瘤颈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6例应用体外开窗技术治疗的短瘤颈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根据术前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数据预定或者自制体外开窗支架,行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和内脏动脉分支支架植入术。结果 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一过性肾功能损伤,经内科治疗后改善。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8.6个月(范围为1~24个月)。1例左侧肾切除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右侧肾动脉通畅,腹主动脉支架通畅,无内漏。其余5例患者术后复查CTA,均显示主体开窗支架和内脏分支支架通畅,无内漏。结论体外开窗EVAR技术是一项治疗短瘤颈AAA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修复术 腹主动脉瘤 开窗支架
下载PDF
婴儿梗阻性黄疸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的应用与临床治疗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文全 谭健 +4 位作者 宋澄 侯波 戴向晨 彭杰 周荫保 《天津医药》 CAS 1998年第6期351-353,共3页
对已诊断为梗阻性黄疽的患儿利用放射性核素对肝、胆及肠道进行动态显像检查,用以鉴别梗阻性质,指导临床治疗。12例患几年龄28天至5个月,均血清胆红素持续升高,肝脾肿大。5例肠道核素显像均为胆汁瘀滞型黄疸。12例分别经药物或手术治疗... 对已诊断为梗阻性黄疽的患儿利用放射性核素对肝、胆及肠道进行动态显像检查,用以鉴别梗阻性质,指导临床治疗。12例患几年龄28天至5个月,均血清胆红素持续升高,肝脾肿大。5例肠道核素显像均为胆汁瘀滞型黄疸。12例分别经药物或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符合核素显像诊断。通过核素显像检查以肠道是否显像来鉴别梗阻性黄疸的性质及协助临床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实用性。同时讨论本组病儿手术治疗情况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放射性核素显像 治疗 婴儿
下载PDF
腔内治疗在胸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舟 王端 +5 位作者 胡凡果 张益伟 罗宇东 范海伦 朱杰昌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94-401,411,共9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在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腔内手术、开放手术和杂交手术治疗的T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在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腔内手术、开放手术和杂交手术治疗的T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TAAA患者共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19~82岁,平均(55.0±13.2)岁。腔内手术11例、开放手术8例、杂交手术3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腔内手术组、开放手术组和杂交手术组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1/11)、62.5%(5/8)和66.7%(2/3)(P=0.028)。出院随访发现,腔内手术组术后Ⅲ型内漏1例、支架近端胸主动脉再发夹层动脉瘤1例及假性动脉瘤1例(27.27%);开放手术组术后右肾动脉分支闭塞1例(12.5%);杂交手术组Ⅱ型内漏1例(33.33%)。结论腔内手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成为TAAA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杂交手术
下载PDF
5种先天性畸形患儿母亲妊娠早期患病及服药情况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文全 宋澄 +3 位作者 侯波 商忠良 戴向晨 彭杰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畸形的致病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总结近3 年所收治的5 种类型畸形儿86 例。其中,因母亲妊娠期3 个月内患流感、风疹及服用中药“保胎丸”者64 例,家族遗传史3 例,原因不明19 例。结果:因母亲妊娠...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畸形的致病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总结近3 年所收治的5 种类型畸形儿86 例。其中,因母亲妊娠期3 个月内患流感、风疹及服用中药“保胎丸”者64 例,家族遗传史3 例,原因不明19 例。结果:因母亲妊娠早期病毒感染及服保胎药者占致畸形儿绝大多数(74.4% )。结论:儿童先天性畸形与妊娠早期母体感染病毒及不合理用药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畸形 病毒感染 妊娠早期 母亲服药
下载PDF
续贯分支导管化技术辅助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重建分支动脉的近期结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杰昌 戴向晨 +4 位作者 罗宇东 范海伦 冯舟 张益伟 胡凡果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续贯分支导管化技术(sequential catheterization amid progressive endograft deployment,SCAPED)辅助开窗和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重建分支动脉的近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SCAPE... 目的探讨续贯分支导管化技术(sequential catheterization amid progressive endograft deployment,SCAPED)辅助开窗和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重建分支动脉的近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SCAPED辅助开窗和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重建分支动脉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器械释放成功率100%,无术中死亡病例。无Ⅰa型内漏,Ⅰb型内漏发生率7.7%(1/13),Ⅱ型内漏发生率15.4%(2/13),Ⅲ型内漏发生率15.4%(2/13)。术后30 d死亡率7.7%(1/13)。患者平均随访18.7(6~31)个月),全因死亡率8.3%(1/12),无主动脉相关死亡,二次介入率为16.7%(2/12)。分支动脉均通畅,无截瘫及脑卒中等并发症。结论应用SCAPED可有效提高开窗和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可控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开窗 分支 近期结果
下载PDF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股动脉穿刺技术与切开技术应用结果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宏伟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02-406,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股动脉穿刺技术与切开技术的应用结果,评价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15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腔内治... 目的比较分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股动脉穿刺技术与切开技术的应用结果,评价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15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腔内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及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618例,其中400例采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另218例采取股动脉切开技术,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伤口处理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伤口管理时间、伤口相关并发症等,随访14个月。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术中出血量以及部分治疗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伤口处理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伤口管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股动脉预置缝合组显著低于股动脉切开组(P<0.05)。结论采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行主动脉腔内治疗具有微创、安全、省时等优点,可作为主动脉介入治疗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预置缝合技术 股动脉切开 B型主动脉夹层 腹主动脉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