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丧钟为谁而鸣》管窥海明威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被引量:27
1
作者 戴桂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通过描写主人公乔丹在认知自然、融入爱情、感悟亲情的过程中努力达到一种自然与人、男人与女人、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向我们阐示,要认识自己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认识自己与他人的互蕴共荣的命运,需要打破... 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通过描写主人公乔丹在认知自然、融入爱情、感悟亲情的过程中努力达到一种自然与人、男人与女人、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向我们阐示,要认识自己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认识自己与他人的互蕴共荣的命运,需要打破人类中心的意识,克服统治和支配的傲慢感觉,懂得相互依存和关爱的伦理,培养“爱的感觉”,这样才能改变人类征服自然的态度,消除性别偏见、种族歧视、阶级压迫和民族统治。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探讨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旨在阐明海明威是一个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钟为谁而鸣》 海明威 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文学评论 生态批评 美国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非后现代性——《五号屠场》非后现代性解读 被引量:6
2
作者 戴桂玉 李智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6-30,共5页
美国著名后现代派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运用元叙事、拼贴、漫画式人物、黑色幽默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手法,把现实与虚幻结合起来,构筑多元、开放式结构,同时又在解构与结构的并存中建构中心、意义和主题,消解了后现代主... 美国著名后现代派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运用元叙事、拼贴、漫画式人物、黑色幽默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手法,把现实与虚幻结合起来,构筑多元、开放式结构,同时又在解构与结构的并存中建构中心、意义和主题,消解了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和“内在性”的典型特征,使作品呈现出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非后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号屠场》 后现代主义手法 非后现代性
下载PDF
无意识欲望;梦;幻想;隐喻;转喻滑变;能指;所指 被引量:10
3
作者 戴桂玉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3,共3页
人们在欣赏和评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往往忽略了故事中多次描写的老渔夫桑提亚哥的睡梦和幻想。本文主要运用拉康的符号心理学的理论来探讨桑提亚哥的梦和幻想的隐喻和转喻滑变,旨在阐明桑提亚哥的睡梦和无意识的幻想体现了老人... 人们在欣赏和评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往往忽略了故事中多次描写的老渔夫桑提亚哥的睡梦和幻想。本文主要运用拉康的符号心理学的理论来探讨桑提亚哥的梦和幻想的隐喻和转喻滑变,旨在阐明桑提亚哥的睡梦和无意识的幻想体现了老人自身无意识的欲望——想当冠军渔民,但老人的欲望和他体现的价值也正是海明威本人无意识的欲望和所追求的价值的替换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识欲望 幻想 隐喻 转喻滑变 能指 所指
下载PDF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老人与海》 被引量:32
4
作者 戴桂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52,共5页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通过描写老渔夫圣地亚哥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与大海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了深刻生态主义的思想,即人只不过是生物圈中一分子,他与万物休戚相关,相互依存,因此人类要懂得爱护自然,敬畏生命,努力维护人类生存所系的生...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通过描写老渔夫圣地亚哥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与大海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了深刻生态主义的思想,即人只不过是生物圈中一分子,他与万物休戚相关,相互依存,因此人类要懂得爱护自然,敬畏生命,努力维护人类生存所系的生态系统,绝不能物欲膨胀,滥耗资源,更不能用征服自然的方式来张扬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生物圈 生态系统
下载PDF
生态女性主义:超越后现代主义 被引量:16
5
作者 戴桂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21,共6页
