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粗放式叠加”迈向“系统性融合”——全媒体时代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1
作者 谭筱玲 戴骋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7-109,共3页
面对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与传媒生态的急剧转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面临技术和行业的双重质疑。本文检视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问题,认为应当以守正创新、服务国家战略作为理念遵循,从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内容融合、实践平... 面对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与传媒生态的急剧转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面临技术和行业的双重质疑。本文检视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问题,认为应当以守正创新、服务国家战略作为理念遵循,从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内容融合、实践平台融合三个维度构建“系统性融合”的新型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人才培养 数字素养 融合新闻 传媒教育
下载PDF
城市国际传播的实践困境与效能提升——以成都大运会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戴骋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6-58,共3页
当前,我国在国际舆论环境中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但“西强东弱”的话语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扭转,甚至还出现了新的话语攻讦现象。城市国际传播当前在叙事话语体系、数字平台建设和受众认知差异等方面面临着一些困境。本文结合成都大运会的... 当前,我国在国际舆论环境中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但“西强东弱”的话语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扭转,甚至还出现了新的话语攻讦现象。城市国际传播当前在叙事话语体系、数字平台建设和受众认知差异等方面面临着一些困境。本文结合成都大运会的对外传播实践,认为未来城市国际传播建设应该立足于城市名片,打造多元主体共在的行动者传播网络,加强主流媒体在海外数字平台的议题设置能力,运用兼具“信息模式”与“故事模式”的叙事技巧,提升跨文化共情传播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国际传播 叙事方式 传播能力
下载PDF
社交媒体研究的知识结构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冉华 戴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1-180,共10页
以美国科学引文(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8—2017年社交媒体相关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展开文献计量分析,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社交媒体研究的知识结构与热点前沿。研究发现,国外社交媒体研究的关注点经历... 以美国科学引文(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8—2017年社交媒体相关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展开文献计量分析,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社交媒体研究的知识结构与热点前沿。研究发现,国外社交媒体研究的关注点经历了从用户个体行为转至信息传播机制,再转至媒体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影响的过程,反映出从微观至中观再至宏观视野的整体线索。基于技术赋权带来用户生产内容的背景,社交媒体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使用行为和网络公共空间民主化两个议题上。同时,社交媒体研究的发展前沿分布在两个维度,即对社会效果的探讨以及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知识图谱 社交媒体 互联网使用行为
下载PDF
变革与超越:中国公共性传媒的建构——基于电视对农传播的现实 被引量:4
4
作者 冉华 戴骋 《江汉学术》 CSSCI 2019年第6期120-128,共9页
1978年以来,中国传媒体制改革实践的发展受到国家、市场、社会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但同时也受到它们的制约。市场化运作为传媒机构的长足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壮大了其实力,提升了传媒自主性,但也恰恰失落了媒体对“公共利益”和“公... 1978年以来,中国传媒体制改革实践的发展受到国家、市场、社会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但同时也受到它们的制约。市场化运作为传媒机构的长足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壮大了其实力,提升了传媒自主性,但也恰恰失落了媒体对“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的目标。研究发现,电视媒体受到政府、社会、市场三重因素的共同规制,话语生产实践过程存在传播资源配给不均衡和传播视野偏差两大问题,忽视消费水平较低的农村受众,使他们难以享受到传播福音,导致电视对农传播长期处于边缘性地位。故提出要建构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立足于“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的传媒制度,转变“对农”与“涉农”的传播理念,突破既有体制的束缚和壁垒,以传媒公共性为价值规范,成就公共性传媒的结构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农传播 电视媒体 传媒改革 公共服务 公共利益 公共性
下载PDF
继承、放大与分化:新媒体时代话语权再分配的内在机理 被引量:9
5
作者 戴骋 杨宇琦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42,共9页
媒体作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信息传播的桥节点,对话语权分配具备显见的社会意义。传统媒体时代的话语权分配方式主要以传播资源的高度集中为基础,将公共事务报道指向政府与社会两种不同维度。与技术赋权语境下新媒体时代的话语... 媒体作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信息传播的桥节点,对话语权分配具备显见的社会意义。传统媒体时代的话语权分配方式主要以传播资源的高度集中为基础,将公共事务报道指向政府与社会两种不同维度。与技术赋权语境下新媒体时代的话语权再分配途径相比较,发现新媒体时代的话语权再分配过程主要是对传统分配方式的继承、放大与分化。吊诡的是,新媒体技术只是将话语权配置的诸多问题隐于话语平权的假象之下。因此,需反思技术赋权背后潜藏的隐性不公,警惕网络空间的群体极化现象;防止现实世界话语权分配不公向网络空间迁移,避免弱势群体的内部分化;同时完善网络制度设计,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升公民媒介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媒体 新媒体 话语权分配 传播资源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中视频传播的动因、特征及路径 被引量:12
