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抑制人颊鳞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房思炼 王大章 +3 位作者 杨西川 李虹 郑光勇 张静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研究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单抗E1 1 抑制移植性人颊鳞癌血管生成 ,从而抑制颊癌生长的作用效果。方法 :接种人颊鳞癌BCaCD885细胞株的BALB c裸小鼠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抗人VEGF单抗或生理盐水。每隔 3d测量瘤体积 1... 目的 :研究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单抗E1 1 抑制移植性人颊鳞癌血管生成 ,从而抑制颊癌生长的作用效果。方法 :接种人颊鳞癌BCaCD885细胞株的BALB c裸小鼠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抗人VEGF单抗或生理盐水。每隔 3d测量瘤体积 1次 ,接种后第 18天处死裸鼠并称取瘤重 ,计算抑瘤率。结果 :①不同给药途径的抗人VEGF单抗对颊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其抑瘤率分别为 6 0 1%、6 9 9%。②腹腔、瘤周皮下两种注射方式比较 ,瘤周皮下组的抑瘤效果更为显著。结论 :肿瘤中的VEGF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理想靶目标 ,而抗人VEGF单抗又是该抑癌新途径的理想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克隆抗体 肿瘤生长 血管生成 动物模型 颊鳞癌 抑制作用 颊癌
下载PDF
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抑癌作用的形态学观察及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房思炼 王大章 +3 位作者 杨西川 何志秀 张杰 郑光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0,146,共4页
目的 :研究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单抗E1 1 抑制颊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并探讨E1 1 抑癌效应的机制。方法 :接种人颊鳞癌的BALB c裸小鼠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抗人VEGF单抗或生理盐水。接种后第 18天处死 ,取颊癌组织进行光... 目的 :研究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单抗E1 1 抑制颊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并探讨E1 1 抑癌效应的机制。方法 :接种人颊鳞癌的BALB c裸小鼠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抗人VEGF单抗或生理盐水。接种后第 18天处死 ,取颊癌组织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E1 1 组颊癌组织中血管分布稀少、存在囊性变坏死区及癌细胞坏死、凋亡等。此外还有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凋亡及血管壁受破坏、管腔变窄和堵塞等血管系统的异常改变。而生理盐水组癌组织血管丰富 ,颊癌组织结构完整。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克隆抗体 肿瘤 血管生成 形态学 抑癌作用 颊癌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对荷人颊癌裸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房思炼 王大章 +2 位作者 张静仪 郑光勇 杨西川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 定量测定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单抗E1 1 组、生理盐水组荷人颊癌裸鼠血清中VEGF含量并进行比较 ,以观察E1 1 对体内可溶性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接种人颊鳞癌的BALB c裸小鼠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E1 1 或生理盐水。... 目的 定量测定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单抗E1 1 组、生理盐水组荷人颊癌裸鼠血清中VEGF含量并进行比较 ,以观察E1 1 对体内可溶性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接种人颊鳞癌的BALB c裸小鼠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E1 1 或生理盐水。接种后第 18天处死 ,收集裸鼠血清 ,采用改进的间接ELISA法定量测定VEGF含量。结果 E1 1 组裸鼠血清中VEGF含量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 ,其中E1 1 瘤周皮下组VEGF水平最低 ,仅 (1 17±0 13) μg L。结论 抗人VEGF单抗是通过中和VEGF而阻断其发挥促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从而产生抑瘤效应。荷人颊癌裸鼠血清中VEGF的水平与其荷瘤的瘤重呈正相关关系 ,提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VEGF是新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下载PDF
VEGF抑制血清撤离诱导的颊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房思炼 黄洪章 +3 位作者 陈守义 孔祥波 侯劲松 魏菁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体外实验中初步观察VEGF对血清撤离诱导的人颊鳞癌BCaCD885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CaCD885细胞培养于完全RMPI 16 40 (10 %胎牛血清 )、无血清RMPI 16 40、含VEGF(5 0ng/ml)的无血清RMPI 16 40 ,48h后观察... 目的 体外实验中初步观察VEGF对血清撤离诱导的人颊鳞癌BCaCD885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CaCD885细胞培养于完全RMPI 16 40 (10 %胎牛血清 )、无血清RMPI 16 40、含VEGF(5 0ng/ml)的无血清RMPI 16 40 ,48h后观察不同培养条件下癌细胞形态变化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发生比率。结果 无血清RMPI 16 40培养组BCaCD885细胞凋亡增加 ,而含VEGF(5 0ng/ml)的无血清RMPI 16 40培养组的细胞凋亡率低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外源加入的VEGF可抑制血清撤离诱导的颊癌细胞的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鳞状细胞癌 口腔肿瘤 凋亡
下载PDF
