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气候环境条件时黑荆和银荆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1
作者 贺娜 王洋 +4 位作者 刘凌 户连荣 张知晓 马惠芬 季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84,94,共8页
以388个黑荆(Acacia mearnsii)和477个银荆(Acacia dealbata)分布点数据为数据基础,依据筛选出的气候环境因子(黑荆13个、银荆12个)构建黑荆和银荆在中国潜在分布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适生性指数(IA)0A≤0.20(不适生区)、0.20A≤0.40(低... 以388个黑荆(Acacia mearnsii)和477个银荆(Acacia dealbata)分布点数据为数据基础,依据筛选出的气候环境因子(黑荆13个、银荆12个)构建黑荆和银荆在中国潜在分布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适生性指数(IA)0A≤0.20(不适生区)、0.20A≤0.40(低适生区)、0.40A≤0.60(较适生区)、0.60A≤1.00(最适生区)为划分依据,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3.4.1)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10.5)相结合方法,选择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划分的环境模式中两种环境模式(低强迫气候环境条件(SSP1-2.6)、高强迫气候环境条件(SSP5-8.5)),分析黑荆和银荆在中国当前(1950-2020年)及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气候环境条件时的潜在分布。结果表明:(1)最大熵模型预测的模型精度均大于0.9,表明模型预测结果极好,可信度极高。(2)影响黑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年均温、年降水量、最冷月份最低温、等温性,影响银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冷月份最低温、年均温、最冷季降水量、年降水量。(3)在当前和未来气候环境条件时,黑荆和银荆均适宜在中国的西南和沿海等温暖湿润地区分布,如西藏最南部、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福建和台湾地区;而中国西北、东北等冬季严寒地区均为不适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荆 银荆 气候环境变化 潜在分布区 中国
下载PDF
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8
2
作者 户连荣 郎南军 郑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652-2654,共3页
从植物干旱的种类、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抗旱机理、植物水分胁迫的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植物抗旱研究的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植物 抗旱机理 水分胁迫 进展 趋势
下载PDF
薇甘菊人工速效郁闭及其遮荫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户连荣 泽桑梓 +2 位作者 张知晓 季梅 刘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100,共5页
薇甘菊发生区域的新造林地极易受到薇甘菊的侵袭、危害,为了寻找成本低廉、防效显著的薇甘菊控制技术,受森林郁闭度大于70%时薇甘菊难以生存且对周围其他植物不造成危害的自然现象启发,选择不同透光率的黑色塑料膜、三层遮阳网、二层遮... 薇甘菊发生区域的新造林地极易受到薇甘菊的侵袭、危害,为了寻找成本低廉、防效显著的薇甘菊控制技术,受森林郁闭度大于70%时薇甘菊难以生存且对周围其他植物不造成危害的自然现象启发,选择不同透光率的黑色塑料膜、三层遮阳网、二层遮阳网、一层遮阳网、黄色塑料膜、蓝色塑料膜,在薇甘菊发生较为严重的瑞丽市进行人工模拟郁闭、遮荫控制薇甘菊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塑料膜覆盖薇甘菊的透光率为0%,30d后能够迅速降低薇甘菊盖度至0%,降低薇甘菊生物量,致使薇甘菊花序数量为0个,影响其植株生长发育,导致薇甘菊迅速死亡;因此,黑色塑料膜是对薇甘菊速效郁闭、遮荫控制的最佳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人工速效郁闭 遮荫控制
下载PDF
萼翅藤枝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户连荣 赵见明 +1 位作者 泽桑梓 季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127-132,共6页
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萼翅藤枝、叶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萼翅藤枝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2个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75.73%,主要成分有十四烷酸、壬醛、己醛、反-桂醛、癸醛等;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7个化合... 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萼翅藤枝、叶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萼翅藤枝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2个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75.73%,主要成分有十四烷酸、壬醛、己醛、反-桂醛、癸醛等;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7个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69.37%,主要成分有反-桂醛、3-己烯-1-醇、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2-己烯醛、6-甲基-3,5-庚二烯-2-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翅藤 枝叶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萼翅藤果实挥发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户连荣 赵见明 +1 位作者 泽桑梓 季梅 《广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48-51,共4页
