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中ZNF582甲基化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戴彦苗 彭惠平 +3 位作者 王杰 夏晨静 高黎明 徐宏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锌指蛋白582(zinc finger protein 582,ZNF582)基因甲基化检测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78例(直肠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62例(结直肠息肉组)为研... 目的:探讨血浆锌指蛋白582(zinc finger protein 582,ZNF582)基因甲基化检测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78例(直肠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62例(结直肠息肉组)为研究对象,另选83例结肠镜检查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中ZNF582的甲基化状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ZNF582在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浆中的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结直肠息肉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ZNF582甲基化用于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879(95%CI 0.818~0.925)。ZNF582甲基化对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37.1%、73.1%,对结直肠病变的诊断特异性为90.4%。ZNF582甲基化对不同性别、分期、分化程度以及肿瘤大小的结直肠癌检测灵敏度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浆ZNF582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操作简便的、非侵入性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甲基化 血浆 ZNF582 诊断
下载PDF
“理气活血化瘀通腑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2
作者 陆喜荣 陶鸣浩 +2 位作者 杨炜 戴彦苗 徐进康 《江苏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理气活血化瘀通腑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汤剂理气活血化瘀通腑方口服... 目的:观察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理气活血化瘀通腑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汤剂理气活血化瘀通腑方口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住院时间、费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排便排气、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理气活血化瘀通腑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有效,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活血化瘀通腑方 穴位贴敷 粘连性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参芪桃红汤治疗脾虚瘀阻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陶鸣浩 戴彦苗 +2 位作者 陆喜荣 杨炜 薛博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3-507,共5页
目的研究参芪桃红汤治疗脾虚瘀阻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昆山市中医医院脾胃肝胆科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CAG辨证符合脾虚瘀阻证门诊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参芪桃红汤... 目的研究参芪桃红汤治疗脾虚瘀阻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昆山市中医医院脾胃肝胆科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CAG辨证符合脾虚瘀阻证门诊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参芪桃红汤,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萎缩程度和范围,胃黏膜中三叶因子2(TFF2)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萎缩程度和范围分期、病理积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胃黏膜中TFF2的表达增加、NF-κB的表达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桃红汤能有效改善脾虚瘀阻证CAG主要中医证候、胃镜病理表现,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胃黏膜中TFF2表达、降低NF-κB表达,从而促进损伤胃黏膜修复,改善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桃红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虚瘀阻证 TFF2 NF-ΚB
下载PDF
蓝激光内镜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徐宏伟 戴彦苗 +3 位作者 徐倩菲 吴坚芳 许邹华 徐进康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蓝激光内镜系统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昆山市中医医院112例疑似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分别采用普通白光内镜、联动成像技术(LCI)、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碘染色内镜和蓝激光成像技术(BLI)进行检查,... 目的探讨蓝激光内镜系统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昆山市中医医院112例疑似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分别采用普通白光内镜、联动成像技术(LCI)、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碘染色内镜和蓝激光成像技术(BLI)进行检查,并比较各项技术对病灶的检出率和对病灶边界的显示率。对BLI模式下的图像特征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病灶的检出及病灶边界的鉴别方面,BLI和碘染色内镜成像优于其他内镜技术。BLI模式显示,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在高级别及早期食管癌中以B1型为主,在低级别病变中以A型和B1型为主,在炎性病灶和正常黏膜中以A型为主。背景黏膜着色征在高级别及早期食管癌中均呈阳性,在低级别及炎性病变中阳性率分别下降至27.5%和24.3%,而在正常黏膜中无1例呈阳性。结论蓝激光内镜系统在食管病灶的检出率、病灶边界的界定上具有优势。此外,在BLI模式下观察病灶内的IPCL特征和背景黏膜着色征,有助于发现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激光成像技术 早期食管癌 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 背景黏膜着色征
下载PDF
