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猕猴桃根多糖脂质体对D-半乳糖胺所致小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的药效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晓黎 戴文芸 +2 位作者 石森林 吴瑾瑾 朱雨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研究猕猴桃根多糖(APPS)脂质体对D-半乳糖胺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D-半乳糖胺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联苯双酯为对照药,以小鼠血清中ALT、AST等为指标,评价APPS脂质体的抗急性肝损伤作用。结果:APPS脂质体口... 目的:研究猕猴桃根多糖(APPS)脂质体对D-半乳糖胺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D-半乳糖胺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联苯双酯为对照药,以小鼠血清中ALT、AST等为指标,评价APPS脂质体的抗急性肝损伤作用。结果:APPS脂质体口服液高剂量(200mg/kg)对D-半乳糖胺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药效作用结果显著(P<0.05或P<0.01)。低剂量(50mg/kg)对各肝损伤模型的治疗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PPS脂质体口服液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S脂质体 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 防治作用
下载PDF
猕猴桃根多糖多相脂质体口服液对CCl_4所致实验性急性肝损伤的药效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朱雨晴 石森林 +3 位作者 吴瑾瑾 李昌煜 葛卫红 戴文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2期2665-2667,I0020,共4页
目的:评价猕猴桃根多糖脂质体口服液的抗急性肝损伤作用。方法:采用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联苯双酯作为阳性对照药,通过测定肝损伤小鼠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测定肝损伤小鼠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评价猕猴桃根多糖脂质体口服液的抗急性肝损伤作用。方法:采用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联苯双酯作为阳性对照药,通过测定肝损伤小鼠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测定肝损伤小鼠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研究APPS多相脂质体口服液的抗急性肝损伤药效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PPS多相脂质体口服液高剂量(200 mg·kg-1)、中剂量(100 mg·kg-1)可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含量(P<0.05),有效提高肝组织SOD活力、降低MDA含量(P<0.05),与联苯双酯的药效作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PPS多相脂质体口服液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S脂质体 CCl4所致肝损伤 药效作用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养血安神分散片中大黄素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鸽华 石森林 戴文芸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24-1824,1868,共2页
关键词 HPLC测定法 养血安神 大黄素 分散片 HPLC法 复方制剂 中药组成 滋阴清热
下载PDF
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中做好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5
4
作者 戴文芸 胡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9,共7页
县域医疗共同体(医共体)建设,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深化医改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目前我国尚无统一运行模式。浙江省于2017年9月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确定了医共体内机构设置、人员招聘使用、医疗卫生资源调配“三统一”,财政... 县域医疗共同体(医共体)建设,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深化医改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目前我国尚无统一运行模式。浙江省于2017年9月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确定了医共体内机构设置、人员招聘使用、医疗卫生资源调配“三统一”,财政财务管理、医保支付、信息共享“三统筹”,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三强化”的改革试点路径,并于2018年9月全面推进,目前已取得积极进展。本文汇总分析了浙江省在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背景下开展基层卫生相关工作的主要做法,涉及相关方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等。同时,本文对浙江省自开展医共体建设以来,在基层服务能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格局及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较为详细汇报。希望本文针对“浙江模式”的实践探讨,能够为其他地区开展医共体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共同体 县域医疗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 做法 成效 卫生保健改革
下载PDF
2009-2011年我院抗精神病药使用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丽英 戴文芸 朱华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8期35-36,共2页