清胰汤保留灌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胃肠动力学变化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侯冰宗 石磊 +2 位作者 房思炼 李霄凌 臧林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清胰汤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同时测定血清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旨在探讨清胰汤保留灌肠治疗SAP的作用机理。【方法】SAP患者36例,随机分成A、B组:A组18例,常规治... 【目的】观察清胰汤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同时测定血清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旨在探讨清胰汤保留灌肠治疗SAP的作用机理。【方法】SAP患者36例,随机分成A、B组:A组18例,常规治疗+清胰汤保留灌肠治疗;B组18例,常规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指标变化,动态测定患者血清MTL、CCK、VIP浓度。【结果】A组18例SAP患者症状体征指标变化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B组SA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TL、CCK、VIP浓度与正常值相比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A、B组患者血清MTL、CCK、VIP浓度变化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胰汤保留灌肠治疗SAP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中胃肠激素(胃动素、胆囊收缩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清胰汤保留灌肠 胃动素 胆囊收缩素 血管活性肠肽
下载PDF
中药艾迪注射液对大肠癌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侯冰宗 舒晓春 +2 位作者 周少朋 房思炼 李霄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33-935,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艾迪注射液输注对大肠癌术后早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大肠癌患者32例分A组16例,术后1 d开始使用艾迪治疗,共2个疗程;B组16例,未用艾迪治疗;另设C组大肠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余治疗相同.结果:A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 目的:动态观察艾迪注射液输注对大肠癌术后早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大肠癌患者32例分A组16例,术后1 d开始使用艾迪治疗,共2个疗程;B组16例,未用艾迪治疗;另设C组大肠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余治疗相同.结果:A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4/CD8,NKC,IL-2R,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体液免疫指标(sIL-2R,TNF-a)在术后1 wk开始迅速恢复且维持在高水平状态(P<0.05),克服了机体由于手术打击而导致术后早期免疫力普遍降低的缺陷.而B组术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在术后1 wk时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2 wk开始逐渐恢复但较缓慢.A,B两组术后同期同指标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布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在术前、术后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比A,B组高.结论:应用艾迪注射液治疗可迅速提高大肠癌患者术后早期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迪注射液 结直肠肿瘤 免疫
下载PDF
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48例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14
7
作者 侯冰宗 关海军 +3 位作者 房思炼 李霄凌 周志伟 莫海山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3-,共1页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A、B组。A组用康复新液+思密达+生理盐水混合后保留灌肠,每天2次;B组用粉碎柳氮磺胺吡啶+思密达+生理盐水混...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A、B组。A组用康复新液+思密达+生理盐水混合后保留灌肠,每天2次;B组用粉碎柳氮磺胺吡啶+思密达+生理盐水混合后保留灌肠,方法同A组。治疗1月后用结肠镜复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思密达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合成肽的设计与合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西川 王大章 +1 位作者 郑光勇 房思炼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1-62,84,共3页
目的:预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连续性表位,利用VEGF合成肽制备抗VEGF合成肽单克隆抗体。方法:根据VEGF189氨基酸序列,采用抗原指数方案及Goldkey软件,预测VEGF表位,确定合成肽序列,在430... 目的:预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连续性表位,利用VEGF合成肽制备抗VEGF合成肽单克隆抗体。方法:根据VEGF189氨基酸序列,采用抗原指数方案及Goldkey软件,预测VEGF表位,确定合成肽序列,在430A固相自动肽合成仪上合成。结果:VEGF氨基端1~26残基被确定为合成肽序列并合成。结论:VEGF抗原表位的预测与合成,为利用VEGF合成肽制备抗VEGF合成肽单克隆抗体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表位 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 人工合成肽
下载PDF
改良新辅助放化疗加术中温热灌洗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侯冰宗 吕宝军 +5 位作者 周少朋 房思炼 李霄凌 程志斌 卜巨源 莫湘琼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2-894,共3页
【目的】评估低位直肠癌手术前行改良新辅助放化疗+术中温热灌洗治疗的近期疗效及肿瘤的病理学改变,探索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新途径。【方法】4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DukesB期(17)、DukesC期(28)随机分为:A组15例行自行设计改良的新辅助治疗:... 【目的】评估低位直肠癌手术前行改良新辅助放化疗+术中温热灌洗治疗的近期疗效及肿瘤的病理学改变,探索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新途径。【方法】4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DukesB期(17)、DukesC期(28)随机分为:A组15例行自行设计改良的新辅助治疗:术前放疗、区域动脉介入微泵灌注化疗,按时辰多通道程控输液泵给药;B组15例,术前放疗+区域动脉介入一次性灌注化疗;C组15例诊断明确后手术;45例患者均行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化疗。【结果】A、B、C组在术前降低肿瘤临床分期、提高保肛率和复发率方面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C组肿瘤的病理改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辅助放化疗+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化疗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保肛率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改良新辅助放化疗 时辰化疗 微泵灌注
