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管重构的纤细动脉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杨艳丽 徐元恺 +8 位作者 户培华 李文 刘永亮 孙利军 任广伟 牛哲莉 张晶 阮琳 张丽红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4期298-301,316,共5页
目的探讨纤细动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后成熟率及通畅率,并基于血管重构理论分析影响AVF成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手术前桡动脉内径≤1.5 mm的AVF患者,超声测量手术前桡动脉及头静脉血管内径,手术后1月测量... 目的探讨纤细动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后成熟率及通畅率,并基于血管重构理论分析影响AVF成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手术前桡动脉内径≤1.5 mm的AVF患者,超声测量手术前桡动脉及头静脉血管内径,手术后1月测量头静脉内径、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评估成熟并随访12个月,分析纤细血管建立AVF的预后。结果56例患者纳入研究,手术前平均桡动脉内径(1.26±0.28)mm,束臂后平均头静脉内径(2.72±0.53)mm,最细桡动脉内径0.5 mm。40例(71.43%)患者AVF未经干预自然发育成熟,其余16例患者中,13例(23.21%)经腔内手术或外科重建干预后成熟。回归模型显示:手术前桡动脉内径是AVF成熟预测的独立相关因素,预测AVF成熟的最佳临界值为桡动脉内径>1.35 mm。56例患者平均随访(11.39±5.81)月,手术后3月,6月,12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3.08%,68.75%,65.71%;3月,6月,12月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97.92%,100%。结论手术前桡动脉内径≤1.5mm的纤细桡动脉构建的AVF可具有较高的成熟率及远期通畅率,桡动脉内径1.35 mm以上有较大概率自然发育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纤细动脉 血管重构 内瘘成熟
下载PDF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摄影联合病理指标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4
2
作者 华蓓 陈军 +4 位作者 耿立娜 张晖 户培华 刘斋 王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观察对比增强能谱乳腺摄影(CESM)联合病理指标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价值。方法纳入215例肿块型乳腺癌,按18∶7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55)和验证集(n=60);对比训练集内发生与未发生ALN转移者CESM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资料,行l... 目的观察对比增强能谱乳腺摄影(CESM)联合病理指标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价值。方法纳入215例肿块型乳腺癌,按18∶7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55)和验证集(n=60);对比训练集内发生与未发生ALN转移者CESM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A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构建联合模型,评价其诊断ALN转移的价值。结果训练集中,伴与不伴ALN转移的乳腺癌之间,所在象限、最大径、形态、边缘毛刺征、腋前肿大淋巴结、乳腺头足(CC)位及内外斜(MLO)病灶相对强化灰度比值(RS%CC、RS%MLO)、组织学类型、脉管侵犯及Ki-67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大径、边缘毛刺征、腋前肿大淋巴结、RS%MLO、脉管侵犯及Ki-67表达为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P均<0.05);以之建立的联合模型诊断训练集和验证集ALN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均为0.85。结论CESM联合病理指标诊断乳腺癌ALN转移效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乳腺X线摄影
下载PDF
FVH⁃DWI不匹配及PVS⁃DWI不匹配评估急性脑梗死预后:侧支循环分层研究
3
作者 华蓓 户培华 +3 位作者 葛金丹 耿立娜 王勇 全冠民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6-1282,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下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血管高信号征(FVH)⁃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突出血管征(PVS)⁃DWI不匹配对急性脑梗死(AIS)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连续纳入87例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AIS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下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血管高信号征(FVH)⁃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突出血管征(PVS)⁃DWI不匹配对急性脑梗死(AIS)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连续纳入87例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AIS患者。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及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间指标的差异。根据区域性软脑膜侧支评分(rLMC)将全部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亚组(rLMC≤10)及良好亚组(rLMC>10)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侧支循环亚组中AIS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全部患者中rLMC、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入院时及2周后)是AIS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而FVH⁃DWI不匹配及PVS⁃DWI不匹配无独立预测价值(P=0.356;P=0.156)。而侧支循环不良亚组分析中,rLMC、FVH⁃DWI不匹配、NIHSS(2周后)是AIS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模型1);rLMC、PVS⁃DWI不匹配是AIS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模型2)。侧支循环良好亚组分析中,仅rLMC、NIHSS(2周后)是AIS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模型3)。结论当FVH⁃DWI不匹配和PVS⁃DWI不匹配评估AIS预后时,应首先考虑侧支循环状态。当侧支循环不良时,FVH⁃DWI不匹配和PVS⁃DWI不匹配可大致评估“缺血半暗带”情况,提示AIS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高信号征 突出血管征 侧支循环 预后
原文传递
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高输出性心衰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元恺 户培华 张丽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2555-2557,共3页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公认最佳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的建立造成了医源性的动静脉短路,其高流量、低阻力的血流环境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原有的血流状态,诱导心室发生适应性重构。高输出性心衰是自体动...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公认最佳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的建立造成了医源性的动静脉短路,其高流量、低阻力的血流环境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原有的血流状态,诱导心室发生适应性重构。高输出性心衰是自体动静脉内瘘罕见的并发症,临床多见于高血流量的动静脉内瘘。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高输出性心衰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的相关性尚未明确,但发生高输出性心衰的患者预后不良,该疾病需引起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心衰 血液透析患者 血管通路 血流状态 动静脉短路 心血管系统 高血流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