生态女性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个新流派,在很多方面受益于后现代主义思想和理论,但它在发挥能动性、采取积极的行动主义、主张生态多元和文化多元、以及展望未来等方面,已超越后现代主义的本质主义、精神与自然的异化、虚无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个新流派,在很多方面受益于后现代主义思想和理论,但它在发挥能动性、采取积极的行动主义、主张生态多元和文化多元、以及展望未来等方面,已超越后现代主义的本质主义、精神与自然的异化、虚无主义的否定批评和二元对立的机械主义分析。从生态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及其在理论和文学批评上对后现代主义的超越,来探讨生态女性主义的政治目的、理论主张、行动依据和文学批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后现代主义 否定批评 能动力量
下载PDF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主体身份建构理论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戴桂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4-158,共5页
生态女性主义身份建构理论不主张把妇女和自然看作同类的和延续性的整体而抹杀差异,也不主张人类与自然的异化和对自然的统治。在批判性重构女性—自然和人类—自然的关系中,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家努力发掘相互性自我中存在的理性,这种理... 生态女性主义身份建构理论不主张把妇女和自然看作同类的和延续性的整体而抹杀差异,也不主张人类与自然的异化和对自然的统治。在批判性重构女性—自然和人类—自然的关系中,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家努力发掘相互性自我中存在的理性,这种理性能够珍视世界上不同文化和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与世界上其他生命和存在一起参加到共同生活的对话中来。由于生态女性主义能够跨越其理论疆界,吸纳其他理论的精华,因此在身份理论建构中能摆脱本质主义和二元对立的羁绊,为我们提供一种打破和质疑统治意识形态话语的人类身份和人类与非人类自然关系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自然联系 人类-自然联系 主体身份建构 相互性自我 对话
下载PDF
从文化学派角度看女性主义翻译主体性 被引量:6
7
作者 戴桂玉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女性主义翻译关注语言中的性别问题,突出译者的性别政治立场,强调译者的文化态度和文化语境对文本阐释和翻译策略的影响,利用翻译作为文化干预的手段,使翻译文学参与译入语文化的建构,因而突显了译者对文本进行干预和操纵的主体性。女... 女性主义翻译关注语言中的性别问题,突出译者的性别政治立场,强调译者的文化态度和文化语境对文本阐释和翻译策略的影响,利用翻译作为文化干预的手段,使翻译文学参与译入语文化的建构,因而突显了译者对文本进行干预和操纵的主体性。女性主义翻译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文化学派关于翻译“就是改写,也就是操纵”,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是文化干预的一种手段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学派 女性主义翻译主体性 社会性别 文化干预 翻译策略
下载PDF
从新视角再看海明威——《伊甸园》中的新女性形象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戴桂玉 《外国语文》 1999年第1期36-39,共4页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剖析《伊甸园》中女主角凯赛琳的模式建构,皆在阐明凯赛琳是一个具有新颖独特思想、反叛精神、不随流俗和勇于创造的新女性。
关键词 社会性别角色 性颠倒游戏 权力与话语 女性创作三步曲
下载PDF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垃圾元素的文学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戴桂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仅在表现形式上而且在文本内容方面都反映了"后现代垃圾现象",体现了垃圾(非创造性)元素的价值;一方面,小说中一些看似毫无意义的"垃圾"语言或内容却是符号系统、文化价值和文本意义的构成要素...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仅在表现形式上而且在文本内容方面都反映了"后现代垃圾现象",体现了垃圾(非创造性)元素的价值;一方面,小说中一些看似毫无意义的"垃圾"语言或内容却是符号系统、文化价值和文本意义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小说文本中垃圾的频繁呈现,虽然标志着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合理以及生态环境、人际关系、人的主体性、语言和生活本身的迅速沦丧,却匪夷所思地成为摧毁等级社会结构的战略手段。本文在分析一系列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基础上揭示语言、意识形态和垃圾元素之间的关系,阐明垃圾元素是后现代主义文学风格、语言实践和文本内容的构成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 语言垃圾 生态环境 经济制度 消费主义
下载PDF
英语广告修辞及其汉译 被引量:9
10
作者 戴桂玉 《湘南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71-74,86,共5页
