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OD3:一种潜在的直肠癌预后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年钊 戴大飞 +3 位作者 杨小龙 姚军 马佳慧 赵军(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35-2342,共8页
目的:探讨PLOD3在直肠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预后价值。方法:GEPIA2、GENT2、TIMER、HPA、K-M Plot、cBioPortal、UALCAN、NetworkAnalys、GeneMANIA、Metascape、DAVID和SurvivalMeth用于分析PLOD3基因在直肠癌中的预后价值和生物学功能... 目的:探讨PLOD3在直肠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预后价值。方法:GEPIA2、GENT2、TIMER、HPA、K-M Plot、cBioPortal、UALCAN、NetworkAnalys、GeneMANIA、Metascape、DAVID和SurvivalMeth用于分析PLOD3基因在直肠癌中的预后价值和生物学功能。结果:与正常直肠组织相比,直肠癌中PLOD3基因的mRNA和蛋白呈显著高表达状态。高表达PLOD3与直肠癌患者较短的总生存期(OS)显著相关。PLOD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免疫浸润细胞CD8^(+)T呈负相关。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患者中PLOD3基因突变率约为10%。K-M生存分析发现在肿瘤突变负荷(TMB)高危组中,PLOD3的mRNA高表达与直肠癌患者较短的OS显著相关。功能富集分析(KEGG、GO)显示直肠癌中PLOD3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蛋白质羟基化、胶原蛋白生物合成和修饰酶、赖氨酸降解、细胞修饰氨基酸代谢过程、脂肪酸氧化。直肠癌组织中PLOD3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高危组患者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高危组与较短的OS显著相关。结论:PLOD3是直肠癌预后新的生物标志物,为直肠癌的诊断、寻找潜在治疗靶点、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PLOD3(LH3) 预后生物标志物 肿瘤免疫浸润 甲基化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在小鼠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
2
作者 冯之文 张文君 +3 位作者 彭俊璐 戴大飞 鲍胜华 陈晓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2期2106-2111,共6页
目的 研究在D-氨基半乳糖(D-Galn)/脂多糖(LPS)联合腹腔注射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中内质网应激介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为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以雄性巴比塞(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GalN 800 mg/kg联合LPS 10... 目的 研究在D-氨基半乳糖(D-Galn)/脂多糖(LPS)联合腹腔注射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中内质网应激介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为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以雄性巴比塞(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GalN 800 mg/kg联合LPS 10μg/kg建立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动物实验分组:对照组(仅给予相应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急性肝衰竭模型组和4-丁酸苯酯(4-PBA)干预组(建模前6 h尾静脉注射)。同时将急性肝衰竭模型组按照给药时间进一步分为1 h、5 h、7 h三个亚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亚组与对照组间内质网应激蛋白标志物78 kDa糖调节蛋白(GRP78)、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凋亡蛋白转录因子C/ERP的同源蛋白(CHOP),促凋亡因子Caspase-1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评估肝脏功能,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评价肝损伤程度。结果 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内质网应激蛋白标志物GRP78、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凋亡蛋白转录因子C/ERP的同源蛋白(CHOP)随着急性肝衰竭进展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促凋亡因子Caspase-12和Caspase-3蛋白在急性肝衰竭进展过程中表达亦升高。4-PBA抑制内质网应激可显著改善肝脏功能(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下降,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4-PBA干预组血清ALT[(733±103)U/L vs.(1 705±113)U/L]、AST[(1521±210)U/L vs.(3563±497)U/L]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肝衰竭模型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0.209,P=0.000;F=160.716,P=0.000);Westernblot研究结果显示,4-PBA对内质网应激进行干预,抑制肝细胞凋亡同时降低了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结论 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注射诱发的小鼠急性肝衰竭中起关键作用,通过降低肝脏炎症反应和肝细胞凋亡,抑制内质网应对肝损伤起到改善作用。因此,干预内质网应激可能会给急性肝衰竭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内质网应激 凋亡 炎症
下载PDF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关键技术及流程 被引量:10
3
作者 程斌 鲍胜华 +7 位作者 张文君 戴大飞 钱锐 石代伟 黄晨 彭俊璐 俞远林 陈晓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52-855,共4页