柴芍四金汤预防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陶鸣浩 陆喜荣 +1 位作者 戴彦苗 薛博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研究柴芍四金汤预防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昆山市中医医院脾胃肝胆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病例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柴... 目的研究柴芍四金汤预防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昆山市中医医院脾胃肝胆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病例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柴芍四金汤,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随证加减;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250mg/次,3次/d,2组均连续药物治疗6月,观察术后2周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指标、术后半年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纳差)及术后6月、12月、18月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6月、12月及18月结石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腹痛、腹胀、恶心、纳差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血清Tbil、Dbil、ALP、GGT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柴芍四金汤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且能改善胆总管结石引起的临床症状及血清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芍四金汤 胆总管结石 ERCP 复发
下载PDF
提壶揭盖法治疗糖尿病合并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SP、NO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陆喜荣 戴彦苗 +3 位作者 胡芸 陶鸣浩 徐进康 杨炜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5期87-90,共4页
目的:观察提壶揭盖法治疗糖尿病合并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P物质(SP)、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期间2组共脱落3例,最终纳入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 目的:观察提壶揭盖法治疗糖尿病合并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P物质(SP)、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期间2组共脱落3例,最终纳入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在常规降血糖基础上基于提壶揭盖法组方治疗,对照组在常规降血糖基础上给予乳果糖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排便情况、心理状态及血清SP、NO水平。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治疗后,2组大便干结、排便不畅、腹胀、里急后重及腹痛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大便干结、排便不畅、腹胀、里急后重及腹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排便时间均缩短,排便频率均降低,大便性状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排便频率低于对照组,大便性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S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血清NO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SP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提壶揭盖法治疗糖尿病合并便秘,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肠道动力及心理状态,促进排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便秘 提壶揭盖法 焦虑 抑郁 P物质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健脾活血方”治疗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36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徐倩菲 陆喜荣 +2 位作者 戴彦苗 徐宏伟 徐进康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表达的影响。方法:72例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健脾活血方口...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表达的影响。方法:72例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健脾活血方口服,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病理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PG、G-17表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及总病理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脘胀满、疼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胃脘胀满、疼痛、纳差和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GⅠ、PGⅠ/PGⅡ(PGR)、G-17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方能改善脾虚络阻型CAG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病理积分,促进PG、G-17的分泌,可能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逆转和持续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活血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 血清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脾虚络阻 病理学
下载PDF
内镜下水囊扩张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慧 戴彦苗 +3 位作者 陆伦根 罗声政 钱月琴 宛新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评估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和临床症状,对比内镜下水囊扩张及肉毒毒素注射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临床初次确诊为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内镜下水囊扩张和肉毒... 目的评估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和临床症状,对比内镜下水囊扩张及肉毒毒素注射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临床初次确诊为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内镜下水囊扩张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的临床症状评分和食管动力学指标,并记录随访12个月内患者的缓解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的临床症状积分(总体症状、反食、吞咽困难、胸痛)和食管动力学指标(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和松弛率、食管体部收缩幅度及顺行性收缩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治疗后1周水囊扩张组反食、吞咽困难症状积分的改善优于肉毒毒素注射组(P<0.05,P<0.01),治疗后1周和1个月水囊扩张组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的改善优于肉毒毒素注射组(P<0.01)。术后12个月水囊扩张组和肉毒毒素注射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73.2%和61.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术后12个月两组累积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结论内镜下水囊扩张和肉毒毒素注射两种方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均有效,而且前者的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水囊扩张 肉毒毒素类 食管动力学
