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加坡分流制的教育评价原则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戴家毅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5-136,共2页
新加坡分流制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接受能力、智力发展水平等因材施教,以达到力求兼顾"使人人成功"和培养"社会精英"的目的。本文从教育评价原则的角度解读新加坡分流制,以期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一些有益... 新加坡分流制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接受能力、智力发展水平等因材施教,以达到力求兼顾"使人人成功"和培养"社会精英"的目的。本文从教育评价原则的角度解读新加坡分流制,以期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分流制 教育评价
下载PDF
布克·华盛顿非裔美国人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进步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明海 戴家毅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0-117,共8页
针对南北战争后南方重建时期美国民族与民族教育问题,布克·华盛顿以社会平等和谐为目的,在黑人学校塔斯克基学院创办过程中,从教育目的观、课程与教学观、德育观到教育功能观构建相对完整的非裔美国人教育思想与实践体系,具有时代... 针对南北战争后南方重建时期美国民族与民族教育问题,布克·华盛顿以社会平等和谐为目的,在黑人学校塔斯克基学院创办过程中,从教育目的观、课程与教学观、德育观到教育功能观构建相对完整的非裔美国人教育思想与实践体系,具有时代进步性。其“进步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从教育学视角来看,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进步主义教育的性质;从政治学视角来看,开启了黑人自我振兴之先河,具有长远的政治意义;从社会学视角来看,有效地改善了黑白族群关系,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三者相辅相成,有机联系,具有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进步性”,代表了美国民族教育的务实方向,在美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克·华盛顿 非裔美国人 教育思想与实践 族群和谐 进步主义运动 进步性
下载PDF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外语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睿 戴家毅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2期81-85,共5页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面临前所未有的空间与困境。高校外语课堂作为学生接触世界、了解世界的直接窗口,担负着进一步促进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高校外语课堂应重视与把握信...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面临前所未有的空间与困境。高校外语课堂作为学生接触世界、了解世界的直接窗口,担负着进一步促进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高校外语课堂应重视与把握信息革命的历史时期,在教育理念、教学设计、资源整合等方面深入挖掘,培育高校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期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外语课堂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比较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元文化视角
4
作者 姚霖 戴家毅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17-119,共3页
多元文化理论的兴起与发展经历了"同化论"、"文化拼盘"、"跨文化交流"三个阶段;与文化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比较教育学,应以多元文化的研究视角,对教育进行跨文化理解,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比较教育学研究... 多元文化理论的兴起与发展经历了"同化论"、"文化拼盘"、"跨文化交流"三个阶段;与文化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比较教育学,应以多元文化的研究视角,对教育进行跨文化理解,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比较教育学研究应增进对多元文化理解,尊重异文化之个性,关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共存的教育问题,以促进本国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比较教育 研究范式
下载PDF
新加坡华文教育政策变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戴家毅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9-176,共8页
在华人占多数人口的新加坡,华文教育政策无疑是一个高度敏感的议题,其形成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复杂权衡与考量,并在1965年新加坡独立建国至今半个多世纪里历经变革。从政策变迁的视角对新加坡独立建国以来的华文教育政策进行历史考察,对... 在华人占多数人口的新加坡,华文教育政策无疑是一个高度敏感的议题,其形成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复杂权衡与考量,并在1965年新加坡独立建国至今半个多世纪里历经变革。从政策变迁的视角对新加坡独立建国以来的华文教育政策进行历史考察,对政策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政策变迁的逻辑与特征以及主导和助推政策变迁的背后动因进行系统梳理和综合分析,以全面揭示新加坡华文教育政策形成与发展的变迁逻辑。研究表明,新加坡华文教育政策经历了从华文学校的改制到华文教育的改性再到华文教学的改良的演变过程;政策变迁主要呈现以华文作为华族母语的定位为逻辑起点和发展基调、制度断裂与制度渐进两种路径交织、从语言的政治性到民族性再到经济性的政策取向变化等特征;国内外生存环境与语言环境变化、稳定的政治体制和实用理性的执政理念共同构成推动政策变迁与转型的内外动力因素。中国的崛起为新加坡华文教育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在不改变英文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华文教育将会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更加重视,华语在社会上的应用也将愈加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华文教育 双语教育 历史制度主义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跨文化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戴家毅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一带一路"建设使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成为发展前沿,成为与周边国家对接与交流的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东盟陆海相邻,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窗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担负着国家赋予的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 "一带一路"建设使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成为发展前沿,成为与周边国家对接与交流的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东盟陆海相邻,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窗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担负着国家赋予的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三大定位"的历史使命。要推动广西"三大定位"历史使命的实现,培养大批中国-东盟跨文化人才是关键,这也成为广西高校的时代新使命。本文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时代背景,考察和分析广西高校跨文化人才培养现状,发现高校在中国-东盟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地域失衡和东盟留学生生源不均衡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而提出广西高校跨文化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与路径:(1)立足边疆区位优势和学校特色,科学规划跨文化人才培养;(2)跨越各种固有界限与疆界,构建灵活开放的跨文化人才培养体系;(3)打好东盟牌,改善和优化东盟留学生生源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民族地区 广西高校 中国-东盟跨文化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