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塞尔与潘诺夫斯基艺术图像研究路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戴思羽 《艺术探索》 2023年第1期79-85,共7页
胡塞尔和潘诺夫斯基对绘画作品的讨论都围绕图像展开,但体现了两条不同的图像研究进路,背后隐含的是两种不同的图像观看方式:潘诺夫斯基对图像的观看是一种识别性视看,目的在于概念性地把握图像的内容及意义;胡塞尔则强调观看的直接性,... 胡塞尔和潘诺夫斯基对绘画作品的讨论都围绕图像展开,但体现了两条不同的图像研究进路,背后隐含的是两种不同的图像观看方式:潘诺夫斯基对图像的观看是一种识别性视看,目的在于概念性地把握图像的内容及意义;胡塞尔则强调观看的直接性,关注图像的意义如何在当下感知中得到创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潘诺夫斯基 图像 感知 意义
下载PDF
从模仿现实到生产现实——论海德格尔的艺术现象学与现代艺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戴思羽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137,150,共9页
德国艺术史家马克斯·伊姆达尔曾指出:塞尚的艺术创作不是一种“模仿对象”的活动,而是一种“生产对象”的活动。早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就已提出过以下思想,即艺术不是“模仿”现实... 德国艺术史家马克斯·伊姆达尔曾指出:塞尚的艺术创作不是一种“模仿对象”的活动,而是一种“生产对象”的活动。早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就已提出过以下思想,即艺术不是“模仿”现实,而是“生产”现实。基于此,本文将“生产”概念作为理解海德格尔艺术现象学的一条引线来重点探讨其晚期对现代艺术,尤其是对保罗·塞尚和保罗·克利的艺术的相关思考,以此展现海德格尔的艺术思想与现代艺术及艺术理论之间一次可能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模仿 描绘 制作 发生事件
下载PDF
笔触作为可见的现象——对伦勃朗绘画的一次现象学阐释
3
作者 戴思羽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1期88-96,共9页
荷兰画家伦勃朗的晚期作品呈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即粗糙的笔触。从现象学角度来看,粗糙的笔触作为一个可见的现象在对绘画的视觉感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伦勃朗的作品中,现实的笔触的显现与非现实的物象的显现处于一种相互争执的关... 荷兰画家伦勃朗的晚期作品呈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即粗糙的笔触。从现象学角度来看,粗糙的笔触作为一个可见的现象在对绘画的视觉感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伦勃朗的作品中,现实的笔触的显现与非现实的物象的显现处于一种相互争执的关系当中。其绘画的意义就在这两种显现的相互作用中得以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勃朗 笔触 显现 画布透明性 争执
下载PDF
感知、变形、争执——美术史风格范畴的现象学阐释
4
作者 戴思羽 《美术大观》 2022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从现象学角度来看,艺术风格作为一种可见的现象始于画家知觉中世界的变形。基于变形,风格吸引我们去关注画布现实性的笔触纹路的显现与非现实性事物的显现之间的争执实现过程。这种关于风格的现象学阐释有助于克服沃尔夫林基于形式的风... 从现象学角度来看,艺术风格作为一种可见的现象始于画家知觉中世界的变形。基于变形,风格吸引我们去关注画布现实性的笔触纹路的显现与非现实性事物的显现之间的争执实现过程。这种关于风格的现象学阐释有助于克服沃尔夫林基于形式的风格研究屡遭指责的弱点,为美术史的风格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 形式 感知 变形 争执
下载PDF
现代绘画中的线条——三种受现象学影响的观看进路研究
5
作者 戴思羽 《美育学刊》 2022年第3期50-57,共8页
在现代绘画的“第三条道路”上,线条既不像在传统艺术中完全为模仿事物而服务,也不像在纯抽象艺术中完全脱离与自然的关系成为纯构成元素,而是作为可见的脉络指引事物的生成(梅洛-庞蒂),作为一个视觉场域中能量的痕迹(利奥塔),作为对形... 在现代绘画的“第三条道路”上,线条既不像在传统艺术中完全为模仿事物而服务,也不像在纯抽象艺术中完全脱离与自然的关系成为纯构成元素,而是作为可见的脉络指引事物的生成(梅洛-庞蒂),作为一个视觉场域中能量的痕迹(利奥塔),作为对形象化数据的清理(德勒兹)。这三种关于现代绘画的线条的观看进路都基于一种纯粹性视看,且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现象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绘画 线条 纯粹性视看 生成 现象学
下载PDF
“图像转向”和“图像差异”—哥特弗里德·博姆的图像阐释学研究
6
作者 戴思羽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0,共7页
“图像转向”和“图像差异”是德国当代艺术史家哥特弗里德·博姆在其图像理论研究中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这两个概念都可以回溯到他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图像阐释学的思想。鉴于现代艺术的发展所造成的传统艺术阐释的危机,博姆在... “图像转向”和“图像差异”是德国当代艺术史家哥特弗里德·博姆在其图像理论研究中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这两个概念都可以回溯到他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图像阐释学的思想。鉴于现代艺术的发展所造成的传统艺术阐释的危机,博姆在其图像阐释学中反思阐释得以可能的基础,指出图像阐释学的根源在于将眼睛关于图像的经验转化为语言的媒介。博姆的图像阐释学受到现象学的影响,不仅为艺术史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进路,也符合向感性学回归的德国当代美学发展趋势,为基于传统符号学的阐释学的美学范式转变提供了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 图像阐释学 “图像转向” “图像差异”
原文传递
哥特弗里德·博姆的图像阐释学述评
7
作者 戴思羽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24年第4期142-155,共14页
