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TK抑制剂、维奈克拉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姜睿 戴罗梦佳 +11 位作者 沙业钦 夏奕 缪祎 秦姝超 吴微 邱婧妍 秘红岭 王莉 范磊 徐卫 李建勇 朱华渊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7-250,共4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BTKi)、抗凋亡蛋白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Ven)等的临床应用,CLL治疗模式逐渐从以FCR(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BR(苯达莫司...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BTKi)、抗凋亡蛋白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Ven)等的临床应用,CLL治疗模式逐渐从以FCR(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BR(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苯丁酸氮芥联合CD20单抗为主的化学免疫治疗(CIT)向小分子靶向药物的持续治疗模式转变。持续性单药治疗模式下有限的缓解深度(特别是BTKi单药)、经济负担、患者依从性及耐药相关靶点基因突变等因素促使新药治疗时代的有限疗程疗法成为未来治疗的探索方向[1]。本研究分析报道我中心8例满足治疗指征的CLL/SLL一线接受BTKi、Ven联合利妥昔单抗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疗效及安全性 苯丁酸氮芥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治疗指征 患者依从性 单药治疗
原文传递
加速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2
作者 周子元 戴罗梦佳 +9 位作者 沙业钦 邱彤璐 秦姝超 缪祎 夏奕 吴微 唐翰宁 徐卫 李建勇 朱华渊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17-923,共7页
目的探索加速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LL)患者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诊断的13例aC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CLL患者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结果13例患者诊断aCL... 目的探索加速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LL)患者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诊断的13例aC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CLL患者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结果13例患者诊断aCLL时的中位年龄为54(35~72)岁。5例患者既往未治疗,8例患者接受以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为主的治疗出现疾病进展时通过病理确诊aCLL,6例存在大包块病灶(病灶最大径≥5 cm)。PET-CT显示病灶间及同一病灶内部代谢摄取存在异质性,其中代谢摄取最高处病灶的中位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6.96(2.51~11.90)。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无突变患者占76.9%(10/13),常见的遗传学及分子学异常包括+12(42.9%,3/7)、ATM突变(50%,6/12)、NOTCH1突变(50%,6/12)。12例患者接受后续治疗,总反应率为91.7%,完全缓解率为58.3%,5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其中2例患者发生Richter转化,伴KRAS突变的aCLL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缩短(7.0个月对26.3个月,P=0.015)。结论aCLL患者临床呈侵袭性,多合并预后不良因素(IGHV无突变、+12、ATM突变、NOTCH1突变等),临床怀疑疾病进展(特别是大包块病灶)且SUVmax≥5的患者在代谢摄取最高部位行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B细胞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分子生物学 预后
原文传递
我的家乡——水乡乌镇
3
作者 戴罗梦佳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2007年第12期8-8,共1页
我住在远近闻名的江南水乡古镇——乌镇。一听这个名字,你就一定知道我的家乡有许多河,河上有许多座桥。那一座座桥,形态各异。我们乌镇的大桥大多数是用石头建造的,有桥里桥、观音桥……还有一座桥的名字大家都叫不出来,可能是年代久... 我住在远近闻名的江南水乡古镇——乌镇。一听这个名字,你就一定知道我的家乡有许多河,河上有许多座桥。那一座座桥,形态各异。我们乌镇的大桥大多数是用石头建造的,有桥里桥、观音桥……还有一座桥的名字大家都叫不出来,可能是年代久远的缘故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镇 家乡 景区 江南水乡古镇 名字 宝塔 杭白菊 风铃 学校 银杏
原文传递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COVID-19的单中心报告
4
作者 路萧 高玲 +10 位作者 钱思褀 戴罗梦佳 周子元 邱彤璐 夏奕 缪祎 秦姝超 范磊 徐卫 李建勇 朱华渊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923-930,共8页
目的研究旨在了解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临床特征、感染风险、转归及疫苗接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就诊的328例首次确诊COVID-19的CLL... 目的研究旨在了解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临床特征、感染风险、转归及疫苗接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就诊的328例首次确诊COVID-19的CL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重/危重症COVID-19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60(24~87)岁,23.5%(77/328)的患者为重/危重症COVID-19。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67岁(OR=2.15,95%CI1.24~3.73,P=0.006)、合并糖尿病(OR=2.09,95%CI1.05~4.20,P=0.037)、慢性乙型肝炎(OR=2.91,95%CI1.30~6.51,P=0.010)、CLL进展状态(OR=3.79,95%CI1.57~9.15,P=0.003)和确诊COVID-19之前3个月内使用CD20单抗治疗(OR=2.79,95%CI1.35~5.77,P=0.006)是重/危重症COVID-19的危险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CLL进展状态(OR=2.98,95%CI1.10~8.10,P=0.033)是重/危重症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接受单药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可能使重/危重症COVID-19风险减低(OR=0.38,95%CI0.16~0.90,P=0.028)。对其中242例患者进一步随访至2023年10月,9.1%(22/242)患者在后续多次感染(≥3次),2.1%(5/242)患者持续感染。患者体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滴度在感染后3~4个月达峰值(中位值:3.511S/CO对1.047S/CO,P<0.05);免疫球蛋白IgA在COVID-19后逐渐降低,且在2~4周至低谷(中位值:0.30g/L对0.74g/L,P<0.05)。整体队列中COVID-19合并CLL病死率为2.7%(9/328),主要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结论CLL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率较低,重/危重症COVID-19比例高。CLL疾病进展是CLL患者发生重/危重症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3个月内CD20单抗治疗是加重COVID-19的危险因素,而持续的BTKi治疗可能减轻重/危重症COVID-19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B细胞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 布鲁顿酪氨酸酶抑制剂 CD20单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