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举文学与主体性的制造:八股文里瞥见的“吾”和“自己”
1
作者 戴沙迪 《教育与考试》 2016年第2期44-47,96,共5页
本文重审科举制度与文学主体性在明末清初的复杂关系。制艺虽然通常被认为缺乏创作力,八股文里复制与个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微妙的多层认同结构。从形式角度来看,"吾"、"我"、"自己"之类代词的用法都暗... 本文重审科举制度与文学主体性在明末清初的复杂关系。制艺虽然通常被认为缺乏创作力,八股文里复制与个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微妙的多层认同结构。从形式角度来看,"吾"、"我"、"自己"之类代词的用法都暗示着晚明文学个性创造的重要前提。在匿名评价制度下,意识形态复制功能还有反面:审美性的区分。个人独特性的概念是科举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与信条。因此,科举制度成为独特的文化空间,促使文人充分地考虑作者权力、创造力问题。晚明文学里的"个性"不是自然而然生出来的,而是一种文化制造品,被利用最先进"文学技术"——包括八股文的多层性认同结构——的作者创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科举 文学主体性 认同结构
下载PDF
建构上海·日刊一页——世纪之交报章小说的美学原理
2
作者 戴沙迪 郭冰茹 《东吴学术》 2012年第5期139-146,共8页
在晚清的最后二十年,报刊连载成为中国小说最主要的发表形式,就像半个多世纪前的欧洲和日本。在一九〇〇年代早期,无论是作为报纸专题每日印行、文学副刊每周刊行,还是小说期刊每月发行,这段时间的白话小说总是一段一段地发表,就像巴尔... 在晚清的最后二十年,报刊连载成为中国小说最主要的发表形式,就像半个多世纪前的欧洲和日本。在一九〇〇年代早期,无论是作为报纸专题每日印行、文学副刊每周刊行,还是小说期刊每月发行,这段时间的白话小说总是一段一段地发表,就像巴尔扎克、狄更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 美学原理 上海 文学副刊 小说期刊 白话小说 巴尔扎克 狄更斯
原文传递
尼克拉斯·米尔佐伊夫编:《视觉文化读本》
3
作者 戴沙迪 朱振宇 《中国学术》 2001年第4期374-376,共3页
“视觉文化”是什么?有理由认为,一本以“视觉文化”为题目的书,会在开篇对这个领域作出一个直接而综合的定义。不过,这本书的导论没有这样做:编者仅仅告诉我们“这是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新方法,虽然颇有争议,但很时髦。它随着文化... “视觉文化”是什么?有理由认为,一本以“视觉文化”为题目的书,会在开篇对这个领域作出一个直接而综合的定义。不过,这本书的导论没有这样做:编者仅仅告诉我们“这是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新方法,虽然颇有争议,但很时髦。它随着文化研究,酷儿理论及非裔北美研究等领域的进步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编者 读本 题目 文化研究 跨学科研究 综合 导论 直接 领域
原文传递
德里达:《他者的单一语言论,或起源的添头音》
4
作者 戴沙迪 庞冠群 《中国学术》 2000年第1期256-258,共3页
雅克·德里达早期著作的读者都知道,他的论证经常通过运用大量的典故与诗意的语言变得极其晦涩。这本篇幅相对不大的书也毫不例外。此书是由1992年召开的“法国之外的法语文学与文化”的会议上的口头演讲精心加工、补充而成的。本... 雅克·德里达早期著作的读者都知道,他的论证经常通过运用大量的典故与诗意的语言变得极其晦涩。这本篇幅相对不大的书也毫不例外。此书是由1992年召开的“法国之外的法语文学与文化”的会议上的口头演讲精心加工、补充而成的。本书关注的焦点是语言的本质以及人与语言的一般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语文学 晦涩 雅克·德里达 他者 语言论 诗意 相对 读者 篇幅 焦点
原文传递
斯皮瓦克:《后殖民理性批判:通向正在消失的现在的历史》
5
作者 戴沙迪 谢华育 《中国学术》 2000年第1期253-256,共4页
