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资源分布及其渔场环境特征
被引量:
20
1
作者
戴澍蔚
唐峰华
+3 位作者
樊伟
张衡
崔雪森
郭刚刚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2-382,共11页
根据2014~2015年两年收集的北太平洋公海围拖网作业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as,又称鲐鱼)生产月度数据,结合同期卫星遥感反演技术获取的海表温度(SST)、海水叶绿素a(Chl-a)浓度、海流等环境数据,运用渔获量重心法,地统计插值等方法,分...
根据2014~2015年两年收集的北太平洋公海围拖网作业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as,又称鲐鱼)生产月度数据,结合同期卫星遥感反演技术获取的海表温度(SST)、海水叶绿素a(Chl-a)浓度、海流等环境数据,运用渔获量重心法,地统计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公海鲐鱼的资源分布情况与渔获量重心的时空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鲐鱼渔场季节性差异明显,渔场重心集中分布在39°N^43°N、147°E^154°E范围内。两年渔场重心均呈现先向东北方向移动,自9月开始再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GAM模型显示,北太平洋鲐鱼渔场的最适海表温度范围是16~18℃,最适叶绿素a浓度范围是0.3~0.8 mg·m^(-3),空间上集中分布在40°N^41°N、148°E^151°E,海流对鲐鱼渔场形成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海洋环境
GAM模型
北太平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胃含物及其摄食等级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唐峰华
戴澍蔚
+2 位作者
樊伟
崔雪森
张衡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为了解我国公海灯光围网渔业开发现状及其主要渔获经济品种的基础生物学及其食性特征,根据2016年8-11月及2017年4-11月在西北太平洋公海生产船取样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基础生物学现场测定数据,对其食性特征、摄食等级、生态位...
为了解我国公海灯光围网渔业开发现状及其主要渔获经济品种的基础生物学及其食性特征,根据2016年8-11月及2017年4-11月在西北太平洋公海生产船取样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基础生物学现场测定数据,对其食性特征、摄食等级、生态位宽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日本鲭主要摄食虾类、鱼类和桡足类等9大类16小类饵料生物,其中,虾类是最重要的饵料种类,以磷虾类最多;鱼类以未定种鱼类和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为主,鱼类饵料的质量百分比(W)比虾类高,但数量比例(N)不及虾类一半。日本鲭在夏、秋季比冬、春季胃含物种类的丰富度、摄食等级相对更高,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叉长小于300 mm或体质量小于300 g的日本鲭摄食强度与胃饱满指数(P)无明显变化;叉长大于300 mm或体质量大于300 g时,摄食等级与胃饱满指数均随体长或体质量增大呈现增大趋势;叉长大于300 mm的日本鲭由于摄食更多大型饵料,生态位宽度比叉长小于300mm的日本鲭普遍低。结果为今后西北太平洋日本鲭渔业的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公海
日本鲭
胃含物
食性特征
摄食等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高产渔区年间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戴澍蔚
陈新军
+3 位作者
张衡
周为峰
徐良琦
肖卫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8,共9页
金枪鱼类是中西太平洋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种,其中鲣产量约占到总产量的50%。本研究利用1995-2010年16年的中西太平洋(20°S^20°N,120°E^155°W)鲣围网生产统计数据和Nio3.4海区(5°S^5°N,120°~170°...
