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宫秋》:在历史叙事上的创造与延伸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真瑜 房春草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1-95,共5页
昭君故事的史传书写、民间传说和文人歌咏构成了昭君故事的“历史叙事”。马致远创作《汉宫秋》的时候,对“历史叙事”有吸收,有改造,作了大胆的超越。但他的超越不是随意的,而是从现实的时代要求出发,抓住古与今的契合点,使之既符合艺... 昭君故事的史传书写、民间传说和文人歌咏构成了昭君故事的“历史叙事”。马致远创作《汉宫秋》的时候,对“历史叙事”有吸收,有改造,作了大胆的超越。但他的超越不是随意的,而是从现实的时代要求出发,抓住古与今的契合点,使之既符合艺术规律,又实现借古讽今的目的,成为一部富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悲剧。这一改编的成功给现今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和改编以很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宫秋 昭君故事 历史叙事 戏曲叙事
下载PDF
误断与误解——傅山相关研究著述中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房春草 《晋阳学刊》 CSSCI 2009年第3期18-21,共4页
傅山相关研究著述中对傅山一些诗文存在着两方面的误读:一为句读误断,一为文意误解,为此,就傅山相关研究著述中所发现的讹误略作疏释,以期学界能对此等问题加以注意。
关键词 傅山 误断 误解
下载PDF
解决末世危机的不同取向——傅山与顾炎武文化思想的差异
3
作者 房春草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9年第3期23-29,共7页
和顾炎武相比,傅山的学说既有着与当时学风紧紧相连的共同性,也有其个人卓越见解的独特性,傅、顾对时局的不同估计,对理学的不同看法,对经学的不同立场,以及对文学的不同认知,从根本上体现的是他们对晚明政治文化危机的不同应对。
关键词 傅山 顾炎武 文化思想
下载PDF
“君看十万言,实与良史俱”——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史才
4
作者 房春草 《蒲松龄研究》 2008年第2期13-23,31,共12页
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成书借鉴了史书的形式,清人甚称其史才,但学界关于其史才的评论和研究却甚为罕见。清人在《聊斋》序跋中虽有所涉及,惜乎语焉未详,犹有进一步论证的必要。笔者从传统的史家体例、稔熟的历史知识、非凡的叙事才能、... 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成书借鉴了史书的形式,清人甚称其史才,但学界关于其史才的评论和研究却甚为罕见。清人在《聊斋》序跋中虽有所涉及,惜乎语焉未详,犹有进一步论证的必要。笔者从传统的史家体例、稔熟的历史知识、非凡的叙事才能、讽今鉴古的史学精神等四个方面,对前人所谓"史才"做了概括,并将之放在现时代的视角下加以审视,力求对其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史才
下载PDF
历史意蕴·时代取向·情感寄托:历史小说创作的灵魂
5
作者 李真瑜 房春草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08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历史小说是小说家们运用艺术手段对纷繁复杂的历史存在的一种重构和解释。它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但又呈现出一定的偏离历史事实的倾向,具有对历史内容的"现代阐释"的特性,这主要包含历史意蕴、时代取向、情感寄托等三个方面的... 历史小说是小说家们运用艺术手段对纷繁复杂的历史存在的一种重构和解释。它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但又呈现出一定的偏离历史事实的倾向,具有对历史内容的"现代阐释"的特性,这主要包含历史意蕴、时代取向、情感寄托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这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创作的灵魂所在,也是古代历史小说的一个重要传统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小说 历史意蕴 时代取向 情感寄托 创作灵魂
原文传递
相似的神统,不同的幻像——《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宗教思想的比较
6
作者 房春草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作为明代最具代表性的两部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神统相似,但宗教思想却存在着较大差别。《西游记》崇佛抑道,借道释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受着道教理论的制约;《封神演义》宗道而不斥佛,援佛入道,也没能逃脱三教合一潮流下... 作为明代最具代表性的两部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神统相似,但宗教思想却存在着较大差别。《西游记》崇佛抑道,借道释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受着道教理论的制约;《封神演义》宗道而不斥佛,援佛入道,也没能逃脱三教合一潮流下佛教的影响。两书所传达的宗教观念的差异源自于两书作者对时代社会政治形势的不同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封神演义》 宗教思想 小说
原文传递
关于慕尼黑事件的研究综述
7
作者 房春草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0年第2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出版 生动 学术界 研究综述 慕尼黑 英语 西方 序幕 悲剧 典范
原文传递
明末清初的政局流变
8
作者 王静秋 房春草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9年第12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明王朝 大顺军 地主阶级 民族矛盾 政局 满洲贵族 李自成起义 山海关 政治势力
原文传递
雨霖铃
9
作者 柳永 房春草 《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版)》 2009年第12期54-56,共3页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固色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固色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雨霖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