目的评价该院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2009-2011年该院抗精神病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逐年上升,2009-2011年氯氮平DDDs排序均居第1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上升潜力很大,典型... 目的评价该院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2009-2011年该院抗精神病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逐年上升,2009-2011年氯氮平DDDs排序均居第1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上升潜力很大,典型抗精神病药用量逐步下降。结论 该院抗精神病药使用基本合理,符合国家"精神障碍疾病防治指南"中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 用药频度 合理用药
下载PDF
2011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使用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丽英 戴文芸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5期18-19,共2页
目的评价该院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该院2011年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省增补目录和区增补目录销售金额比例高;钙通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的销售金额和DDDs... 目的评价该院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该院2011年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省增补目录和区增补目录销售金额比例高;钙通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的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居前2位;按单品种排序,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居DDDs排序的前3位。结论该院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符合国家"高血压防治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 口服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使用分析
下载PDF
社区慢性病联合诊疗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马程乘 周秀凤 戴文芸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520-521,540,共3页
高血压病为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人群健康危害极大[1].慢性病防治的实践证明,依托社区开展防治工作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 慢性病 诊疗模式 社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病
下载PDF
专注老百姓放心的大米——上海韵雯诚心粮油发展有限公司专访
8
作者 柳一书 贾玉峰 戴文芸 《商业企业》 2019年第4期24-27,共4页
昔日的竞争对手能否成为合伙人?这需要当事人一定的眼光、胸怀和魄力。初见“韵雯诚心”这公司名时,就觉得此名不同一般,背后或有故事?果然,当我们坐在嘉定“韵雯诚心”办公室时,才听到了一段颇有传奇色彩的合作佳话接受我们专访的是两... 昔日的竞争对手能否成为合伙人?这需要当事人一定的眼光、胸怀和魄力。初见“韵雯诚心”这公司名时,就觉得此名不同一般,背后或有故事?果然,当我们坐在嘉定“韵雯诚心”办公室时,才听到了一段颇有传奇色彩的合作佳话接受我们专访的是两位合伙人:总经理贾玉峰、戴文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心 专访 公司 老百姓 粮油 上海 大米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小肠吸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戴文芸 石森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97-700,共4页
目的:综述小肠吸收实验研究方法和中药有效成分小肠吸收的最新进展。方法:检索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结果:黄酮类化合物小肠吸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结论:生物碱类、醌类、萜类等其他成分都有所研究,糖类研究相... 目的:综述小肠吸收实验研究方法和中药有效成分小肠吸收的最新进展。方法:检索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结果:黄酮类化合物小肠吸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结论:生物碱类、醌类、萜类等其他成分都有所研究,糖类研究相当缺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 小肠吸收 黄酮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灯盏乙素麻醉大鼠鼻腔给药脑内靶向性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石森林 吴瑾瑾 +2 位作者 戴文芸 李昌煜 葛卫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453-2456,共4页
目的:探索灯盏乙素利用鼻腔嗅觉区的鼻-脑通道进行鼻脑靶向给药的可行性。方法:以注射给药为对照,于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一定时间用小脑延髓池穿刺术采集大鼠脑脊液,股动脉插管取血,125I标记法测定其在大鼠脑脊液、脑组织和血中药物含量... 目的:探索灯盏乙素利用鼻腔嗅觉区的鼻-脑通道进行鼻脑靶向给药的可行性。方法:以注射给药为对照,于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一定时间用小脑延髓池穿刺术采集大鼠脑脊液,股动脉插管取血,125I标记法测定其在大鼠脑脊液、脑组织和血中药物含量,梯形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以AUCbrain/AUCplasma为指标评价脑靶向性。结果:大鼠鼻腔给药后灯盏乙素的脑内分布具有组织差异,经鼻腔吸收后5~15 min,嗅球即达峰值,在30~60 min时其在各脑组织中的药浓均达到峰值,其中,嗅球(574.8±205.9)ng.g-1、嗅区(323.4±128.3)ng.g-1、脑脊液(123.2±29.3)ng.g-1。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的脑部药浓分布如下:嗅球嗅区>脑脊液>小脑>延髓>大脑;相等剂量给药时,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嗅球、嗅区、CSF的AUC0~240分别为静注的5.54,5.07,5.51倍,其他脑组织的AUC0~240均大于静注。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各脑组织的AUCbrain/AUCplasma均显著高于静注给药,5 min时嗅球、CSF、大脑的AUCCR/AUCplasma值分别是静注的56.93,30.45,6.14倍。结论: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可能经以下吸收通路直接转运入脑:经鼻腔嗅黏膜吸收进入蛛膜下腔的嗅球,然后相继进入嗅区、CSF、大脑、小脑等部位,嗅球是药物分子经鼻腔入脑的必经之路。与静注给药相比,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具有明显的脑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乙素 鼻腔给药 脑靶向