肝内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HL)是我国南方及长江流域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好发于肝左外叶和右后叶[1],往往同时合并肝外或对侧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切除病变肝脏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近20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技术逐渐成熟[2],... 肝内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HL)是我国南方及长江流域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好发于肝左外叶和右后叶[1],往往同时合并肝外或对侧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切除病变肝脏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近20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技术逐渐成熟[2],并开始用于治疗HL,涉及多种关键技术,其具体技术及操作流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治疗方式 腹腔镜 肝内胆管结石病 肝切除 常见疾病 长江流域 肝左外叶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刮吸解剖法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晓鹏 鲍胜华 +6 位作者 崔巍 张卫东 王东 张文君 潘勐 戴大飞 钱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96-898,90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刮吸解剖法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对25例复发性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术。采用四孔法,刮吸法分离肝下粘连,显露肝外胆管,胆道镜取石后放置T管或一期缝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刮吸解剖法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对25例复发性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术。采用四孔法,刮吸法分离肝下粘连,显露肝外胆管,胆道镜取石后放置T管或一期缝合,6例联合行刮吸法肝切除术。结果腹腔镜手术成功22例,成功率88.0%(22/25),其中T管引流16例,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6例;联合肝左外叶切除4例,左半肝切除1例。中转开腹3例:1例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瘘,1例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1例肝断面渗血,腹腔镜下难以处理。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72.3±40.3)min;术中出血量(96.0±22.5)ml;术后住院时间(6.9±3.6)d。术后轻度胆漏3例(13.6%),胆管残余结石2例(残石率9.1%),均经非手术方法而愈。22例平均随访24个月(12~48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刮吸解剖法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安全可行,但术者需选择合适的病例,并有熟练的腔镜、内镜技术和丰富的胆道手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胆管结石 腹腔镜胆道再探查术 刮吸解剖法
下载PDF
肝素酶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促进肝癌细胞跨内皮迁移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晓鹏 叶蕊 +3 位作者 戴大飞 伍玉海 俞远林 程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65-1071,共7页
目的探索肝癌肝素酶(HPSE)对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凋亡及跨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从HepG2,BEL-7402和HCCLM3三种肝癌细胞中筛选高表达HPSE的肝癌细胞;构建含有HPSE之RNA干扰序列的慢病毒载体(LV-HPSE-RNAi-124... 目的探索肝癌肝素酶(HPSE)对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凋亡及跨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从HepG2,BEL-7402和HCCLM3三种肝癌细胞中筛选高表达HPSE的肝癌细胞;构建含有HPSE之RNA干扰序列的慢病毒载体(LV-HPSE-RNAi-1249-2,RNAi组),用含有阴性对照序列的慢病毒载体(LV-HPSE-Control,Control组)作为对照,分别感染肝癌细胞,并验证感染效率。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代表肝癌MVECs,用Transwell小室行肝癌细胞跨内皮迁移试验;肝癌细胞和HUVECs细胞非接触共培养24 h,应用CCK-8法检测内皮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细胞形态。肝癌细胞腹腔注射法制作裸鼠肝癌模型,观察肝癌MVECs凋亡及癌细胞跨内皮成瘤情况。结果从3种肝癌细胞中筛选出高表达HPSE的HCCLM3肝癌细胞。慢病毒载体分别感染HCCLM3细胞72 h后,荧光显微镜显示细胞感染效率达到70%以上,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NAi组肝素酶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RNAi组肝癌细胞跨内皮迁移率为0.39,显著低于Control组的0.62(P<0.01)。HCCLM3细胞与HUVECs非接触共培养,RNAi组内皮细胞成活率为1.14,显著高于Control组的0.77(P<0.05);RNAi组凋亡指数3.94±1.51明显低于Control组(12.53±0.55)(P<0.05)。透射电镜示RNAi组细胞形态大致正常;Control组内皮细胞体积变小、变形,胞膜有发泡现象;染色质浓缩、边缘化,部分分割成块状,并见凋亡小体。实验裸鼠全部成活,Control组6只肝组织中均出现GFP标记的肿瘤细胞,镜下成瘤率100%(6/6),显著高于RNAi组成瘤率(33.3%,2/6)(P<0.05)。光镜下Control组肝组织内可见肝癌细胞,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胞浆可见空泡,核质浓缩;RNAi组肝组织内罕见肝癌细胞,内皮细胞基本正常。结论肝癌肝素酶可能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促进癌细胞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酶 肝细胞癌 跨内皮迁移 微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肝素酶信号通路在肝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程斌 戴大飞 陈晓鹏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08-111,共4页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六位常见的和第三大肿瘤致死的恶性肿瘤[1]。