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文章大忌 沉闷乏味
- 1
-
-
作者
戴善奎
-
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4-45,共2页
-
文摘
沉闷,依然是目前新闻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当多的文章"读不动"。看报,如硬填粗食,满口钻。好象某件事重要,必须见报。见报后别人读不读得下去,就管不着了。就写作上(特别通讯写作),我认为,至少有三种导致沉闷的原因:数字沉闷、节奏沉闷、语言沉闷。我们有些概括性、综述性文章,开头便一口气报出十来个数字,犹如"迎头闷"。全篇千余字,竟有30多个数字、百分比。国外传媒,便很少打这种数字仗。我们承认,数字是必要的,尤其经济报道。但搞数字"汇编",却是违背阅读习惯,因而容易产生阅读疲劳的。有一种"砍开脑袋往里灌"的感觉。一望而知是简报材料的变种。这里,有一个把"文章"
-
关键词
新闻写作
管不着
背景材料
关广梅现象
叙述语言
客观叙述
叙述过程
周克芹
青枝绿叶
告诉我
-
分类号
G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虚”、“实”关系
- 2
-
-
作者
戴善奎
-
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4-25,共2页
-
文摘
新闻写作,特别通讯、特写等的写作,要不要容许"虚"的成份?要不要注意处理"实"、"虚"关系?如何看待文章的"软件"材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实",就是表述新闻事实。无疑是文章主干。是木之本,人之脊。 "虚",则是不影响事实,却能增减效果的一些文字。可视为器之釉,花之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此文虽进入文学领域,当时不妨视作一篇现场特写),在叙述了许多实景后,突然来了个"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名、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不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怎么?你明明写岳阳楼,咋来了这么多虚的文字?
-
关键词
新闻写作
《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
之乐
散文化
跳出来
为文造情
周克芹
被采访者
打得好
-
分类号
G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沧浪客”生出是与非
- 3
-
-
作者
戴善奎
-
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7-18,共2页
-
文摘
罗曼·罗兰说过:"要永远不犯错误,只有一事不作。"而失误,在新闻中称得上是种常见病。那种因去伪存真功夫不到等造成的毛病,不属职业道德问题。关键在于,正视失误,以此为鉴。 1985年9月的一天,一辆出租车开进报社,并呼叫我名字。车上下来个穿黑衫、教练员打扮的陌生青年——河北张家口鼠药厂推销员柴锦志。一见面,他就热情万丈地说:"我读到你的《长歌祭壮士》,掉泪了。尧茂书代表10亿中国人民,振国威、争光彩!
-
关键词
歌祭
罗曼·罗兰
职业道德问题
缠缠绵绵
探险活动
中心意思
这一天
南方周末
拿得出
一封信
-
分类号
G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无冕王与无冕丁
- 4
-
-
作者
戴善奎
-
机构
四川日报
-
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4-17,共4页
-
文摘
在这个园地,你可以倾诉工作中(采、写、编、校、组版)的酸甜苦辣,可以畅吐你的追求、探索与困惑,更欢迎你情思绵绵地写你的婚恋、家庭、友谊与嗜好。这里将成为你的知心朋友,使新闻界同仁彼此增进了解与交流,也让社会更多地了解你,支持你。从这一角,你将看到时代的折光,改革开放中激荡的浪花,新闻界人士心灵的呼唤与思维走向。这里需要散文笔法,二至五千字左右,最好配寄照片。
-
关键词
新闻界人士
散文笔法
组版
二至
就这样
买东西
给你
资阳
最后一天
告诉我
-
分类号
G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长漂”反刍
- 5
-
-
作者
戴善奎
赵坚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新闻界》
1987年第4期24-25,共2页
-
文摘
"长漂"追踪,是一次丰富的新闻实践。它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反刍、值得回首的东西。这里,着重谈三点感受。沉与浮这次万里追踪,囫囵地去看,好象都是一次"沉"的举动。其实,中间也是有沉有浮的。因而文章也有漂亮的、难看的!凡是上乘些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多半是采访付出了代价的。河源区,人漂我漂,人疲我疲,记者亲身经历了漂流者所经历的一切。