原文传递
灯盏花素鼻腔喷雾剂对大鼠的鼻黏膜毒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石森林 张韩清 +4 位作者 张晓东 吴瑾瑾 徐莲英 沈伟 戴文芸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658-1663,共6页
目的:评价灯盏花素鼻腔喷雾剂的鼻黏膜毒性。方法:采用大鼠模型法,分别于单次、多次给予灯盏花素鼻腔喷雾剂后,肉眼观察大鼠鼻腔给药侧鼻中隔黏膜;电镜观察制剂对鼻黏膜及纤毛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大鼠给予灯盏花素鼻腔喷雾剂单次(1... 目的:评价灯盏花素鼻腔喷雾剂的鼻黏膜毒性。方法:采用大鼠模型法,分别于单次、多次给予灯盏花素鼻腔喷雾剂后,肉眼观察大鼠鼻腔给药侧鼻中隔黏膜;电镜观察制剂对鼻黏膜及纤毛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大鼠给予灯盏花素鼻腔喷雾剂单次(1 d)、多次(7 d)后,其鼻中隔黏膜无充血及水肿现象,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在扫描电镜(SEM)下可见黏膜细胞表面纤毛密集、规则有序,未见纤毛断裂、倒伏等不正常现象;透射电镜(TEM)下所见纤毛细胞结构良好、纤毛内微管结构清晰、纤毛之间有微绒毛,细胞顶部胞质内线粒体等结构正常,与对照组基本相似。结论:灯盏花素鼻腔喷雾剂无明显鼻腔纤毛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鼻腔喷雾剂 纤毛毒性 鼻腔给药
原文传递
灯盏花素不同给药途径脑内药物分布的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石森林 徐莲英 +3 位作者 吴瑾瑾 李昌煜 葛卫红 戴文芸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5-518,共4页
本文比较了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在大鼠脑内的药物分布。采用SD大鼠尾静脉注射、经鼻给药和灌胃0.4mg.kg-1灯盏花素后,于一定时间点用小脑延髓池穿刺术采集大鼠脑脊液,125I标记法测定其在大鼠脑脊液,以及大脑、小脑、... 本文比较了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在大鼠脑内的药物分布。采用SD大鼠尾静脉注射、经鼻给药和灌胃0.4mg.kg-1灯盏花素后,于一定时间点用小脑延髓池穿刺术采集大鼠脑脊液,125I标记法测定其在大鼠脑脊液,以及大脑、小脑、延脑、嗅区和嗅球等脑组织及血浆中药物含量,梯形法分别计算其AUC。结果显示鼻腔给药组大鼠脑脊液、大脑、小脑、延脑、嗅区、嗅球及血浆中AUC0-240min(μg.min.g-1)分别为11.686±1.919,5.676±1.025,7.989±0.925,7.956±1.159,17.465±2.136,24.2±2.906和78.51±12.05;静脉给药组AUC0-240min分别为6.79±0.661,6.251±0.40,10.805±1.161,9.146±1.04,9.892±1.532,7.871±0.842和173.91±10.02;口服给药组AUC0-240min分别为0.868±0.167,1.708±0.266,2.867±0.725,2.067±0.313,1.361±0.308,1.206±0.255和45.2±7.52。口服、静脉注射、鼻腔给药后脑组织的AUC0-240min分别为血浆AUC0-240min的22.29%,29.18%,95.49%,说明鼻腔给药的吸收率高于口服给药和静脉给药,并且鼻腔给药后药物在脑组织中分布较高,其与药效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鼻腔给药 脑内药物分布
原文传递
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血脂异常强化管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程乘 孟萌 +3 位作者 叶小琴 蒋志志 戴文芸 奚颖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490-497,共8页
目的分析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血脂异常强化管理的效果。方法2014年12月,在杭州市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年龄≥18岁的血脂异常患者1267例,其中干预组645例(男性311例,女性334例),对照组622例(男性307例,女性315例),干预组采... 目的分析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血脂异常强化管理的效果。方法2014年12月,在杭州市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年龄≥18岁的血脂异常患者1267例,其中干预组645例(男性311例,女性334例),对照组622例(男性307例,女性315例),干预组采用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分级随访和个性化诊疗的社区血脂异常强化管理,对照组采用一般的社区血脂异常管理,经12个月的干预后,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脂异常者生活方式(吸烟、饮酒、体质指数、腰围)、调脂药规律服药率和血脂、血压、血糖各项指标水平及其达标率的变化,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分层、血脂及其他代谢指标水平、血脂达标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饮酒、超重、肥胖、腹型肥胖率调脂药规律服药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23,4.765,8.587,5.341,5.654;P均<0.05);干预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87,-3.207,-6.280,-3.339,-2.466,-4.052,-5.012,-2.865,-2.450;P均<0.05),而干预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294;P<0.05);干预组的血脂达标率、血压达标率以及血脂、血压、血糖联合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262,4.818,17.245;P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OR=1.961,95%CI:1.485~2.589)、性别(OR=0.662,95%CI:0.471~0.930)、吸烟(OR=0.498,95%CI:0.332~0.745)、肥胖(OR=0.570,95%CI:0.359~0.904)、合并高血压(OR=0.353,95%CI:0.259~0.480)、合并糖尿病(OR=0.340,95%CI:0.239~0.483)是血脂达标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血脂异常强化管理有利于提高血脂异常的管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危险因素 社区健康管理 达标率