下载PDF
病例视频教学在消化道出血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9
作者 陆喜荣 陶鸣浩 戴彦苗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1年第7期285-285,287,共2页
消化道出血精准诊治涉及多个学科,给临床医师教学带来诸多挑战。如何利用日常工作中丰富多样的病例资源帮助临床医师更加合理、高效地进行对该疾病的临床教学工作,是当下临床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文章就病例视频教学法的特色... 消化道出血精准诊治涉及多个学科,给临床医师教学带来诸多挑战。如何利用日常工作中丰富多样的病例资源帮助临床医师更加合理、高效地进行对该疾病的临床教学工作,是当下临床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文章就病例视频教学法的特色和优势做了介绍,并初步探讨了病例视频资料的来源、质控以及在消化道出血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以期进一步提高消化内科医师在消化道出血方面的临床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视频教学 消化道出血 临床教学
下载PDF
胰腺内副脾表皮样囊肿1例
10
作者 戴彦苗 沈洁 涂慧娟 《临床消化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38-240,共3页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因腹泻2年余于2020-08入院。主诉:2年来间断腹泻,生冷刺激饮食后明显,无明显腹痛,否认既往胰腺炎及外伤、手术病史。半个月前体检时提示CA19-9升高,入院时复查CA19-9:112 U/ml, CA50:77.38 U/ml。
关键词 副脾表皮样囊肿 胰腺囊肿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消、托、补”三步法治疗胃溃疡 被引量:5
11
作者 陆喜荣 戴彦苗 +3 位作者 胡芸 陶鸣浩 徐进康 杨炜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92-196,共5页
目的:观察"消、托、补"三步法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对溃疡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过程中脱落5例,最终对照组37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消... 目的:观察"消、托、补"三步法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对溃疡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过程中脱落5例,最终对照组37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消、托、补"三步法中药治疗,持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情况、胃溃疡复发率,并检测胃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再生蛋白Ⅰ(regenaration gene I,RegI)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胃溃疡复发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胃镜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胃痛、反酸、纳差症状显著改善,胃黏膜PCNA表达显著升高,TGF-β1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消、托、补"三步法可以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面修复,提高黏膜愈合质量,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减少复发,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消、托、补”三步法 增殖细胞核抗原 转化生长因子Β1 再生蛋白Ⅰ
下载PDF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宏伟 许邹华 +4 位作者 戴彦苗 陆喜荣 吴坚芳 高明芳 徐进康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94-195,共2页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总管结石发病率逐年增高,在县市级医院里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 ERCP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胆管结石治疗水平,其创伤小、痛苦少的特点已经被学术界认同。近10年来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总管结石发病率逐年增高,在县市级医院里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 ERCP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胆管结石治疗水平,其创伤小、痛苦少的特点已经被学术界认同。近10年来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的出现给ERCP 又带来了新的飞跃。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采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 EST小切口+EPBD )或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 )治疗的14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旨在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安全性,评价哪种方法更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胆总管结石 扩张治疗 基层医院 应用 ERCP技术 价值
原文传递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的胰腺癌三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坚芳 陆喜荣 +3 位作者 徐宏伟 戴彦苗 许邹华 徐进康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1-53,共3页
病例1:男性,52岁。因“上腹部疼痛4h”入院。患者人院前4h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无放射后背,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急。发病前无暴饮暴食史。有吸烟史,20支/d,偶有饮酒。近1年血糖偏高,约7.3mmol... 病例1:男性,52岁。因“上腹部疼痛4h”入院。患者人院前4h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无放射后背,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急。发病前无暴饮暴食史。有吸烟史,20支/d,偶有饮酒。近1年血糖偏高,约7.3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首发症状 胰腺癌 上腹部疼痛 暴饮暴食 持续性 阵发性 放射后