下载PDF
放疗对鼻咽癌患者颌骨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葛雅平 王思阳 +5 位作者 孙祥波 刘志勇 程志斌 孙先阁 何奋军 房思炼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观察鼻咽癌放疗患者血、尿中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探讨放疗对颌骨代谢的影响及这些指标改变的意义。方法:采集22例鼻咽癌初诊患者在单纯放疗前、放疗30Gy后、放疗50Gy 3个时段的血、尿标本,检测标本中骨代谢生化指标:用酶联免疫... 目的:观察鼻咽癌放疗患者血、尿中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探讨放疗对颌骨代谢的影响及这些指标改变的意义。方法:采集22例鼻咽癌初诊患者在单纯放疗前、放疗30Gy后、放疗50Gy 3个时段的血、尿标本,检测标本中骨代谢生化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AP、TRACP-5b水平,用偶氮胂三法测定尿Ca水平,同时为减少尿液浓度对尿Ca水平的影响,用苦味酸不除蛋白法测定尿Cr,用尿Ca/Cr表示尿Ca水平的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配对t检验分析3个时段血清BAP、TRACP-5b水平差异,以Mann-Whitney检验分析3个时段尿Ca/Cr水平差异。结果:患者血清BAP水平随放疗剂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在50Gy时较放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TRACP-5b水平变化在放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尿Ca/Cr水平随着放疗剂量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在30Gy及50Gy时较放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放疗抑制鼻咽癌患者颌骨的正常代谢,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BAP、尿Ca/Cr能够敏感反映颌骨早期的放射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鼻咽癌 颌骨 骨代谢 生化指标
下载PDF
α2-巨球蛋白对X线照射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抗氧化及抗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祥波 刘仰 +4 位作者 陈雪英 李浣洋 李洁 葛雅平 房思炼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研究α2-巨球蛋白(α2M)对X线照射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超氧阴离子(.O_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HSF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0、5、10、15、20 Gy X线照射HSF细胞,在照射后第1天检... 【目的】研究α2-巨球蛋白(α2M)对X线照射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超氧阴离子(.O_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HSF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0、5、10、15、20 Gy X线照射HSF细胞,在照射后第1天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O_2^-含量、SOD活性的变化,在照射后第5天采用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变化,以选定合适的照射剂量。用以上合适剂量照射HSF细胞,分别于照射前1 h、照射后1 h实验组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0.25 mg/m L,0.5 mg/mL的α2M,检测并比较不同实验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O_2^-含量、SOD活性和α-SMA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5~20 Gy X线照射HSF细胞后,.O_2^-含量逐渐增多,SOD活性逐渐降低,α-SMA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Gy X线照射后1 h加入α2M,可明显减少照射后HSF细胞。O_2^-含量,提高SOD活性,下调放射后HSF细胞α-SMA的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前1 h给药则无明显变化。【结论】X线照射后的HSF细胞明显增加.O_2^-释放量,同时SOD活性降低,并有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趋势;而X线照射后加入α2M可明显减少受照射HSF细胞的.O_2^-释放量,提高其SOD活性,并抑制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趋势,说明α2M可通过抗氧化和抗纤维化起到放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巨球蛋白 放射损伤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抗氧化 抗纤维化
下载PDF
区域动脉介入时辰微泵灌注化疗Dukes D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冰宗 周少朋 +3 位作者 房思炼 莫湘琼 李霄凌 卜巨源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4-476,共3页
目的观察DukesD期直肠癌造瘘术后行区域动脉介入时辰灌注化疗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探索治疗晚期直肠癌的新途径。方法29例DukesD期直肠癌患者,行横结肠造瘘术后随机分A,B两组,A组15例用FFL方案行区域动脉介入时辰灌注化疗,多通道程控... 目的观察DukesD期直肠癌造瘘术后行区域动脉介入时辰灌注化疗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探索治疗晚期直肠癌的新途径。方法29例DukesD期直肠癌患者,行横结肠造瘘术后随机分A,B两组,A组15例用FFL方案行区域动脉介入时辰灌注化疗,多通道程控时辰输液泵连续给药,B组14例常规化疗组。结果A组有效率(CR+PR)为66.7%,B组为2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对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均较B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区域动脉介入时辰灌注化疗作为一种新的给药方式对DukesD期直肠癌造瘘术后进行化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较低的毒副反应;同时尚有待更多病例、更长时间的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时辰化疗 区域动脉介入
