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宁《帝国主义论》:俄国十月革命的政治宣言与理论支撑
1
作者 戴圣鹏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无产阶级革命或说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而无产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只有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了生产力的桎梏的时候,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革命的时... 无产阶级革命或说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而无产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只有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了生产力的桎梏的时候,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革命的时代才来到了。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就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考察与分析,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现有发展阶段,做了一个在列宁看来是科学的判断,也即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到了它的最高发展阶段——帝国主义阶段。从列宁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考察来看,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一个腐朽的、垂死的阶段,是一个朝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因此,当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候,意味着无产阶级革命或说社会主义革命时刻的到来,也意味着无产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不仅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还具有现实的合理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不仅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政治宣言,还是俄国工人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理论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主义论 十月革命 政治宣言 理论支撑 时代价值
下载PDF
全球文明倡议的价值彰显与现实基础 被引量:4
2
作者 戴圣鹏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0,共6页
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既有时代背景,又有现实需求。全球文明倡议,从其实质讲,是和平倡议,也是发展倡议,还是价值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包含着四个“倡导”,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全球文明倡议,既倡导了文明交流互鉴之价值理念,也展现了全... 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既有时代背景,又有现实需求。全球文明倡议,从其实质讲,是和平倡议,也是发展倡议,还是价值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包含着四个“倡导”,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全球文明倡议,既倡导了文明交流互鉴之价值理念,也展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之光辉,同时还彰显了文明发展之价值与人文交流合作之价值。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是人类文明发展之必然,既有其提出的现实基础,也有其落实的现实动力。对于全球文明倡议而言,广大热爱和平、谋求发展的世界人民群众和热爱和平、谋求发展的民族与国家的存在,是其存在的群众基础与现实支撑;世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实践活动与世界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实践活动,是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现实基础;十年来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取得的重大成绩,也是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现实基础与平台支撑;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与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构成了全球文明倡议的又一重要现实基础与力量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文明倡议 人类文明 世界人民 价值 现实基础
下载PDF
全球文明倡议的三重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戴圣鹏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共5页
全球文明倡议在中国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文明价值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坚持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互鉴、包容,既注重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也关注不同文明基于自身历史文化的独特价值。作为文明友好... 全球文明倡议在中国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文明价值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坚持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互鉴、包容,既注重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也关注不同文明基于自身历史文化的独特价值。作为文明友好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不同文明间友好相对与和平共处,为全球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与价值遵循。作为文明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蕴含创新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享发展等众多文明发展新理念。总的来说,全球文明倡议表达了不同文明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从人类文明的整体高度与根本利益出发对不同文明提出了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体现着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文明倡议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命运共同体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载PDF
绿色发展的实践探索与中国经验
4
作者 余文涛 戴圣鹏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4期79-89,共11页
绿色发展是一个国家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一个成熟的现代化政党带领国家和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绵延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为实现更好的绿色发展而不懈奋斗着。新时代新征程,我国从绿色空间、绿色产... 绿色发展是一个国家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一个成熟的现代化政党带领国家和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绵延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为实现更好的绿色发展而不懈奋斗着。新时代新征程,我国从绿色空间、绿色产业、绿色生产生活、绿色体制机制四方面对绿色发展进行了深度探索,形成了坚持一个领导核心、坚持系统思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绿色指标为向度、坚持科技创新、坚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的实现绿色发展的基本经验,有助于推进绿色发展走深走实,开拓绿色发展新思路,更好践行新发展理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绿色保障,为美丽中国夯实绿色基础,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绿色发展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绿色空间 绿色产业 绿色生产 美丽中国
下载PDF
文明交往与融合中的文明冲突 被引量:6
5
作者 戴圣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27,共6页
