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眶部外伤后残余黄油致腮腺萎缩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房义康 韩林孜 +3 位作者 盛善桂 闫婷婷 王荷静 袁荣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10-312,共3页
本文报告1例因高压机械黄油致眶部外伤患者,术后残余黄油继发感染致腮腺萎缩,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诊断、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为此类病例的诊治及预后提供参考。对于这种脂溶性不定形异物外伤应及早明确诊断,彻底清创,多学科会诊,制... 本文报告1例因高压机械黄油致眶部外伤患者,术后残余黄油继发感染致腮腺萎缩,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诊断、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为此类病例的诊治及预后提供参考。对于这种脂溶性不定形异物外伤应及早明确诊断,彻底清创,多学科会诊,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黄油 颌面部外伤 腮腺萎缩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抑制剂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曾飞 卢洁 +4 位作者 孙仁浩 房义康 禹雯怡 杨芳 赵璐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10期706-710,共5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necksquamouscellcarcinoma,HNSCC)是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随着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receptor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receptor...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necksquamouscellcarcinoma,HNSCC)是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随着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receptor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receptorligand 1,PD⁃L1)参与肿瘤免疫逃逸已被证实,主要作用机制是PD⁃1募集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使下游的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kinase,Sy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去磷酸化,从而抑制下游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B,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proteinkinases,ERK)等重要信号通路,最终抑制T细胞活化,介导免疫逃逸。近年来,PD⁃1/PD⁃L1抑制剂成为免疫治疗研究热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纳武单抗(Nivolumab)和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作为HNSCC治疗药物;度伐单抗(Durvalumab)和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目前仍在临床试验阶段,已发表数据显示二者均具有一定安全性和疗效性,但仍需大量临床数据支持。同时,PD⁃1/PD⁃L1抑制剂联合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尚存在争议,仍需进一步研究。虽然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疗效可观,但其副作用限制了其广泛使用,更安全有效的PD⁃1/PD⁃L1新型抑制剂及其上下游信号转导机制以及稳定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抑制剂 纳武单抗 派姆单抗 度伐单抗 阿特珠单抗
下载PDF
口腔乳头状唾液腺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韩林孜 房义康 +4 位作者 禹雯怡 王奇民 童磊 邱建忠 袁荣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98-100,共3页
乳头状唾液腺瘤(sialadenoma papilliferum,SP)是一种无痛、乳头状外生性生长为特点的良性唾液腺肿瘤。在WHO最新的肿瘤分类中,SP被列为导管乳头状瘤。SP是一种罕见的唾液腺肿瘤,病变主要累及小唾液腺,以腭部最常见。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 乳头状唾液腺瘤(sialadenoma papilliferum,SP)是一种无痛、乳头状外生性生长为特点的良性唾液腺肿瘤。在WHO最新的肿瘤分类中,SP被列为导管乳头状瘤。SP是一种罕见的唾液腺肿瘤,病变主要累及小唾液腺,以腭部最常见。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发生于下颌磨牙后区的乳头状唾液腺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唾液腺瘤 口腔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