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IM的基坑工程参数化智能设计研究与实践
1
作者 戴金娥 王向兰 +2 位作者 侯博 张强 张德萍 《建筑技术》 2023年第24期3051-3053,共3页
总结了现阶段建筑行业基坑工程设计复杂程度逐渐提升的背景下,行业内利用BIM技术提升基坑设计及施工质量的应用现状及所面临挑战。针对行业痛点与工程实际情况,开展了相关研究与探索工作。通过自主参数化编程手段,依托现有BIM软件进行... 总结了现阶段建筑行业基坑工程设计复杂程度逐渐提升的背景下,行业内利用BIM技术提升基坑设计及施工质量的应用现状及所面临挑战。针对行业痛点与工程实际情况,开展了相关研究与探索工作。通过自主参数化编程手段,依托现有BIM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补充软件功能局限性,为实现基坑工程BIM全方位参数化智能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基于研究成果在实际项目中开展实践应用,验证了研究成果的落地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BIM技术 参数化设计 智能设计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脑性瘫痪儿童远程家庭康复模式构建及效果研究
2
作者 范桃林 蒋瑛 +4 位作者 戴金娥 张小丁 杨归华 许亚雄 王春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202-1207,共6页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家庭康复模式,并观察此康复模式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运动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以期为脑瘫儿童家庭康复训练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湘雅博爱康复医院2022年6—11月康复出院的65例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家庭康复模式,并观察此康复模式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运动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以期为脑瘫儿童家庭康复训练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湘雅博爱康复医院2022年6—11月康复出院的65例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照护人意愿分为远程组(31例)和常规组(34例)。常规组患儿按家庭训练方案予以家庭康复训练,远程组患儿则采用个性化远程家庭康复模式进行干预,远程家庭康复模式包括远程康复训练及质量控制。两组患儿训练时间不少于1.5h/d,5d/周,持续12周。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FM)、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分别评估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12周后,远程组患儿总满意率(90.32%)高于常规组患儿(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51,P<0.05);两组患儿治疗12周后GMFM、FMFM和WeeFI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_(远程组)=16.736、36.772、18.858,t_(常规组)=7.354、18.495、8.895,P<0.05);且远程组治疗12周后上述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12周后的常规组(t=2.014、2.106、2.137,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家庭康复模式能有效改善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互联网技术 远程家庭康复
原文传递
苯并三唑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
3
作者 戴金娥 毕二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50-1955,共6页
为了解苯并三唑(BTA)在水-土系统中的迁移转化,通过批实验方法研究了BTA在华北平原土样(GSS13)中的吸附,考察了平衡时间、土壤投加量、溶液初始p H以及共存阳离子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阶段,土壤对BTA的吸附速率较快,之后随着... 为了解苯并三唑(BTA)在水-土系统中的迁移转化,通过批实验方法研究了BTA在华北平原土样(GSS13)中的吸附,考察了平衡时间、土壤投加量、溶液初始p H以及共存阳离子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阶段,土壤对BTA的吸附速率较快,之后随着吸附点位的减少,吸附逐渐变慢;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土壤对BTA的平衡吸附为非线性吸附,吸附等温线为Freundlich型;随着土壤投加量的增大,单位质量土壤吸附BTA的量减少,可能原因是所选土壤对BTA的吸附存在"固体浓度效应"。溶液的p H通过改变BTA的存在形式和土壤表面的带电性而影响吸附,当溶液p H在BTA的p Ka2(8.6)附近时,土壤对BTA的吸附效果最好。此外,溶液中共存阳离子对土壤吸附BTA有不同的影响,Na+对吸附影响不明显,而不同浓度Ca2+对BTA的吸附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三唑 土壤 吸附 PH 共存阳离子
原文传递
以家庭为中心的任务导向性训练计划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范桃林 朱乐英 +3 位作者 戴金娥 徐斌 范荣荣 邹富鸿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任务导向性训练计划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SCP患儿62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TOT组(31例).对照组患儿按出院指导手册给予家庭康复训练,TOT组则采用... 目的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任务导向性训练计划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SCP患儿62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TOT组(31例).对照组患儿按出院指导手册给予家庭康复训练,TOT组则采用家庭为中心的TOT计划进行干预,TOT计划包括训练计划制订和训练质量控制.2组患儿均按要求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1 h,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6个后采用儿科残疾评定量表(PEDI)、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和儿童生活质量量表(PedsQL)分别评估2组患儿的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儿的移动能力、WeeFIM和PedsQL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OT组治疗6个月后的移动能力、WeeFIM和PedsQL评分分别为(76.13±6.68)分、(84.32±6.6)分和(72.55±5.90)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P<0.05).结论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TOT计划进行训练可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导向性训练 痉挛型脑瘫 功能独立性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