文明冲突是世界不同文明交往与融合的必然结果。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文明冲突的存在,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因此,在不同文明的交往与融合中,存在文明冲突是正常的,但像亨廷顿那样过度地放大文明冲突,并把它看作是当今世界... 文明冲突是世界不同文明交往与融合的必然结果。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文明冲突的存在,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因此,在不同文明的交往与融合中,存在文明冲突是正常的,但像亨廷顿那样过度地放大文明冲突,并把它看作是当今世界对立与割裂的根源的思想,在理解与认识上是有问题的。文明之间的冲突并不是不可解的,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明观的视野中,实现不同文明体之间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与普遍交往是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的根本出路与方法。因此,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视野中,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并不是无法克服的,也不是永久存在的,亨廷顿从文明冲突的视角来解释当今世界格局的思想,在解释方式上可能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由此可见,不是不同文明体之间的冲突导致了当今世界的格局与秩序,相反,是不同文明体之间的交往与融合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当今世界的格局与秩序。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是不同文明体之间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终决定着当今世界的格局与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往与融合 文明冲突 世界文明 社会生产力 唯物主义历史观
下载PDF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探索 被引量:29
6
作者 戴圣鹏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83-187,共5页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精神层面的。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模式的实际探索中,我们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符合我国各地区农村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生态...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精神层面的。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模式的实际探索中,我们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符合我国各地区农村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生态文明 实践模式 农村生态文明
下载PDF
论文化的包容性 被引量:7
7
作者 戴圣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7,共6页
文化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成与发展的。文化的多样性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取决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内容性质的不同。在世界文化大家园中,文化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存在,是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的重要表现... 文化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成与发展的。文化的多样性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取决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内容性质的不同。在世界文化大家园中,文化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存在,是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的重要表现。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化观的视野中,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并不意味着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包容是绝对的、无限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包容,是有条件的包容,是一种选择性的包容。在阶级社会中,体现不同阶级利益、反映不同阶级立场的核心文化内容,不但无法包容,还有可能是针锋相对与冲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对立与冲突 文化的包容性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历史本质思想的深度解读 被引量:4
8
作者 戴圣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3-28,共6页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核心内容。要理解与把握唯物主义历史观,就必须正确地认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范畴——历史。在马克思的历史观视野中,历史并不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历史,而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是人的社会...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核心内容。要理解与把握唯物主义历史观,就必须正确地认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范畴——历史。在马克思的历史观视野中,历史并不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历史,而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变革与发展的历史。在把握与理解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视野中的历史本质时,不能简单盲目地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历史的本质就是实践的,而应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实践本身做进一步的考察与分析。马克思认为,人的活动与环境改变的一致在于变革的实践或革命的实践,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践活动。因此,社会生活的本质不完全等同于历史的本质。历史的本质应是变革的实践或革命的实践,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践,或其他的什么东西。只有正确地认识了历史本质,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唯物主义历史观 历史本质 变革的实践 革命的实践
下载PDF
马克思论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被引量:4
9
作者 戴圣鹏 曾海利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2-66,共5页
哲学与自然科学到底如何结合,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二者的关系,不少教科书也似乎做出了定论,但对于二者为什么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在当前,正如马克思所论述的那样,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始终是... 哲学与自然科学到底如何结合,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二者的关系,不少教科书也似乎做出了定论,但对于二者为什么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在当前,正如马克思所论述的那样,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始终是一种相互疏远的关系,其间虽然存在着结合的意志,但仍缺乏结合的能力,因此,把二者结合起来"不过是离奇的幻想"。在马克思看来,过去之所以没有实现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真正结合,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哲学与自然科学实质上是一门科学,即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科学。当我们把哲学与自然科学在本质上看作是一门科学的时候,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就不再是一种意志的结合,更不是一种离奇的幻想,而是一种真正的现实的结合,即通过工业实现二者的真正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 自然科学 结合 人的本质力量
下载PDF
