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4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绿色阅读:拨响学生心里诗的琴弦
1
作者
戴本刚
《山东教育》
2005年第21期36-37,共2页
如何拨响学生心里诗的琴弦?阅读,是“路灯”照耀下的一条美丽途径。语文教师要沿着这条途径,精心操作,细心呵护,引领学生一路行进,直到进入充满智慧的文学殿堂。
关键词
琴弦
学生
阅读
绿色
苏霍姆林斯基
孩子
教育者
诗人
天赋
心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解的智慧:《人间词话》的阅读教学启示
2
作者
戴本刚
《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第8期32-34,共3页
《人间词话》作为中国传统文论中的经典,中学选修课程的典范,准确领会其精神且学以致用,对中学阅读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人间词话》在通往文学艺术境界的路上,始终观照的是人生境界,是王国维对人生哲学思索的艺术表达。从艺术...
《人间词话》作为中国传统文论中的经典,中学选修课程的典范,准确领会其精神且学以致用,对中学阅读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人间词话》在通往文学艺术境界的路上,始终观照的是人生境界,是王国维对人生哲学思索的艺术表达。从艺术境界到人生境界,道艺合一,这显示出了王国维对文学艺术和自然人生的一种深刻的哲学式理解。这种理解在《人间词话》里具体表现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词话》
阅读教学
教学启示
人生境界
智慧
中国传统文论
艺术境界
哲学思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解释学视野下的语文对话教学思考
3
作者
戴本刚
王宗诰
《山东教育》
2008年第7期42-43,共2页
霍埃说:“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作为一种关于理解与释义之特征的哲学理论并不带来任何实践,批判的特定方法,然而它影响了那些观照方法论问题的文学批评家。”姚斯是伽达默尔的学生,其接受美学尽管遭到了教师的批评,但在我们读者眼里作...
霍埃说:“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作为一种关于理解与释义之特征的哲学理论并不带来任何实践,批判的特定方法,然而它影响了那些观照方法论问题的文学批评家。”姚斯是伽达默尔的学生,其接受美学尽管遭到了教师的批评,但在我们读者眼里作为文学解释而接受美学显然是一种对哲学解释学意识的运用的理论,并且他把阅读理解中的重建推至创建,更加重视理解的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解释学
文学批评家
对话
语文
伽达默尔
接受美学
哲学理论
文学解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拈句式细读:将理解从细节引向整体
4
作者
戴本刚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9年第11期28-30,共3页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注意到:学生对课文没有任何感觉的现象是极少出现的,只要他不是在假装阅读.总会对某个句子或某个细节留有印象。可以说。这个句子或这个细节让他情有独钟.进入了他的理解视野.甚至令他产生了某种美感。也可以说...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注意到:学生对课文没有任何感觉的现象是极少出现的,只要他不是在假装阅读.总会对某个句子或某个细节留有印象。可以说。这个句子或这个细节让他情有独钟.进入了他的理解视野.甚至令他产生了某种美感。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他把握了这个句子或这个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读
句式
阅读教学
句子
课文
学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孔乙己》主题的多元解读
5
作者
戴本刚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0年第1期5-6,共2页
短篇小说《孔乙己》自发表至今已近百年,主人公孔乙已是鲁迅继“狂人”之后塑造的第二个病态社会里的经典“中国病人”形象。
关键词
《孔乙己》
多元解读
短篇小说
病态社会
主人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文学经典启迪学生作文开篇
6
作者
戴本刚
《山东教育》
2004年第14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文学经典名著
中学
语文教学
作文训练
个性化写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十月扬州
7
作者
戴本刚
《山东教育》
2005年第8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戴本刚
《十月扬州》
当代文学
散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图文互读鲁迅小说——《孔乙己》教学设计
8
作者
戴本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5-56,共2页
【教学设想】鲁迅小说语言精练思想睿智。本应成为中学生深层次理解学习的经典。但在日常教学中,受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阅读教学常常流于枯燥平庸的政治说教,这直接导致了中学生怕学鲁迅小说的心理,阻碍了学生对鲁迅的亲近。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孔乙己》
教学设计
政治意识形态
图文
中学生
小说语言
教学设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倾听到倾谈:一些美丽的细节
9
作者
戴本刚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阅读课
升学
大学生
语感
现象
倾听
细节
美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乡村教育现状:救救孩子!