理解艺术作品是西方艺术史研究和艺术批评的基础,阐述理解艺术作品的方法和原理则是西方美学的一项根本任务。自19世纪末现代艺术出现以来,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变得愈发困难,以至于传统的艺术阐释方法面临失效的境地。面对这种情况,德国当... 理解艺术作品是西方艺术史研究和艺术批评的基础,阐述理解艺术作品的方法和原理则是西方美学的一项根本任务。自19世纪末现代艺术出现以来,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变得愈发困难,以至于传统的艺术阐释方法面临失效的境地。面对这种情况,德国当代著名艺术史家哥特弗里德·博姆提出了自己的图像阐释学,他尤其关注艺术作品的物质媒介的主题化,探讨了物质媒介作为现象在作品意义生成中所发挥的作用。博姆的图像阐释学为基于传统符号学的阐释学的美学范式转变提供了一种可能,不仅为艺术史学科的方法论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进路,亦为当代跨媒介诗学研究带来重要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弗里德博姆 现代艺术 图像阐释学 母体 图像差异 跨媒介诗学
原文传递
从模仿自然到重建自然——对现代绘画的一种现象学理解
8
作者 戴思羽 《上海文化》 2023年第8期37-43,共7页
以形式为导向的风格研究和以内容为导向的图像学研究被视为两大基本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自现代艺术出现以来,这两种方法依旧是分析和研究艺术作品的主流方法。在形式分析领域,美国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 以形式为导向的风格研究和以内容为导向的图像学研究被视为两大基本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自现代艺术出现以来,这两种方法依旧是分析和研究艺术作品的主流方法。在形式分析领域,美国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提出媒介特定性理论,强调现代绘画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不断凸显的平面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批评家 现代绘画 克莱门特 平面性 模仿自然 艺术作品 特定性 现象学
原文传递
纯粹性视看和识别性视看:马克思·伊姆达尔的塞尚研究及其现象学色彩 被引量:4
9
作者 戴思羽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8-133,共6页
德国艺术史学家马克思·伊姆达尔提出了一种新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即"新图像学"。在此基础上,他区分了纯粹性视看和识别性视看,并且从这两种视看方式之间特殊的关系出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看和阐释塞尚艺术的新的方式。值... 德国艺术史学家马克思·伊姆达尔提出了一种新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即"新图像学"。在此基础上,他区分了纯粹性视看和识别性视看,并且从这两种视看方式之间特殊的关系出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看和阐释塞尚艺术的新的方式。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新的方式还呈现出和现象学的塞尚研究方式之间的亲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粹性视看 识别性视看 实现 塞尚 非对象性视看方式
原文传递
费德勒与艺术现象学——一次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戴思羽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67,共14页
康拉德·费德勒[KonmdFiedler]的艺术文集主编哥德弗里特·博伊姆[Gottfried Boehm]曾指出,费德勒的思想与现象学在多个层面具有可比之处。^(1)本文试图就此进行一次尝试性探讨,对费德勒的形式主义艺术理论与现象学的艺术考察... 康拉德·费德勒[KonmdFiedler]的艺术文集主编哥德弗里特·博伊姆[Gottfried Boehm]曾指出,费德勒的思想与现象学在多个层面具有可比之处。^(1)本文试图就此进行一次尝试性探讨,对费德勒的形式主义艺术理论与现象学的艺术考察方式做一个具体的比较。从时间上来看,费德勒最重要的讨论艺术的文章例如〈论造型艺术作品的评判〉[Über die Be-deutung von Werken der bildenden Kunst,1876]、〈论艺术活动的根源〉[Über den Ursprung der KiinstlerischenTdtigkeit,1887]形成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胡塞尔、海德格尔、英伽登、梅洛-庞蒂、杜夫海纳等现象学家的艺术理论则活跃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下半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费德勒 英伽登 康拉德 现象学 海德格尔 胡塞尔 形式主义
原文传递
梅洛–庞蒂的现象学艺术作品研讨进路研究——基于其对现代绘画的辩护
11
作者 戴思羽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4-121,共8页
在艺术现象学的各种面向中,梅洛-庞蒂的绘画现象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将现代绘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且旨在为现代绘画提供一辩护。基于此,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绘画作品研讨进路呈现出三个基本特点:第一个是面向作品本身,强调作... 在艺术现象学的各种面向中,梅洛-庞蒂的绘画现象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将现代绘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且旨在为现代绘画提供一辩护。基于此,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绘画作品研讨进路呈现出三个基本特点:第一个是面向作品本身,强调作品的纯可视性及生成性;第二个是反对艺术模仿论,反对艺术错觉主义,关注绘画平面和图像平面之间的模糊性;第三个是强调艺术作品的具身性,提倡一种克服主客二分的非对象性作品视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绘画 生成 纯可视性 艺术模仿论 具身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