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ACCP技术在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职业病危害预测中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荣宗 张灶钦 +3 位作者 温翠菊 刘明 苏世标 戴思泽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2-715,共4页
目的运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技术,进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和关键控制点分析。方法以某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能力为1800t,发电机组额定功率为2×30MW)为研究对象。选择同级别的1家生... 目的运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技术,进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和关键控制点分析。方法以某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能力为1800t,发电机组额定功率为2×30MW)为研究对象。选择同级别的1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作为类比企业,基于HACCP技术、职业卫生调查,结合类比法、检测法、经验法和文献分析,识别、分析新建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关键控制因素,筛选工作场所的关键控制点。结果类比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化学毒物、粉尘、高温、工频电磁场和生物因素。噪声强度为72.4~93.6dB(A),超标率为28.3%;粉尘和化学毒物水平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合文献分析预测,新建项目工作场所可存在多种高毒、剧毒化学物质(如氨、硫化氢、氰化氢、氟化氢、砷化氢、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等)和病原微生物。运用HACCP技术,将噪声、化学毒物、生物因素列为新建项目关键控制因素,筛选出关键控制点。结论HACCP技术可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测及关键控制点筛选,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焚烧发电 职业病危害 噪声 化学毒物 粉尘 高温 生物因素
原文传递
某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荣宗 苏世标 +3 位作者 温翠菊 刘明 陈惠清 戴思泽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分析某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新建项目(简称"新建项目")试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控制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风险分类等方法,结合职业健康检查,对新建项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目的分析某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新建项目(简称"新建项目")试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控制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风险分类等方法,结合职业健康检查,对新建项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提出关键控制措施,评价控制效果。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电磁辐射、紫外辐射和手传振动,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重的建设项目。工作场所噪声强度超标率为42.8%,12个工种的个体噪声检测结果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甲板工、机械工和生产操作工时间加权平均湿球黑球温度为30.3~32.6℃,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维修工打磨作业时,4 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最大值为10.4 m/s2,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毒物、电焊烟尘、砂轮磨尘、紫外辐射(罩内)、高频辐射、超高频辐射、微波和工频电场检测结果均合格。职业健康检查发现1名动力工属噪声作业职业禁忌证,已调离原工作岗位。综合分析,将噪声、高温、苯和手传振动列为该项目重点控制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该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石油钻井平台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评价 噪声 高温
原文传递
HACCP理论在中成药制剂项目职业病危害分析与预测中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明 李荣宗 +3 位作者 邹剑明 张灶钦 苏世标 戴思泽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8-572,共5页
目的分析某中成药制剂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提出相应控制措施。方法运用工程分析法分析广东省某中成药制剂企业的工程工艺内容,结合类比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综合识别和分析存在的职业病危... 目的分析某中成药制剂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提出相应控制措施。方法运用工程分析法分析广东省某中成药制剂企业的工程工艺内容,结合类比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综合识别和分析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理论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和危害程度可接受水平。结果中成药制剂项目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氨、乙二醇、硫酸、氢氧化钠、硝酸甘油、盐酸、臭氧、油墨及其成分、液化石油气、噪声、高温和工频电磁场,其中关键控制的危害因素是粉尘、氨、乙二醇、硫酸、氢氧化钠、硝酸甘油、臭氧、盐酸、噪声和高温。针对危害情况,从工程防护、个人防护、管理防护三方面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后,危害因素可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结论 HACCP理论可运用到中成药制剂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控中,为预防、控制和监督该类项目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制剂 职业病危害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原文传递