政治文明与现代民主——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文明思想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戴圣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8-42,159,共5页
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来,国家与政治权力的历史生成,与文明的诞生有着同样的历史。政治与文明都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人类社会由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演变为虚幻的共同体时,即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来,国家与政治权力的历史生成,与文明的诞生有着同样的历史。政治与文明都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人类社会由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演变为虚幻的共同体时,即标志着国家的产生,也标志着政治文明的诞生。因此,对于政治文明而言,它经历了一个从专制到民主的发展与进步过程。民主的历史几乎与政治的生成历史是同步的,它经历了原始的自然形成的民主制,到集权制,再到现代民主制这样一个发展历程。马克思认为,现代政治文明或说现代民主是与集权制相对应的一个范畴,现代民主构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政治权力 共同体 政治文明 现代民主
下载PDF
唯物主义历史观视野中的“资本”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圣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3-139,326-327,共7页
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资本观的视野中,资本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私有制社会最为发达的一种生产关系。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来,"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 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资本观的视野中,资本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私有制社会最为发达的一种生产关系。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来,"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这个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指的就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或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是"普照的光",是资本主义社会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资本虽不是物,但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力量,需要通过物来借以展现,资本借以展现的物就是"积累起来的劳动"。对于资本而言,我们既不能忽视其阶级属性,但也不能忽视其社会历史地位及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进步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于资本的认识与把握,我们要居于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状况,要历史地辩证地客观地看待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马克思的资本观,在当代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这种挑战既有理论层面的,也有实践层面的,这些挑战给马克思的资本观以及构建在其资本观上的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 生产关系 社会力量 历史地位与作用 挑战
下载PDF
论文化的社会规范功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戴圣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75,共6页
文化是人的生产劳动或者说实践活动的产物,换句话讲,它是在人们的生产劳动或者说实践活动中生成与发展的。文化又是人的精神活动的表现形式与呈现。作为以思想、观念、精神等等形式存在的文化,不仅对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物质生活具有规范... 文化是人的生产劳动或者说实践活动的产物,换句话讲,它是在人们的生产劳动或者说实践活动中生成与发展的。文化又是人的精神活动的表现形式与呈现。作为以思想、观念、精神等等形式存在的文化,不仅对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物质生活具有规范功能与作用,也对人们的精神生产与精神生活具有规范功能与作用,同时还对个体的人格塑造与行为习惯具有规范功能与作用。文化的社会规范功能与作用,是文化具有现实生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化,是文化发挥其社会规范功能的内在需求与必然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社会规范 功能与作用 现实生命力
下载PDF
梁启超的公德思想及历史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圣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28,共5页
梁启超的社会公德思想是其伦理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公德思想的内涵,是指所有国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有的和应该要遵守的公共之德性。梁启超认为中国传统道德偏于私德而致使国民的公德思想缺乏,因此,必须要培养国民的公德思... 梁启超的社会公德思想是其伦理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公德思想的内涵,是指所有国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有的和应该要遵守的公共之德性。梁启超认为中国传统道德偏于私德而致使国民的公德思想缺乏,因此,必须要培养国民的公德思想。而要培养国民的公德思想,就应注重培育国民的自由、自治、合群、权利与责任等公共意识。只有这样,国人才会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国家才会有希望。梁启超的公德思想所实现的中国伦理道德思想上的维新,反映了我国近现代社会道德观念的演化和历史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公德 新民 近现代 道德变革
下载PDF
生态文明的历史诉求——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戴圣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5-151,285,共7页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观与文明观思想中,虽然并没有生态文明一词,但这并不能否定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或说新陈代谢思想,以及人与自然、社...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观与文明观思想中,虽然并没有生态文明一词,但这并不能否定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或说新陈代谢思想,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共同进化理念,也即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观与文明观的视域中,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一种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新的生产方式。因此,生态文明的历史诉求或历史使命就是要对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生产方式进行批判与扬弃,就是要对迄今为止的一切旧有的生产方式以及依附于它上面的整个社会制度进行完全的变革,就必须扬弃与超越过去一切旧有的文明形态与文明形式,就必须处理好生产行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从而做到人与自然的健康有序发展,从而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生态文明 历史诉求 生产方式变革
下载PDF
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第十二届马克思哲学论坛述评
15
作者 戴圣鹏 熊富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8-139,共2页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12年9月22日一23日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政法大学...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12年9月22日一23日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学术科研机构及《中国社会科学》等十余家期刊杂志社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哲学 论坛 文化发展 当代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下载PDF
论工业与资本在世界文明交往与融合中的作用
16