-
关键词
虎跳峡
老君
通天河
帐篷
-
分类号
S85
[农业科学—兽医学]
-
-
题名巴蜀生存
- 6
-
-
作者
戴善奎
-
出处
《今日四川》
2000年第4期26-29,共4页
-
-
关键词
熊克武
护法战争
护法运动
防区制
保路运动
铁路风潮
军阀混战
刘存厚
护国战争
刘湘
赵尔丰
成都
四川
四川人
反右斗争
拳民
袁世凯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屋顶花园——城市一道风景线
- 7
-
-
作者
戴善奎
-
出处
《四川建材》
1998年第1期44-46,共3页
-
文摘
世界七大奇迹之中,便有古代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但其遗迹早已不存,这一奇迹顿成远古追忆、太虚幻景。然而,几年间,成都市出现几百处空中花园,其总面积达数万平方米,而“屋顶花园热”仍在升温,单位分房,纷纷看好顶楼,以致排在前面先选的人十分犹豫:要是放弃三四楼这样的好楼层,会不会被认为太傻?不选顶楼,失去营造空中花园的机会,又岂不太冤?后选的年轻人则提心吊胆,生怕顶楼没了。一旦分得,便欢呼雀跃。而专业化的“屋顶花园公司”的出现,成为一个独特而前卫的行业,使屋顶花园的建造一开始就具备相当的档次。令早期在屋面搭竹架或水泥廊架的人家,变得惨不忍睹。
-
关键词
屋顶花园
空中花园
顶楼
成都市
屋面
城市
平方米
屋顶绿化
生活方式
巴比伦
-
分类号
TU985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寂寞为文(散文)
- 8
-
-
作者
戴善奎
-
出处
《四川统一战线》
1995年第4期34-35,共2页
-
文摘
我知道,如果还要写文章,这一生还会有很多次寂寞的行动。 11月下旬,我到达了青神县的中岩寺。天气很冷,戴上了棉手套,穿了10年前缝制的一件黑呢大衣,这样的装束肯定不精神,但一个人躲到偏僻的地方写作,穿什么都无所谓,只要暖和就行。 说中岩寺是个“偏僻”地方,是有些委屈了这一处省级风景点。它是一个很有来头的地方,山上到处是唐代摩岩造像,到处是人文积淀。1051年。
-
关键词
散文
苏轼
青神县
摩岩造像
鱼池
苏东坡
助读
风景点
大衣领
幽灵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老而不老(散文)
- 9
-
-
作者
戴善奎
-
出处
《四川统一战线》
1994年第6期36-36,共1页
-
文摘
老先生八十岁了,耳朵又背。同他谈话已不是谈话,是“吼话”。这样的退休长者,通常是居家颐养,少有出来参加社会活动,也不大容易受邀请。 他不同。哪里要举行文化联谊了,主办者一拍额头:“还有他老先生呢?”
-
关键词
散文
八十岁
参加社会活动
主办者
巴金
耳朵
活跃气氛
李济
茶话会
贝雷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话说民谣
- 10
-
-
作者
戴善奎
-
出处
《四川统一战线》
1994年第8期21-21,共1页
-
文摘
改革15年来,中国的民谣不断,差不多每个阶段,都有民谣达到传诵全国的效果。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牢骚性质。然而平心而论,这场改革所造就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它还未成为历史,就已经使人感受到了历史份量。这样的篇章,难道该挨骂么? 改革以前,倒没有听见什么民谣,差点使人推论出:我们的人是喜欢端起糠菜欢呼的。如果碗里是肉,反而会放下筷子骂娘。
-
关键词
童谣
推论出
筷子
新民谣
黄巾军
秦汉
中国历史
真龙天子
哪里会
驿马
-
分类号
I27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搬来搬去(散文)
- 11
-
-
作者
戴善奎
-
出处
《四川统一战线》
1994年第11期38-39,共2页
-
文摘
雅安城的一大幸事,是几十年没有经历过战争。“二刘之战”,在成都以远的地方发生。抗日战争,日本人也没有打来。成都还挨过日本飞机轰炸,雅安连天空都是太平的。
-
关键词
天主堂
散文
私房
房租
青衣江
刘文辉
灶房
母亲
挨过
内庭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儒性(随笔)
- 12
-
-
作者
戴善奎
-
出处
《四川统一战线》
1994年第5期34-34,共1页
-
文摘
对于文化较低的人来说,往往“知难行易”。对于许多读书人来说,却是“知易行难”,这是四体不勤的“儒性”所至,因而颇多清谈。 我曾经在《合肥晚报》见到报道:一家像馆推出了博士服装照业务。心中一动:很好的一个点子呀!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不想照一张这种袍服方帽照片的。
-
关键词
随笔
方帽
高跟鞋
“知难行易”
男式
影楼
袍服
四体
读书人
学士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长江第一漂
- 13
-
