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伞夫人”(Lady with Parasol/De Parasoldames)是荷兰画家普朗克(Cornelis Pronk)于1734年为荷兰东印度公司(VOC)设计的水彩瓷器图样,画面中心描绘了执阳伞的妇人与水禽相对而立的场景。荷兰东印度公司将这一瓷器图样发往亚洲进行...“阳伞夫人”(Lady with Parasol/De Parasoldames)是荷兰画家普朗克(Cornelis Pronk)于1734年为荷兰东印度公司(VOC)设计的水彩瓷器图样,画面中心描绘了执阳伞的妇人与水禽相对而立的场景。荷兰东印度公司将这一瓷器图样发往亚洲进行定制生产,希望顺应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时尚。中国、日本及至后来的欧洲都有生产相关瓷器。“阳伞夫人”瓷器图样是不同文化相遇的产物。作为一种“撑伞人物”图像,它体现了欧洲人对于异域格调的想象。然而,仅仅指出普朗克可能参考和挪用的视觉素材,恐怕只是一种表象解释。本文尝试回答普朗克“阳伞夫人”图像生成与再造的逻辑。具体来说,首先探究异域的“撑伞女子”形象,如何成为欧洲人表征异域风情的符号化形象;进而尝试回答普朗克的“阳伞夫人”图像及其他类似图样,如何因应当时语境而出现、流行。借此案例,思考跨文化图像传播的一种模式。展开更多
文摘“阳伞夫人”(Lady with Parasol/De Parasoldames)是荷兰画家普朗克(Cornelis Pronk)于1734年为荷兰东印度公司(VOC)设计的水彩瓷器图样,画面中心描绘了执阳伞的妇人与水禽相对而立的场景。荷兰东印度公司将这一瓷器图样发往亚洲进行定制生产,希望顺应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时尚。中国、日本及至后来的欧洲都有生产相关瓷器。“阳伞夫人”瓷器图样是不同文化相遇的产物。作为一种“撑伞人物”图像,它体现了欧洲人对于异域格调的想象。然而,仅仅指出普朗克可能参考和挪用的视觉素材,恐怕只是一种表象解释。本文尝试回答普朗克“阳伞夫人”图像生成与再造的逻辑。具体来说,首先探究异域的“撑伞女子”形象,如何成为欧洲人表征异域风情的符号化形象;进而尝试回答普朗克的“阳伞夫人”图像及其他类似图样,如何因应当时语境而出现、流行。借此案例,思考跨文化图像传播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