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年来日本的唐代文学研究
1
作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2,共3页
唐代文学源远流长 ,对亚洲特别是韩日两国影响深远。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间的学术接轨和学术交流已日益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 ,成为学术界的强烈呼声。韩日两国学者对唐代文学研究有其独特的方法和特点 ,并取得了一些引人... 唐代文学源远流长 ,对亚洲特别是韩日两国影响深远。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间的学术接轨和学术交流已日益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 ,成为学术界的强烈呼声。韩日两国学者对唐代文学研究有其独特的方法和特点 ,并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就。关注他们的研究现状、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已成为唐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 0 0 4年 1 1月 3 -8日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 ,本刊特辑发此组“韩日唐代文学研究”文章 ,以期对促进中外学术的交流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两国 中国 尊重 中国文化 历史 交流 学习 唐代文学研究 汉诗 中国文学
下载PDF
“颯磨遮”與印度教女神祭的關係 被引量:3
2
作者 葛曉音 户倉英美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9-264,共26页
关于“苏莫遮”(“飒磨遮”)的来历和性质,学界众说纷纭。其中最有启发性的意见是德国学者认为“飒磨遮”与梵语的对音是samatja(阳性词),原指一种伴有音乐舞蹈的公众集会。本文认为慧琳《一切经音义》所说“飒磨遮”之“戏”的... 关于“苏莫遮”(“飒磨遮”)的来历和性质,学界众说纷纭。其中最有启发性的意见是德国学者认为“飒磨遮”与梵语的对音是samatja(阳性词),原指一种伴有音乐舞蹈的公众集会。本文认为慧琳《一切经音义》所说“飒磨遮”之“戏”的全部要素来源於北印度公元六至七世纪兴起的祭祀湿婆(Siva)神以及杜尔加(Durga)、卡利(Kali)女神的节庆风俗。在龟兹则成为一种“禳厌”的娱乐方式。因其中有洒水和戴面具的歌舞,初唐时经龟兹传到唐朝的“苏莫遮”和“乞寒胡”、“浑脱舞”糅合在一起,以致在唐代文献中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飒磨遮 湿婆教 女神祭 节庆风俗 娱乐方式
下载PDF
“撥頭”考 被引量:5
3
作者 葛曉音 户倉英美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3年第1期329-350,共22页
"撥頭"是與"蘭陵王""踏謡娘"同類的唐代歌舞戲,但"撥頭"究竟是一種曲目,還是一種表演形式,一直存疑。本文聯繫日本唐樂中的"拔頭(batou)"舞以及日本法隆寺"拔頭"假面實物... "撥頭"是與"蘭陵王""踏謡娘"同類的唐代歌舞戲,但"撥頭"究竟是一種曲目,還是一種表演形式,一直存疑。本文聯繫日本唐樂中的"拔頭(batou)"舞以及日本法隆寺"拔頭"假面實物資料加以考察,確認"撥頭"是以撥頭甩髮爲主要特徵的龜兹樂舞表演形式的類名。並辨析了《通典》和《樂府雜録》二書記載的差異及其原因,認爲此戲能在玄宗千秋節上演,可能與開元年間關注猛獸的對策有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拨头 假面 拔头舞 表演情节 植发
下载PDF
聊斋志异——在“志异”的潮流中 被引量:2
4
作者 《蒲松龄研究》 1992年第4期57-76,共20页
《聊斋志异》是一部难解的作品。书中交织着形形色色的矛盾;围绕这部作品又出现了各种各样自相矛盾的评价和解释。不论站在什么立场,企图从这部作品中截取某一部分来加以论述,显然是毫无意义的。再说全书约五百篇,很难捕捉到整个形象。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唐代传奇 传奇文学 滦阳消夏录 小说观 补江总白猿传 《搜神记》 狐妖 剪灯新话 白话小说
下载PDF
蒲松龄的词 被引量:1
5
作者 雷群明 《蒲松龄研究》 1991年第2期115-141,共27页
以《聊斋志异》作者著称于世的蒲松龄(1640~1715),是山东省淄川人,终生只是个秀才,没有做官。除《志异》外,他还留下了诗、俚曲、剧本等多种著作。但是,关于他的词,无论载有他的遗著的张元撰的《柳泉蒲先生墓表》还是其长子蒲箬撰的《... 以《聊斋志异》作者著称于世的蒲松龄(1640~1715),是山东省淄川人,终生只是个秀才,没有做官。除《志异》外,他还留下了诗、俚曲、剧本等多种著作。但是,关于他的词,无论载有他的遗著的张元撰的《柳泉蒲先生墓表》还是其长子蒲箬撰的《柳泉公行述》中都没有提及。只是他的孙子蒲立德在给王洪谋的信中说到有“词稿一册”。现在发现的词作,其数量比起1200余首诗来,不到十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聊斋词 贺新凉 蒲松龄集 首词 词集 路大荒 选注 玲珑四犯 狂生
下载PDF
从古乐谱看乐调和曲辞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葛晓音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7-167,共16页
本文在中日学者关于词乐关系和古谱译解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保存在日本的雅乐和唐代乐谱等资料,对唐代齐言曲辞和杂言曲辞与乐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在声辞配合的规则、齐言和杂言曲辞的音乐根源。
关键词 《倾杯乐》 古乐谱 曲辞 谱字 半逗律 杂言 拍号 节奏 声辞配合 敦煌
原文传递
关于古乐谱和声辞配合若干问题的再认识——兼答王小盾、陈应时先生 被引量:1
7
作者 葛晓音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66-178,共13页
本文在《关于古乐谱解读的若干问题》和《从古乐谱看乐调和曲辞的关系》两篇论文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唐乐谱中声辞配合的关系。首先通过姜白石歌谱和林谦三译谱的比较 ,认为在词的前后片旋律对应的同时 ,考虑划分节奏段落的大鼓拍号... 本文在《关于古乐谱解读的若干问题》和《从古乐谱看乐调和曲辞的关系》两篇论文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唐乐谱中声辞配合的关系。首先通过姜白石歌谱和林谦三译谱的比较 ,认为在词的前后片旋律对应的同时 ,考虑划分节奏段落的大鼓拍号和词句顿逗的对应 ,是林谱与姜谱配词相符的两个基本点。姜谱可以作为研究唐乐谱配词的参照根据 ,主要是因为二者都是均等节拍。其次通过日本唐乐谱和敦煌谱的比较 ,发现敦煌谱的“、”号释为日本唐乐的返拨手法 ,和宋乐的“反”号有相通之处 ;指出把敦煌谱的“□”号看成“相当于现代乐谱的小节线” ,是对唐乐谱音乐结构的误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乐谱 声辞配合 问题 王小盾 陈应时 唐乐谱 音乐结构 乐府文学 唐代文学
原文传递
汉铙歌《战城南》考——并论汉铙歌与后代鼓吹曲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乐府学》 2007年第1期1-18,共18页
《战城南》是在难解句甚多的汉铙歌中相对容易理解且唯一和军事有明显关系的作品。但它的后半部分意思难以把握,至今未成定论。本文拟从英灵镇抚祭祀的视角出发对其歌词做出新的解释,并对汉饶歌的性质作了一些考察。
关键词 汉铙歌 《战城南》 鼓吹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