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乌鲁木齐酒店名称的词汇和语音修辞分析
1
作者 戴泽辉 《大陆桥视野》 2012年第20期53-54,共2页
本文以搜集到的216个乌鲁木齐的酒店名称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与图表相结合、分析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从词汇和语音修辞的角度对其进行描写和解释。
关键词 乌鲁木齐酒店名称 词汇 语音修辞分析
下载PDF
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的交联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晓冰 周建业 +2 位作者 王德 戴泽辉 郭宝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3-741,共9页
为从化学角度探索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的交联机制,使用5种含有单宁酸不同特征基团的模式分子,分别对戊二醛固定后的牛颈静脉带瓣血管进行交联处理。体内实验采用20只SD大鼠皮下植入处理后的带瓣血管,21和60 d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抗钙化... 为从化学角度探索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的交联机制,使用5种含有单宁酸不同特征基团的模式分子,分别对戊二醛固定后的牛颈静脉带瓣血管进行交联处理。体内实验采用20只SD大鼠皮下植入处理后的带瓣血管,21和60 d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抗钙化效果,用Masson和EVG染色测定交联程度。体外采用热稳定性和酶解实验检测交联程度,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带瓣血管化学结构的变化,推测单宁酸与带瓣血管交联作用的类型;进一步在确定交联类型的体系中加入系列浓度梯度(0.1、0.3、0.5、1 M)的尿素,对交联类型使用同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含多酚羟基的单宁酸组带瓣血管交联程度最高,21和60 d钙含量分别为2.25、8.26 mg/g,抗钙化能力最优(P<0.0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中,单宁酸组带瓣血管有氢键生成。浓度梯度尿素实验表明,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组织交联程度下降(P<0.05),60 d时单宁酸组钙含量为8.10 mg/g,远低于加入0.1 M尿素组的16.83 mg/g和0.5 M尿素组的50.76 mg/g(P<0.001)。研究表明,单宁酸对牛颈静脉带瓣血管的交联作用是由其所含的多酚羟基与组织中蛋白质基团间通过氢键而产生的,为进一步优化单宁酸抗钙化处理流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颈静脉 单宁酸 交联 氢键 钙化
下载PDF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芳 戴泽辉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4-65,共2页
预科汉语写作教学是教师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汉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活动。汉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依赖写作的训练,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指导和培养。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预科汉语写作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沉淀剂对聚乙烯表面涂覆聚偏氟乙烯锂离子电池隔膜结构及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戴泽辉 刘宏宇 +2 位作者 高阳 徐军 郭宝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99-1306,共8页
为了降低目前商用聚乙烯锂离子电池隔膜在闭孔温度下的热收缩比率、同时提高复合隔膜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浸没沉淀法在聚乙烯(PE)隔膜两侧涂覆聚偏氟乙烯-共-六氟丙烯(PVDF-HFP)微孔涂层.通过改变强沉淀剂和弱沉淀剂的比例,研究混合沉淀... 为了降低目前商用聚乙烯锂离子电池隔膜在闭孔温度下的热收缩比率、同时提高复合隔膜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浸没沉淀法在聚乙烯(PE)隔膜两侧涂覆聚偏氟乙烯-共-六氟丙烯(PVDF-HFP)微孔涂层.通过改变强沉淀剂和弱沉淀剂的比例,研究混合沉淀剂与溶剂的溶度参数差异(Δδ)对于微孔涂层结构的影响.随着Δδ逐渐增加,固-液相分离产生的微孔结构逐渐扩展,涂层由致密表面结构向球状颗粒聚集的微孔结构转变.微孔涂层的结构对于复合隔膜的热收缩比率、电化学性能均有明显的影响.在沉淀剂中水含量40%、60%的条件下,成功地制备出了热收缩显著降低,电导率、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等电化学性能均有所提升的三层复合隔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孔隔膜 聚偏氟乙烯-共-六氟丙烯 热收缩 锂离子电池
原文传递
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胡畅 吴清玉 +3 位作者 郭宝华 戴泽辉 李雷 阮英茆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22-1825,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复合防粘连膜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本研究依据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规定的细胞毒性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和植入实验方法评价复合膜的生物相容性。结果(1)细胞毒性实验:不同...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复合防粘连膜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本研究依据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规定的细胞毒性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和植入实验方法评价复合膜的生物相容性。结果(1)细胞毒性实验:不同比例(100%、50%、25%、10%)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膜浸提液的平均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88.7%、91.5%、95.2%和96.8%,达到国颁标准对生物材料细胞毒性所限定的要求;(2)急性全身毒性实验:聚乙烯醇一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膜浸提液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实验动物的体重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皮内刺激实验:材料侧注射点的刺激反应不大于阴性对照侧的刺激反应,平均原发刺激指数为0.17,说明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膜无皮内刺激作用;(4)植入实验:皮下植入2周复合膜组周围组织炎性反应3例均为Ⅱ级,纤维囊腔形成Ⅱ级2例、Ⅲ级1例,4周复合膜组炎性反应Ⅰ级2例、Ⅱ级1例,纤维囊腔形成Ⅰ级2例、Ⅱ级1例,12周复合膜组炎性反应0级2例、Ⅰ级1例,纤维囊腔形成0级2例、Ⅰ级1例。符合生物材料组织相容性要求。结论聚乙烯醇一羧甲基纤维素复合防粘连膜的生物相容性良好,有望作为国产新型防粘连膜应用于心脏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 防粘连 聚乙烯醇 羧甲基纤维素 心脏手术
原文传递
一种有机酰腙类配体及其金属凝胶的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强璐 朱晶莹 +2 位作者 唐黎明 戴泽辉 陈凯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418,共5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带有长链烷基和配位基团的新型有机配体2-吡啶甲醛-4'-十二烷氧基苯甲酰腙(简称L),并采用核磁(1H-NMR)、红外(FTIR)、电喷雾质谱(ESI-MS)和元素分析确认其结构.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配体L可使溶剂凝胶化,并可与多... 设计合成了一种带有长链烷基和配位基团的新型有机配体2-吡啶甲醛-4'-十二烷氧基苯甲酰腙(简称L),并采用核磁(1H-NMR)、红外(FTIR)、电喷雾质谱(ESI-MS)和元素分析确认其结构.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配体L可使溶剂凝胶化,并可与多种金属离子(Co(Ⅱ),Ni(Ⅱ),Zn(Ⅱ)和Cu(Ⅱ)作用,形成金属凝胶.采用扫描电镜分析表明,L自身形成的凝胶及金属凝胶的微观形貌均为相互搭接的纤维状结构.采用紫外光谱分析表明在乙醇溶液中L分子形成了聚集体.采用平板流变仪分析表明引入金属离子可提高凝胶的强度.进一步合成了L与Cu(Ⅱ)的配合物,通过对比配合物与金属凝胶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证明金属凝胶中配体L与金属离子间形成了配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凝胶 配体 金属凝胶 配位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