英语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十多种,能产生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引人注目的广告效力和"媚"力,增强广告的鼓动性和说明性。在广告翻译中,译者有双重任务:一是要对原语语言的常规很熟悉,能有慧眼在原作中识别各种修辞手法;二是... 英语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十多种,能产生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引人注目的广告效力和"媚"力,增强广告的鼓动性和说明性。在广告翻译中,译者有双重任务:一是要对原语语言的常规很熟悉,能有慧眼在原作中识别各种修辞手法;二是要对自己语言的各种表达方式有充分的掌握,有本领在自己的译文里再现原语修辞所具有的广告效力,从而达到宣传、推销商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广告 修辞手法 汉译 语言变体 原语语言 表达方式 明喻 暗喻 双关 排比 对偶 夸张
下载PDF
关联理论与英语谚语汉译——认知语境对英谚汉译的制约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戴桂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55-58,共4页
本文采用关联理论在词汇、句法和话语三个层面上探讨认知语境对英谚汉译的制约作用,旨在阐明英谚汉译既是一种"明示-推理"的动态认知活动,又是一种依靠语境建构相关话语信息的求解过程,受到译者的情景知识、语言上下文知识和... 本文采用关联理论在词汇、句法和话语三个层面上探讨认知语境对英谚汉译的制约作用,旨在阐明英谚汉译既是一种"明示-推理"的动态认知活动,又是一种依靠语境建构相关话语信息的求解过程,受到译者的情景知识、语言上下文知识和背景知识及百科知识所建构的认知语境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认知语境 英谚汉译 制约
下载PDF
人与动物之主体间性建构——海明威作品之生态解读 被引量:2
12
作者 戴桂玉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2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海明威在其作品中常常通过艺术中的角色塑造或叙述模式变化把动物或非人类事物人格化,让其以说话主体形式向我们展示其内在声音或含义及其品性,或者在情感认同和生命认同中来建构人与动物之主体间性关系。本文通过分析海明威的作品来阐... 海明威在其作品中常常通过艺术中的角色塑造或叙述模式变化把动物或非人类事物人格化,让其以说话主体形式向我们展示其内在声音或含义及其品性,或者在情感认同和生命认同中来建构人与动物之主体间性关系。本文通过分析海明威的作品来阐明,叙述视角变化、情感认同和生命认同有助于人与动物之主体间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人与动物 交互作用
下载PDF
《伊甸园》:海明威复杂性属观之写照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桂玉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09年第2期277-285,共9页
海明威在死后出版的小说《伊甸园》中,通过描写男主人公大卫·伯恩与妻子凯瑟琳和妻友玛丽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反映出同性恋、非传统性行为和雌雄同体的主题,其目的在于打破传统的社会性别约束,向传统男子汉行为提出质疑,但与此... 海明威在死后出版的小说《伊甸园》中,通过描写男主人公大卫·伯恩与妻子凯瑟琳和妻友玛丽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反映出同性恋、非传统性行为和雌雄同体的主题,其目的在于打破传统的社会性别约束,向传统男子汉行为提出质疑,但与此同时他又力图拯救男性身份,努力完善传统性别角色。因此该小说较全面地体现了作者复杂的性属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角色 性别身份 雌雄同体
下载PDF
埃利森的《赌博游戏之王》与反讽文学模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戴桂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69-72,共4页
本文应用原型批评的方法来探讨埃利森的《赌博游戏之王》中人物、意象和情节与弗雷泽的《金枝》传说中人物、意象和情节的对位和置换变形。通过对《赌博游戏之王》中反讽文学模式的探讨,我们力图发现故事中荒诞场面和反讽结局的描写所... 本文应用原型批评的方法来探讨埃利森的《赌博游戏之王》中人物、意象和情节与弗雷泽的《金枝》传说中人物、意象和情节的对位和置换变形。通过对《赌博游戏之王》中反讽文学模式的探讨,我们力图发现故事中荒诞场面和反讽结局的描写所揭示的西方“现代人”具有的共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利森 《赌博游戏之王》 反讽文学模式 原型批评 原始意象 美国 短篇小说
下载PDF
美国后现代小说中垃圾现象的生态反讽 被引量:1
15
作者 戴桂玉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6年第1期191-201,共11页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把垃圾现象纳入文学作品中,去触及和批判不合理的经济制度所导致的严重生态和社会问题。他们赋予"垃圾现象"戏谑嘲讽的品性:通过大量垃圾元素的呈现来反讽对自然的纯洁性和有机整体性的假想,讽刺经济理性主义所...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把垃圾现象纳入文学作品中,去触及和批判不合理的经济制度所导致的严重生态和社会问题。他们赋予"垃圾现象"戏谑嘲讽的品性:通过大量垃圾元素的呈现来反讽对自然的纯洁性和有机整体性的假想,讽刺经济理性主义所造成的文化泡沫、技术污染和生态掠夺,嘲讽肆意挥霍的商品经济秩序所导致的阶级矛盾、贫富悬殊和主体性沦丧。与此同时,他们还赋予"垃圾现象"救赎的品质:大量垃圾废物的呈现成为摧毁等级社会结构的战略手段,因为它激发读者对生态困境的深刻反思和觉醒并付之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现象 生态反讽 经济制度
