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大斑病流行过程重要环节的初步定量研究——Ⅳ.玉米生育期、肥力和品种对大斑病抗性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信东 戴常金 +1 位作者 金喜双 申玉莲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7-22,共6页
为确定模型中的重要参数,研究了玉米生育期、肥力和品种对大斑病的主要抗性组分——侵染机率、潜育期和病斑产孢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生育期对侵染机率和潜育期有显著影响,每增长1个叶片,玉米抗侵染力约提高0.5倍,潜育期约延长0.5d;... 为确定模型中的重要参数,研究了玉米生育期、肥力和品种对大斑病的主要抗性组分——侵染机率、潜育期和病斑产孢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生育期对侵染机率和潜育期有显著影响,每增长1个叶片,玉米抗侵染力约提高0.5倍,潜育期约延长0.5d;约在10~20叶期病斑产孢量达到高峰。肥力水平与侵染机率呈显著负相关,对潜育期无明显影响;肥力水平与病斑产孢量的关系:产量水平在6000kg/ha以下时为正相关,在6000kg/ha以上时为负相关,不同品种之间在病斑产孢量、侵染机率和潜育期上均可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抗性组分 慢斑性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流行规律若干问题的初步定量研究
2
作者 杨信东 田志诚 +1 位作者 田守杰 戴常金 《病虫测报》 1987年第1期51-,共1页
对玉米大斑病流行的主要环节—病斑产孢,孢子在叶画的附着、萌发和侵入,病斑的潜育、显症和扩展——进行了定量研究,组建了以下回归式:[1]单斑产孢量((?))与日令(t)的关系:当 t=1-8时,令 x=100×(t-0.3)/8.3则 (?)=8000×Sin(1.... 对玉米大斑病流行的主要环节—病斑产孢,孢子在叶画的附着、萌发和侵入,病斑的潜育、显症和扩展——进行了定量研究,组建了以下回归式:[1]单斑产孢量((?))与日令(t)的关系:当 t=1-8时,令 x=100×(t-0.3)/8.3则 (?)=8000×Sin(1.31x-0.0084x^2+0.00013x^3)当 t=9-30时,Y=-92.39t+4084.25[2]单斑产孢量((?))与温度(u)的关系:令 x=170-(u-23)~2/(680-18.4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孢量 定量研究 潜育 回归式 玉米生育期 叶数 冲刷作用 叶位 阶段性变化 子数
原文传递
2014—2015年临江口岸鼠形动物监测报告
3
作者 郑义 刘阳 +2 位作者 王桐槟 戴常金 邵丽筠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5年第S1期74-74,共1页
目的为掌握临江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今后鼠媒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ton夹夜法,每日一次,每次3天,连续12个月。结果本次监测共计捕获鼠形动物14只,鼠密度为0.13%。经鉴定隶属1目1科2属2种,褐家鼠占总数的78.57%;... 目的为掌握临江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今后鼠媒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ton夹夜法,每日一次,每次3天,连续12个月。结果本次监测共计捕获鼠形动物14只,鼠密度为0.13%。经鉴定隶属1目1科2属2种,褐家鼠占总数的78.57%;鼠形动物密度高峰期在8月;病毒学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临江口岸鼠密度为0.13%,低于无鼠害口岸标准(<1%),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鼠密度高峰期在8月。实验室病原体检测(鼠疫菌核酸检测、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核酸检测、汉坦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发生鼠媒传染病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形动物 核酸检测 鼠密度 夹夜法 传染病监测 病毒学检测 病原体检测 鼠疫菌 汉坦病毒 监测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