金枪鱼类是中西太平洋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种,其中鲣产量约占到总产量的50%。本研究利用1995-2010年16年的中西太平洋(20°S^20°N,120°E^155°W)鲣围网生产统计数据和Nio3.4海区(5°S^5°N,120°~170°W)海表温度异常数据,对这16年鲣产量最高的十大渔区(5°×5°)进行时空格局分析,讨论渔场分布差异及CPUE与ENSO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6年间十大作业渔区主要分布在5°S^5°N、130°~175°E区域,这十大渔区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达47.5%,其中5°S^0°、155°~160°E,0°~5°N、130°~135°E,0°~5°N、135°~140°E及5°S^0°、160°~165°E等4个渔区产量占高产渔区产量的比重均超过10%,是中西太平洋重要的鲣产区。高产渔区的分布受海表温度影响较大,在厄尔尼诺时期,高产渔区分布明显偏东,主要分布在155°~180°E海域;在拉尼娜时期,高产渔区分布明显偏西,主要分布在130°~160°E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渔区
鲣
中西太平洋
厄尔尼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资源分布及其渔场环境特征
被引量:
20
1
作者
戴澍蔚
唐峰华
樊伟
张衡
崔雪森
郭刚刚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出处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2-382,共11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2016Z01-0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13B01)
文摘
根据2014~2015年两年收集的北太平洋公海围拖网作业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as,又称鲐鱼)生产月度数据,结合同期卫星遥感反演技术获取的海表温度(SST)、海水叶绿素a(Chl-a)浓度、海流等环境数据,运用渔获量重心法,地统计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公海鲐鱼的资源分布情况与渔获量重心的时空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鲐鱼渔场季节性差异明显,渔场重心集中分布在39°N^43°N、147°E^154°E范围内。两年渔场重心均呈现先向东北方向移动,自9月开始再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GAM模型显示,北太平洋鲐鱼渔场的最适海表温度范围是16~18℃,最适叶绿素a浓度范围是0.3~0.8 mg·m^(-3),空间上集中分布在40°N^41°N、148°E^151°E,海流对鲐鱼渔场形成尤为重要。
关键词
鲐鱼
海洋环境
GAM模型
北太平洋
Keywords
chub mackerel(Scomber japonicas)
marine environment
GAM model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分类号
S93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胃含物及其摄食等级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唐峰华
戴澍蔚
樊伟
崔雪森
张衡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基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项目(2018HY-XKQ0305)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6Z01-03)
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LOF2018-01)
文摘
为了解我国公海灯光围网渔业开发现状及其主要渔获经济品种的基础生物学及其食性特征,根据2016年8-11月及2017年4-11月在西北太平洋公海生产船取样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基础生物学现场测定数据,对其食性特征、摄食等级、生态位宽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日本鲭主要摄食虾类、鱼类和桡足类等9大类16小类饵料生物,其中,虾类是最重要的饵料种类,以磷虾类最多;鱼类以未定种鱼类和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为主,鱼类饵料的质量百分比(W)比虾类高,但数量比例(N)不及虾类一半。日本鲭在夏、秋季比冬、春季胃含物种类的丰富度、摄食等级相对更高,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叉长小于300 mm或体质量小于300 g的日本鲭摄食强度与胃饱满指数(P)无明显变化;叉长大于300 mm或体质量大于300 g时,摄食等级与胃饱满指数均随体长或体质量增大呈现增大趋势;叉长大于300 mm的日本鲭由于摄食更多大型饵料,生态位宽度比叉长小于300mm的日本鲭普遍低。结果为今后西北太平洋日本鲭渔业的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公海
日本鲭
胃含物
食性特征
摄食等级
Keywords
high seas in Northwest Pacific
Scomber japonicas
stomach contains
food characteristics
trophic level
分类号
S96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S93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高产渔区年间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戴澍蔚
陈新军
张衡
周为峰
徐良琦
肖卫平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水产集团总公司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8,共9页
基金
上海市科技创新计划(15DZ1202200)
海洋局公益性行业专项(20155014)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5M07)
文摘
金枪鱼类是中西太平洋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种,其中鲣产量约占到总产量的50%。本研究利用1995-2010年16年的中西太平洋(20°S^20°N,120°E^155°W)鲣围网生产统计数据和Nio3.4海区(5°S^5°N,120°~170°W)海表温度异常数据,对这16年鲣产量最高的十大渔区(5°×5°)进行时空格局分析,讨论渔场分布差异及CPUE与ENSO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6年间十大作业渔区主要分布在5°S^5°N、130°~175°E区域,这十大渔区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达47.5%,其中5°S^0°、155°~160°E,0°~5°N、130°~135°E,0°~5°N、135°~140°E及5°S^0°、160°~165°E等4个渔区产量占高产渔区产量的比重均超过10%,是中西太平洋重要的鲣产区。高产渔区的分布受海表温度影响较大,在厄尔尼诺时期,高产渔区分布明显偏东,主要分布在155°~180°E海域;在拉尼娜时期,高产渔区分布明显偏西,主要分布在130°~160°E海域。
关键词
高产渔区
鲣
中西太平洋
厄尔尼诺
Keywords
high yield fishing areas
skipjack
Western-Central Pacific
E1 Nino
分类号
S93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资源分布及其渔场环境特征
戴澍蔚
唐峰华
樊伟
张衡
崔雪森
郭刚刚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胃含物及其摄食等级研究
唐峰华
戴澍蔚
樊伟
崔雪森
张衡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高产渔区年间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戴澍蔚
陈新军
张衡
周为峰
徐良琦
肖卫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