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合并重度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
作者 戴昳宁 郑霖 +1 位作者 戴荣平 董方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合并重度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为DME伴重度白内障患者21例2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15只眼行标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合并重度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为DME伴重度白内障患者21例2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15只眼行标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及IVTA治疗(IVTA组),10只眼仅行标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非IVTA组)。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比IVTA组、非IVTA组手术后1、3、6个月的平均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变化情况。对手术前后logMAR BCVA与CMT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手术后6个月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IVTA组与非IVTA组手术后平均logMAR BCVA均较手术前提高。IVTA组与非IVTA组手术前后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55、6.235,P=0.037、0.020)。手术后1、3、6个月,IVTA组与非IVTA组平均logMAR BCVA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07、0.006、0.023,P=0.973、0.938、0.882)。手术后1、3个月,IVTA组CMT降低程度优于非IVTA组;两组CMT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49、7.374,P=0.012、0.026)。手术后6个月,IVTA组与非IVTA组CMT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73,P=0.11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平均logMAR BCVA与平均CMT之间均无相关性(r=0.279、0.172,P=0.295、0.57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手术后6个月视力恢复的因素有外界膜状态和糖尿病病程(β=0.577、-0.411,P=0.025、0.030)。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联合IVTA治疗DME合并重度白内障可在短期内减轻黄斑水肿,改善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并发症 黄斑水肿 药物疗法 曲安奈德 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1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联合治疗兔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3
2
作者 戴昳宁 王丽聪 张薇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4-365,共2页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由免疫抑制剂和抗增生剂组成的药物缓释系统,在抑制动物及人类早期PVR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对于已经形成的增生膜,相关药物研究的报道并不多见。...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由免疫抑制剂和抗增生剂组成的药物缓释系统,在抑制动物及人类早期PVR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对于已经形成的增生膜,相关药物研究的报道并不多见。针对PVR增生膜中细胞外基质(ECM)组成特点,我们选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作为增生膜降解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为其激活剂,观察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PVR的治疗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病 增生性/药物疗法 基质金属蛋白酶/治疗应用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AMD并发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3
作者 戴昳宁 董方田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26-128,共3页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伴随许多脉络膜视网膜病的疾病进程,尤其常见于AMD。了解AMD并发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发病机制以及脱离类型,不仅有助于预测疾病进程,更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脉络膜新生血管
原文传递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引导眼钝伤所致睫状体断离复位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郑东萍 戴昳宁 +1 位作者 米立 田娇妮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8期3921-3924,共4页
目的分析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引导眼钝伤所致睫状体断离复位手术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确诊睫状体断离并行巩膜瓣下睫状体缝合复位术的56例(56眼)... 目的分析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引导眼钝伤所致睫状体断离复位手术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确诊睫状体断离并行巩膜瓣下睫状体缝合复位术的56例(56眼)患者,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43.14±13.85)岁,均于术前行AS-OCT检查,观察睫状体断离在AS-OCT中的表现,并在AS.OCT引导下精准确定手术缝合范围。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6眼AS-OCT术前检查均可见全周睫状体脱离、睫状体断离及浅前房。睫状体脱离图像表现为全周睫状体与巩膜间有无回声区。睫状体断离则表现为睫状体脉络膜上腔与前房沟通,睫状体断离范围30°~240°,断离范围与UBM检查有0°~20°的差异。以AS-OCT直接定位作为睫状体缝合范围。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21±0.17,术后第5天最佳矫正视力0.29±0.21,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P<0.01)。术前眼压(8.33±2.29)mmHg,术后第5天眼压(15.40±2.34)mmHg,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90,P<0.01)。前房深度术前(1.94±0.45)mm,术后第5天(2.69±0.4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6,P<0.01)。56眼术后AS-OCT检查睫状体脱离及睫状体断离均良好复位。结论AS-OCT对于睫状体断离的检查结果与UBM检查结果一致,并能精确定位睫状体复位手术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损伤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睫状体断离 超声生物显微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