作者 戴圣鹏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2,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真正的工业的出现以及由此产生的商品生产与商业交往,是人类文明伊始的标志。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不仅催生了人类文明,也是人类文明史演进的主要动力,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则促使了世界历史与世界文明的形成,现代工业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真正的工业的出现以及由此产生的商品生产与商业交往,是人类文明伊始的标志。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不仅催生了人类文明,也是人类文明史演进的主要动力,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则促使了世界历史与世界文明的形成,现代工业的发展更是加速了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广泛交往与深度融合。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产物——资本,在世界文明交往与融合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资本,不仅其本身是文明的产物,它还是工业文明以及现代文明得以广泛传播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桥梁。资本不断增殖的本性,有力而快速地推动工业文明以及现代文明发展的进程,也深化了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与融合,加速了世界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工业 资本 世界文明
下载PDF
文明发展中的过度问题及其现实启示
17
作者 戴圣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文明过度是人类文明发展中出现的一种非正常现象,是文明发展的病态表现。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明观看来,文明过度实质上指的是社会生产力的过度增长,也即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严重超出了自然的承受力和社会历史发展的需求的一种异化现象。... 文明过度是人类文明发展中出现的一种非正常现象,是文明发展的病态表现。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明观看来,文明过度实质上指的是社会生产力的过度增长,也即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严重超出了自然的承受力和社会历史发展的需求的一种异化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文明过度有众多的表现形式。在经济上,文明过度主要表现为生产过剩或产能过剩,以及社会消费的过度膨胀等等;在政治上,文明过度主要表现为政治权力的过度行使与滥用,以及民主的失控与泛滥等等。总的来讲,文明社会里文明人所做出的一切野蛮行径与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文明过度的重要表现形式。由于文明过度对社会经济与政治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对个人正常人格的塑造与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克服与解决文明过度的行为与现象,是每一个处在文明社会中的人与组织应尽的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文明过度 社会生产力 过度增长 危害
下载PDF
判断文明先进与落后的坐标及尺度
18
作者 戴圣鹏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6,共6页
文明存不存在优与劣、先进与落后之区分,是当前世界文明交往与对话中较为敏感的话题。但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视野中,不同的文明之间是存在优与劣之分、先进与落后之别的。因此,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与分析文明是否存在优与劣、先进与落后... 文明存不存在优与劣、先进与落后之区分,是当前世界文明交往与对话中较为敏感的话题。但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视野中,不同的文明之间是存在优与劣之分、先进与落后之别的。因此,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与分析文明是否存在优与劣、先进与落后之区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对自身文明作历史的考察与分析,客观地评价与认识其他文明的优与劣、先进与落后,既有利于促进自身文明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文明 落后文明 评价尺度 社会历史发展
下载PDF
邓小平“先富后富”理论的再认识
19
作者 戴圣鹏 《理论建设》 2016年第1期34-39,共6页
在当前,有不少人把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与社会不公产生的原因归咎于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并以此来质疑、抨击、否定改革开放与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历史奇迹。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来,导致社会收... 在当前,有不少人把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与社会不公产生的原因归咎于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并以此来质疑、抨击、否定改革开放与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历史奇迹。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来,导致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不公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而是个人的天赋条件、能力、劳动效率以及市场主体对生产要素与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的不同。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导致我国当前社会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商品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判断邓小平的"先富后富"是否过时与失效,主要判别的依据是看这种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以及历史条件是否存在,以及它是否能继续有效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只要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历史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产生的基础仍然存在,那么无论时代发生了什么变化,社会舆论出现什么状况,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就不会过时与失效,仍具有它的现实指导意义与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先富后富”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过时与失效
下载PDF
论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与原则 被引量:1
20
作者 戴圣鹏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6,共6页
文明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要实现自身的长久与健康发展,就需要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任何在封闭环境中成长的文明是很难获得长久发展、健康发展的。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丰富。推动文明交流互... 文明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要实现自身的长久与健康发展,就需要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任何在封闭环境中成长的文明是很难获得长久发展、健康发展的。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丰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是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文明交流互鉴而言,需要依靠一定的载体来进行。在现实的文明交流互鉴中,人、商品、文化、婚姻、国际交往等,都是重要的载体,其中人是最好的载体。离开这些载体,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无法进行的。可以说,没有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就不会有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文明交流互鉴中,遵循一定原则是文明交流互鉴得以有序而友好进行的前提与动力。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开放原则、包容原则、平等原则、创新原则,都是十分重要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文明发展 交流互鉴 载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