10
作者
戴本刚
《基础教育》
2004年第4期21-23,共3页
这是一个需要反思,甚至是忏悔的新时代。如果我们缺乏这样的精神,如果我们还不敢面对眼前的真实,那么我们将逐渐丧失殆尽我们做人的那点权利,更不用说为人师表了。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基础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巧用文学经典结尾
11
作者
戴本刚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07年第Z1期47-49,共3页
中国传统艺术审美十分注重文章的意境。而意境能否格高幽远,文章收尾尤其重要,一旦弄不好就有虎头蛇尾之嫌。好的结尾应该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王国维《人间词话》语)。
关键词
结尾
沈从文
收尾
孔乙己
艺术审美
含蓄蕴藉
中国传统
王国维
景语
小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陋室”到“雅舍”: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
12
作者
戴本刚
《山东教育》
2005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代文
中国传统
历代
书写
中国人
住所
过年
文人
精神家园
情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这样教唐宋词
13
作者
戴本刚
《山东教育》
2004年第35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词调
唐宋词
长短句
诗歌内容
歌诗
抒情诗体
《破阵子》
音乐
题名
《如梦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读《阿长与〈山海经〉》——基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理论的文本细读
14
作者
戴本刚
丁玉奎
《语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4期11-14,共4页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里闪烁着人性光芒的温暖篇章。但这人性光芒却萦绕在字里行问,既呈现又遮蔽,不易为读者所察觉。像鲁迅其他人选中学语文课本的作品命运一样,该文的实际教学情况颇为糟糕,一般都流于肤浅的情感...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里闪烁着人性光芒的温暖篇章。但这人性光芒却萦绕在字里行问,既呈现又遮蔽,不易为读者所察觉。像鲁迅其他人选中学语文课本的作品命运一样,该文的实际教学情况颇为糟糕,一般都流于肤浅的情感说教,这种教学的效果,恰恰导致了学生对情感认知的疏远和冷漠;也有所谓创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长与〈山海经〉》
维特根斯坦
文本细读
哲学理论
《阿长与(山海经)》
语言
重读
《朝花夕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冷雨”中的文化洗礼——《听听那冷雨》的文化解读
15
作者
戴本刚
《山东教育》
2009年第11期63-64,共2页
不同的阅读方式,不同的视角,会看到不同的主题表达。对于经典散文《听听那冷雨》,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曲乡愁来读,也可以把它当成一次心灵还乡来读。维特根斯坦曾说过:“是不是我的理解惟独看不见我自己的不理解?我看常常是这样。...
不同的阅读方式,不同的视角,会看到不同的主题表达。对于经典散文《听听那冷雨》,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曲乡愁来读,也可以把它当成一次心灵还乡来读。维特根斯坦曾说过:“是不是我的理解惟独看不见我自己的不理解?我看常常是这样。”超越自己的理解,并非不能做到的事情。但需要克制自我,调整自己的阅读方式和视角,与文本重新对话,方能实现伽达默尔所说的“视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听那冷雨》
文化解读
洗礼
阅读方式
维特根斯坦
主题表达
视野融合
伽达默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令人担忧的文言文教学
16
作者
戴本刚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09年第12期20-21,共2页
在读在职教育硕士期间,一帮来自不同中学的语文教师交流起当下的语文教学现状时,普遍感到现在大部分课时用在了文言文教学上,现代文只是走马观花;而文言文教学却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在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和背诵上,语文教学越来...
在读在职教育硕士期间,一帮来自不同中学的语文教师交流起当下的语文教学现状时,普遍感到现在大部分课时用在了文言文教学上,现代文只是走马观花;而文言文教学却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在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和背诵上,语文教学越来越无趣味可言了。这种新课程下的相同困惑是有根源可追究的,我们认为主要缘自以下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担忧
语文教学
教育硕士
教学现状
教师交流
现代文
新课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那些因心灵而伟大的人
17
作者
戴本刚
《师道(人文)》
2006年第4期5-6,共2页
关键词
心灵
人生经历
艺术大师
艺术家
英雄
眼泪
正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师生共享艺术空间——倾听一堂美丽的课
18
作者
戴本刚
《山东教育》
2004年第11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中学
美术欣赏课
教学定位
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形式战胜形式——指导学生创新作文模式
19
作者
戴本刚
《山东教育》