手术切除仍然是早期肝癌的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术后复发一直是切除或射频消融的主要难题[1]。肿瘤的早期转移和侵袭是主要的表现,乙酰肝素...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六位常见的和第三大肿瘤致死的恶性肿瘤[1]。手术切除仍然是早期肝癌的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术后复发一直是切除或射频消融的主要难题[1]。肿瘤的早期转移和侵袭是主要的表现,乙酰肝素酶(heparinase,HPSE)和肿瘤的关系已有令人信服的证据,HPSE的水平的提升,对肿瘤的倍增和侵袭转移有决定性作用。干扰影响HPSE表达的分子信号通路可能是解决肿瘤的复发的新方式。本文就HPSE及其肿瘤转移的信号通路和抑制剂方面作出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酶 肝癌 自噬 信号通路 药物治疗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评价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糖链抗原19-9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7
作者 戴大飞 陈晓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综合评价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原理测定AFP、CEA、CA19-9。检测126例肝癌患者(肝癌组)、75例肝病患者(肝病组),通过ROC曲线分... 目的探讨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综合评价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原理测定AFP、CEA、CA19-9。检测126例肝癌患者(肝癌组)、75例肝病患者(肝病组),通过ROC曲线分析AFP、CEA、CA19-9及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Logistic回归结果的ROC曲线值(AUC值)。结果肝癌-肝良性疾病者中,除CEA外,其余2种肿瘤标志物均有显著性(P<0.05)。肝细胞癌患者中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P<0.01),而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中CA19-9显著高于肝细胞癌患者(P<0.01),肝细胞癌患者与肝内胆管细胞癌血清CEA水平无差异性(P>0.05)。在肝癌-肝良性疾病中,AUC(AFP)>AUC(CA19-9)>AUC(CEA);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AUC值均高于三项肿瘤标志物单一检查的AUC。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CEA、CA19-9对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三种肿瘤标志物可提高肝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糖链抗原19-9
下载PDF
利用自然解剖间隙建立脾门后隧道在原位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东 陈晓鹏 +3 位作者 戴大飞 缪化春 吴锋 袁权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手术技巧,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弋矶山医院外科中心在以往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基础上,优化改良脾蒂处理,以脾门为标志,顺其解剖间隙贯通脾门后隧道,离断脾蒂后再原位切除脾脏。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手术技巧,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弋矶山医院外科中心在以往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基础上,优化改良脾蒂处理,以脾门为标志,顺其解剖间隙贯通脾门后隧道,离断脾蒂后再原位切除脾脏。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弋矶山医院收治的23例行改良L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增强CT或MRI或CTA或三维立体重建检查评估,手术切除脾脏。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评价脾门后隧道建立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结果:本组23例患者手术无中转开腹,均顺利完成。纳入标准同普通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时间(105±33)min,术中出血量(90±22)mL,术后住院时间(5.6±1.8)d。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即流质饮食,1~2 d内下床活动。无腹腔出血、胰漏、感染等重大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效果满意。结论:利用自然解剖间隙建立脾门后隧道,优化脾蒂处理,行腹腔镜原位脾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以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副损伤,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解剖间隙 脾门后隧道 优化脾蒂处理 原位腹腔镜脾切除术
下载PDF
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
9
作者 戴大飞 陈晓鹏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7-29,8,共4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0年就诊于弋矶山医院的67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分析,然后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0年就诊于弋矶山医院的67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分析,然后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胆囊颈切缘阳性、胆囊结石、淋巴结转移、血管转移、肿瘤分化类型、肿瘤原发位置、血清CA199水平及手术方式(P<0.05)对胆囊癌的预后有影响;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胆囊结石、淋巴结转移、血管转移、手术方式的胆囊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囊结石、淋巴结转移、血管转移及手术方式是胆囊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抗感染治疗及手术治疗对于提高胆囊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连续3次腹腔大出血1例报告