在斯皮瓦克最新的著作中,她将自己的批评视角转向了90年代的全球化、后殖民和跨文化研究。相应于已成为制度的规范化知识结构,她的批评可分成四部分:哲学(对康德、黑格尔以及马克思的阅读);文学(重读吉普林、雪莱、柯依茨[Coetzee]... 在斯皮瓦克最新的著作中,她将自己的批评视角转向了90年代的全球化、后殖民和跨文化研究。相应于已成为制度的规范化知识结构,她的批评可分成四部分:哲学(对康德、黑格尔以及马克思的阅读);文学(重读吉普林、雪莱、柯依茨[Coetzee]、以及其他作家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 雪莱 重读 文学 作家 批评视角 四部 康德 黑格尔 理性批判
原文传递
斯坦利·费什:《原则的麻烦》
6
作者 戴沙迪 《中国学术》 2002年第1期303-306,共4页
关键词 书评 弥尔顿 言论自由 权力 自由主义 斯坦利·费什 《原则的麻烦》
原文传递
大卫·载姆劳什:《何谓世界文学?》
7
作者 戴沙迪 彭姗姗 《中国学术》 2003年第4期294-296,共3页
何谓世界文学?首先碰到的难题是:即使我们将“世界文学”的范畴加以限定,即只包括那些广泛流传在其本源文化以外的作品,所得到的文本群也不光是难以数计,而且几乎是难以想象的种类繁多。在这个范畴内,我们可能提出什么主张,使其... 何谓世界文学?首先碰到的难题是:即使我们将“世界文学”的范畴加以限定,即只包括那些广泛流传在其本源文化以外的作品,所得到的文本群也不光是难以数计,而且几乎是难以想象的种类繁多。在这个范畴内,我们可能提出什么主张,使其适用于所有文本,或者说大多数的文本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 “世界文学” 源文化 文本 范畴
原文传递
皮埃尔·布迪厄:《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
8
作者 戴沙迪 张慧文 《中国学术》 2002年第4期268-273,共6页
关键词 皮埃尔·布迪厄 《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 艺术 文学场 书评
原文传递
梅·约瑟夫:《漂流的身份:公民权的实践》
9
作者 戴沙迪 徐兰君 《中国学术》 2001年第1期313-315,共3页
《漂流的身份》一书,代表着对民族主义和现代民族国家之形成过程进行批判性反思的一个最新转向。与从国家的本体论地位或对民族精神性质的思考等这样抽象的问题出发不同,约瑟夫从实际情况出发,把注意焦点主要集中于公民权是通过哪些... 《漂流的身份》一书,代表着对民族主义和现代民族国家之形成过程进行批判性反思的一个最新转向。与从国家的本体论地位或对民族精神性质的思考等这样抽象的问题出发不同,约瑟夫从实际情况出发,把注意焦点主要集中于公民权是通过哪些实践被建构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约瑟夫 《漂流的身份:公民权的实践》 书评 民族主义 现代民族国家
原文传递
米歇尔·霍克斯编:《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学场》
10
作者 MichelHockx 戴沙迪 张慧文 《中国学术》 2000年第3期302-304,共3页
一批来自欧洲、中国和美国的学者通过本书表达了一种共同的学术意向:在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时尝试运用皮埃尔·布迪厄关于文学生产的理论方法,以期对这一课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编者米歇尔·霍克斯(Michel Hockx... 一批来自欧洲、中国和美国的学者通过本书表达了一种共同的学术意向:在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时尝试运用皮埃尔·布迪厄关于文学生产的理论方法,以期对这一课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编者米歇尔·霍克斯(Michel Hockx)在引言中对布迪厄的文学场概念作了直观概要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者 布迪厄 课题 引言 尝试 学术 学者 文学场 文学生产 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