2004年第26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中学
写作指导
课程理念
作文教学
语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谁与鼓弹
20
作者
戴本刚
《山东教育》
2005年第1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大自然
火车
历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绿色阅读:拨响学生心里诗的琴弦
1
作者
戴本刚
机构
淄博市博山区第十中学
出处
《山东教育》
2005年第21期36-37,共2页
文摘
如何拨响学生心里诗的琴弦?阅读,是“路灯”照耀下的一条美丽途径。语文教师要沿着这条途径,精心操作,细心呵护,引领学生一路行进,直到进入充满智慧的文学殿堂。
关键词
琴弦
学生
阅读
绿色
苏霍姆林斯基
孩子
教育者
诗人
天赋
心声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J624.1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解的智慧:《人间词话》的阅读教学启示
2
作者
戴本刚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第8期32-34,共3页
文摘
《人间词话》作为中国传统文论中的经典,中学选修课程的典范,准确领会其精神且学以致用,对中学阅读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人间词话》在通往文学艺术境界的路上,始终观照的是人生境界,是王国维对人生哲学思索的艺术表达。从艺术境界到人生境界,道艺合一,这显示出了王国维对文学艺术和自然人生的一种深刻的哲学式理解。这种理解在《人间词话》里具体表现为:
关键词
《人间词话》
阅读教学
教学启示
人生境界
智慧
中国传统文论
艺术境界
哲学思索
分类号
G623.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释学视野下的语文对话教学思考
3
作者
戴本刚
王宗诰
机构
淄博市博山区第十中学
出处
《山东教育》
2008年第7期42-43,共2页
文摘
霍埃说:“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作为一种关于理解与释义之特征的哲学理论并不带来任何实践,批判的特定方法,然而它影响了那些观照方法论问题的文学批评家。”姚斯是伽达默尔的学生,其接受美学尽管遭到了教师的批评,但在我们读者眼里作为文学解释而接受美学显然是一种对哲学解释学意识的运用的理论,并且他把阅读理解中的重建推至创建,更加重视理解的创造性。
关键词
哲学解释学
文学批评家
对话
语文
伽达默尔
接受美学
哲学理论
文学解释
分类号
B089.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I0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拈句式细读:将理解从细节引向整体
4
作者
戴本刚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9年第11期28-30,共3页
文摘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注意到:学生对课文没有任何感觉的现象是极少出现的,只要他不是在假装阅读.总会对某个句子或某个细节留有印象。可以说。这个句子或这个细节让他情有独钟.进入了他的理解视野.甚至令他产生了某种美感。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他把握了这个句子或这个细节。
关键词
细读
句式
阅读教学
句子
课文
学生
分类号
G633.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3.3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孔乙己》主题的多元解读
5
作者
戴本刚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0年第1期5-6,共2页
文摘
短篇小说《孔乙己》自发表至今已近百年,主人公孔乙已是鲁迅继“狂人”之后塑造的第二个病态社会里的经典“中国病人”形象。
关键词
《孔乙己》
多元解读
短篇小说
病态社会
主人公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I247.7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文学经典启迪学生作文开篇
6
作者
戴本刚
机构
淄博市博山区第十中学
出处
《山东教育》
2004年第14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文学经典名著
中学
语文教学
作文训练
个性化写作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月扬州
7
作者
戴本刚
出处
《山东教育》
2005年第8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戴本刚
《十月扬州》
当代文学
散文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图文互读鲁迅小说——《孔乙己》教学设计
8
作者
戴本刚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山头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5-56,共2页
文摘
【教学设想】鲁迅小说语言精练思想睿智。本应成为中学生深层次理解学习的经典。但在日常教学中,受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阅读教学常常流于枯燥平庸的政治说教,这直接导致了中学生怕学鲁迅小说的心理,阻碍了学生对鲁迅的亲近。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孔乙己》
教学设计
政治意识形态
图文
中学生
小说语言
教学设想
分类号
I21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倾听到倾谈:一些美丽的细节
9
作者
戴本刚
机构
山东淄博博山十中
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阅读课
升学
大学生
语感
现象
倾听
细节
美丽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村教育现状:救救孩子!