下载PDF
女性双性特质对女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启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桂玉 《湘南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01-104,121,共5页
运用性别理论和社会领导分类理论,对中国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倾向,社会对于女性领导力的普遍认知,女性成为领导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女性在领导力方面的潜质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以期对女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带来启示。
关键词 女性领导力 双性特质 女性教育
下载PDF
流动的身份:奇卡纳作家安扎尔朵疾病身体空间叙事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桂玉 崔山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7期107-110,共4页
奇卡纳作家安扎尔朵在其散文、随笔、诗歌和自传中构建了疾病身体空间叙事。她从“新美斯媞莎”混血意识出发,用疾病身体空间叙事来凸显文化混杂语境下的审美表达和女性文学经验,以疾病这一流动的物质为载体来呈现奇卡纳群体文化身份、... 奇卡纳作家安扎尔朵在其散文、随笔、诗歌和自传中构建了疾病身体空间叙事。她从“新美斯媞莎”混血意识出发,用疾病身体空间叙事来凸显文化混杂语境下的审美表达和女性文学经验,以疾病这一流动的物质为载体来呈现奇卡纳群体文化身份、族裔身份和阶级身份的流动,反映了奇卡纳群体由疾病身体体验衍生出的后现代新身份政治诉求,即主张边缘文化、混血意识和流动身份,扩展了奇卡纳女性主义身份政治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卡纳 身份流动 疾病身体空间叙事
下载PDF
海明威与社会性别 被引量:3
18
作者 戴桂玉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65-68,共4页
海明威身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 ,他所处的时代、他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的婚姻都影响和形成了他复杂的性别观 ,而他的性别观又在他刻画的女性人物身上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在其小说中表现社会性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海明威向人... 海明威身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 ,他所处的时代、他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的婚姻都影响和形成了他复杂的性别观 ,而他的性别观又在他刻画的女性人物身上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在其小说中表现社会性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海明威向人们引荐了一条解决社会性别问题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现代文学研究 性别角色 性属关系 新女权主义 后结构主义 海明威 性别观 社会性别
下载PDF
弗兰西斯·麦康伯是“自杀”还是他杀? 被引量:1
19
作者 戴桂玉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68-70,共3页
海明威在小说中时常表现男性的力量和女性的温柔,并对强悍的女性表现出一种厌女情绪,但他并不是一个固守社会性别成规,强力主张男子气概,对社会性别问题麻木不仁的作家.在短篇小说<弗兰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中,海明威... 海明威在小说中时常表现男性的力量和女性的温柔,并对强悍的女性表现出一种厌女情绪,但他并不是一个固守社会性别成规,强力主张男子气概,对社会性别问题麻木不仁的作家.在短篇小说<弗兰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中,海明威通过描写男女人物性别角色的颠倒,向人们揭示,女性的强悍是由男性的被动所致,而女性的控制又是导致男性刻意地表现男子气的原因.在海明威看来,强迫的男子气概是违背常理的,最终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现代文学 海明威 小说 麦康伯 死因 人物形象 性别角色
下载PDF
《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叛离的母亲形象
20
作者 戴桂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46-47,共2页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王后背离"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的忠孝礼仪,犯下乱伦谋反的"叛天之罪",但她张扬自我,敢爱敢恨,努力为命运抗争。王后所体现的这种鲜活叛逆的母亲形象解构和消融了传统"...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王后背离"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的忠孝礼仪,犯下乱伦谋反的"叛天之罪",但她张扬自我,敢爱敢恨,努力为命运抗争。王后所体现的这种鲜活叛逆的母亲形象解构和消融了传统"母亲神话"的虚伪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神话 父权 叛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