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动态观察乳酸脱氢酶对MDS预后判定的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延清 戴海滨 +4 位作者 王京华 李晓云 戴思明 姚丹丹 马丽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85-89,共5页
本研究旨在动态观察MDS患者的乳酰脱氢酶(LDH)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LDH对MDS患者预后判定的意义。回顾分析我院2001-2009年确诊的163例MDS患者,诊断时的LDH的表达水平,随访患者的LDH的变化情况及其与MDS的预后、生存期和疾病进展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动态观察MDS患者的乳酰脱氢酶(LDH)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LDH对MDS患者预后判定的意义。回顾分析我院2001-2009年确诊的163例MDS患者,诊断时的LDH的表达水平,随访患者的LDH的变化情况及其与MDS的预后、生存期和疾病进展的关系;监测血细胞、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和核型,并分析其与LDH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63例患者在诊断时LDH表达值为214U/L(102-865U/L),LDH升高组MDS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5.6月,LDH正常组MDS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6.8月,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按照IPSS预后积分系统分类,LDH升高多在中危-2和高危组,与低危和中危-1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疾病进展的MDS患者的LDH值比诊断初期和进展前明显升高,而无疾病进展的MDS患者的LDH水平基本保持稳定范围,无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预后指标比较,LDH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LDH值可作为MDS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有助于早期识别MDS进展和白血病的发生,从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乳酸脱氢酶 预后因素
下载PDF
正常核型和异常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形态学特点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延清 王京华 +4 位作者 戴海滨 徐萍 李晓云 戴思明 高海燕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比较正常核型和异常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细胞形态学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2例MDS患者,通过对正常核型和异常核型MDS患者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分析二者形态学的差别。结果:核型异常组31例,占37.8%,核型正常组51例,占62.2... 目的:比较正常核型和异常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细胞形态学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2例MDS患者,通过对正常核型和异常核型MDS患者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分析二者形态学的差别。结果:核型异常组31例,占37.8%,核型正常组51例,占62.2%,2组外周血比较,核型异常组易出现原粒细胞、早幼红细胞、大红细胞,P<0.05;骨髓细胞形态比较,核型异常组三系病态造血比例高(>30%),P<0.05;原粒、淋巴样小巨核和畸形血小板比例高,P<0.05;核型异常组红系病态造血易见子母核、奇数核和多核,P<0.05;核型异常组有6例转为急性白血病。结论:异常核型MDS较正常核型组细胞病态造血发生率明显增高,原始细胞比例增高,转为白血病的比例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核型分析 外周血 骨髓 细胞形态
下载PDF
超高速流动中气膜冷却技术的研究综述
3
作者 戴思明 许自然 +2 位作者 窦怡彬 马海腾 赵如意 《空天防御》 2023年第4期24-30,共7页
气膜冷却有长航时、高冷却效率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被认为是天地往返航天器中极有前景的热防护技术。在超声速流动中气膜冷却研究主要集中在切向槽缝射流构型。在超高速流动中,钝头逆向射流气膜冷却研究也已经出现,且相关研究表明该技... 气膜冷却有长航时、高冷却效率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被认为是天地往返航天器中极有前景的热防护技术。在超声速流动中气膜冷却研究主要集中在切向槽缝射流构型。在超高速流动中,钝头逆向射流气膜冷却研究也已经出现,且相关研究表明该技术有良好的防热减阻效果。在冷却剂物性上,冷却剂分子量、比热、黏度和声速均会影响冷却效率,其中比热的影响较大,模化研究需要注意该因素。在流动条件中,吹风比、激波和边界层状态均会影响气膜冷却效率。对切向气膜冷却来说,激波入射会降低冷却效率,这是因为激波会提高当地绝热壁温,同时加快冷却剂的耗散。然而,激波与交叉射流离散孔气膜冷却相互作用的报道较少,亟须精细化研究探索其作用规律及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 气动热防护 气膜冷却 激波
下载PDF
跨音速槽道流中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求解方法
4
作者 刘一粟 曾伟 +2 位作者 戴思明 李家宁 马海腾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77-1584,共8页
跨音速流中绝热气膜冷却效率定义式中恢复温度的2种求解方法存在争议:物理法认为恢复温度为无冷实验的绝热壁温,而统计法则认为恢复温度应由2组仅冷气温度不同的实验共同确定。为研究2种方法的区别,搭建了跨音速槽道流实验台。在主流马... 跨音速流中绝热气膜冷却效率定义式中恢复温度的2种求解方法存在争议:物理法认为恢复温度为无冷实验的绝热壁温,而统计法则认为恢复温度应由2组仅冷气温度不同的实验共同确定。为研究2种方法的区别,搭建了跨音速槽道流实验台。在主流马赫数为0.85的条件下,开展了无冷和有冷的瞬态红外传热实验,其中主流总温为330 K和345 K,有冷实验中冷气温度为282 K、287 K和291 K,吹风比为1.0。结果表明:物理法与统计法所得对流传热系数基本相同;然而2种方法得到的恢复温度存在差异,使得绝热气膜冷却效率存在定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音速流动 槽道流 瞬态传热测试 对流传热系数 绝热气膜冷却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