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玉米大斑病流行过程重要环节的初步定量研究——Ⅳ.玉米生育期、肥力和品种对大斑病抗性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杨信东
戴常金
+1 位作者
金喜双
申玉莲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7-22,共6页
为确定模型中的重要参数,研究了玉米生育期、肥力和品种对大斑病的主要抗性组分——侵染机率、潜育期和病斑产孢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生育期对侵染机率和潜育期有显著影响,每增长1个叶片,玉米抗侵染力约提高0.5倍,潜育期约延长0.5d;...
为确定模型中的重要参数,研究了玉米生育期、肥力和品种对大斑病的主要抗性组分——侵染机率、潜育期和病斑产孢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生育期对侵染机率和潜育期有显著影响,每增长1个叶片,玉米抗侵染力约提高0.5倍,潜育期约延长0.5d;约在10~20叶期病斑产孢量达到高峰。肥力水平与侵染机率呈显著负相关,对潜育期无明显影响;肥力水平与病斑产孢量的关系:产量水平在6000kg/ha以下时为正相关,在6000kg/ha以上时为负相关,不同品种之间在病斑产孢量、侵染机率和潜育期上均可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抗性组分
慢斑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大斑病流行规律若干问题的初步定量研究
2
作者
杨信东
田志诚
+1 位作者
田守杰
戴常金
《病虫测报》
1987年第1期51-,共1页
对玉米大斑病流行的主要环节—病斑产孢,孢子在叶画的附着、萌发和侵入,病斑的潜育、显症和扩展——进行了定量研究,组建了以下回归式:[1]单斑产孢量((?))与日令(t)的关系:当 t=1-8时,令 x=100×(t-0.3)/8.3则 (?)=8000×Sin(1....
对玉米大斑病流行的主要环节—病斑产孢,孢子在叶画的附着、萌发和侵入,病斑的潜育、显症和扩展——进行了定量研究,组建了以下回归式:[1]单斑产孢量((?))与日令(t)的关系:当 t=1-8时,令 x=100×(t-0.3)/8.3则 (?)=8000×Sin(1.31x-0.0084x^2+0.00013x^3)当 t=9-30时,Y=-92.39t+4084.25[2]单斑产孢量((?))与温度(u)的关系:令 x=170-(u-23)~2/(680-18.4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孢量
定量研究
潜育
回归式
玉米生育期
叶数
冲刷作用
叶位
阶段性变化
子数
原文传递
2014—2015年临江口岸鼠形动物监测报告
3
作者
郑义
刘阳
+2 位作者
王桐槟
戴常金
邵丽筠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5年第S1期74-74,共1页
目的为掌握临江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今后鼠媒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ton夹夜法,每日一次,每次3天,连续12个月。结果本次监测共计捕获鼠形动物14只,鼠密度为0.13%。经鉴定隶属1目1科2属2种,褐家鼠占总数的78.57%;...
目的为掌握临江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今后鼠媒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ton夹夜法,每日一次,每次3天,连续12个月。结果本次监测共计捕获鼠形动物14只,鼠密度为0.13%。经鉴定隶属1目1科2属2种,褐家鼠占总数的78.57%;鼠形动物密度高峰期在8月;病毒学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临江口岸鼠密度为0.13%,低于无鼠害口岸标准(<1%),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鼠密度高峰期在8月。实验室病原体检测(鼠疫菌核酸检测、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核酸检测、汉坦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发生鼠媒传染病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形动物
核酸检测
鼠密度
夹夜法
传染病监测
病毒学检测
病原体检测
鼠疫菌
汉坦病毒
监测报告
原文传递
题名
玉米大斑病流行过程重要环节的初步定量研究——Ⅳ.玉米生育期、肥力和品种对大斑病抗性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杨信东
戴常金
金喜双
申玉莲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教研室
出处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7-22,共6页
文摘
为确定模型中的重要参数,研究了玉米生育期、肥力和品种对大斑病的主要抗性组分——侵染机率、潜育期和病斑产孢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生育期对侵染机率和潜育期有显著影响,每增长1个叶片,玉米抗侵染力约提高0.5倍,潜育期约延长0.5d;约在10~20叶期病斑产孢量达到高峰。肥力水平与侵染机率呈显著负相关,对潜育期无明显影响;肥力水平与病斑产孢量的关系:产量水平在6000kg/ha以下时为正相关,在6000kg/ha以上时为负相关,不同品种之间在病斑产孢量、侵染机率和潜育期上均可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抗性组分
慢斑性
Keywords
northern leaf blight of corn, component of resistance, slow spotting.
分类号
S435.143.9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大斑病流行规律若干问题的初步定量研究
2
作者
杨信东
田志诚
田守杰
戴常金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
出处
《病虫测报》
1987年第1期51-,共1页
文摘
对玉米大斑病流行的主要环节—病斑产孢,孢子在叶画的附着、萌发和侵入,病斑的潜育、显症和扩展——进行了定量研究,组建了以下回归式:[1]单斑产孢量((?))与日令(t)的关系:当 t=1-8时,令 x=100×(t-0.3)/8.3则 (?)=8000×Sin(1.31x-0.0084x^2+0.00013x^3)当 t=9-30时,Y=-92.39t+4084.25[2]单斑产孢量((?))与温度(u)的关系:令 x=170-(u-23)~2/(680-18.4u)
关键词
产孢量
定量研究
潜育
回归式
玉米生育期
叶数
冲刷作用
叶位
阶段性变化
子数
分类号
F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2014—2015年临江口岸鼠形动物监测报告
3
作者
郑义
刘阳
王桐槟
戴常金
邵丽筠
机构
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临江办事处
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出处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5年第S1期74-74,共1页
文摘
目的为掌握临江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今后鼠媒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ton夹夜法,每日一次,每次3天,连续12个月。结果本次监测共计捕获鼠形动物14只,鼠密度为0.13%。经鉴定隶属1目1科2属2种,褐家鼠占总数的78.57%;鼠形动物密度高峰期在8月;病毒学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临江口岸鼠密度为0.13%,低于无鼠害口岸标准(<1%),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鼠密度高峰期在8月。实验室病原体检测(鼠疫菌核酸检测、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核酸检测、汉坦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发生鼠媒传染病风险较低。
关键词
鼠形动物
核酸检测
鼠密度
夹夜法
传染病监测
病毒学检测
病原体检测
鼠疫菌
汉坦病毒
监测报告
分类号
R184.3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玉米大斑病流行过程重要环节的初步定量研究——Ⅳ.玉米生育期、肥力和品种对大斑病抗性组分的影响
杨信东
戴常金
金喜双
申玉莲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玉米大斑病流行规律若干问题的初步定量研究
杨信东
田志诚
田守杰
戴常金
《病虫测报》
1987
0
原文传递
3
2014—2015年临江口岸鼠形动物监测报告
郑义
刘阳
王桐槟
戴常金
邵丽筠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