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萼翅藤(Calycopteris floribunda)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共鉴定出6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7.49%,主要成分有反-桂醛(10.48%)、壬醛(7.12%)、苯甲酸苯乙酯(5.80%)、芳樟醇(5.18%)、苯乙酸苯乙酯(4.... 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萼翅藤(Calycopteris floribunda)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共鉴定出6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7.49%,主要成分有反-桂醛(10.48%)、壬醛(7.12%)、苯甲酸苯乙酯(5.80%)、芳樟醇(5.18%)、苯乙酸苯乙酯(4.45%)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翅藤 果实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云南油茶优树多指标综合选择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钰 郎南军 +3 位作者 徐德兵 户连荣 陈福 郑学慧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1年第3期43-47,共5页
2009年通过对云南省油茶的主产区文山州富宁县复选的139株油茶单株的果实三径均值、果形系数、平均单果重、平均单果籽实重、平均单果果皮重、鲜果出籽率、冠幅单位面积鲜果产量、冠幅单位面积鲜籽产量、出仁率等17个指标进行调查,对其... 2009年通过对云南省油茶的主产区文山州富宁县复选的139株油茶单株的果实三径均值、果形系数、平均单果重、平均单果籽实重、平均单果果皮重、鲜果出籽率、冠幅单位面积鲜果产量、冠幅单位面积鲜籽产量、出仁率等17个指标进行调查,对其变量因子进行平均正交旋转后确定主成分因子,对主成分因子选取果实三径均值、果形系数、平均单果重、鲜果出籽率、冠幅单位面积鲜籽产量、出仁率建立回归方程Y=0.358X1+3.695X2+0.064X3+0.05X6+0.388X8+0.022X9-10.616。依据回归方程计算综合评分值,结合含油率指标,确定优树选择指标,采用聚类分析,选取了32#、111#、113#、123#、121#、31#、25#、39#、110#、5#、58#相对样本群体具有明显增益的11株优良单株,并对其各项指标做出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对云南省油茶良种的多指标综合选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优树 多指标 综合选择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知晓 泽桑梓 +2 位作者 户连荣 刘凌 季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共7页
茉莉酸甲酯是一种环戊酮衍生物类信号物质,为深入发掘其相关机制及应用,综述了茉莉酸甲酯对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活性功能。茉莉酸甲酯对植物具有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开颖,降低果蔬储藏期氧化作用,改善产品香味品质和提高植物病虫抗逆性... 茉莉酸甲酯是一种环戊酮衍生物类信号物质,为深入发掘其相关机制及应用,综述了茉莉酸甲酯对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活性功能。茉莉酸甲酯对植物具有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开颖,降低果蔬储藏期氧化作用,改善产品香味品质和提高植物病虫抗逆性等活性;对动物表现出乳腺癌、胃癌、肝癌、前列腺癌、淋巴癌等肿瘤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在微生物发酵生产中能诱导灵芝酸、麦角甾醇和萜类物质产生。因此,茉莉酸甲酯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农业、医学和发酵工程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生物活性 生长代谢 诱导防御
下载PDF
云南省林地薇甘菊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云琴 季梅 +3 位作者 刘凌 户连荣 张知晓 泽桑梓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薇甘菊是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引起广泛关注,因其入侵能力强,给入侵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威胁。本文系统总结云南省林地薇甘菊防治研究进展:开发出"林地薇甘菊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和"薇甘菊风险评估管理信息系统"... 薇甘菊是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引起广泛关注,因其入侵能力强,给入侵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威胁。本文系统总结云南省林地薇甘菊防治研究进展:开发出"林地薇甘菊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和"薇甘菊风险评估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薇甘菊在云南省潜在分布区域预测的可靠性;筛选及复配出林地防效好的森草净+2,4-D钠盐,对土壤相对较为安全的2,4-D+敌草快复合药剂;选用旱冬瓜、千果榄仁、柱花草等替代控制薇甘菊,防控的同时还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发现薇甘菊颈盲蝽是控制薇甘菊的专化性强且取食量大的重要天敌昆虫,实现了对薇甘菊种子扩散和无性传播的有效控制。对薇甘菊的防治,集成了监测预警、应急除治、生物防治、生态修复技术,形成林地薇甘菊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但其防控仍是局部的,未来还需要不断突破,使对薇甘菊的局部应急防控逐步转为大面积的持续生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林地 薇甘菊 防治技术
