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脂代谢相关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郭明飞 高家荣 +6 位作者 姜辉 单莉 魏良兵 方朝辉 秦秀娟 戴雅吉 姜楠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6-735,共10页
肝的脂肪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对促进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生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但此过程复杂,参与调控基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脂肪酸分解、氨基酸代谢、肝糖原合成等生... 肝的脂肪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对促进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生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但此过程复杂,参与调控基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脂肪酸分解、氨基酸代谢、肝糖原合成等生物过程对糖尿病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为了阐明这一调控机制,本文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研究GK(Goto-Kakizaki)大鼠和WKY(Wistar-Kyoto)大鼠肝差异基因对肝的脂肪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讨可引起2型糖尿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获取GSE13271基因表达谱,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GO(Gene Ontology)、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enrichment)、String和Cytoscape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析。结果从GK和WKY大鼠中分别获得179和278个差异基因,同时从排名前10的路径中筛选出21个差异基因(Aldh1a1,Cyp2c22,Fabp2,Fabp7,Cyp4a3,Acot1,Acot2,Hsd17b2,Ech1,Hmgcl,Bdh1,Crot,Pex11a,Cpt1a,Hadhb,Gda,Elovl2,Prodh,Agpat3,Sardh,Pigu),将这些基因与前10个的GO term取交集。最终得到10个显著差异基因(Aldh1a1,Fabp2,Acot1,Acot2,Ech1,Hmgcl,Bdh1,Crot,Cpt1a,Hadhb),功能分析结果显示,肝组织相关基因通过一系列生物过程对肝的脂肪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产生调节作用,从而也为临床糖尿病的治疗以及新作用靶点的发现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肝脂肪代谢 胰岛素抵抗 基因表达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磁性纳米Fe_3O_4载新藤黄酸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戴雅吉 王芳 黄鹏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2期71-73,84,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Fe_3O_4磁性纳米微粒,并用柠檬酸进行修饰,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载新藤黄酸共轭复合物。利用TEM,XRD,IR对纳米四氧化三铁和柠檬酸修饰Fe_3O_4进行表征,磁性四氧化三铁及其修饰物磁性良好,平均粒径在15 nm左右,柠檬酸...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Fe_3O_4磁性纳米微粒,并用柠檬酸进行修饰,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载新藤黄酸共轭复合物。利用TEM,XRD,IR对纳米四氧化三铁和柠檬酸修饰Fe_3O_4进行表征,磁性四氧化三铁及其修饰物磁性良好,平均粒径在15 nm左右,柠檬酸包裹后粒径变大,但并未改变四氧化三铁的晶型;并通过UV对纳米四氧化三铁载新藤黄酸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磁性纳米Fe_3O_4载新藤黄酸复合物制备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磁性Fe3O4-新藤黄酸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枳椇子泡腾颗粒的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何丹 王梦男 戴雅吉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1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优化枳椇子泡腾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利用回流、超声、索氏三种提取方法进行提取工艺研究,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枳椇子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泡腾剂柠檬酸、碳酸氢钠的用量及包裹剂聚乙二醇是否包裹为因素,以pH值、泡腾时间作为... 目的优化枳椇子泡腾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利用回流、超声、索氏三种提取方法进行提取工艺研究,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枳椇子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泡腾剂柠檬酸、碳酸氢钠的用量及包裹剂聚乙二醇是否包裹为因素,以pH值、泡腾时间作为评价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选泡腾颗粒的制备工艺。结果枳椇子总黄酮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0.5 h,70%乙醇回流提取3次为最佳提取工艺。枳椇子泡腾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是以10%柠檬酸,10%碳酸氢钠为泡腾剂,以5%聚乙二醇包裹碳酸氢钠。结论回流提取法比超声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效果更好。正交试验法优化的枳椇子泡腾颗粒的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子 泡腾颗粒 正交实验 制备工艺
下载PDF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血必净注射液抗新冠肺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5
4
作者 戴雅吉 蒋磊 +1 位作者 高家荣 郭明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233-2237,2275,共6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收集血必净对应的化合物成分和作用靶点,选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OVID-19相关靶点;获取血...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收集血必净对应的化合物成分和作用靶点,选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OVID-19相关靶点;获取血必净注射液与COVID-19的共同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运用Cytoscape软件对网络图进行可视化分析获取关键靶点;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血必净注射液"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采用AutoDock Tools对血必净注射液核心成分与SARS-CoV-23CL水解酶蛋白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I(ACE2)进行分子对接,并通过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共筛选出血必净注射液中5种药材对应的270个对应靶点,与COVID-19有52个共表达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160个生物过程,KEGG分析得到112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血必净注射液中槲皮素、β-谷甾醇、木犀草素为degree较高的活性成分,与3CL水解酶和ACE2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能通过槲皮素、β-谷甾醇、木犀草素等成分调节IL6、CCL2、TNF、PTGS2等核心基因参与COVID-19的治疗,同时也说明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对COVID-19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COVID-19 机制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