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功能纳米微球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秦尉 支敏 +3 位作者 江圣杰 戴智赫 于洋 王永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4-749,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磁编码微球和上转换荧光编码微球灵敏性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新方法。方法: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磁编码微球和上转换荧光编码微球,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结合后捕捉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变形链球菌混合菌液... 目的:建立基于磁编码微球和上转换荧光编码微球灵敏性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新方法。方法: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磁编码微球和上转换荧光编码微球,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结合后捕捉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变形链球菌混合菌液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用外置980 nm近红外激光器的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评估该法的检测效果。结果:制备的磁编码微球及上转换荧光编码微球的分散性好、粒径均匀、形貌均一,磁编码微球的磁性较强,上转换荧光编码微球的荧光强度较高;混合菌液中纳米微球可特异性捕捉牙龈卟啉单胞菌,检测极限为10 CFU/ml。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检测系统可灵敏检测混合菌液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纳米微球
下载PDF
牙槽嵴保存术对缺牙区及邻牙牙槽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肖俐 于洋 +5 位作者 陈雯蕾 戴智赫 吕沛颖 高鹏飞 吴陈炫 王永兰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539-544,共6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观察重度牙周炎患牙拔除后行牙槽嵴保存术(ARP)对缺牙区及邻牙邻面牙槽骨的影响。方法: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46名患者的75颗患牙纳入研究,将患牙分为拔牙后同时行ARP的实验组和拔牙后自然愈合的对照组。另根据拔...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观察重度牙周炎患牙拔除后行牙槽嵴保存术(ARP)对缺牙区及邻牙邻面牙槽骨的影响。方法: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46名患者的75颗患牙纳入研究,将患牙分为拔牙后同时行ARP的实验组和拔牙后自然愈合的对照组。另根据拔牙前的骨丧失量分为A组(丧失量5~7 mm)和B组(丧失量>7 mm)。观察拔牙前与拔牙6月后该牙位矢状面上颊舌侧牙槽骨高度变化以及牙槽嵴顶下方1、4、7 mm处的宽度变化以及缺失牙邻牙邻面骨高度变化。结果:实验组颊侧牙槽嵴高度吸收量为(0.69±0.36)mm,对照组吸收量(1.77±0.95)mm(t=-3.977,P=0.004);实验组舌侧牙槽嵴高度吸收量为(0.71±1.51)mm,对照组吸收量(1.71±1.24)mm(t=-3.115,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牙槽嵴顶下方1 mm处牙槽骨宽度减少了(2.39±1.34)mm,对照组减少了(4.63±2.20)mm(t=5.331,P=0.000);实验组牙槽嵴顶下4 mm处减少了(1.28±1.18)mm,对照组减少了(2.15±1.91)mm(t=2.816,P=0.007);实验组牙槽嵴顶下7 mm处减少了(0.81±1.38)mm,对照组减少了(1.50±1.44)mm(t=2.125,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邻牙邻面舌侧骨吸收量(-0.22±1.02)mm,对照组吸收量(0.37±0.82)mm(t=-2.766,P=0.007),实验组邻牙邻面中间骨吸收量(-0.48±1.51)mm,对照组中间骨吸收量(0.55±1.07)mm(t=-3.44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邻牙邻面颊侧骨吸收量(-0.09±1.17)mm,对照组骨吸收量(0.34±0.8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0,P=0.070)。结论:ARP有助于减少拔牙区牙槽嵴高度宽度的降低,恢复邻牙邻面骨高度,利于后期缺失牙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牙槽嵴保存术 骨丧失 骨增量 植骨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