原文传递
直系亲属中IgG4相关性疾病二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戴彦苗 徐宏伟 +4 位作者 许邹华 陆喜荣 钱陈洁 王凯旋 吴坚芳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65-467,共3页
l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组炎症性纤维化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器官受累肿胀、纤维化,多伴有血清IgG4水平升髙。由于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容易误诊。此病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等... l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组炎症性纤维化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器官受累肿胀、纤维化,多伴有血清IgG4水平升髙。由于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容易误诊。此病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等有关。目前国内外关于此病多为散发病例报道,家族性报道少见,本文报道近期诊断的直系亲属中罹患IgG4-R D患者2例,两者血IgG4水平升高,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改善,目前随访2年余病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 自身免疫胰腺炎 遗传 影像
原文传递
反复发作的嗜酸粒细胞性胆管炎一例
15
作者 吴坚芳 戴彦苗 +2 位作者 徐宏伟 陆喜荣 许邹华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43-144,共2页
患者男,71岁.因"巩膜及皮肤黄染1周"入院.无恶寒、发热,无腹痛、腹泻,不饮酒,无服药史.入院后实验室检查:WBC 10.2×10^9/L,嗜酸粒细胞(E)2.34×10^9/L,E%为 23.0%;凝血功能正常;ALT 915.6 U/L,AST 902.6 U/L,ALP 137.2 U/... 患者男,71岁.因"巩膜及皮肤黄染1周"入院.无恶寒、发热,无腹痛、腹泻,不饮酒,无服药史.入院后实验室检查:WBC 10.2×10^9/L,嗜酸粒细胞(E)2.34×10^9/L,E%为 23.0%;凝血功能正常;ALT 915.6 U/L,AST 902.6 U/L,ALP 137.2 U/L,GGT 162.9 U/L,LDH 419.0 U/L,TB 282.8 μmol/L,DB 217.5 μmol/L,IB 65.3 μmol/L,ALB 37.9 g/L,PA 44.0 mg/L;肿瘤标志物AFP、CEA、CA153、CA724正常, CA19-9 47.64 U/ml;IgG 21.80 g/L,IgG4 0.32 g/L,IgM 2.62 g/L,IgE 896 U/ml,补体C3 0.8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 反复发作 胆管炎 凝血功能正常 CA19-9 IGG4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
原文传递
血管及血管瘤所致上消化道黏膜隆起的分布和内镜特点分析(含视频)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丽芬 胡端敏 +5 位作者 吴伟 程桂莲 徐丽明 王卫军 戴彦苗 张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2年第3期238-241,共4页
本研究对2010年12月-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昆山市中医医院、常熟市中医院行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确诊为血管或血管瘤压迫的108个上消化道隆起病灶的内镜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 本研究对2010年12月-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昆山市中医医院、常熟市中医院行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确诊为血管或血管瘤压迫的108个上消化道隆起病灶的内镜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发现隆起主要分布于食管[50.9%(55/108)]和胃[47.2%(51/108)],各部又分别以食管中段[40.0%(22/55)]、上段[36.4%(20/55)]和胃体[66.7%(34/51)]、胃底[31.4%(16/51)]多见;多为脾动脉及动脉瘤压迫[29.6%(32/108)]、主动脉压迫[23.1%(25/108)]、孤立食管静脉瘤压迫[13.9%(15/108)]和胃黏膜下静脉及静脉瘤压迫[12.0%(13/108)],内镜下表现形态多样。以上结果提示,血管及血管瘤引起的上消化道隆起多由管腔外血管外压所致,但异位黏膜下动脉、孤立静脉瘤也不罕见,其分布广、胃镜下表现各异,EUS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必要时可联合彩色多普勒技术、CT平扫及血管重建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血管瘤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 内镜超声检查术
原文传递
联动成像技术联合蓝激光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肠化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倩菲 徐宏伟 +1 位作者 戴彦苗 徐进康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联动成像技术(LCI)联合蓝激光放大内镜(BLI-ME)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100例因上消化道不适症状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至我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在全麻状态下,联合运用白光、LCI、BLI-M... [目的]探讨联动成像技术(LCI)联合蓝激光放大内镜(BLI-ME)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100例因上消化道不适症状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至我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在全麻状态下,联合运用白光、LCI、BLI-ME模式行内镜观察,对不同模式下肠化生的特异性表现进行观察,观察完毕后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将内镜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研究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0例研究对象,活检部位100处。各组对胃黏膜肠化生及胃黏膜活动性的判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HP感染、炎性反应、萎缩的判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I模式下观察区域呈淡紫色调与BLI-ME下见亮蓝嵴(LBC)同时存在,对胃黏膜肠化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这两种观察特征分别单独存在。纳入病例中胃黏膜组织肠化程度以轻度为主。结合胃黏膜肠化生程度,LCI联合BLI-ME模式观察的病变阳性率最高,且在3组肠化生中分别占比最高。[结论]LCI联合BLI-ME模式诊断胃黏膜肠化生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内镜下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动成像技术 蓝激光放大内镜 肠上皮化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