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丧钟为谁而鸣》管窥海明威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
戴桂玉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7
|
|
2
|
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非后现代性——《五号屠场》非后现代性解读 |
戴桂玉
李智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6
|
|
3
|
无意识欲望;梦;幻想;隐喻;转喻滑变;能指;所指 |
戴桂玉
|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4
|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老人与海》 |
戴桂玉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32
|
|
5
|
生态女性主义:超越后现代主义 |
戴桂玉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16
|
|
6
|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主体身份建构理论研究 |
戴桂玉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7
|
从文化学派角度看女性主义翻译主体性 |
戴桂玉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07 |
6
|
|
8
|
从新视角再看海明威——《伊甸园》中的新女性形象分析 |
戴桂玉
|
《外国语文》
|
1999 |
7
|
|
9
|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垃圾元素的文学价值 |
戴桂玉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0
|
英语广告修辞及其汉译 |
戴桂玉
|
《湘南学院学报》
|
2004 |
9
|
|
11
|
关联理论与英语谚语汉译——认知语境对英谚汉译的制约作用 |
戴桂玉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08 |
4
|
|
12
|
人与动物之主体间性建构——海明威作品之生态解读 |
戴桂玉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
2012 |
2
|
|
13
|
《伊甸园》:海明威复杂性属观之写照 |
戴桂玉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
2009 |
2
|
|
14
|
埃利森的《赌博游戏之王》与反讽文学模式 |
戴桂玉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03 |
1
|
|
15
|
美国后现代小说中垃圾现象的生态反讽 |
戴桂玉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
2016 |
1
|
|
16
|
女性双性特质对女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启示 |
戴桂玉
|
《湘南学院学报》
|
2017 |
2
|
|
17
|
流动的身份:奇卡纳作家安扎尔朵疾病身体空间叙事 |
戴桂玉
崔山濛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8
|
海明威与社会性别 |
戴桂玉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3
|
|
19
|
弗兰西斯·麦康伯是“自杀”还是他杀? |
戴桂玉
|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1 |
1
|
|
20
|
《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叛离的母亲形象 |
戴桂玉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