下载PDF
土壤脲酶活性调控因素和脲酶活性细菌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知晓 泽桑梓 +2 位作者 户连荣 刘凌 季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73,共9页
为探究利用脲酶活性细菌调控土壤脲酶活性的可行性,以土壤、土壤关联脲酶活性材料及土壤无关联脲酶活性材料为对象,采用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脲酶活性细菌分离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包括土壤脲酶细菌在内的土壤脲酶相关理化性质,... 为探究利用脲酶活性细菌调控土壤脲酶活性的可行性,以土壤、土壤关联脲酶活性材料及土壤无关联脲酶活性材料为对象,采用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脲酶活性细菌分离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包括土壤脲酶细菌在内的土壤脲酶相关理化性质,并分析了土壤与其关联材料及其他环境中脲酶活性细菌的种类及系统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细菌、有机质、总氮、C/N、硝酸根离子、无机氮含量是土壤脲酶活性的关联因素,且土壤有机质、C/N和土壤脲酶活性细菌是直接影响因素。通过细菌分离和16s rRNA测序,土壤中分离出2门5属9种脲酶活性细菌,厚壁菌门是优势类群,土壤关联脲酶活性材料中发现3门8属9种脲酶活性细菌,变形菌门是优势类群。仅粪产碱菌和绿脓杆菌2种细菌在2种材料(即土壤及土壤关联脲酶活性材料)中均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脲酶 脲酶活性 脲酶活性细菌
下载PDF
薇甘菊替代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知晓 泽桑梓 +2 位作者 季梅 刘凌 户连荣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3-128,共6页
薇甘菊可持续性管理是保护生态安全的必要措施,利用植物替代种植防控薇甘菊是一种新战略。为发掘可替代种植防控薇甘菊的植物及有效替代种植模式,对不同播种密度下7种草本植物和5种林木与薇甘菊混合种植的防治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 薇甘菊可持续性管理是保护生态安全的必要措施,利用植物替代种植防控薇甘菊是一种新战略。为发掘可替代种植防控薇甘菊的植物及有效替代种植模式,对不同播种密度下7种草本植物和5种林木与薇甘菊混合种植的防治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3 000粒/m2的密度混合种植下薇甘菊的主茎长度、分枝数和生物量柱花草分别是0.88m、0.48枝和0.06g;东非狼尾草则分别是0.79m、0.93枝和0.07g;勃氏甜龙竹混合种植薇甘菊盖度为0.00%。上述数据与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利用植物(如柱花草、东非狼尾草和勃氏甜龙竹)进行替代种植,可以有效防治薇甘菊。采取林木-草本混种的方式将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薇甘菊替代种植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替代种植 替代植物
下载PDF
云南永仁油橄榄病害种类调查及其病原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知晓 季梅 +2 位作者 刘凌 户连荣 宁德鲁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79,共5页
为促进油橄榄产业在云南的发展,保障永仁县的油橄榄产量和品质,抽样调查了云南省永仁县三镇四乡的油橄榄各生长时期的病害,并依据形态对采集的病样标本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发现,永仁油橄榄主要有4种病害,分别为油橄榄根腐病(病原为Fusa... 为促进油橄榄产业在云南的发展,保障永仁县的油橄榄产量和品质,抽样调查了云南省永仁县三镇四乡的油橄榄各生长时期的病害,并依据形态对采集的病样标本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发现,永仁油橄榄主要有4种病害,分别为油橄榄根腐病(病原为Fusarium oxysporum)、油橄榄枝枯病(病原为Fusarium fusarioides)、油橄榄炭疽病(病原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油橄榄褐斑病(病原为Alternaria alternata)。其中,油橄榄根腐病和油橄榄炭疽病发病普遍,严重影响油橄榄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仁 油橄榄 病害调查 病原鉴定
下载PDF
牛樟芝药用化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知晓 付文 +2 位作者 刘凌 户连荣 季梅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8期10-23,共14页