-
作者
戴善奎
-
出处
《大自然探索》
2005年第8期18-22,共5页
-
文摘
20年前,为了抢在美国人的前面首次漂流长江,尧茂书只身一人从长江源头下水漂流,不幸在金沙江触礁遇难。不久,三支长江漂流队伍齐聚长江源头,其中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两队成功全程漂完长江。三队共10人遇难。
-
关键词
长江
1986年
青藏高原
5400
探险活动
挑战性
无动力
漂流
大河
-
分类号
TV87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TP334.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
-
题名打动新西兰总理的四川“茶女”
- 14
-
-
作者
戴善奎
-
出处
《四川烹饪》
2007年第7期48-49,共2页
-
文摘
2007年仲春的一天,在新西兰奥克兰机场出现了这么一幕:四川女孩周晓芳手捧一米多长的长嘴铜壶登机时,被值守的安检人员挡下。尽管百般解释,女孩是茶艺师,长嘴壶是表演茶艺的,安检还是不肯放过如此怪异的“冷兵器”,最后还是机组派专人才将其拿进货仓。“从奥克兰到惠灵顿,再到基督城,我每次都因为长嘴壶而成为最后一位登机者。”周晓芳如是说。
-
关键词
茶艺师
新西兰
四川
安检人员
奥克兰
冷兵器
女孩
铜壶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世纪四川珍藏版
- 15
-
-
作者
伍松乔
石以
戴善奎
詹继放
傅耕
-
出处
《今日四川》
2000年第4期16-16,共1页
-
-
关键词
四川
二十世纪
巴蜀
-
分类号
D677.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新闻写作中的“虚”与“实”
- 16
-
-
作者
戴善奎
-
出处
《新闻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8-39,共2页
-
文摘
新闻写作,特别通讯、特写等的写作,要不要容许“虚”的成分?如何处理“实”、“虚”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实”,是新闻事实。这无疑是文章主干。是木之本,人之脊。“虚”,则是不影响事实,却能增减效果的一些文字,或称文章的软件。可视为器之釉,花之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此文虽进入文学领域,当时不妨视作一篇现场特写),在叙述了许多实景后,突然来了个“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不忧?
-
关键词
新闻写作
《岳阳楼记》
散文化
跳出来
被采访者
审美评价
锻炼价值
编稿
情感抒发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分类号
G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教堂里没有钟声
- 17
-
-
作者
戴善奎
-
出处
《中国作家(纪实版)》
2008年第7期106-116,共11页
-
文摘
沙家浜部队济南沙家浜部队是15日凌晨1时半到达白鹿镇的。这是一支摩步旅,5月13日接到命令,50分钟即快速收拢部队,登上火车。并于车上排兵布阵,划出各团、营的责任区。如此速度,战士们还嫌慢:"火车呀。
-
关键词
白鹿镇
沙家浜
摩步旅
在底层
丛林中
爬起来
七八
受灾群众
回过头
于海
-
分类号
I25
[文学—中国文学]
D632.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伶大王》
- 18
-
-
作者
戴善奎
-
出处
《龙门阵》
2014年第2期36-36,共1页
-
文摘
成都伶界的”三庆会”是最重要的川剧伶人团体,川剧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无长篇小说表现其历程和主要人物。该书以川剧一代宗师、有”戏圣”之称的康子林,名震全川、有“曹大王”之称的曹黑娃,以及对川剧的形成、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几位名伶为原型。
-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人物
长篇小说
杰出贡献
川剧
-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
-
题名植树葬
- 19
-
-
作者
戴善奎
-
出处
《中国林业》
1998年第10期37-37,共1页
-
文摘
我曾经有一个致富的点子———搞植树葬。只须买下一片荒山,待死者的骨灰入土后,即在上面植树一棵。这树当然选择死者生前喜爱的树种。彭德怀元帅临终前就说过:“埋了,头上种一棵苹果树。”树栽下了,青枝绿叶,年年生长,最宜怀人。好像先人的魂魄就附在树上,休养生...
-
关键词
环境植物学
植树葬
绿化
荒山
丧葬改革
-
分类号
S731.9
[农业科学—林学]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