下载PDF
以舌前为蒂的舌背黏膜瓣修复大型前腭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卓珊 温作珍 +2 位作者 房思炼 钟江龙 陈伟良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评估利用以舌前为蒂的舌背黏膜瓣修复大型前腭瘘可行性和临床效果,为舌背黏膜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5例前腭瘘患者,缺损范围1.0 cm×1.0 cm~1.5 cm×2.0 cm,前舌瓣大小1.3 cm×3.5 cm~2.0 cm×3.5 cm,均采... 目的评估利用以舌前为蒂的舌背黏膜瓣修复大型前腭瘘可行性和临床效果,为舌背黏膜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5例前腭瘘患者,缺损范围1.0 cm×1.0 cm~1.5 cm×2.0 cm,前舌瓣大小1.3 cm×3.5 cm~2.0 cm×3.5 cm,均采用以舌前为蒂的舌背黏膜瓣修复。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包括黏膜瓣有无感染坏死、断蒂前有无脱落、术后有无腭瘘穿孔。随访患者对咀嚼、吞咽、言语功能、外观是否满意。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以舌前为蒂的舌背黏膜瓣成功修复腭缺损,且无舌瓣自发性分离。随访16~28个月,均无腭瘘穿孔。手术对舌的语言、搅拌和吞咽功能均无影响,患者对外观满意。结论以舌前为蒂的舌背黏膜瓣是一种修复大型前腭瘘的安全可靠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腭瘘 腭裂 舌瓣 缺损修复 穿孔
下载PDF
X射线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放射损伤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祥波 尹萍 +4 位作者 任婕 钟婉珍 刘仰 李洁 房思炼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6-143,共8页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放射损伤的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颌骨坏死(ORNJ)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hBMMSC经X射线照射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方法检测Beclin1、Sox2、Nanog、RUNX2和OGN的基因...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放射损伤的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颌骨坏死(ORNJ)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hBMMSC经X射线照射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方法检测Beclin1、Sox2、Nanog、RUNX2和OGN的基因表达变化;应用Annexin-V/PI双标法检测凋亡率的变化;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增殖率的变化;采用微板法检测成骨诱导后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经X射线照射后,hBMMSC Beclin1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升高,而Sox2、Nanog、RUNX2和OGN的表达均下调,凋亡率升高,克隆形成率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结论】采用X射线照射可引起hBMMSC的电离辐射损伤,成功建立了hBMMSC放射损伤的细胞模型,该模型可应用于ORNJ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颌骨坏死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放射损伤 模型建立
下载PDF
术中局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冰宗 周少朋 +4 位作者 房思炼 舒晓春 莫湘琼 卜巨源 李凌霄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术中局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行根治性手术,术中局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800mg;B组,术中单纯行根治性手术;两组术后治疗相同。另... 目的研究术中局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行根治性手术,术中局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800mg;B组,术中单纯行根治性手术;两组术后治疗相同。另设C组,16例结直肠良性肿瘤局部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B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4/CD8、NKC、IL-2R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体液免疫指标(sIL-2R和TNF-a),在术后1w、2w、3w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A、B两组同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布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在术前、术后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比A、B组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机体免疫功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氟尿嘧啶 结直肠癌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自体骨移植术在牙槽突裂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游云华 汪跃平 +2 位作者 房思炼 张华伟 林勇峰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移植术在牙槽突裂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12例唇腭裂术后牙槽突裂患者行自体骨移植术。结果12例患者中,髂骨移植7例,下颌颏部骨移植5例。术后8~9d拆线,除1例移植骨外露,去除后重新缝合,创面封闭,其余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 目的探讨自体骨移植术在牙槽突裂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12例唇腭裂术后牙槽突裂患者行自体骨移植术。结果12例患者中,髂骨移植7例,下颌颏部骨移植5例。术后8~9d拆线,除1例移植骨外露,去除后重新缝合,创面封闭,其余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结论植骨前后应接受正畸治疗,供骨区选择应根据患者年龄、裂隙大小及需骨量等来决定,术区严密缝合是植骨成功的关键。骨移植修复牙槽突裂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牙槽突裂 修复
下载PDF
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17
作者 杨西川 郑光勇 +4 位作者 王大章 程云 李伯安 李静 房思炼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60,I001,共3页