牛樟芝是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因其寄主专一性,野生资源缺乏,人工培育困难,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本文评述牛樟芝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牛樟芝化学物质多样,已分离获得325种化学物质,分属酯类、酸类和萜类等15... 牛樟芝是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因其寄主专一性,野生资源缺乏,人工培育困难,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本文评述牛樟芝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牛樟芝化学物质多样,已分离获得325种化学物质,分属酯类、酸类和萜类等15类。发掘这些化学物质和粗提物的生物活性,发现牛樟芝具有抗癌、免疫调节、保肝和消炎等多种药用功能。为获得更广泛的应用,以获得更优的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和功能活性物质产生的椴木栽培、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技术被不断完善。但是要以牛樟芝为材料大量生产药品,临床试验须进一步研究,活性物质生物功能须进一步发掘,人工培育技术须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樟芝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发酵技术
下载PDF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牛樟芝产总三萜及多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知晓 季梅 +1 位作者 刘凌 户连荣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9期133-133,134-136,共4页
为了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对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发酵产三萜及多糖的影响及Ca^2+对MeJA的诱导作用,向牛樟芝发酵基础培养基中加入MeJA溶液,设置不同添加浓度(0、25、50、100、200μmol/L)、不同时间(0、2、4、6、8 d)、不同溶剂... 为了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对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发酵产三萜及多糖的影响及Ca^2+对MeJA的诱导作用,向牛樟芝发酵基础培养基中加入MeJA溶液,设置不同添加浓度(0、25、50、100、200μmol/L)、不同时间(0、2、4、6、8 d)、不同溶剂3组试验,培养后检测牛樟芝生物量、三萜、胞外多糖及胞内多糖的含量,并同样测试添加CaCl2的效果。结果表明,用MeJA处理牛樟芝,对其发酵产总三萜、多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于培养4 d时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用吐温-80溶解的50μmol/L MeJA溶液,促进作用最佳。此外,在添加MeJA的同时添加CaCl 2的处理较仅添加MeJA的处理的牛樟芝生物量、三萜、胞外多糖及胞内多糖含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樟芝 MEJA CA^2+ 总三萜 多糖
下载PDF
利用薇甘菊栽培平菇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知晓 泽桑梓 +3 位作者 郭相 户连荣 刘凌 季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46-50,共5页
薇甘菊作为严重影响农林业生产的恶性杂草,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相比单纯的防治根除能够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利用薇甘菊进行平菇栽培试验以及对各配方的平菇营养物质进行分析,表明以薇甘菊作为基料的主要原料进行平菇栽培是可行的,基料... 薇甘菊作为严重影响农林业生产的恶性杂草,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相比单纯的防治根除能够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利用薇甘菊进行平菇栽培试验以及对各配方的平菇营养物质进行分析,表明以薇甘菊作为基料的主要原料进行平菇栽培是可行的,基料配方一(5kg薇甘菊、2.5kg木屑、1kg麦麸、0.3kg石灰、0.2kg石膏粉、0.2kg普钙、0.01kg尿素)所产平菇与对照组(目前大规模栽培平菇所广泛使用的基料配方)所产平菇的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但配方一平菇产量为118.07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产量(61.78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资源化 平菇 栽培
下载PDF
云南耐晚霜核桃采穗圃营建与管理技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德兵 郎南军 +3 位作者 赵琳 彭明俊 户连荣 肖良俊 《陕西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20-21,24,共3页
本文就云南温凉地区核桃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制约云南温凉地区核桃产业发展的瓶颈,提出耐晚霜核桃采穗圃营建管理技术。
关键词 核桃 耐晚霜 采穗圃 营建管理技术
下载PDF
云南高山区油茶低产林品种置换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志芳 李甜江 +3 位作者 徐德兵 和菊 户连荣 陈璐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23期135-136,共2页
云南高山区油茶主产区林地荒芜严重,品种混杂,品质低劣。而对低产林进行品种置换则可以有效地改善油茶的林分状况。高山区油茶低产林品种置换技术包括高枝换冠技术和低枝换冠技术,这种技术的集成为云南省高山区低产林分的改造和发展利... 云南高山区油茶主产区林地荒芜严重,品种混杂,品质低劣。而对低产林进行品种置换则可以有效地改善油茶的林分状况。高山区油茶低产林品种置换技术包括高枝换冠技术和低枝换冠技术,这种技术的集成为云南省高山区低产林分的改造和发展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林 品种置换 油茶 云南高山区
下载PDF
旱冬瓜叶片提取物对云南切梢小蠹的行为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大伟 户连荣 +3 位作者 杨斌 季梅 赵宁 杨思林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4期42-44,47,共4页