原文传递
杭州市某城市化社区人群血脂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程乘 叶小琴 +3 位作者 葛阳 戴文芸 胡芳 谢文倩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07-312,共6页
目的 了解杭州市城市化社区人群血脂异常率及血脂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1—2016年连续6年接受健康体检的年龄≥24岁城市化社区户籍居民1485名(男性677名,女性808名),所有对象空腹测定血三酰甘油(TG)、... 目的 了解杭州市城市化社区人群血脂异常率及血脂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1—2016年连续6年接受健康体检的年龄≥24岁城市化社区户籍居民1485名(男性677名,女性808名),所有对象空腹测定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6年间该人群血脂异常率的趋势、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2011—2016年,1485名居民的总血脂异常率分别为33.2%(493/1485)、30.5%(453/1485)、30.4%(452/1485)、26.5%(394/1485)、26.3%(391/1485)、25.1%(373/1485),呈逐年下降趋势(χ2=36.051,P〈0.01),其中高TG血症率在6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81,P〉0.05).②TG、TC、LDL-C、HDL-C水平在6年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876、33.033、170.254、58.442,P均〈0.01),其中LDL-C水平在2011年最高,为(3.02±0.29)mmol/L,在2016年最低,为(2.72±0.71)mmol/L,HDL-C水平则在2011年最低,为(1.35±0.30)mmol/L,在2016年最高(1.44±0.33)mmol/L.③时间-性别组交互效应分析:TC和HDL-C水平在男女分组中随时间而有不同的变化趋势(F分别为2.556、4.982,均P〈0.05),其中男性组TC水平自2012年后较女性组下降趋势明显.④时间-年龄组交互效应:TC、LDL-C水平在年龄分组随时间而有不同的变化趋势,老年组的TC和LDL-C水平下降趋势较青年组和中年组更为显著(F分别为10.328、3.085,P均〈0.01).结论 本社区人群血脂总体呈改善趋势,而高TG血症无明显改善趋势,应继续对该社区进行血脂监测,特别是要加强高TG血症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社区参与研究 人群监测
原文传递
杭州市某城市化区域居民血脂代谢异常率及其与其他代谢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程乘 戴文芸 +2 位作者 丁巍 胡芳 周宏杰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5年第5期345-350,共6页
目的 了解杭州市江干区城市化区域居民血脂状况及相关代谢影响因素,为该区域的血脂异常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3个城市化社区≥18岁常住户籍居民共2 590例,调查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的血脂代谢异常率;TC、TG... 目的 了解杭州市江干区城市化区域居民血脂状况及相关代谢影响因素,为该区域的血脂异常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3个城市化社区≥18岁常住户籍居民共2 590例,调查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的血脂代谢异常率;TC、TG、LDL-C、HDL-C水平分别与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水平进行Spearmam相关分析,并采用χ2检验、χ2趋势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脂异常与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结果 总血脂代谢异常率60.0%(1 554/2 590),标化率为57.2%.高TC血症率为42.9%(1 111/2 590),标化率为40.5%,其中边缘升高率为31.7% (822/2 590),标化率为30.5%;升高率为11.2%(289/2 590),标化率为10.0%.高TG血症率为33.0%(855/2 590),标化率为30.7%,其中边缘升高率为15.3% (397/2 590),标化率为14.3%;升高率为17.7% (458/2 590),标化率为16.4%.高LDL-C血症率为30.4%(787/2 590),标化率为28.4%,其中边缘升高率22.9%(594/2 590),标化率为21.7%;升高率为7.5%(193/2 590),标化率6.7%.低HDL-C血症率为12.6%(327/2 590),标化率为12.8%.总血脂代谢异常率及各类型血脂代谢异常率在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总血脂代谢异常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趋势检验均P <0.01),而低HDL-C血症率未随年龄而有趋势变化(趋势检验P>0.05).Spearmam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C、TG、LDL-C水平均与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而HDL-C水平均与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呈负相关(均P<0.05).总血脂代谢异常率及各类型血脂代谢异常率均随BMI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均P<0.01),各类型血脂代谢异常率在腰围、血压、血糖、血尿酸不同组(升高组和非升高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因素后,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均是高TC血症和高LDL-C血症的危险因素,超重或肥胖、高尿酸血症是低HDL-C血症的危险因素,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均为高TG血症和总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城市化社区人群有较高的血脂代谢异常率,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影响血脂代谢,需加强人群血脂异常的监测和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危险因素 葡萄糖代谢障碍
原文传递
杭州市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准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钱芳 戴文芸 谢文倩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年第6期434-436,共3页