目的:克隆并分析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方法:从分泌抗人VEGF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El)中提取总RNA,利用逆转录-PCR方法,克隆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MAB)重链可变区基因(V... 目的:克隆并分析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方法:从分泌抗人VEGF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El)中提取总RNA,利用逆转录-PCR方法,克隆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MAB)重链可变区基因(VH),将其重组入pEGMR-TVector测序载体测序。结果:VH基因序列全长369个碱基对,编码123个氨基酸,通过国际联机检索及Kabat库扫描证实,该VH基因符合小鼠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特征,同源性最高达87%。结论:VH基因全长369bp,根据Kabat分类,归属小鼠重链可变区基因第Ⅱ(A)亚组,由VH-D-JH4重排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MAB 可变区基因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抑制肉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王大章 房思炼 +3 位作者 廖楚航 郑光勇 刘曙光 李鹏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观察抗人VEGF单抗E11对小鼠肉瘤S180生长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45只,接种小鼠肉瘤细胞株S180,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3组于接种后1~4、7~11天,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抗人VEGF单抗E11100μg、200μg。另以生理盐水及5-Fu注射作... 目的观察抗人VEGF单抗E11对小鼠肉瘤S180生长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45只,接种小鼠肉瘤细胞株S180,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3组于接种后1~4、7~11天,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抗人VEGF单抗E11100μg、200μg。另以生理盐水及5-Fu注射作阴性及阳性对照组。接种后第14天处死小鼠并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抗人VEGF单抗皮下及腹腔给药均可抑制S180肉瘤的生长,且抗人VEGF单抗200μg/d组抑瘤率均高于5-Fu组;皮下给药组抑瘤率最高,达67.2%。结论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的抗人VEGF单抗对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抗人VEGF单抗可通过阻断VEGF的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提示抗人VEGF单抗具有可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单克隆抗体 肿瘤生长 VEGF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抗人VEGF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及突变校正
19
作者 廖楚航 王大章 +2 位作者 杨西川 李扬 房思炼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回复基因克隆过程中的异常点突变,重新表达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链抗体基因(V11),恢复其抗原结合能力。方法:通过逆转录及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E11)的可变区基因片段,构建表达载体pET-15b(含E-t... 目的:回复基因克隆过程中的异常点突变,重新表达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链抗体基因(V11),恢复其抗原结合能力。方法:通过逆转录及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E11)的可变区基因片段,构建表达载体pET-15b(含E-tag)。将V11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序列(V11L、V11H)与其所属亚组共同序列和一致序列进行联配比较,发现异常氨基酸并分析其性质,确定异常突变点。PCR定点回复突变,重新表达单链抗体基因(V11m),ELISA检测表达产物与VEGF165的结合。结果:V11存在四个异常突变点:V11L第7、23、36位,V11H第113位。回复突变后的表达产物与VEGF165的结合能力显著提高。结论:利用抗体残基位置序列保守性及氨基酸侧链性质分析,可以推定并有助于回复异常点突变,该方法简便易行。获得的抗人VEGF单链抗体对恶性肿瘤的诊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恶性肿瘤 单链抗体基因 基因克隆 突变校正
下载PDF
延长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下颌骨钛板外露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王友元 张大明 +4 位作者 钟江龙 范松 林钊宇 房思炼 陈伟良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钛板外露是肿瘤切除后应用钛板重建下颌骨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对应用延长下斜方肌肌皮瓣覆盖暴露的重建钛板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2例口腔癌或口咽癌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后重建钛板... 目的:钛板外露是肿瘤切除后应用钛板重建下颌骨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对应用延长下斜方肌肌皮瓣覆盖暴露的重建钛板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2例口腔癌或口咽癌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后重建钛板外露的病例,应用延长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暴露的重建钛板。原发肿瘤包括下牙龈或下颌骨鳞癌5例,颊黏膜癌3例,口底癌2例,舌根癌2例;下颌骨术后缺损包括半侧下颌骨缺损1例,正中缺损2例,侧方缺损9例;重建钛板暴露方式包括口内暴露1例,口外暴露7例,口内、口外暴露4例。8例口内或口外暴露钛板应用6 cm×7 cm^6 cm×23 cm大小的延长下斜方肌肌皮瓣覆盖,4例口内、口外均暴露的钛板应用折叠下斜方肌皮瓣覆盖。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存活。随访12~36个月(平均22.8个月),1例(8.3%)患者在术后第20个月出现重建钛板外露。9例(75.0%)患者无病生存,2例患者带瘤生存,1例(8.3%)患者在第23个月因肿瘤转移而死亡。结论:延长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口内、口外或口内、外钛板外露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斜方肌皮瓣 下颌骨缺损 重建钛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