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桂枝汤治疗新冠肺炎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成分和分子靶点 被引量:6
1
作者 戴梦璘 蒋槺 +1 位作者 龚小红 张勤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0-296,共7页
目的探究桂枝汤治疗COVID-19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成分和分子靶点。方法从TCMSP、GeneCards数据库中筛选与桂枝汤、变应性鼻炎、COVID-19相关的潜在靶点。通过Draw Venn Diagram网站、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得到药物和疾病的共有... 目的探究桂枝汤治疗COVID-19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成分和分子靶点。方法从TCMSP、GeneCards数据库中筛选与桂枝汤、变应性鼻炎、COVID-19相关的潜在靶点。通过Draw Venn Diagram网站、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得到药物和疾病的共有靶点,生成PPI网络及“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根据度值筛选核心靶点及关键成分。运用Metascape、KEGG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证实核心靶点与关键成分之间的亲和力。结果共筛选出127个桂枝汤的有效成分,其中有108个成分可与52个共有靶点结合并发挥治疗作用。共有靶点主要富集在1523个GO条目及145条KEGG通路中。分子对接证实核心靶点能自发地与关键成分结合。结论桂枝汤主要通过黄酮类、植物甾醇类、酚类等活性成分与共有靶点(IL-6、TNF、MAPK3等)的结合,来参与病毒、免疫、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和生物细胞过程的调节,最终达到治疗COVID-19与变应性鼻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变应性鼻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从“感觉神经肽P物质-肥大细胞”联动变化探究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洋 曹文灿 +4 位作者 蒋明君 戴梦璘 蒋糠 蒋路云 李昕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揭示神经肽P物质(SP)与肥大细胞(MC)的联动变化关系,阐释穴位埋线调节变应性鼻炎(AR)神经源性炎症的机制。方法选取小鼠肥大细胞P815(MCp815)行体外培养,采用SP进行浓度升阶梯干预,初始质量浓度选取0.1 nmol/L,以3为基准倍数,... 目的探讨揭示神经肽P物质(SP)与肥大细胞(MC)的联动变化关系,阐释穴位埋线调节变应性鼻炎(AR)神经源性炎症的机制。方法选取小鼠肥大细胞P815(MCp815)行体外培养,采用SP进行浓度升阶梯干预,初始质量浓度选取0.1 nmol/L,以3为基准倍数,逐渐升高干预质量浓度即0.3、0.9、1968.3 nmol/L。每种干预质量浓度同时设置3个培养基,采用CCK-8法检测MCp815增殖倍数,计算3个培养基的增殖倍数均值。结果SP干预质量浓度与MCp815增殖倍数呈正相关,即SP质量浓度越高,MCp815增殖倍数均值越大,且在低倍质量浓度(0.1、0.3、0.9 nmol/L)时增殖速度最快,进入2.7 nmol/L质量浓度后曲线上升率变缓;高倍质量浓度虽也呈现上升态势,但从218.7 nmol/L开始,曲线逐渐进入平台期,656.1 nmol/L达到增殖巅峰,即使质量浓度再次增加,增殖倍数也不会随之变大。结论SP可以促进MCp815增殖,二者为正相关关系,但在SP质量浓度达到656.1 nmol/L时,达到平台期。研究进一步表明穴位埋线可通过抑制SP进一步下调MC的增殖,从而减轻鼻腔黏膜炎性反应,最终实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肥大细胞 感觉神经肽 P物质
下载PDF
吴氏扶阳流派诊治鼻病学术思想浅谈 被引量:1
3
作者 施志强 戴梦璘 +3 位作者 殷洁 王艺 周家璇 吴生元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3期31-32,共2页
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网、维普网等数据库检索及手工查询等方法收集吴氏扶阳流派相关文献、著作等,从中筛选吴氏扶阳流派学术思想在鼻部疾病的运用相关文献,总结、提炼吴氏扶阳流派学术思想诊治鼻病的相关理论,为临床诊疗鼻病提供... 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网、维普网等数据库检索及手工查询等方法收集吴氏扶阳流派相关文献、著作等,从中筛选吴氏扶阳流派学术思想在鼻部疾病的运用相关文献,总结、提炼吴氏扶阳流派学术思想诊治鼻病的相关理论,为临床诊疗鼻病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阳学术思想 鼻病 吴佩衡
下载PDF
DC在变应性鼻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戴梦璘 李昕蓉 +2 位作者 刘洋 傅勤为 张勤修 《现代免疫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4-438,共5页
作为人体内最重要的APC,DC是变应性鼻炎免疫应答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围绕DC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发展迅速。DC是连接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它与多种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T细胞和B细胞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变... 作为人体内最重要的APC,DC是变应性鼻炎免疫应答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围绕DC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发展迅速。DC是连接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它与多种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T细胞和B细胞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变应性鼻炎的免疫应答。该文就DC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它与多种免疫分子对变应性鼻炎的影响,它在鼻黏膜中对变应性鼻炎的调节作用,及与它相关的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等方面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变应性鼻炎
原文传递
吴氏扶阳方治疗阳虚型变应性鼻炎2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戴梦璘 殷洁 +6 位作者 王艺 刘源 周家璇 吴生元 黄春江 刘涛 施志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58-861,共4页
目的观察吴氏扶阳方治疗阳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阳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吴氏扶阳方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予金匮肾气丸治疗,每次1丸,每日两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吴氏扶阳方治疗阳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阳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吴氏扶阳方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予金匮肾气丸治疗,每次1丸,每日两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检测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结果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29例中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 66%;对照组28例中分别为7例、12例、9例,总有效率为67. 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对照组治疗后鼻塞、流涕、鼻痒、喷嚏、自汗、鼻黏膜积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畏寒、乏力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流涕、喷嚏积分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鼻涕中嗜酸性粒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 <0. 05))。结论吴氏扶阳方治疗阳虚型变应性鼻炎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鼻涕中嗜酸性粒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氏扶阳方 鼻鼽 变应性鼻炎 阳虚型 嗜酸性粒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