10
作者 叶蕊 戴大飞 +2 位作者 彭俊璐 王东 陈晓鹏 《肝胆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46-147,159,共3页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十二指肠、Vater壶腹周围恶性肿瘤以及某些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经典手术方式。其切除范围包括胰头、全部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胃远端部、胆囊以及大部肝外胆管等,同时还要进行胰肠...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十二指肠、Vater壶腹周围恶性肿瘤以及某些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经典手术方式。其切除范围包括胰头、全部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胃远端部、胆囊以及大部肝外胆管等,同时还要进行胰肠、胆肠及胃肠吻合口重建[1]。PD手术患者术前全身状况较差,常伴有梗阻性黄疸、营养不良以及其他疾病,术后极易出现多种严重的并发症[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卒中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自发性出血
下载PDF
circ-SFMBT 2通过miR-224-5p/USP3轴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11
作者 伍玉海 戴大飞 +3 位作者 叶蕊 于北北 张书军 陈晓鹏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680-687,共8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SFMBT 2(circ-SFMBT 2)通过miR-224-5p/USP3轴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Huh-7、Sk-Hep-1及人正常肝细胞株LO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检测...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SFMBT 2(circ-SFMBT 2)通过miR-224-5p/USP3轴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Huh-7、Sk-Hep-1及人正常肝细胞株LO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检测circ-SFMBT 2在5个细胞株中的表达,筛选出高表达circ-SFMBT 2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正常肝细胞株LO2进行后续实验,采用原位杂交实验检测circ-SFMBT 2在HepG2和LO2中的亚细胞定位;选取人肝癌细胞系HepG2传代培养,利用Lipofectamine 2000为转染试剂进行转染,分为circ-SFMBT 2转染对照组(circ-SFMBT 2 NC,NC组)、circ-SFMBT 2干扰组(si-circ-SFMBT 2组)、miR-224-5p过表达组(mimic组)、USP 3过表达组(si-circ-SFMBT 2+USP 3组)、miR-224-5p干扰组(si-circ-SFMBT 2+inhibitor组)、miR-224-5p和USP 3双过表达组(mimic+USP 3组),分别采用细胞增殖(CCK-8)、克隆斑点形成及Transwell实验检测6组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双荧光素报告实验检测circ-SFMBT 2、miR-224-5p和USP 3在HepG2细胞中彼此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肝细胞LO2比较,circ-SFMBT 2在4株肝癌细胞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杂交实验证实circ-SFMBT 2存在于细胞质中;细胞增殖(CCK-8、克隆斑点实验)和迁移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发现,si-circ-SFMBT 2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较NC组降低(P<0.05),mimic组增殖和迁移能力较si-circ-SFMBT 2+inhibitor组降低(P<0.05),mimic+USP 3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较mimic组升高(P<0.05);双荧光素实验证实miR-224-5p和USP 3是circ-S FMBT 2的下游靶点。结论circ-SFMBT 2通过miR-224-5p/USP3轴参与了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分析 环状RNA SFMBT 2基因 迁移
下载PDF
早期康复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肌力改善、细胞免疫因子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明霞 魏锦锦 +2 位作者 张梅 戴大飞 王艾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4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患者肌力改善、细胞免疫因子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ICU-AW患者14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3)和对照组(n=73)。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患者肌力改善、细胞免疫因子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ICU-AW患者14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3)和对照组(n=73)。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干预联合早期康复。康复前后,考察两组肌力改善、气道阻塞、睡眠情况及血清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康复后各项肌力得分、各项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后中心气道、周围气道阻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后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有效改善ICU-AW患者肌力,缓解气道阻塞,纠正细胞免疫因子失衡,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ICU获得性肌无力 肌力改善 细胞免疫因子 睡眠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