为研究云南切梢小蠹对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的行为反应,在实验室内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和旱冬瓜乙醇提取物的行为反应;录制了云南切梢小蠹在云南松和旱冬瓜乙醇提取物气味影响下的运动视频,并利用Ethovision XT动... 为研究云南切梢小蠹对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的行为反应,在实验室内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和旱冬瓜乙醇提取物的行为反应;录制了云南切梢小蠹在云南松和旱冬瓜乙醇提取物气味影响下的运动视频,并利用Ethovision XT动物行为分析软件对视频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云南切梢小蠹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数据。Y型嗅觉仪测试结果表明:云南松提取物气味能够引诱云南切梢小蠹,而旱冬瓜提取物气味则对试虫有明显的趋避作用。由运动视频分析所得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数据可知,云南切梢小蠹在寄主植物云南松区域的平均停留时间为1133.7±59.7s,在旱冬瓜区域的平均停留时间为652.0±58.0s,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T=5.7883,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非寄主 视频 运动轨迹
下载PDF
云南苦樱桃树胶单糖成分分析及其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质
18
作者 王大伟 赵宁 +2 位作者 季梅 冯小飞 户连荣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71,共7页
首先利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了苦樱桃树胶杂多糖的单糖成分,然后以苦樱桃树胶杂多糖为原料,通过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制备了树胶-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TG-AM)。对TG-AM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并研究了TG-AM对Cu^(2+)的... 首先利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了苦樱桃树胶杂多糖的单糖成分,然后以苦樱桃树胶杂多糖为原料,通过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制备了树胶-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TG-AM)。对TG-AM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并研究了TG-AM对Cu^(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苦樱桃树胶杂多糖中含量最高的单糖为D-半乳糖和L-阿拉伯糖,分别为41.56%和38.7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丙烯酰胺已成功接枝到杂多糖分子上;扫描电镜图像显示,TG-AM的表面及内部分布着大量彼此独立或相连的微孔,孔径为2~10μm;TG-AM对Cu^(2+)的吸附受溶液pH值影响较大,最佳pH值为6~7,而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等温吸附模型,20℃时最大理论吸附量(Q_m)为27.93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胶 杂多糖 丙烯酰胺 接枝共聚 吸附
下载PDF
云南不同种源北美红杉抗寒性比较
19
作者 彭明俊 温绍龙 +4 位作者 王艺璇 罗婷 户连荣 耿云芬 杨旭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43-46,共4页
为研究云南不同种源北美红杉的抗寒性,以生长于德钦、丽江、昆明、昌宁的北美红杉枝条为试验材料,人工设定-15℃、-20℃、-25℃、-30℃、-35℃和-40℃低温梯度处理,以4℃为对照,通过测定和分析其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 为研究云南不同种源北美红杉的抗寒性,以生长于德钦、丽江、昆明、昌宁的北美红杉枝条为试验材料,人工设定-15℃、-20℃、-25℃、-30℃、-35℃和-40℃低温梯度处理,以4℃为对照,通过测定和分析其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北美红杉枝条的相对电导率、SOD、POD活性、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现上升变化,高寒地区枝条的SOD、POD活性相对较高,MDA含量和电导率较低,4个供试材料中其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德钦>丽江>昆明>昌宁。研究结果将为北美红杉跨区域引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红杉 抗寒性 相对电导率 保护酶系统 丙二醛
下载PDF
不同营养液处理对大花菟丝子寄生薇甘菊的影响
20
作者 王海帆 泽桑梓 +3 位作者 季梅 赵宁 户连荣 谢世聪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98-101,共4页
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赤霉酸)和含微量元素的化合物(硫酸锰、硫酸铜、硝酸锌、硼酸)对大花菟丝子寄生薇甘菊的促生作用。室内和室外试验结果表明,0.01 mL/L萘乙酸与1.00 mg/L赤霉酸溶液按1∶3体积比混合后,繁殖的组块平均茎长增... 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赤霉酸)和含微量元素的化合物(硫酸锰、硫酸铜、硝酸锌、硼酸)对大花菟丝子寄生薇甘菊的促生作用。室内和室外试验结果表明,0.01 mL/L萘乙酸与1.00 mg/L赤霉酸溶液按1∶3体积比混合后,繁殖的组块平均茎长增长得最多,达13.42 cm,平均茎增粗为0.014 mm,成活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大花菟丝子 繁殖组块 植物生长调节剂 微量元素 成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