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胺苯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及对玉米的药害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曙照 袁树忠 +1 位作者 戴忠军 钱传范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40-41,39,共3页
分别采用土培和水培法测定了不同含量胺苯磺隆对玉米根、芽和茎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培 1 5天 ,胺苯磺隆对玉米根鲜重和干重的I50 分别为 5.69ng/g和 1 6.1 8ng/ g ,IC10 分别为0 1 4ng/ g和 0 42ng/g。对玉米茎叶鲜重和干重的... 分别采用土培和水培法测定了不同含量胺苯磺隆对玉米根、芽和茎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培 1 5天 ,胺苯磺隆对玉米根鲜重和干重的I50 分别为 5.69ng/g和 1 6.1 8ng/ g ,IC10 分别为0 1 4ng/ g和 0 42ng/g。对玉米茎叶鲜重和干重的抑制率低于对根鲜重和干重的抑制率。水培 4天 ,胺苯磺隆对玉米根鲜重的IC50 和IC10 分别为 1 7.0 4ng/ml和 1 .37ng/ml。胺苯磺隆对玉米根鲜重的抑制灵敏度高 ,线性关系好。以根鲜重为指标采用土培法分别测定了油菜田连续两年使用不同剂量胺苯磺隆、后茬作物栽种前土壤中胺苯磺隆的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胺苯磺隆 土壤残留 玉米 生物测定 药害
下载PDF
20%吡唑磷乳油对水稻三化螟和稻飞虱的协同控制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邱光 戴忠军 +2 位作者 顾中言 陆凡 孙以文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52,共3页
经室内配比筛选和毒力测定 ,筛选出吡虫啉与三唑磷最佳配比C(即 2 0 %吡唑磷乳油 ) ,对水稻三化螟和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分别达到 171和 2 93,表现明显增效作用。田间小区试验 ,每 6 6 7m2 用药量 10 0ml和 12 5ml对三化螟枯心的防效达 90 ... 经室内配比筛选和毒力测定 ,筛选出吡虫啉与三唑磷最佳配比C(即 2 0 %吡唑磷乳油 ) ,对水稻三化螟和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分别达到 171和 2 93,表现明显增效作用。田间小区试验 ,每 6 6 7m2 用药量 10 0ml和 12 5ml对三化螟枯心的防效达 90 %~ 96 % ,杀虫效果达 92 %~ 98% ;对稻飞虱药后 15d的防效为 95 %~ 97% ,并且可以极显著地提高对稻飞虱的持续控制作用 ,解决三唑磷引起的稻飞虱再猖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三唑磷 复配 三化螟 稻飞虱 联合作用
下载PDF
几种农作物对绿黄隆敏感性的生物测定及在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袁树忠 刘曙照 +3 位作者 李国生 张建军 戴忠军 孔勇 《江苏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62-66,共5页
采用土壤添加培养的方法测定了绿黄隆对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 :绿黄隆在土壤中对玉米的致害阈限 ( IC1 0 )为 0 .1 7μg/ kg,对水稻的致害阈限则为 0 .4 3 4 9~ 0 .94 1 0μg/ kg,同时 ,绿黄隆的代谢产物之一的... 采用土壤添加培养的方法测定了绿黄隆对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 :绿黄隆在土壤中对玉米的致害阈限 ( IC1 0 )为 0 .1 7μg/ kg,对水稻的致害阈限则为 0 .4 3 4 9~ 0 .94 1 0μg/ kg,同时 ,绿黄隆的代谢产物之一的邻氯苯磺酰胺对玉米的生物活性要比绿黄隆的低得多 ,它对以玉米根系鲜重为指示指标的生物测定方法不会产生干扰 ,确定了以玉米根系鲜重为指示指标的生物测定方法 ,并以此得到了标准方程 ( P=4 .6653 +1 .0 2 3 5lg C,r=0 .9859* * ) ,用该方法检测了田间连续 2年使用绿黄隆后土壤中的残留量。检测结果表明 :第 1年使用 ,6个月后土壤中绿黄隆的残留量约为施药当日的 1 0 %左右 ;连续 2年使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绿黄隆 生物测定 残留检测
下载PDF
玉米对胺苯磺隆的敏感性及其在土壤残留量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施恒桃 刘曙照 +1 位作者 袁树忠 戴忠军 《江苏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玉米 胺苯磺隆 敏感性 农药残留 除草剂
下载PDF
葡萄灰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洪芳 戴忠军 陈宝华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葡萄 灰霉病 药剂防治 试验
下载PDF
进境美国苜蓿草中苜蓿黄萎病菌的检疫鉴定 被引量:9
6
作者 吴翠萍 李彬 +3 位作者 粟寒 陈贯源 戴忠军 安榆林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6,共5页
从一批进境的美国苜蓿草样品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与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相似的分离物M1。该分离物原始菌落为白色,边缘规则呈圆形,菌丝较致密,气生菌丝较少,苜蓿组织块不被菌丝覆盖,菌落生长速度为小于2.5 mm/d;M1在PDA... 从一批进境的美国苜蓿草样品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与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相似的分离物M1。该分离物原始菌落为白色,边缘规则呈圆形,菌丝较致密,气生菌丝较少,苜蓿组织块不被菌丝覆盖,菌落生长速度为小于2.5 mm/d;M1在PDA上进行纯培养,前6d内,菌落为白色圆形,容易产生分子孢子轮枝状分生孢子梗,7d后菌落中央表面因产生休眠菌丝开始变成黑褐色至黑色,20d后菌落的表面和背面大部分均变黑色,仍不产生微菌核和厚垣孢子。M1的DNA用V.albo-atrum特异引物Vaa1/Vaa2进行检测,PCR扩增后得到预期330 bp的产物片段,产物序列与V.albo-atrum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为100%。该分离物接种苜蓿草根部,15d后引起苜蓿黄萎病的典型症状。根据分离物的形态特征、PCR检测结果、PCR产物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进境美国苜蓿草样品中的分离物M1鉴定为苜蓿黄萎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 苜蓿黄萎病菌 鉴定
原文传递
体验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7
作者 戴忠军 《第二课堂(D)》 2020年第4期28-28,共1页
体验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意义体验活动是指让学生对于特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实际生活的体验。通过体验活动,一方面将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也将能够为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一个有修养、有品格、懂法治的新时代青... 体验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意义体验活动是指让学生对于特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实际生活的体验。通过体验活动,一方面将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也将能够为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一个有修养、有品格、懂法治的新时代青少年做好准备。体验活动的开展也将改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仅依靠课本而采取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不仅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也将能够更好地完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树立学生高尚品格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活动 单一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过程 以学生为本 小学道德与法治 做好准备 道德与法治教学 高尚品格
原文传递
糯玉米田杂草防除试验
8
作者 戴忠军 刘天龙 谢洪芳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2年第3期28-28,46,共2页
关键词 酰胺类除草剂 复配剂 化学防除 药效试验 糯玉米田杂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