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在六价铬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曾强 朱浩波 +6 位作者 朱红艳 朱小利 戴昌雄 邓淳 何瑜 张修华 宋功武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48-52,共5页
以破壁灵芝孢子粉为碳源、尿素为含氮掺杂剂,采用一步超声法制备了氮掺杂荧光碳点(N-CDs),并将其作为荧光探针检测Cr6+。向碳点溶液中加入Cr6+后,碳点荧光发生了猝灭,表明碳点与Cr6+发生了作用,并在Cr6+浓度为0~300μmol·L-1范围... 以破壁灵芝孢子粉为碳源、尿素为含氮掺杂剂,采用一步超声法制备了氮掺杂荧光碳点(N-CDs),并将其作为荧光探针检测Cr6+。向碳点溶液中加入Cr6+后,碳点荧光发生了猝灭,表明碳点与Cr6+发生了作用,并在Cr6+浓度为0~300μmol·L-1范围内荧光强度变化值与Cr6+浓度表现出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18,检出限为0.3μmol·L-1。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回收率较好,为94%~102%,说明所制N-CDs可用于Cr6+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6+ 灵芝孢子粉 荧光碳点 氮掺杂 荧光检测
下载PDF
UV油墨印刷过程中苯产生机理研究
2
作者 曾强 朱浩波 +7 位作者 朱红艳 丁常青 陈卫兵 朱小利 戴昌雄 钟书华 张修华 宋功武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5期78-81,共4页
UV油墨中因含有光引发剂在紫外固化过程中可能产生苯,进而在印刷过程中对产品及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探究印刷过程中苯的产生机理,在生产线上和实验室中进行了光引发剂和甲苯的紫外光降解实验。结果表明,UV油墨光引发剂自身不含苯,UV油墨... UV油墨中因含有光引发剂在紫外固化过程中可能产生苯,进而在印刷过程中对产品及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探究印刷过程中苯的产生机理,在生产线上和实验室中进行了光引发剂和甲苯的紫外光降解实验。结果表明,UV油墨光引发剂自身不含苯,UV油墨印刷过程中苯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光引发剂和甲苯的紫外光隆解,为UV油墨印刷过程中苯产生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油墨 印刷 机理
下载PDF
VOCs知识释义与控制方法
3
作者 戴昌雄 鲍晶 李波 《印刷工业》 2008年第5期75-77,共3页
VOCs为"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缩写.是指在室温(25℃)下,饱和蒸气压超过了133.32pa,沸点在50℃至250℃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成分有:烃类.卤代烃、氧烃和氮烃,它包括:苯系物,有机氯化物、氟里昂系列。
关键词 控制方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原辅材料 限量标准 苯系物 挥发性有机物 生产过程 有机挥发物 限量控制 包装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