10
作者
戴本刚
出处
《基础教育》
2004年第4期21-23,共3页
文摘
这是一个需要反思,甚至是忏悔的新时代。如果我们缺乏这样的精神,如果我们还不敢面对眼前的真实,那么我们将逐渐丧失殆尽我们做人的那点权利,更不用说为人师表了。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基础教育
分类号
G639.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巧用文学经典结尾
11
作者
戴本刚
出处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07年第Z1期47-49,共3页
文摘
中国传统艺术审美十分注重文章的意境。而意境能否格高幽远,文章收尾尤其重要,一旦弄不好就有虎头蛇尾之嫌。好的结尾应该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王国维《人间词话》语)。
关键词
结尾
沈从文
收尾
孔乙己
艺术审美
含蓄蕴藉
中国传统
王国维
景语
小说
分类号
G63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陋室”到“雅舍”: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
12
作者
戴本刚
出处
《山东教育》
2005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代文
中国传统
历代
书写
中国人
住所
过年
文人
精神家园
情书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这样教唐宋词
13
作者
戴本刚
出处
《山东教育》
2004年第35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词调
唐宋词
长短句
诗歌内容
歌诗
抒情诗体
《破阵子》
音乐
题名
《如梦令》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读《阿长与〈山海经〉》——基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理论的文本细读
14
作者
戴本刚
丁玉奎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山头镇中心学校
出处
《语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4期11-14,共4页
文摘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里闪烁着人性光芒的温暖篇章。但这人性光芒却萦绕在字里行问,既呈现又遮蔽,不易为读者所察觉。像鲁迅其他人选中学语文课本的作品命运一样,该文的实际教学情况颇为糟糕,一般都流于肤浅的情感说教,这种教学的效果,恰恰导致了学生对情感认知的疏远和冷漠;也有所谓创新的,
关键词
《阿长与〈山海经〉》
维特根斯坦
文本细读
哲学理论
《阿长与(山海经)》
语言
重读
《朝花夕拾》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冷雨”中的文化洗礼——《听听那冷雨》的文化解读
15
作者
戴本刚
出处
《山东教育》
2009年第11期63-64,共2页
文摘
不同的阅读方式,不同的视角,会看到不同的主题表达。对于经典散文《听听那冷雨》,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曲乡愁来读,也可以把它当成一次心灵还乡来读。维特根斯坦曾说过:“是不是我的理解惟独看不见我自己的不理解?我看常常是这样。”超越自己的理解,并非不能做到的事情。但需要克制自我,调整自己的阅读方式和视角,与文本重新对话,方能实现伽达默尔所说的“视野融合”。
关键词
《听听那冷雨》
文化解读
洗礼
阅读方式
维特根斯坦
主题表达
视野融合
伽达默尔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B975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令人担忧的文言文教学
16
作者
戴本刚
机构
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山头中学
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09年第12期20-21,共2页
文摘
在读在职教育硕士期间,一帮来自不同中学的语文教师交流起当下的语文教学现状时,普遍感到现在大部分课时用在了文言文教学上,现代文只是走马观花;而文言文教学却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在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和背诵上,语文教学越来越无趣味可言了。这种新课程下的相同困惑是有根源可追究的,我们认为主要缘自以下三个方面: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担忧
语文教学
教育硕士
教学现状
教师交流
现代文
新课程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那些因心灵而伟大的人
17
作者
戴本刚
出处
《师道(人文)》
2006年第4期5-6,共2页
关键词
心灵
人生经历
艺术大师
艺术家
英雄
眼泪
正直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师生共享艺术空间——倾听一堂美丽的课
18
作者
戴本刚
出处
《山东教育》
2004年第11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中学
美术欣赏课
教学定位
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
分类号
G633.9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形式战胜形式——指导学生创新作文模式
19
作者
戴本刚
出处
《山东教育》
2004年第26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中学
写作指导
课程理念
作文教学
语文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谁与鼓弹
20
作者
戴本刚
出处
《山东教育》
2005年第1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大自然
火车
历史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U260.331.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绿色阅读:拨响学生心里诗的琴弦
戴本刚
《山东教育》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理解的智慧:《人间词话》的阅读教学启示
戴本刚
《语文教学研究》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解释学视野下的语文对话教学思考
戴本刚
王宗诰
《山东教育》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拈句式细读:将理解从细节引向整体
戴本刚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对《孔乙己》主题的多元解读
戴本刚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用文学经典启迪学生作文开篇
戴本刚
《山东教育》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十月扬州
戴本刚
《山东教育》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图文互读鲁迅小说——《孔乙己》教学设计
戴本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倾听到倾谈:一些美丽的细节
戴本刚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乡村教育现状:救救孩子!
戴本刚
《基础教育》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巧用文学经典结尾
戴本刚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从“陋室”到“雅舍”: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
戴本刚
《山东教育》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我这样教唐宋词
戴本刚
《山东教育》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重读《阿长与〈山海经〉》——基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理论的文本细读
戴本刚
丁玉奎
《语文教学研究》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冷雨”中的文化洗礼——《听听那冷雨》的文化解读
戴本刚
《山东教育》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令人担忧的文言文教学
戴本刚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那些因心灵而伟大的人
戴本刚
《师道(人文)》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师生共享艺术空间——倾听一堂美丽的课
戴本刚
《山东教育》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以形式战胜形式——指导学生创新作文模式
戴本刚
《山东教育》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谁与鼓弹
戴本刚
《山东教育》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