杭州市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开展了竞争化签约、建立区域医联体、配备医生助理的精准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取得初步效果.与2014年比较,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签约率从56.1%(2 680/4 777)提高至81.6%(5 602/6 863)... 杭州市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开展了竞争化签约、建立区域医联体、配备医生助理的精准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取得初步效果.与2014年比较,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签约率从56.1%(2 680/4 777)提高至81.6%(5 602/6 863)、区域医联体转诊率从26.1% (2 678/10 259)提高到44.4%(5 589/12 589)、固定医生就诊率从47.1% (54 603/115 986)提高到56.3%(93 219/165 725)、续约率从41.3%(5 794/10 822)提高到67.2%(7 282/10 838)、居家特殊护理服务率从9.5%(47/495)提高到61.5%(392/637).提示精准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助于提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率约率,提供连续性诊疗、便捷的转诊和居家护理服务,是提高居民续约率的有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中心 签约服务 病人转诊
原文传递
杭州市某城市化社区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四年趋势及相关代谢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程乘 戴文芸 +3 位作者 武爱军 丁巍 卢晓燕 葛阳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5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了解杭州市江十区城市化后社区人群近4年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高尿酸血症与代谢因素的相关性,为高尿酸血症的社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0m2013年连续4年在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 目的了解杭州市江十区城市化后社区人群近4年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高尿酸血症与代谢因素的相关性,为高尿酸血症的社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0m2013年连续4年在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20岁城市化社区人群共1670例(男性749例,女性921例),分析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4年间的变化趋势;对2013年男女高尿酸血症组(男性264例,女性181例)和血尿酸正常组(男性485例,女性740例)间的年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TG、TC、LDL—C和HDL—C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片用条件logistie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男女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疾病的相关性。结果①2010—2013年,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7.9%(209/749,标化患病率27.4%)、29.1%(218/749,标化患病率27.9%)、33.2%(249/749,标化患病率31.8%)和35.2%(264/749,标化患病率32.9%),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2.6%(116/921,标化患病率11.7%)、13.5%(124/921,标化患病率11.9%)、18.0%(166/921,标化患病率15.7%)和19.7%(181/921,标化患病率17.2%),呈现逐年增高趋势(男女性趋势x。值分别为11.907、22.759,均P〈0.01);在年龄分层中,男女性中、老年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牢逐年增加趋势明显,男性中、老年趋势x2值分别为4.387和8.545,女性分别为12.043和12.274(均P〈0.05)。每年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2010--2013年男女比较x。值分别为61.764、62.060、51.241和51.393(均P〈0.01)。②男女性高尿酸血症组的年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G、TC、LDL-C水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男性比较t值分别为-2.052、-8.624、-8.772、-3.932、-4.380、-5.006、-3.564、-3.834;女性分别为-6.021、-8.839、-7.586、-4.702、-4.431、-6.334、-5.317、-5.119(均P〈0.05)。而HDL—C水平均低于正常组,男性比较t值为6.097,女性为3.170(均P〈0.01),女性高尿酸血症组空腹血糖、HbAlc:水平也高于血尿酸正常组(t=-2.750、-3.7ll,均P〈0.01),男性空腹血糖、HbAlc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2、1.315,均P〉0.05)。⑧非条件|ogistie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超重(OR=2.151,95%CI:1.439~3.215)或肥胖(OR=2.882,95%CI:1.541~5.389)、高血压(OR=1.564,95%CI:1.100~2.224)、血脂异常(OR=1.678,95%CI:1.165~2.417)和腹型肥胖(OR=1.708,95%CI:1.146~2.547),女性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则是超重(OR=2.067,95%CI:1.290~3.313)或肥胖(OR=2.843,95%C1:1.523~5.309),高血压(OR=1.530,95%CI:1.042~2.248)、血脂异常(OR=1.784,95%CI:1.191~2.672)和高血糖(OR=1.768,95%C1:1.221~2.561)。结论本社区人群有较高的尿酸血症患病率,且呈逐年增高趋势,中老年尤为显著;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腹型肥胖影响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及高血糖影响女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应加强对该地区人群高尿酸血症的监测和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