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地区汉族人群MGMT基因遗传多态性单体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慧峰 赵雷 +2 位作者 闫雪华 高学挺 戴思泽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904-908,共5页
目的探讨MGMT基因5'侧翼区及第一编码区多态性单体型在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随机选取60例广东高本底地区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以人MGMT基因目的片段(-875nt^+362nt)中-797G>A、-245T>G、-177T>G... 目的探讨MGMT基因5'侧翼区及第一编码区多态性单体型在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随机选取60例广东高本底地区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以人MGMT基因目的片段(-875nt^+362nt)中-797G>A、-245T>G、-177T>G、-19C>T、+73C>T和+336G>A共6个多态性位点纳入本研究,采用HaploView软件分析其遗传学特征、连锁不平衡和单体型分布。结果60例高本底地区人群中各遗传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各位点在该人群的杂合度不同,分别为-797G>A(0.208)、-245T>G(0.017)、-177T>G(0.049)、-19C>T(0.269)、+73C>T(0.269)和+336G>A(0.417),且-245T>G和-177T>G均不存在变异纯合基因型;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797G>A与-19C>T、-797G>A与+73C>T均呈较强的连锁不平衡关系,-19C>T与+73C>T之间呈完全连锁不平衡关系。构建了该人群中5种多态性单体型,其中最主要的野生单体型(H1)频率为51.4%,其他4种为变异单体型(H2~H5),频率为46.3%。-19C>T与+73C>T之间形成1个单体型域,构成2种代表性域内单体型(CC/TT)。结论首次确认并报道广东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汉族人群中MGMT基因5'侧翼区和第一编码区6个遗传多态性位点及其单体型(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本底地区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5'侧翼区 多态性单体型
原文传递
海洋科研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预防控制
5
作者 李荣宗 温翠菊 +3 位作者 徐海娟 刘明 苏世标 戴思泽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9-545,共7页
目的识别海洋科研作业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来源、分布和接触方式,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系统工程分析法和文献复用法等方法,识别海洋科研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从存在特征、接触方式... 目的识别海洋科研作业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来源、分布和接触方式,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系统工程分析法和文献复用法等方法,识别海洋科研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从存在特征、接触方式、接触时间、主要危害特性及影响的岗位5个方面分析危害因素的接触特点,预测其危害程度,针对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工作场所和个人防护的关键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海洋科研作业具有间断作业与连续作业并存,季节性、短期与长期作业并存的特征,作业人员主要为观察、采样、探测和实验岗位,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有害因素、生物因素和放射性因素。物理因素以噪声、高温、低温和紫外辐射危害为主,化学有害因素以苯、酸、碱和醛类为主。观察、采样、探测和实验岗位的作业人员均可接触噪声、高温、低温、微波、全身振动,低温和高气压对采样和探测岗位的潜水人员危害最大,实验岗位接触化学毒物为主,观察岗位的职业病危害程度相对较低。结论海洋科研作业可能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慢性影响为主,但接触实验试剂、高温和高气压存在发生急性危害的风险,作业启动前应做好各种危害的前期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科学研究 职业病危害 识别 预防 控制
原文传递
某金精矿综合回收利用工程职业病危害识别与关键控制点分析
6
作者 赵雷 戴思泽 +2 位作者 苏世标 闫雪华 陈建雄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5年第1期14-17,20,共5页
目的分析某金精矿综合回收利用工程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工程分析法相结合,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目的分析某金精矿综合回收利用工程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工程分析法相结合,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氧化钙、铅烟、铅尘、氰化氢、氰化物、硫化氢、氯、二硫化碳、异丁醇、异戊醇、高温、噪声、工频电磁场等。石灰乳制备间存在氧化钙,短时间检测浓度超标,最大值13.0 mg/m3(超限倍数为6.5);含氰污水中和液槽和硫氰化亚铜存放处氰化氢浓度超标,最大值8.09 mg/m3(超过职业接触限值8.09倍)和2.32 mg/m3(超过职业接触限值2.32倍);质检化验工预混时接触铅尘测定浓度超标,最大值0.272 mg/m3(超限倍数为5.4);给矿工、磨矿工、浮选工、置换工接触噪声强度超过限值要求,最高为95.0 d B(A);质检化验工WBGT指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最高值为51.5℃;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复杂,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氰化氢、噪声和高温,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 关键控制点 氰化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