6
作者 戴骋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第7期6-10,共5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行业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后,市场流量红利逐渐触顶,甚至出现内容娱乐化、碎片化、同质化、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我国视频行业涌现出新业态和新形态。在新技术、新环境的影响下,国内视频平台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加... 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行业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后,市场流量红利逐渐触顶,甚至出现内容娱乐化、碎片化、同质化、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我国视频行业涌现出新业态和新形态。在新技术、新环境的影响下,国内视频平台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加入中视频行业的竞争赛道。面对短视频领域存在的弊端,中视频内容生产具备主体年轻化与专业化、内容深度化与垂直化、叙事逻辑化与横屏化的特征,未来应遵循提升作品价值性、实用性、优质性的发展路向,深耕知识传播所驱动的“中视频+”差异化内容传播,实现从“流量主导”向“垂直领域”的生态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中视频 内容生产 知识传播 生态转型
下载PDF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对公众风险感知的建构逻辑 被引量:1
7
作者 戴骋 杨宇琦 《东南传播》 2021年第7期99-101,共3页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为样本,探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新闻报道对公众风险感知的建构。研究发现,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由于相关信息呈现的"前后矛盾"与"模糊性",易引发公众产生恐慌与焦虑情绪,进而...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为样本,探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新闻报道对公众风险感知的建构。研究发现,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由于相关信息呈现的"前后矛盾"与"模糊性",易引发公众产生恐慌与焦虑情绪,进而诱发行为失焦现象。而这种具体的媒介实践行为,未能合理、有效地消除公众对未知风险的不确定性,反向张大风险的潜在危害性,极易增强公众对疫情本身的恐慌心理,进而强化其风险感知。未来的新闻表现应改变传统的践行思维与建构逻辑,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报道注入新的解释框架和实践理念,需将风险话语跃升为健康话语,努力消解公众的不确定性感知,并结合不同群体的认知特征开展媒介实践,避免将风险信息与特定群体或个别特征相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媒体建构 风险感知 健康话语
下载PDF
“微传播”语境下信息传播平台的比较分析
8
作者 戴骋 《东南传播》 2014年第10期57-59,共3页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引起了大众传播媒介产品的变革。在互联网的传播环境中,微博与微信理所当然地登上了传播媒介的"舞台",近一年以来,随着微信的出现,很多人以为微信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微博,很...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引起了大众传播媒介产品的变革。在互联网的传播环境中,微博与微信理所当然地登上了传播媒介的"舞台",近一年以来,随着微信的出现,很多人以为微信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微博,很多人认为微信传播的私密性更适合中国人的传播心理,但是通过对二者的传播方式、受众影响、社交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实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微信 黏着度 差异性
下载PDF
中国国家形象的“他塑”--《明镜》周刊网站国际版涉华报道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冉华 戴骋 《国际传播》 2018年第1期45-54,共10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也不断提升。但是,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和"他塑"却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收集整理德国《明镜》周刊网站国际版2017年1~11月的涉华报道文本...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也不断提升。但是,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和"他塑"却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收集整理德国《明镜》周刊网站国际版2017年1~11月的涉华报道文本,通过对报道数量、议题、框架和基调等的分析,研究德国主流媒体所呈现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明镜》周刊 “他塑”
原文传递
变革与超越:中国公共性传媒的建构
10
作者 冉华 戴骋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0年第1期222-222,共1页
1978年以来,中国传媒体制改革实践的发展受到国家、市场、社会等多重因素的推动,同时也受到它们的制约。市场化运作为传媒机构的长足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壮大了其实力,提升了传媒自主性,但也恰恰失落了媒体对“公共利益”和“公共... 1978年以来,中国传媒体制改革实践的发展受到国家、市场、社会等多重因素的推动,同时也受到它们的制约。市场化运作为传媒机构的长足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壮大了其实力,提升了传媒自主性,但也恰恰失落了媒体对“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机构 传媒体制改革 市场化运作 公共服务 公共性 自主性 多重因素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