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川芎主要有效成分配伍的转运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惠芬 何昱 +3 位作者 张宇燕 万海同 戴柳玲 杨洁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68-871,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川芎中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川芎嗪、阿魏酸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正交配伍规律和吸收特性。方法:利用MTT实验研究有效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安全浓度,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黄芪甲苷、川芎嗪、阿魏酸正交配伍后的转运情况,... 目的:研究黄芪川芎中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川芎嗪、阿魏酸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正交配伍规律和吸收特性。方法:利用MTT实验研究有效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安全浓度,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黄芪甲苷、川芎嗪、阿魏酸正交配伍后的转运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各有效成分的吸收转运Papp值皆〉1.0×10^-6cm·s^-1,推断它们配伍后皆为吸收良好的化合物。各有效成分的双向转运程度相近,这3个有效成分配伍后以被动扩散方式转运。3有效成分配伍后组2~8川芎嗪ER值和配伍后阿魏酸组4、6、7、9ER值〉2,川芎嗪与阿魏酸可能为P-gp的底物,组9川芎嗪和组2、8阿魏酸ER值介于1.5和2之间,要通过外加P-gp的抑制剂进行进一步的评价。结论:有效成分配伍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会改变吸收转运方式,配伍给药后对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为复杂的中药体系的活性物质配伍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川芎嗪 阿魏酸 配伍 CACO-2细胞模型 转运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转运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周鹏 周惠芬 +6 位作者 何昱 张宇燕 杨洁红 戴柳玲 汪兴宇 王泽锋 万海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030-2035,共6页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中主要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转运特征。方法MTT法确定HSYA对Caco-2细胞单层模型作用的安全浓度范围;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考察转运时间、药物质量浓度、温度、pH值以及P-糖蛋白(P-g...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中主要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转运特征。方法MTT法确定HSYA对Caco-2细胞单层模型作用的安全浓度范围;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考察转运时间、药物质量浓度、温度、pH值以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和能量代谢抑制剂叠氮化钠对HSYA转运的影响;RT-PCR法检测HSYA及维拉帕米对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影响。结果从顶侧(AP)到底侧(BL)(AP→BL),HSYA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在2×10-6-5×10-6cm/s,表明其吸收性中等;HSYA的转运与其质量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37℃下HSYA的Papp与4、25℃下的Papp有显著差异(P〈0.01),pH值为9.0时的Papp与pH值为5.0、7.4时的Papp值也有明显差异(P〈0.01)。维拉帕米能明显下调MDR1基因的表达,但HSYA的转运不受维拉帕米的影响;叠氮化钠影响细胞能量代谢,但HSYA的转运不受能量代谢异常的影响,且Papp(BL→AP)/app(AP→BL)在1-1.5,HSYA的吸收过程基本符合被动扩散。结论HSYA在Caco-2细胞模型的转运方式为被动扩散,且不受P-gP和能量代谢的影响,低温和碱性环境下不利于HSYA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吸收机制 CACO-2细胞单层模型 被动扩散
原文传递
谷红注射液对缺糖缺氧致乳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戴柳玲 万海同 +4 位作者 周惠芬 杨洁红 赵涛 付巍 何昱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897-1902,共6页
目的探讨谷红注射液对乳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因缺糖缺氧所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乳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糖缺氧损伤模型。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和预实验确定加药浓度后,将培养的细胞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谷红注射液低、中... 目的探讨谷红注射液对乳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因缺糖缺氧所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乳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糖缺氧损伤模型。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和预实验确定加药浓度后,将培养的细胞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谷红注射液低、中、高治疗组(20、60、100μL·m L-1)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尼莫地平,200μg·m L-1)。观察谷红注射液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谷红注射液组特别是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胞内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强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1);谷红注射液中、高剂量组可明显改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抑制细胞凋亡,有效抑制缺糖缺氧诱导的细胞发生G1/S期阻滞。结论谷红注射液对乳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缺糖缺氧损伤显示出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红注射液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缺糖缺氧损伤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丹参素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体内药动学-药效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艾进超 周惠芬 +6 位作者 舒明春 戴柳玲 郑璐 张宇燕 杨洁红 伍宪彬 万海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751-2755,共5页
为探讨丹参素在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及其与抗脑缺血作用的相关性,该文建立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静脉注射丹参素(40 mg·kg-1)后,采用HPLC-DAD测定不同时间丹参素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同时测定各时间... 为探讨丹参素在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及其与抗脑缺血作用的相关性,该文建立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静脉注射丹参素(40 mg·kg-1)后,采用HPLC-DAD测定不同时间丹参素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同时测定各时间点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绘制时-效曲线;用DAS 3.2.6软件处理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相同剂量的丹参素给药后在模型及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以及模型大鼠给药后的药效学指标变化,评价丹参素在治疗脑缺血疾病中的作用。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及正常大鼠体内丹参素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分别为(0.267±0.026),(0.148±0.020)h,t1/2β分别为(1.226±0.032),(1.182±0.082)h,AUC0-∞分别为(42.168±4.007),(26.881±1.625)mg·L-1·h,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浆中SOD活性降低,LDH活性升高,丹参素在一定时间内能抑制SOD活性下降,LDH活性上升。表明丹参素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在体内较正常大鼠体内滞留时间更长,消除减慢,反映了丹参素临床治疗脑缺血疾病的合理性;丹参素抗脑缺血损伤作用可能与其在体内水平有关,其血药浓度与血浆中SOD活性呈正相关,LDH活性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药动学 药效学 抗脑缺血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