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溶性浅色透明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鲁云华 胡知之 +1 位作者 王永飞 房庆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68,共5页
芳香族聚酰亚胺由于带有一定的颜色且加工困难限制了其在微电子和光学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聚酰亚胺易带色和溶解性差的原因,从分子设计角度归纳总结了可溶性浅色透明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一是在聚酰亚胺主链中引入柔性结构;二是在聚... 芳香族聚酰亚胺由于带有一定的颜色且加工困难限制了其在微电子和光学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聚酰亚胺易带色和溶解性差的原因,从分子设计角度归纳总结了可溶性浅色透明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一是在聚酰亚胺主链中引入柔性结构;二是在聚酰亚胺中引入大的取代基;三是在聚酰亚胺中引入三氟甲基;四是在聚酰亚胺主链上引入脂环结构;五是在聚酰亚胺主链上引入非共平面或不对称结构。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可溶性 浅色 透明 分子结构设计
下载PDF
柔性透明导电膜衬底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鲁云华 康文娟 +2 位作者 胡知之 王永飞 房庆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7-29,共3页
综述了柔性透明导电膜材料的应用以及可用作柔性透明导电膜衬底材料的种类、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法。介绍了柔性透明导电膜材料的优点、应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可用作柔性透明导电膜衬底的聚合物材料—聚酰亚胺和聚酯,... 综述了柔性透明导电膜材料的应用以及可用作柔性透明导电膜衬底材料的种类、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法。介绍了柔性透明导电膜材料的优点、应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可用作柔性透明导电膜衬底的聚合物材料—聚酰亚胺和聚酯,分析了各自的特点。通过分析柔性衬底存在的不足,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法,使柔性衬底可以更好地满足导电膜对衬底材料的要求,为柔性衬底材料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导电膜 柔性衬底 应用 聚酰亚胺 聚酯
下载PDF
可溶性透明含氟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鲁云华 肖国勇 +2 位作者 胡知之 王永飞 房庆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6,共4页
利用3种二胺单体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二苯醚和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六氟丙烷分别与3种二酐单体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3,3’,4,4’-二... 利用3种二胺单体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二苯醚和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六氟丙烷分别与3种二酐单体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进行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再经热酰亚胺化制备出9种聚酰亚胺(PI)薄膜。结果表明,这些PI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可溶解于氨型强极性溶剂,在弱极性溶剂中也有一定的溶解性;CBDA和ODPA基PI在450 nm处的透光率超过80%,且CBDA基PI的紫外截止波长为310 nm,更接近无色,但其热稳定性最差,5%热分解温度在420℃左右,而PMDA和ODPA基PI的热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酰亚胺 溶解性 热性能 光学性能
下载PDF
含氟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鲁云华 胡知之 +1 位作者 房庆旭 王永飞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4,共3页
利用含氟二胺2,2-双[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在强极性非质子溶剂DMAc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粘稠聚酰胺酸溶液,涂膜后经热酰亚胺化得到含氟聚酰亚胺薄膜,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聚酰亚胺(PMDA-ODA... 利用含氟二胺2,2-双[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在强极性非质子溶剂DMAc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粘稠聚酰胺酸溶液,涂膜后经热酰亚胺化得到含氟聚酰亚胺薄膜,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聚酰亚胺(PMDA-OD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含氟二胺可明显改善聚酰亚胺的透明性和溶解性,并能使聚酰亚胺保持优异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双[4-(4-硝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六氟丙烷 含氟聚酰亚胺 合成 性能
下载PDF
浅色可溶含氟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鲁云华 康文娟 +2 位作者 胡知之 房庆旭 王永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113,116,共4页
利用含氟二胺2,2-双[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分别与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和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进行低温缩聚反应,经热酰亚胺化... 利用含氟二胺2,2-双[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分别与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和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进行低温缩聚反应,经热酰亚胺化制备出5种含氟聚酰亚胺(PI)薄膜,均表现出优良的综合性能。其中,含脂环PI薄膜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400~700nm)具有优异的光学透明性,450nm处的透光率为84.6%,紫外截止波长为307.2nm,近乎无色透明,且5种含氟PI在光通讯波段(1.30μm和1.55μm)均无明显吸收;这些含氟PI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除含脂环PI的热稳定性稍差外,4种芳香PI薄膜的5%热失重温度均超过519℃,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含氟二胺 浅色 可溶 结构与性能
下载PDF
含氟聚硫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鲁云华 胡知之 +1 位作者 王永飞 房庆旭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7,共4页
利用2-氯-5-硝基三氟甲苯和4,4’-二羟基二苯硫醚通过亲核取代和还原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二胺单体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二苯硫醚(S)。利用该二胺单体S和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二苯醚(O)分别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 利用2-氯-5-硝基三氟甲苯和4,4’-二羟基二苯硫醚通过亲核取代和还原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二胺单体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二苯硫醚(S)。利用该二胺单体S和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二苯醚(O)分别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反应得到聚酰胺酸,再经热酰亚胺化制备出聚硫醚酰亚胺PI-1和聚醚酰亚胺PI-2薄膜。结果表明:两种薄膜均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薄膜热失重5%时的温度超过527℃,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经比较PI-2薄膜比PI-1薄膜具有更好的光学透明性和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含氟二胺 硫醚 合成 结构与性能
下载PDF
2,7-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萘及其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鲁云华 王永飞 +1 位作者 胡知之 房庆旭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共5页
2-氯-5-硝基三氟甲苯与2,7-二羟基萘经亲核取代反应得到2,7-双(4-硝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萘(I),然后在Pd/C和水合肼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得到2,7-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萘(II)。该二胺单体分别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3,3’,4,4’... 2-氯-5-硝基三氟甲苯与2,7-二羟基萘经亲核取代反应得到2,7-双(4-硝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萘(I),然后在Pd/C和水合肼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得到2,7-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萘(II)。该二胺单体分别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3,3’,4,4’-联苯四酸二酐(BPDA)、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和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进行低温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经热酰亚胺化制备出4种萘基取代含氟聚酰亚胺(PI)薄膜。结果表明:PI薄膜均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和溶解性,其中ODPA基PI薄膜的光学透明性最好,450 nm处的透光率达到60%,且可溶于四氢呋喃等弱极性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7-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萘 含氟聚酰亚胺 合成 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